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程序的()通常是在单道程序的工作环境中,具有运行结果()。”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系统运行的效率与并行运行的程序道数成正比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 第2题:

    有以下程序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程序错无输出结果B.31.5C.7.5SXB

    有以下程序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A.程序错无输出结果

    B.31.5

    C.7.5

    D.14.0


    正确答案:A
    宏定义不是c语句,末尾不需要有分号。因此语句“printf(”%4.1f\n”。S(a+b));”展开后为“prinff(”%4.1tXn",3.5;+a+b}a+b;);”,所以程序会出现语法错误。

  • 第3题:

    在磁盘C上运行磁盘扫描程序后,在()查找磁盘扫描程序的运行结果。


    正确答案:c:/scandisk.log

  • 第4题: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引入了(),从而使并发和共享成为可能。

    • A、单道程序
    • B、磁盘
    • C、对象
    • D、多道程序

    正确答案:D

  • 第5题:

    spark中的action算子作用()

    • A、使程序在内存中运行
    • B、使程序触发执行
    • C、使程序具有一致性
    • D、使程序具有安全性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程序运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程序运行结果为0false
    • B、程序运行结果为1true
    • C、程序无法通过编译
    • D、程序可以通过编译但结果不确定

    正确答案:A

  • 第7题:

    为了能够实现多道程序设计,要求多道程序系统要具有比单道程序系统()

    • A、 更快的CPU
    • B、 更大的辅存
    • C、 更大的内存
    • D、 更好的打印机

    正确答案:C

  • 第8题:

    PC机在加电启动过程中会运行POST程序、引导程序、系统自举程序等。若在启动过程中,用户按某一热键(通常是Del键)则可以启动CMOS设置程序。这些程序运行的顺序是()

    • A、POST程序—CMOS调协程序—系统自举程序—引导程序
    • B、POST程序—引导程序—系统自举程序—CMOS调协程序
    • C、CMOS调协程序—系统自举程序—引导程序—POST程序
    • D、POST程序—CMOS调协程序—引导程序—系统自举程序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程序的()通常是在单道程序的工作环境中,具有运行结果()。


    正确答案:顺序执行;可再现性特征

  • 第10题:

    填空题
    常用的测试程序中,最可靠的测试程序是(),通常是代码为几十行、具有一些特定目的的测试程序是()。

    正确答案: 实际应用程,序小测试程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使得进程能够并发运行,相比单道程序运行,并发运行的多道程序不再具有下列哪个特性?()
    A

    独立性

    B

    随机性

    C

    共享性

    D

    可再现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操作系统的异步性是指()
    A

    程序的运行结果不确定

    B

    程序的运行次序不确定

    C

    程序多次运行的时间不确定

    D

    程序的运行结果、运行次序以及多次运行的时间都不确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阅读下面程序程序运行结果中在”length=”后输出的值是( )。

    A.10

    B.4

    C.20

    D.30


    正确答案:B
    本题对StringBuffer(Stringstr)构造方法,用str给出字符串的初始值,并分配16个字符的缓存。因此,字符串sb的初始值是”test”,并且包含l6个字符的缓存。length()方法用来获得字符串长度,不包含缓存。故程序运行结果中在”length-”后输出的值应该是字符串sb的长度,即4。

  • 第14题:

    VB6.0集成开发环境中不能完成的功能是()。

    • A、编辑源程序
    • B、调试运行程序
    • C、查找程序病毒
    • D、显示运行结果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使得进程能够并发运行,相比单道程序运行,并发运行的多道程序不再具有下列哪个特性?()

    • A、独立性
    • B、随机性
    • C、共享性
    • D、可再现性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应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通常是()

    • A、设计算法→编写程序
    • B、编写程序→调试程序→检测结果
    • C、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检测结果
    • D、编写程序→调试运行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常用的测试程序中,最可靠的测试程序是(),通常是代码为几十行、具有一些特定目的的测试程序是()。


    正确答案:实际应用程;序小测试程序

  • 第18题:

    一个计算问题的程序分成3个可以独立执行的程序模块:输入程序、处理程序和打印程序,每批数据都需顺序执行这三个模块。对于多批数据,这三个程序在单CPU机器中可能运行的顺序是()

    • A、 输入程序与处理程序顺序运行
    • B、 输入程序和处理程序能并行运行
    • C、 处理程序和打印程序顺序运行
    • D、 处理程序和打印程序能并行运行
    • E、 打印程序和输入程序能并行运行

    正确答案:A,C,E

  • 第19题:

    操作系统的异步性是指()

    • A、程序的运行结果不确定
    • B、程序的运行次序不确定
    • C、程序多次运行的时间不确定
    • D、程序的运行结果、运行次序以及多次运行的时间都不确定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现代OS具有并发性和共享性,是由()的引入而导致的。

    • A、单道程序
    • B、磁盘
    • C、对象
    • D、多道程序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关于人为因素(Human Factor)的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是指与人有关的任何因素,包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人;人与机器、程序、环境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B、通常是指人与机器、程序、环境的关系。
    • C、通常是指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D、通常是指人与机器、政策、程序的关系。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填空题
    程序的()通常是在单道程序的工作环境中,具有运行结果()。

    正确答案: 顺序执行,可再现性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应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通常是
    A

    设计算法→编写程序

    B

    编写程序→调试程序→检测结果

    C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检测结果

    D

    编写程序→调试运行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程序运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程序运行结果为0false

    B

    程序运行结果为1true

    C

    程序无法通过编译

    D

    程序可以通过编译但结果不确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