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浸润线以下的土壤为饱和状态,对应出逸点以下的背水坡是()湿土区。A 潮湿B 自然C 饱和D 天然

题目
单选题
浸润线以下的土壤为饱和状态,对应出逸点以下的背水坡是()湿土区。
A

潮湿

B

自然

C

饱和

D

天然


相似考题
更多“浸润线以下的土壤为饱和状态,对应出逸点以下的背水坡是()湿土区。”相关问题
  • 第1题:

    浸润线为自临河洪水位至背河出逸点之间的堤内水面线。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用滤水土撑法抢护滑坡险情时,一般每条土撑()。

    • A、顺堤方向长10m左右
    • B、顶宽5~8m
    • C、顶宽50m
    • D、顶高出浸润线出逸点O.5~2m
    • E、边坡1∶3~1∶5

    正确答案:A,B,D,E

  • 第3题:

    若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将导致()。

    • A、堤身浸润线升高
    • B、土体容重降低
    • C、土料比重降低
    • D、土体抗剪强度降低
    • E、背水坡可能滑坡

    正确答案:A,D,E

  • 第4题:

    浸润线出逸点一般在偎水堤段的()附近及其以外附近地面。

    • A、背水坡脚
    • B、堤肩
    • C、堤顶
    • D、堤坡上部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沙土后戗一般高出浸润线出逸点0.5~1.Om,顶宽2~4m,戗坡1:3~1:5,长度超出渗水堤段两端各()。


    正确答案:5M

  • 第6题:

    土坝的浸润线在下游逸出点处与下游坝坡垂直。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多选题
    用滤水土撑法抢护滑坡险情时,一般每条土撑()。
    A

    顺堤方向长10m左右

    B

    顶宽5~8m

    C

    顶宽50m

    D

    顶高出浸润线出逸点O.5~2m

    E

    边坡1∶3~1∶5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浸润线与堤防背水坡或坡脚以外地面的交点称为()。
    A

    水位点

    B

    出逸点

    C

    沉陷点

    D

    水准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在汛期或高水位情况下,背水堤坡及坡脚附近出现土壤潮湿或发软,有水渗出的现象称为()。
    A

    流土

    B

    湿坡

    C

    渗水

    D

    管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贴坡排水层的顶部高程应(  )坝体浸润线出逸点。
    A

    低于

    B

    高于

    C

    等于

    D

    低于或等于


    正确答案: B
    解析:
    贴坡排水层的顶部高程应高于坝体浸润线出逸点,超过的高度应使坝体浸润线在该地区的冻结深度以下,1、2级坝不小于2.0m,3、4、5级坝不小于1.5m,并应超过波浪沿坡面的爬高;底脚应设置排水沟或排水体;材料应满足防浪护坡的要求。

  • 第11题:

    多选题
    抢筑土料子埝的取土地点()。
    A

    距堤脚30m以外

    B

    距堤脚20m以外

    C

    借用背水坡浸润线以上的部分土料

    D

    借用临水坡浸润线以上的部分土料

    E

    就近取土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沙土后戗一般高出浸润线出逸点0.5~1.Om,顶宽2~4m,戗坡1:3~1:5,长度超出渗水堤段两端各()。

    正确答案: 5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治理管涌与流沙(土)的方法当中,出逸边界措施是指在下游加盖重,以防止土体被渗透力所悬浮,防止流沙(土)。在浸润线出逸段,设置()是防止管涌破坏的有效措施。

    • A、土工膜
    • B、反滤层
    • C、黏土铺盖
    • D、隔断层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浸润线与堤防背水坡或坡脚以外地面的交点称为()。

    • A、水位点
    • B、出逸点
    • C、沉陷点
    • D、水准点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在汛期或高水位情况下,背水堤坡及坡脚附近出现土壤潮湿或发软,有水渗出的现象称为()。

    • A、流土
    • B、湿坡
    • C、渗水
    • D、管涌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浸润线以下的土壤为饱和状态,对应出逸点以下的背水坡是()湿土区。

    • A、潮湿
    • B、自然
    • C、饱和
    • D、天然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抢筑土料子埝的取土地点()。

    • A、距堤脚30m以外
    • B、距堤脚20m以外
    • C、借用背水坡浸润线以上的部分土料
    • D、借用临水坡浸润线以上的部分土料
    • E、就近取土

    正确答案:B,C

  • 第18题:

    贴坡排水层的顶部高程应()坝体浸润线出逸点。

    • A、低于
    • B、高于
    • C、等于
    • D、低于或等于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单选题
    浸润线出逸点一般在偎水堤段的()附近及其以外附近地面。
    A

    背水坡脚

    B

    堤肩

    C

    堤顶

    D

    堤坡上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若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将导致()。
    A

    堤身浸润线升高

    B

    土体容重降低

    C

    土料比重降低

    D

    土体抗剪强度降低

    E

    背水坡可能滑坡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如果出逸点在坡脚以外的地面上,则出逸点周围是湿土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均质堤防的浸润线,以背河()或背河水面为终点。
    A

    积水

    B

    漏洞口

    C

    出逸点

    D

    堤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浸润线为自临河洪水位至背河出逸点之间的堤内水面线。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