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37年的97年间,外敌对中国的入侵就有()次。”相关问题
  • 第1题: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
    (1)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组织渔民等以抵御外国侵略以外,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丁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3)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鸦片战争以后,民族觉醒意识还只限于少数人之中。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此后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着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救。当时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4)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一一一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 第2题:

    ()是明代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

    • A、从朱元璋称帝到明宪宗成化年间
    • B、弘治到隆庆年间
    • C、隆庆到万历年间
    • D、从万历时期到明代灭亡

    正确答案:D

  • 第3题: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70余年间,有20多个国家的侵略者践踏过我们的国土,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

    • A、100
    • B、300
    • C、500
    • D、700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中国人最早是从何时开始抽烟的()。

    • A、唐贞观年间
    • B、明万历年间
    • C、清鸦片战争之前

    正确答案:B

  • 第5题:

    1840~1901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主要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正确答案:C

  • 第6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社会逐渐变成()社会。鸦片战争是()开端。


    正确答案: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近代史的

  • 第7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与鸦片战争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①数量增多②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③开始进入内地④由东部扩展到西部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从1997年到2007年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

    • A、10%
    • B、11%
    • C、12%
    • D、13%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与鸦片战争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①数量增多②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③开始进入内地④由东部扩展到西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中国人最早是从何时开始抽烟的()。
    A

    唐贞观年间

    B

    明万历年间

    C

    清鸦片战争之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间,我国书籍从传统的木刻为主的印制方式向石印、铅印发展,由小生产经营方式向近现代新书业的经营方式转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鸦片战争后10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国家主权(领土主权、海关主权、司法主权等)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战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后,在东南沿海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其中以上海发展最快,自50年代起,上海的出口贸易占全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取代广州而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一个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在租界里外国侵略者排斥中国的主权,实行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他们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为外国商行推销商品和收购土货的买办商人,他们与外国侵略者有密切的联系和共同的利害关系,经济上又有相当的实力,受到清朝地方大吏的器重,买办商人开始在政治舞台上显露头角。
    鸦片战争后不久,在五口通商地区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中,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其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显示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封建士大夫集团中,出现了一批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倡言改革,以强国御侮的有识之士,林则徐、魏源等是其主要代表人物。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还在鸦片战争前,在主张鸦片,坚持抵抗外国侵略的同时,林则徐就派人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情况,搜集有关资料,翻译西书,编成《四洲志》。魏源则根据《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综述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间,我国书籍从传统的木刻为主的印制方式向石印、铅印发展,由小生产经营方式向近现代新书业的经营方式转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年,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37年的97年间,外敌对中国的入侵就有()次。

    • A、6
    • B、7
    • C、8
    • D、9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有研究表明,中国“1851年至1865年这14年间总人口减少了1.12亿,下降了26.05%。”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第二次鸦片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正确答案: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 第18题:

    ()是明代文学的转折时期。

    • A、从朱元璋称帝到明宪宗成化年间
    • B、弘治到隆庆年间
    • C、隆庆到万历年间
    • D、从万历时期到明代灭亡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为什么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中国的代文学发展史,是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蜕变与近代化过程?


    正确答案: 因为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产生过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但就文学思想来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所以文学思想的本质,变化不大。从文学形式来看,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经过长期的演变,大致都形成为固定的模式,其成就已达到难以逾越的高度。至清代《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后的文学作者,除了摹拟古人一途以外,就很难找到别的出路了。到了鸦片战争为起点的近代,封建社会解体了,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主义面临崩溃。随着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变化,人民的需要,自文学启蒙,到文学革新,到文学鼓吹革命,自然要求文学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从僵化的古诗文中解放出来。尽管这种解放是有限度的,不彻底的,但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方法,都有所革新,并对文学的社会功能,作了重新的估价。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转折,也标习着中国近代文学具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又不同于“五四”以后新文学的特点。这就是封建时代文学的蜕变过程,也是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过程,即是反帝反封建和爱国民族民主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和过程。

  • 第20题:

    ()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A、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 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 C、鸦片战争
    • D、甲午战争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问答题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

    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组织渔民等以抵御外国侵略以外,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丁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3)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鸦片战争以后,民族觉醒意识还只限于少数人之中。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此后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着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救。当时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4)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一一一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是明代文学的转折时期。
    A

    从朱元璋称帝到明宪宗成化年间

    B

    弘治到隆庆年间

    C

    隆庆到万历年间

    D

    从万历时期到明代灭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是明代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
    A

    从朱元璋称帝到明宪宗成化年间

    B

    弘治到隆庆年间

    C

    隆庆到万历年间

    D

    从万历时期到明代灭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