问答题简述大量输血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处理原则。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大量输血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处理原则。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大量输血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处理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 (1)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的过敏性休克类似青霉素休克反应。两类药物间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
    (2)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肠道菌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另外,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尤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3)肝毒性。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值的升高。
    (4)造血系统毒性。头孢菌素偶可致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等。
    (5)肾损害。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由肾排泄,偶可致血液尿素氨、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其中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显著。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6)凝血功能障碍。由于头孢菌素抗生素都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使凝血机制发生障碍,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头孢菌素抗生素药物的用量大小,疗程长短直接有关。
    (7)与乙醇联用产生“双硫醒”样反应。双硫醒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乙醛蓄积产生难受反应而用于戒酒。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有类双硫醒的功能。当与乙醇联合应用时(喝酒或者接触酒精等),也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
    处理原则:
    1.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2.毒性反应:少见,但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青霉素脑病)。此种反应多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3.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有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致症状加剧,称为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患者,系治疗后梅毒病灶消失过快,而组织修补相对较慢或病灶部位纤维组织收缩,防碍器官功能所致。
    4.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
    5.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钠可因摄入大量钠盐而导致心力衰竭。

  • 第2题:

    简述大量输血(MBT)的概念


    正确答案: 24小时内输入一倍或以上全身血容量;3小时内输入50%全身血容量和需要输血>150ml/min。

  • 第3题:

    简述大量输血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 大量输血是指24小时内,用库存血细胞置换病人全部血容量或数小时内输入血量超过4000mL。大量输血后可出现。
    ①低体温(因输入大量冷藏血)。
    ②碱中毒(枸橼酸钠在肝转化成碳酸氢钠)。
    ③暂时性低血钙(大量含枸橼酸钠的血制品)。
    ④高血钾(一次输入大量库存血所致)及凝血异常(凝血因子被稀释和低体温)等变化。当临床上有出血倾向及DIC表现时,应输浓缩血小板。多数体温正常、无休克者可以耐受快速输血而不必补钙,提倡在监测血钙下予以补充钙剂。在合并碱中毒情况下,往往不出现高血钾,除非有肾功能障碍。此时监测血钾水平很重要,若血钾高又合并低血钙,应注意对心功能的影响。

  • 第4题:

    油漆中含有大量的笨以及笨的同系物,若与皮肤接触应()。

    • A、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和肥皂水冲洗
    • B、使用大量弱酸液,如硼酸,进行冲洗
    • C、对人体影响不大,无需处理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简述振动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正确答案:对生理的影响有:
    a全身振动能引起前庭器官、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一系列变化,并使人产生疲劳机能衰退等主管感受。
    b局部振动能引起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的障碍及其他系统不同程度的机能改变。
    对心理的影响:
    振动引起的心理效应主要是感觉不舒适和烦恼,甚至疼痛,进而影响工效。不同的振动参数下人体受振时的主观感受不同。坐姿的人,对1~2Hz的轻度振动感觉轻松和舒适;对4~8Hz的中度振动,感觉十分不适。

  • 第6题:

    简述农药对作物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农药施于农作物后,如果使用不当或其它因素,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药害,轻者减产,重者可使作物死亡。但也有一些药剂,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除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外,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良好作用。农药是否产生药害,由许多因素决定。主要是药剂本身的性质和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状态以及施药后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效应。

  • 第7题:

    简述输血的原则。


    正确答案:在输血过程中应保证不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所以要求同型输血。但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输给其他各型人,AB型可接受其他血型血,但必须限制输血量和输血速度。

  • 第8题:

    简述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正确答案: 输血的并发症及治疗如下:
    (1)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血开始后1~2h内,主要表现为畏寒、寒战和高热,体温可迅速上升至39℃以上,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
    (2)过敏反应:多在输血即将结束时发生,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瘙痒或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会厌水肿,甚至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3)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系输入不合血型的血液所致。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与所输不合血型种类、输注速度及输注量有关。一般输注10ml即可出现症状。表现为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乃至血压下降,随之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
    (4)循环超负荷:常因心功能不全且快速输血所致。可出现心衰、肺水肿,处理方法是减慢输血及输液速度、强心、扩血管及利尿。
    (5)细菌污染反应:系输入受细菌污染的血制品所致。可发生类似于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治疗以立即停止输血,并将血制品行细菌学检查,使用抗生素等。
    (6)疾病传播:经输血可传播下列疾病:病毒包括Epstein-Bart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HTLV)、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细菌包括梅毒、疟疾、耶尔赞小肠虫(YersiniaenterocoliticA.、微小巴贝虫(Babesinmicroti)或克鲁斯锥虫(TrypanosomaCruzi)。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马布里诉麦迪逊”案确立的宪法原则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大量输血的概念

    正确答案: 指紧急输血量超过病人血容量的l·5倍以上,或1小时内输血量相当于病人血容量的1/2,常伴有因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及纤溶等所致的出血倾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的含义及其冲突的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⑴影响工效;
    ⑵内脏位移,机械性损伤;
    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⑷内分泌功能紊乱;
    ⑸腰脊背损害;
    ⑹运动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大量输血的概念


    正确答案: 指紧急输血量超过病人血容量的l·5倍以上,或1小时内输血量相当于病人血容量的1/2,常伴有因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及纤溶等所致的出血倾向。

  • 第14题:

    简述何为大量输血?


    正确答案: (1)24小时内置换患者的全部血容量;
    (2)3小时内输入液量相当于50%血容量;
    (3)输入超过20U的红细胞悬液;
    (4)发生持续大出血的患者1小时内至少需输入4U红细胞悬液,出血速度超过150ml/min

  • 第15题:

    简述光化学烟雾现象的形成条件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正确答案: 光化学烟雾属二次污染物,其形成过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烟雾,光化学烟雾形成要具备三个条件:
    (1)充足的阳光,无风条件:因此光化学烟雾通常发生在夏季的晴天;
    (2)要出现逆温现象;
    (3)大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光化学反应首先由NO2的光解反应引发,NO2与紫外线反应生成NO和基态氧原子,基态氧原子很快又与大气中氧分子结合生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臭氧;当大气中含有碳氢化合物时,其中的烯烃和芳烃可与基态氧原子反应,生成一系列的中间和最终产物。
    光化学烟雾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表现为:刺激眼睛和粘膜;头痛、呼吸障碍;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造成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 第16题:

    简述甲醇的物理性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正确答案: 纯净的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微弱的酒精味和刺激性。易燃、易挥发,可与水互溶。在标准状态下,其沸点为64.7℃,熔点为-97.8℃,自燃点为461℃(氧气中),临界温度为240℃,临界压力为78.5Atm,在20℃时比重为0.7913,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6.0—36.5%vol。甲醇有毒,吸入10ml会导致双目失明,吸入30ml会致人死亡,在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50mg/m3.

  • 第17题:

    简述能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正确答案: 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的大量粉尘、SO2、H2S、NOx等除了污染环境外,还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过量的SO2会导致呼吸道疾病。
    原煤中均含有微量重金属元素,如氯、氟、砷、铅、铬、汞等,这些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随烟尘和炉渣排出,从而对大气、水和土壤产生污染,并影响人体健康。砷:使人体细胞正常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胞死亡。铅:影响神经系统,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代谢。镉中毒:引起肾功能障碍。镍:制癌物质,某些铬化合物可能致肺癌。汞中毒:引起肾功能衰竭,并损害神经系统,汞是具有代表性的累积性污染物,且会在较小的剂量下导致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 第18题:

    简述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电离辐射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界中的土壤、岩石、水体、空气、食物中到处存在着或多或少、各种形式、不同能量的电离辐射。人类生活在电离辐射的环境中,无时无刻都受到辐射的照射。

  • 第19题:

    简述输血原则。


    正确答案:1.保证供、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供血者RBC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
    ①首先应输入同型血
    ②在血源紧缺无法得到同型血液而又必须输血的紧急情况下,可适当输入异型血液,输血量要少(一般少于200ml),输血速度要缓慢。
    2.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因Rh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
    3、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
    (1)概念。将供血者(RBC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主侧)及将受血者的RBC加入到供血者的血清中(次侧),看看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2)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配血相合:主侧、次侧均不凝集,可输血。
    配血基本相合: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可少量输血,但应该慢,密切观察。
    配血不合:主侧凝集,绝对不能输血。

  • 第20题:

    简述非冻结性冷伤及其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 冷伤是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损伤,分为非冻结性冷伤和冻结性冷伤两类。非冻结性冷伤是人体接触10℃以下、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上潮湿条件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冻疮、战壕足、水浸足(手)等。非冻结性损伤发生后局部摩擦与按摩并无益处,反可加重损伤和导致感染。冻伤后局部可用冻疮膏,已破溃者可涂抹含抗菌药物的软膏。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非冻结性冷伤及其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 冷伤是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损伤,分为非冻结性冷伤和冻结性冷伤两类。非冻结性冷伤是人体接触10℃以下、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上潮湿条件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冻疮、战壕足、水浸足(手)等。非冻结性损伤发生后局部摩擦与按摩并无益处,反可加重损伤和导致感染。冻伤后局部可用冻疮膏,已破溃者可涂抹含抗菌药物的软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多生牙对牙列发育的影响及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 多生牙对牙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恒牙的发育和萌出。萌出的多生牙应及时拔除,但埋藏的多生牙,如不产生任何病理变化,可以不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输血发生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处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大量输血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 大量输血是指24小时内,用库存血细胞置换病人全部血容量或数小时内输入血量超过4000mL。大量输血后可出现。
    ①低体温(因输入大量冷藏血)。
    ②碱中毒(枸橼酸钠在肝转化成碳酸氢钠)。
    ③暂时性低血钙(大量含枸橼酸钠的血制品)。
    ④高血钾(一次输入大量库存血所致)及凝血异常(凝血因子被稀释和低体温)等变化。当临床上有出血倾向及DIC表现时,应输浓缩血小板。多数体温正常、无休克者可以耐受快速输血而不必补钙,提倡在监测血钙下予以补充钙剂。在合并碱中毒情况下,往往不出现高血钾,除非有肾功能障碍。此时监测血钾水平很重要,若血钾高又合并低血钙,应注意对心功能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