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地震早期自救互救的要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战伤自救互救与战斗任务的关系是()。

    • A、自救互救对执行战斗任务没有影响
    • B、自救互救为主,战斗任务为辅
    • C、自救互救有助于完成战斗任务
    • D、二者不分主次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简述地震避险和自救、互救基本常识。


    正确答案: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为此,只有保持镇定,采取果断措施来保护自己,才能够减少你所遭遇灾害的损失。省地震局的专家详细说明了在各种环境下怎样防护的办法:
    一、地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方法
    (一)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你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面积小的卫生间、墙角,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居民,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待地震再沉着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静听外面的动静,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二)地震时,室外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能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
    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5.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三)地震时,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一旦地震发生,在工作、生产岗位上的人员,首先应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个人根据所处的环境,当机立断迅速避震。
    1.地震时,在办公楼的工作人员,要赶紧躲在办公桌下面。
    2.在厂区上班的工人,地震时,要立即关闭机器、断掉电源,迅速躲到车床、机床及高大的设备下。
    (四)地震时,在公共场所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要沉着冷静,特别是断电时,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二、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尽量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设法逃避险境。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法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地震有先兆:一次地震,特别是一次强烈地震之前,大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这些与地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叫做地震前兆。地震前兆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表现为自然界突然发生的某种与地震发生有关的变异,是地震前大自然的信号警告。
    地面倾斜、伸缩、海平面的升降等,反应地球物理学现象变化的地磁、地电、地温、电磁波、重力、水氡、水质成分等的变化,这些现象就是所谓的微观前兆现象。
    大的地震发生过程中,每次大震前都有一些异常现象,特别是有丰富的宏观前兆现象。例如井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陡涨、陡落;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动物习性异常反应;地声、地光、火球;植物的反常开花结果等。
    在大地震发生前动物的异常变化特别丰富和突出。人们对震前动物异常现象,在很早以前就有所认识。据资料和近40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强震震例统计,震前有异常反应的动物已有100多种。一般说来,动物在地震前大多为惊恐反应,像遇到敌害,极度紧张,少数表现为抑制型,表现为委靡不振。我国历次震例表明,动物异常超前时间多数在24小时左右,震前11小时动物异常的频率会有所增高,震前2~3小时达到高潮。
    有些大震有地声、地光现象,地声、地光现象比较复杂,很难做出确切描述。一般而言,与人看惯的光象、听惯的声音不一样,让人感到怪异甚至恐惧。地光的特点: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它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球状光、片形光、火样光、柱状光等,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地声的特点:多数出现在震前或震时,但也有出现在震前几小时甚至几天的,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另外还可能有天气骤冷或骤热,出现大风、大雨、大雪等变化。

  • 第3题:

    简述矿山事故发生后遇险人员自救与互救中防止爆炸火源烧伤的措施。


    正确答案:如果人员距离爆炸源很近无法测撤出时。则应面向下方就地卧倒,最好将湿毛巾捂住口鼻面部或俯入水沟内,以免烧伤。爆炸后应立即切断通往事故地点的一切电源,马上恢复通风。离爆炸中心较近的人员迅速撤离现场,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所有生存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应统一、镇定地撤离危险区。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区。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处行人工心肺复苏,不要耽误抢救时机。

  • 第4题:

    简述地震后的群众互救方法。


    正确答案: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工作岗位上的同事,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是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1.在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增加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在开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
    2.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中,应利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4.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埋压物,才能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5.清除压埋物及钻凿、分割时,有条件的要泼水,以防伤员呛闷而死。
    6.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护通风,递送食品,静等时机再进行营救。

  • 第5题:

    简述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


    正确答案:当人们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应急措施。在来不及逃出房屋的情况下,住平房的人可就近躲避在坚固的写字台下、炕沿下、床板下等。
    住楼房的人应尽快从大房间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当来不及逃离大房间时,应躲在内墙墙角下、家具与门框附近等处,并保护头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楼房的外墙角,以防外墙震裂倒塌而跌出墙外。不可躲在阳台上、窗户旁与拥在楼梯口,更不可盲目跳楼以防摔伤。
    当主震约在20秒钟过去后,要立即撤出房间,以防接着而来的余震造成伤害。住高层楼房的人不可乘电梯逃离。为防地震造成停电和火灾,可沿楼梯撤出。逃出室外或己在室外的人应保护头部,以防止被瓦砾等物砸伤,并迅速往广场、操场、公园等空旷安全处疏散,要躲开狭窄街道、高楼、影壁、女儿墙、烟囱、桥梁、高压线、变压器、河堤,水坝等危险地段。
    若地震时在立交桥上,司机和乘客应迅速步行下桥躲避。若地震时正在车间、影剧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若时间允许可依次迅速撤离;在来不及时,可就近躲在车床下、桌子下、舞台下、椅子下、柜台两侧等处。大地震后还有多次余震,此时不能回到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内;倒塌的建筑物如发主火灾应迅速扑灭,以救出被困往其中幸存的人。
    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应尽可能加固自己同围的支撑物,并用连续有规律的敲击声和呼喊声求救。

  • 第6题:

    简述在灾区内进行自救与互救的方式方法。


    正确答案: 1)灾害地点的有害气体含量增高时,必须及时用自救器或其他防护用品进行自救。2)在受灾地点或撤离途中,对伤员应及时抢救,并迅速搬运到安全地点。3)对灾区营救出来的伤员应就地取材,及时进行止血包扎、包扎、骨折固定或人工呼吸等应急处理。4)急救和搬运中,方法要得当,动作要轻巧,避免扩大伤情和受不必要的痛苦。5)在灾区内避难时,所有遇险人员的食物、用水集中统一使用,共渡难关达到安全脱险的目的。

  • 第7题:

    地震早期自救互救要点:()。


    正确答案:注意人员抢救方法、救出伤员处理、脊柱骨折伤员处理、防止二次受伤

  • 第8题:

    判断题
    唐山大地震后约有43万多人是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震后自救、互救?自救互救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自救,就是指被压埋人员利用自身的条件排除危险,保存生命。如果压埋较轻,根据具体情况,寻找可以自救脱险的薄弱部位,尽快脱险;如果不能脱险,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等待救援;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联系,保存体力,延长生命;想法用砖石、木块等物体来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保护生存空间,若无力自救脱险时,尽可能减少体能消耗,等待救援。
    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被压埋人员的救助。在灾区会形成由个体逐步发展到大小不等的救助群体,同时也形成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救助形式。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注意听和辨别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器物的声音;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意外;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扩大互救队伍;实施救援时,首先应使其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刮,保护好支撑物,防止进一步倒塌;对于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急输送食品和水,然后边挖边支撑,特别注意要保护幸存者的眼睛(突然光线刺激会致盲);对于压埋人员施救,切忌生拉硬扯(可能有颈椎和腰椎受伤),要慢慢暴露其全身,慢慢移出后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地震后灾民应先争取时间自救、互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地震早期自救互救要点:()。

    正确答案: 注意人员抢救方法、救出伤员处理、脊柱骨折伤员处理、防止二次受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学校应当每学期组织师生开展()活动,提高师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A

    地震应急检查

    B

    地震应急准备

    C

    地震应急自救

    D

    地震紧急疏散演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战伤自救互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 A、战现场急救
    • B、紧急救治
    • C、早期治疗
    • D、专科治疗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因为地震预报没有过关,所以()

    • A、地震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
    • B、要发动全民搞地震预报
    • C、要学习地震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什么是震后自救、互救?自救互救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自救,就是指被压埋人员利用自身的条件排除危险,保存生命。如果压埋较轻,根据具体情况,寻找可以自救脱险的薄弱部位,尽快脱险;如果不能脱险,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等待救援;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联系,保存体力,延长生命;想法用砖石、木块等物体来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保护生存空间,若无力自救脱险时,尽可能减少体能消耗,等待救援。
    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被压埋人员的救助。在灾区会形成由个体逐步发展到大小不等的救助群体,同时也形成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救助形式。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注意听和辨别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器物的声音;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意外;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扩大互救队伍;实施救援时,首先应使其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刮,保护好支撑物,防止进一步倒塌;对于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急输送食品和水,然后边挖边支撑,特别注意要保护幸存者的眼睛(突然光线刺激会致盲);对于压埋人员施救,切忌生拉硬扯(可能有颈椎和腰椎受伤),要慢慢暴露其全身,慢慢移出后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

  • 第16题:

    地震后灾民应先争取时间自救、互救。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唐山大地震后约有43万多人是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请简述一下骨折事故现场的自救与互救。


    正确答案: 第一,肢体骨折可用夹板、小棍、竹竿等将断骨上下方二个关节固定。
    第二,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或纱布覆盖伤口。
    第三,疑有颈椎损伤,在让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他代替物)放置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
    第四,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硬木板或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两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
    第五,送医院诊治。

  • 第19题:

    简述地震早期自救互救的要点。


    正确答案:1.注意人员抢救方法。在抢救过程中可通过被埋压人员亲属、邻里的帮助。迅速判断查明被埋者的位置或贴耳倾听伤员呼救和呻吟声,查看有无露在外边的肢体、血迹,衣服和其他,迹象。避免盲目。图快而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2.救出伤员的处理。应首先暴露头部,迅速清理口、鼻内灰土。进行进而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若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不得强拉硬拽,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处理,而后送往临时医疗站。
    3.脊柱骨折伤员的处理在抢救中,怀疑伤员由脊柱骨折,搬动时要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搬运时要用硬板担架,严禁人架方式以免加重骨折或损伤脊髓造成伤员终身瘫痪。
    4.防止二次受伤在挖掘接近伤员时,抢救人员尽量右手刨挖,防止工具误伤。

  • 第20题:

    问答题
    请简述一下骨折事故现场的自救与互救。

    正确答案: 第一,肢体骨折可用夹板、小棍、竹竿等将断骨上下方二个关节固定。
    第二,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或纱布覆盖伤口。
    第三,疑有颈椎损伤,在让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他代替物)放置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
    第四,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硬木板或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两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
    第五,送医院诊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地震避险和自救、互救基本常识。

    正确答案: 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为此,只有保持镇定,采取果断措施来保护自己,才能够减少你所遭遇灾害的损失。省地震局的专家详细说明了在各种环境下怎样防护的办法:
    一、地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方法
    (一)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你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面积小的卫生间、墙角,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居民,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待地震再沉着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静听外面的动静,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二)地震时,室外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能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
    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5.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三)地震时,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一旦地震发生,在工作、生产岗位上的人员,首先应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个人根据所处的环境,当机立断迅速避震。
    1.地震时,在办公楼的工作人员,要赶紧躲在办公桌下面。
    2.在厂区上班的工人,地震时,要立即关闭机器、断掉电源,迅速躲到车床、机床及高大的设备下。
    (四)地震时,在公共场所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要沉着冷静,特别是断电时,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二、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尽量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设法逃避险境。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法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地震有先兆:一次地震,特别是一次强烈地震之前,大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这些与地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叫做地震前兆。地震前兆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表现为自然界突然发生的某种与地震发生有关的变异,是地震前大自然的信号警告。
    地面倾斜、伸缩、海平面的升降等,反应地球物理学现象变化的地磁、地电、地温、电磁波、重力、水氡、水质成分等的变化,这些现象就是所谓的微观前兆现象。
    大的地震发生过程中,每次大震前都有一些异常现象,特别是有丰富的宏观前兆现象。例如井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陡涨、陡落;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动物习性异常反应;地声、地光、火球;植物的反常开花结果等。
    在大地震发生前动物的异常变化特别丰富和突出。人们对震前动物异常现象,在很早以前就有所认识。据资料和近40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强震震例统计,震前有异常反应的动物已有100多种。一般说来,动物在地震前大多为惊恐反应,像遇到敌害,极度紧张,少数表现为抑制型,表现为委靡不振。我国历次震例表明,动物异常超前时间多数在24小时左右,震前11小时动物异常的频率会有所增高,震前2~3小时达到高潮。
    有些大震有地声、地光现象,地声、地光现象比较复杂,很难做出确切描述。一般而言,与人看惯的光象、听惯的声音不一样,让人感到怪异甚至恐惧。地光的特点: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它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球状光、片形光、火样光、柱状光等,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地声的特点:多数出现在震前或震时,但也有出现在震前几小时甚至几天的,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另外还可能有天气骤冷或骤热,出现大风、大雨、大雪等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地震后的群众互救方法。

    正确答案: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工作岗位上的同事,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是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1.在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增加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在开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
    2.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中,应利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4.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埋压物,才能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5.清除压埋物及钻凿、分割时,有条件的要泼水,以防伤员呛闷而死。
    6.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护通风,递送食品,静等时机再进行营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在灾区内进行自救与互救的方式方法。

    正确答案: 1)灾害地点的有害气体含量增高时,必须及时用自救器或其他防护用品进行自救。2)在受灾地点或撤离途中,对伤员应及时抢救,并迅速搬运到安全地点。3)对灾区营救出来的伤员应就地取材,及时进行止血包扎、包扎、骨折固定或人工呼吸等应急处理。4)急救和搬运中,方法要得当,动作要轻巧,避免扩大伤情和受不必要的痛苦。5)在灾区内避难时,所有遇险人员的食物、用水集中统一使用,共渡难关达到安全脱险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