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答题简述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的肌电图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神经源性肌萎缩的肌电图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神经源性损害即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脊髓前角细胞、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病损,肌电图可表现为失神经支配,出现自发电位和运动单位异常改变。
    1.自发电位:
    (1)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常出现于肌纤维部分或完全失神经支配,多见于病损2-3周后。
    (2)束颤电位:以脊髓前角细胞及神经根病变多见,慢性前角细胞病变更为常见。
    2.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
    (1)多相电位增加。
    (2)运动单位时限、波幅改变:脊髓前角细胞疾病的时限延长,周围神经疾病的时限正常或延长。
    (3)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波形改变。
    3.周围神经病变有原发性轴突损害、原发性脱髓鞘之分,其肌电图表现不同。
    (1)轴突病变。
    (2)髓鞘脱失。
    所以,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特点可概括为:
    1.上下肢肌在最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显著减少,伴有自发电位如纤颤电位、正锐波。
    2.在随意收缩的运动单位电位中,可见有清晰的病理性变化。
    3.有广泛分布的束颤电位。
    4.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在正常范围内。

  • 第2题:

    肌电图在眼科应用可区别神经性或肌源性受损引起的共济性斜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简述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的肌电图特点。


    正确答案:神经源性损害指下运动元损害引起的肌电图改变,表现为插入电位延长;肌松弛时常见各种自发电位;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长(大于20%)、波幅高(大于70%)、多相电位增多;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募集减少,峰值电压增高。肌源性损害:插入电位正常,肌强直性疾病则延长,出现肌强直电位。自发电位中也可见失神经电位;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小于20%)、波幅降低,大力收缩时呈病理干扰相,波幅通常低于1.5mV。

  • 第4题:

    肌电图低电压电位多见于()

    • A、神经源性损害
    • B、运动神经元病
    • C、肌源性损害
    • D、脱髓鞘病变
    • E、神经肌接头疾病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多选题
    肌电图检查主要用于下列哪些情况( )
    A

    发现亚临床病灶或易被忽略病灶

    B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C

    肌源性损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D

    神经源性损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E

    感觉障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单选题
    对神经源性损害或肌源性损害引起的肌无力有鉴别诊断意义的检查项目是(  )。
    A

    诱发电位

    B

    CT

    C

    磁共振

    D

    B超

    E

    肌电图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肌源性和神经源性因素?

    正确答案: 1.肌源性因素
    它是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来决定的,一般肌肉的最大横断面积越大,肌肉力量越大,两者接近正比例。
    肌纤维的类型:肌纤维可依据其收缩的特性不同,分为快肌和慢肌。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能产生更大的收缩力。因此,快肌比例大肌肉收缩了力大,慢肌比例大,肌肉收缩力小。
    肌肉初长度:人肌肉力的大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初长度越长,则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程度越大。
    关节运动角度:同一块肌肉在关节不同运动角度时,产生力量也不同。
    2.神经源性因素
    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叫做中枢激活。人体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加收缩。动员参加活动的纤维数量越多。则收缩时产生力越大。
    中枢神经对肌肉调节和控制的能力:运动时完成一个最短暂的动作也需要许多块肌肉共同实现,不同肌肉群由不同神经控制,不同神经中枢之间协调改善更协调一致,发挥更大的收缩力。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高,即情绪高度兴奋时,会导致肾上腺激素等生理物质大量释放,也是影响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
    3.其他因素:年龄、性别、激素作用、力量训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肌源性萎缩可出现()
    A

    感觉障碍

    B

    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

    C

    肌无力

    D

    肌束震颤

    E

    多位近端型对称性肌萎缩,少数为远端型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肌源性肌病的肌电图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肌源性疾病肌电图特点是:短时限、低波幅、间隙宽、病理干扰相。
    1.运动单位时限改变:平均时限缩短,其程度随疾病的病期、程度和部位而异。
    2.波幅改变:波幅下降,在500μV以下,因肌纤维数量和密度减少,使运动单位电压总和降低。
    3.位相电位改变:多相电位增加,且以短棘多相电位为特征,
    4.病理干扰相:特点是频率高,放电高达800次/s。
    5.自发电位:肌病通常不出现自发电位。

  • 第10题:

    萎缩性肌强直的特征性肌电图改变是()

    • A、运动神经传导异常
    • B、重复神经电刺激异常
    • C、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
    • D、肌强直放电
    • E、复合重复放电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以下不属于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特点的是()

    • A、是一组南遗传因素导致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疾病
    • B、绝大部分起病隐袭,进展缓慢
    • C、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
    • D、症状体征较对称
    • E、神经活检可见特征性改变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肌源性和神经源性因素?


    正确答案:1.肌源性因素
    它是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来决定的,一般肌肉的最大横断面积越大,肌肉力量越大,两者接近正比例。
    肌纤维的类型:肌纤维可依据其收缩的特性不同,分为快肌和慢肌。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能产生更大的收缩力。因此,快肌比例大肌肉收缩了力大,慢肌比例大,肌肉收缩力小。
    肌肉初长度:人肌肉力的大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初长度越长,则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程度越大。
    关节运动角度:同一块肌肉在关节不同运动角度时,产生力量也不同。
    2.神经源性因素
    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叫做中枢激活。人体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加收缩。动员参加活动的纤维数量越多。则收缩时产生力越大。
    中枢神经对肌肉调节和控制的能力:运动时完成一个最短暂的动作也需要许多块肌肉共同实现,不同肌肉群由不同神经控制,不同神经中枢之间协调改善更协调一致,发挥更大的收缩力。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高,即情绪高度兴奋时,会导致肾上腺激素等生理物质大量释放,也是影响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
    3.其他因素:年龄、性别、激素作用、力量训练。

  • 第13题:

    单选题
    肌电图低电压电位多见于()
    A

    神经源性损害

    B

    运动神经元病

    C

    肌源性损害

    D

    脱髓鞘病变

    E

    神经肌接头疾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单选题
    对神经源性损害或肌源性损害引起的肌无力有鉴别诊断意义的检查项目是(  )。
    A

    CT

    B

    B超

    C

    磁共振

    D

    诱发电位

    E

    肌电图


    正确答案: D
    解析:
    肌电图检查可通过观察运动单位的形态及募集情况来鉴别患者肌无力的症状是神经源性损害或肌源性损害。

  • 第15题:

    单选题
    萎缩性肌强直的特征性肌电图改变是()
    A

    运动神经传导异常

    B

    重复神经电刺激异常

    C

    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

    D

    肌强直放电

    E

    复合重复放电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