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阐明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表达了发对帝国主义战争和侵略政策。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阐明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表达了发对帝国主义战争和侵略政策。
A

B


相似考题
更多“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阐明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表达了发对帝国主义战争和侵略政策。”相关问题
  • 第1题:

    (1)材料一中“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体现了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加速了哪一场战争的爆发?


    参考答案:

    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


  • 第2题:

    列宁说:“想把对外政策和一般政策分开或者把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对立起来,这是根本错误的。”这说明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

    A.具有一致性
    B.都是实施国家职能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C.都是政党决定的
    D.都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答案:A,B,D
    解析:

  • 第3题:

    “门户开放”政策之所以能扩大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有了独立的侵略政策
    B.政策得到了西方列强的认同
    C.充分利用了美国的经济优势与列强竞争
    D.便利了美国获得自己的势力范围

    答案:C
    解析: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要求“利益均沾”。此时的美国,在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具备与英、法、俄竞争的经济实力。

  • 第4题:

    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阐明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表达了发对帝国主义战争和侵略政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列宁指出:“想把对外政策和一般政策分开,或者甚至把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对立起来,这是根本错误的。”句话告诉我们()。

    • A、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 B、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相一致,没有区别
    • C、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基础,对内政策是对外政策的延伸
    • D、国家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正确答案:A,D

  • 第6题:

    1899年10月,在芝加哥举行了反帝国主义大会,面对反帝国主义同盟的强大声势,美国民主党严厉指责麦金莱的共和党政府的对外侵略政策扩张,以便在1900年总统选举竞选中捞到好处。麦金莱政府于是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表明()。

    • A、美国民众对政府殖民扩张政策均持反对态度
    • B、美国民主党不主张政府对外殖民扩张政策
    • C、“门户开放”政策与美国政党纷争相关
    • D、共和党们“门户开放”放弃了对外扩张政策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在对外关系方面,德川家康实行的是()。

    • A、睦邻政策
    • B、锁国政策
    • C、侵略政策
    • D、闭关政策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是()

    • A、新东方政策
    • B、遏制政策
    • C、"两个半战争"战略
    • D、缓和战略

    正确答案:B

  • 第9题: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清政府在中法战争对外政策的变化以及战争的经过、失败原因和影响。

    正确答案: (一)对外政策:
    第一阶段的方略是:保境息民为目标,军事上,越境抗击,中土守御,外交上以“不损国体,不贻后患”为原则,对法交涉,企图达成“保全和局”之结局。
    第二阶段主要的战役有保卫台湾的基隆之役和马尾海战,即保卫之战。
    第三阶段的方略是:保全疆土为目标,军事上,中国沿海反击,边境陆路进攻;外交上,以不赔款、不割地为原则;最后,军事上实施“乘”胜即收的方针,外交上进行和谈,造成“弃藩保台”之结局。
    (二)中法战争的经过
    第一阶段(1883、12-—1884、5)战争在北圻展开,陆战,签订《中法简明条约》。
    第二阶段,(1884、6—-1885、4),影响中国本土,陆、海战并用。
    (1)北黎冲突(凉山事变),战争再起。挑起战争的借口。
    (2)基隆之战,中国胜。
    (3)马尾海战,(马江之战),中国败,然后宣战。
    (4)淡水、镇海之战,中国胜。
    (5)镇南关之战,中国胜。
    (三)中法战争清朝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统治者的懦弱无能,无心作战,况且那时很多士兵遭受鸦片之苦,国家整体作战力锐减;
    二是国力相对玄虚太大,中国那时的作战工具远远落后于法国,只有挨打的份儿。
    (四)中法战争的影响
    1、战争使中国丧失诸多利权,进一步加深了边疆危机;
    2、战争对晚清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台湾建行省(一八八五年十月);
    4、加速了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步伐;
    5、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阐明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表达了发对帝国主义战争和侵略政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侵略战争的原因是()
    A

    日本军国主义国家本性决定的

    B

    日本军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决定的

    C

    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D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出自列宁的《四月提纲》,下列关于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革命的胜利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列宁作为共产国际的主席领导了这次革命
    D.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借鉴

    答案:B,D
    解析:
    《四月提纲》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这次革命即指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公社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与俄国十月革命无关,A项说法错误。共产国际组建于1919年,而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故列宁不可能以共产国际主席的身份领导十月革命,C项说法错误。B、D项表述正确,应选。

  • 第14题:

    对外政策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处理国际政治问题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一般可分为战略性政策和()。

    A.战争政策
    B.和平政策
    C.一般政策
    D.常规性政策

    答案:D
    解析:

  • 第15题:

    以色列与美国是战略盟友,但下面漫画中,以色列对美国提出的解决中东问题的观点说“不”,这说明了()。 ①国家间没有共同利益可言 ②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间战争的根源 ③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各国的利益追求不同,对外政策主张就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①说法错误,国家间既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着利益对立。②不选,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国的国家利益不同,其外交政策就不同。故③④正确。

  • 第16题:

    帝国主义的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具有极大的侵略性和()。


    正确答案:扩张性

  • 第17题:

    列宁在战争理论方面,揭示了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指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性()。

    • A、正确
    • B、错误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1651年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1849年英国宣布废除《航海条例》,这种政策上的变化原因在于()

    • A、海外贸易兴盛,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 B、工业革命完成,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 C、垄断组织建立,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 D、三次英荷战争,英国确立海上霸权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侵略战争的原因是()

    • A、日本军国主义国家本性决定的
    • B、日本军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决定的
    • C、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 D、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列宁在战争理论方面,揭示了()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 A、国家利益
    • B、领土争端
    • C、帝国主义
    • D、恐怖主义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这表明他()

    • 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 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 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
    • D、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填空题
    帝国主义的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具有极大的侵略性和()。

    正确答案: 扩张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列宁指出:“想把对外政策和一般政策分开,或者甚至把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对立起来,这是根本错误的。”句话告诉我们()。
    A

    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B

    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相一致,没有区别

    C

    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基础,对内政策是对外政策的延伸

    D

    国家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列宁在战争理论方面,揭示了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指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性()。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