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案例:一次他去操场上发现一个学生打架,于是请学生到校长室去,学生按照要求做了。当陶校长回到校长室的时候,他面对学生拿出一颗糖,说,我让你来办公室,你就来了,说明你尊重我,这颗糖奖励你。接下来陶校长掏出第二颗糖说,我了解了一下,你打人是因为见义勇为,值得表扬,再奖给你一颗糖;这个时候,学生不好意思说:校长,我也不对,不应该以非对非。陶校长再次掏出一颗糖给学生说,你看你知道反省自己,应该鼓励。最后学生高高兴兴地走了。故事告诉我们()A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B教师要有高超的教育技巧C学生

题目
多选题
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案例:一次他去操场上发现一个学生打架,于是请学生到校长室去,学生按照要求做了。当陶校长回到校长室的时候,他面对学生拿出一颗糖,说,我让你来办公室,你就来了,说明你尊重我,这颗糖奖励你。接下来陶校长掏出第二颗糖说,我了解了一下,你打人是因为见义勇为,值得表扬,再奖给你一颗糖;这个时候,学生不好意思说:校长,我也不对,不应该以非对非。陶校长再次掏出一颗糖给学生说,你看你知道反省自己,应该鼓励。最后学生高高兴兴地走了。故事告诉我们()
A

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

B

教师要有高超的教育技巧

C

学生犯错误也要表扬

D

学生犯错误也应得到尊重、赏识


相似考题

2.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按ABC理论的观点,本案例中A是()。单选 A:学生不听话B:学生应该听话C:自己是老师D:自己非常生气

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是这样吗”所使用的技术是()。单选 A:内容反应B:情感反应C:内容表达D:情感表达

4.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按ABC理论的观点,本案例中C是()。单选 A:学生不听话B:学生应该听话C:自己很优秀D:自己非常生气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多选题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案例:一次他去操场上发现一个学生打架,于是请学生到校长室去,学生按照要求做了。当陶校长回到校长室的时候,他面对学生拿出一颗糖,说,我让你来办公室,你就来了,说明你尊重我,这颗糖奖励你。接下来陶校长掏出第二颗糖说,我了解了一下,你打人是因为见义勇为,值得表扬,再奖给你一颗糖;这个时候,学生不好意思说:校长,我也不对,不应该以非对非。陶校长再次掏出一颗糖给学生说,你看你知道反省自己,应该鼓励。最后学生高高兴兴地走了。故事告诉我们()A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B教师要有高超的教育技巧C学生”相关问题
  • 第1题:

      1.陶行知先生当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在打另一位男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男生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行知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生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人人都知道包容很重要,但是要做到却不容易。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自恃功高,对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很不服气,于是多次“找茬儿”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以国事为重,谦让躲避,不限廉颇争位。蔺相如的举动让廉颇非常惭愧,于是负荆登门请罪,将相重归于好。

      2.网上,仅仅因为在微博上发张自己孩子的照片,就引来一片质疑和人身攻击;网下,仅仅因为对方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双方就大打出手……当身边这样的事情发生得越来越多时,我们是否应该放慢行走的脚步,认真反思一下,中华民族讲求和谐包容的优良传统,我们继承了多少?

      无论如何,这种针对他人的暴力行为理应受到处罚和谴责。但是,在微博上的众多留言中,却不乏为这种暴力行为叫好的声音。叫好的网友普遍认为,女司机的行为不能原谅;不少人表示,作为父亲,在孩子受到惊吓的情况下,停止斗气才是对家人最好的保护。

      3.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新农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调查显示,一些地方农村的管理以及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答要求:

      一、概括资料3所列发的社会风险

      二、根据资料谈谈对“包容”的理解。

      三、根据资料4、5,请你就公民应如何增强安全意识,提出建议。

      四、围绕“底线”这个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答案:
    解析:
    暂无

  • 第2题:

    你在去给校长交一份文件的时候你发现桌上有关于你的学生意见信。你要怎么办?


    答案:
    解析:
    针对.上述情况,我会进行如下处理:
    第一,我不会拆开看或者打听其内容。我会放下文件,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工作。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第二,我会认真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反思是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处理不当的情况以及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是否过于严厉。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我会向有经验的同事和前辈请教,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 第3题: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侯,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用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请以“宽容”、“仁爱”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题目自拟,字数不得少于800字;(2)文章论点鲜明,有说服力;
    (3)文章富有逻辑效果;
    (4)文章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得当。


    答案:
    解析:
    教师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里的“容”,我们可以理解为容纳、包容。大海正是因为有了广阔无垠的胸怀,才成就了其雄伟的气势,令世人为之倾倒。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们教师都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

      我们要以大海一样的胸怀去接纳,包容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学生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各个方面的表现还极不成熟。一方面,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还不能深刻地了解,还不能事事处处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另一方面,他们又对社会、对人生、对大自然中一切的事物充满着好奇,总会不顾一切地去尝试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在尝试的过程中总会免不了犯下这样那样的过错,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帮他们找出犯错原因,指导他们调整前进的方向,鼓励他们求探索,求新求异的精神,而不能容不下他们的过错。

      对于日常行为规范都不能很好遵守的学生,我们更是要以宽阔的胸怀接纳他们,因为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前几天看到这样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一座古庙里有一个老方丈,带了二三十个徒弟。其中有一个弟子老是违反庙里的规矩,不是偷吃东西,就是拿人财物。其他的弟子再三请求方丈开除这个犯错的弟子,方丈总是跟这位弟子讲了道理就了事了,其他弟子只好对方丈又说:“您要留下他,我们就只好离开,到其他庙里去了!”老和尚说:“你们要走就走吧,但我不能开除他。你们还能懂得规矩,哪里学都成,而他连起码的规矩都不懂,我必须留下并教好他啊!”这位违规的弟子一下子就跪倒在师傅跟前,从此以后再也不偷窃了。我想,如果这位方丈没有宽容之心,就不会收到这样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我们的学生中,有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日常行为极不规范,但是,我们不能歧视他们,厌弃他们,我们只能像老方丈那样,以大海一样的胸怀包容他们,耐心细致地引导教育他们,每当他们有一点滴的进步,更要热情地鼓励表彰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同时,每一位教师也要以宽阔的胸怀接纳学生们所有的意见和建议。一个教师,只有虚怀若谷,广纳百川,我们的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才会得到学生们的认同,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才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中华民族的教育前辈孔夫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我想与其接纳善言,包容异己,以海一样的胸怀待人处事不无关系。作为新时代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大海一样的胸怀包容(但不纵容)我们的学生,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事业中做出辉煌的业绩,无愧于伟大的时代和人民。

  • 第4题: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请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答案:
    解析:
    这则案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爱与严格要求。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打架后,立即严厉制止是一种严格要求。但是他并没有责骂与批评,而是运用发糖果的方法巧妙地让学生自己逐步认识与发现自己的错误,从本质上改变学生打架的不良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具备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健全的人格。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包容学生、感化学生,用为人师表的行为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 第5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碰到两个学生打架,他制止后,对打人的学生说:“你先到办公室等我。”等他回到办公室时,那个学生已经在等他了。这时他从兜里掏出一块糖,说:“你比我先到,很准时。这块糖是奖励你的。”然后,他又掏出一块糖来,说,“我让你不打,你就不打了,你很尊重我,很给我面子,这块糖奖励你。”然后,他又掏出一块糖来,说:“我了解了一下,你打他是因为他欺侮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因此这块糖奖励你。”这时学生已经泪流满面。哭着说:“校长,我错了,他再不对,可毕竟是我的同学。”这时陶行知又拿出一块糖来,说:“你能主动承认错误,说明你能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这块糖奖励你!”你认为以上故事里的教师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陶先生的做法非常好,虽然只是处理学生打架一个简单的事例,但是充分体现了陶先生对待学生非常尊重和真诚的态度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陶先生并不是先批评学生,而是通过给糖果,对学生的每一个优点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唤起学生的自尊,使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尊重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对待有缺点或犯错误的学生。这点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第6题: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 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因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符合哪些德育原则?请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符合德育原则中的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以及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比如:当陶行知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这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表现,但是陶行知先生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没有使学生在同学面前难堪,而是让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比如:陶行知来到校长办公室时,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没有批评他,却将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行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事实真相来说明道理,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陶行知先生可谓把这一原则运用到极致。比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陶行知先生首先肯定了王友打抱不平的优点,但话中有话,“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句话就是要让王友自觉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最终王友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良苦用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 第7题:

    (写作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材料:陶行知先生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用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以"宽容"、"仁爱"为主题,用现代规范汉语写一篇字数不得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3)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正确答案: 说明:(1)基础等级项,要兼顾"内容"与"表达"两个方面。"题意"项以符合所给材料的内容为准。(2)发展等级项,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3)错别字、标点错误每处扣1分,最高扣3分。

  • 第8题:

    问答题
    材料:   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给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业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问题:(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2)材料体现的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写作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材料:陶行知先生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用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以"宽容"、"仁爱"为主题,用现代规范汉语写一篇字数不得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3)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正确答案: 说明:(1)基础等级项,要兼顾"内容"与"表达"两个方面。"题意"项以符合所给材料的内容为准。(2)发展等级项,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3)错别字、标点错误每处扣1分,最高扣3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陶行知担任育才小学校长时“四颗糖”处理了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的事情,该案例体现了陶行知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A

    为人师表

    B

    关爱学生

    C

    严慈相济

    D

    博学善诱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许多人都知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他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一天发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同学。他当即予以制止,并令这个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来。刚一放学,这位同学就等在办公室门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奖励他按时来到这里;接着又掏出一块糖奖励他在不让他打人时能立即住手。第三块糖则奖励他正直,不让同学欺负女学生,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时,这位同学哭了,说:“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又掏出一块糖递过去,奖励他能正确认识错误。请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德育引导学生自主原则”的看法。

    正确答案: (1)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①要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②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人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③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要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2)长善救失。
    ①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客观公正和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②要抑其所短,“沙里淘金”,扬其所长;
    ③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3)疏通原则。
    ①要注意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自觉认识问题;
    ②要注重走进学生的世界,摸清障碍及其根源,有针对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理论疏导、情感疏导、心理疏导等;
    ③疏通引导不仅要注重正面事实或道理的作用,也要善于用负面的事实或教训来警醒内心,引发内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材料: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就当场喝止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使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推过糖,向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学生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那个学生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问题: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8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陶行知任育才中学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办公室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试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分析上面的德育案例,具体说明哪些地方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答案:
    解析:
    此案例中,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符合以下德育原则: (1)符合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陶行知先生对欲用砖头打人的男生及时制止,并且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进一步的教育。
    (2)符合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要给学生讲明道理,疏通思想,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分放在辅助的地位,陶行知先生对学生没有一味的批评教育,而出乎意料地找出该男生的优点,并以糖果加以奖励,正是正面教育为主原则的体现..
    (3)同时,德育的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要求德育过程中利用学生本身的“闪光点”,克服缺点错误,陶行知先生就是利用了该男生的四个闪光点一“按时到办公室、尊重老师、有正义感、能认错”来克服他自身存在的缺点错误。

  • 第14题:

    如果学生.上课看手机,你说他,他却说你说的知识点没听懂,我百度一下,你怎么办?


    答案:
    解析:
    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首先夸赞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告诉他网上众说纷纭,应以教材为主。
    第二,询问他不懂得地方,进行详细讲解,
    第三,课后及时反思,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 第15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让赏识放飞孩子的梦想

      教育家陶行知用四块糖教育打架男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教师要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肯定,这就是赏识教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成长。

      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被人赏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位学生,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他们的信心、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赏识是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

      赏识教育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直接向老师求教的活动,也是教师赏识学生的最佳时机。对于学生,他们渴望在课堂上从教师那里得到关注和赞美,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温和的话语和一声鼓励的语言都能使他们喜欢学习,树立信心。

      赏识教育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做到持之以恒。最胆小怯弱的学生,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偶尔也会做得很好,教师除了在学习上发现学生优点,还要在课间活动、校园活动、好人好事等方面随时随地发现优点。这种发现不是有意识地去进行,而是随意的观察。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之处,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夸奖、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地去做。当你用赏识的目光去审视不同的学生时,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会有许多独到之处。持之以恒,时刻不忘给予学生希望,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赏识教育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赏识学生就要坚信学生是聪明的,永远鼓励学生,而不是挖苦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学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的态度要宽容,语气要和蔼,批评时不大声指责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充满尊重、信任,他们就会更懂得自爱和自信。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每位教师都要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通过教师的赏识,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找回自信,激发潜能。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教学过程中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些赞许,少一点挖苦。与其责备,不如赏识,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在赏识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 第16题:

    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就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 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教育原则?


    正确答案: 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疏导性原则。疏导性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案例中陶行知回到校长办公室时,学生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将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行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事实真相来说明道理,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2、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当陶行知看到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时,他制止了学生并要求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从这一点看出陶行知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从陶行知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可以看出,陶行知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
    3、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注意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整个教育过程,陶行知先斥责了学生,后来又给了学生四块糖,这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 第17题:

    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案例:一次他去操场上发现一个学生打架,于是请学生到校长室去,学生按照要求做了。当陶校长回到校长室的时候,他面对学生拿出一颗糖,说,我让你来办公室,你就来了,说明你尊重我,这颗糖奖励你。接下来陶校长掏出第二颗糖说,我了解了一下,你打人是因为见义勇为,值得表扬,再奖给你一颗糖;这个时候,学生不好意思说:校长,我也不对,不应该以非对非。陶校长再次掏出一颗糖给学生说,你看你知道反省自己,应该鼓励。最后学生高高兴兴地走了。故事告诉我们()

    • A、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
    • B、教师要有高超的教育技巧
    • C、学生犯错误也要表扬
    • D、学生犯错误也应得到尊重、赏识

    正确答案:A,B

  • 第18题: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1)陶行知是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的?对你的教学有何启示? (2)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教育是用谈话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达到较好教育效果的典范。结合故事分析在评价中运用谈话方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面对学生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重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错误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对学生要学会宽容和鼓励;抓住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改正不足;与学生站在同一思维水平线考虑问题;谈话要注意及时性以及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

  • 第19题:

    陶行知担任育才小学校长时“四颗糖”处理了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的事情,该案例体现了陶行知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 A、为人师表
    • B、关爱学生
    • C、严慈相济
    • D、博学善诱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问答题
    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就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材料: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决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决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因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用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问题: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符合哪些德育原则?请具体分析。(2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作品39号——《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节选自《教师博览·百期精华》中《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正确答案:
    育才(Yùcái)小学(Xiǎoxué)校长(xiàozhǎnɡ)(Táo)行知(Xínɡzhī)(zài)校园(xiàoyuán)看到(kàndào)学生(xuéshenɡ)(Wánɡ)(Yǒu)(yònɡ)泥块(níkuài)()自己(zìjǐ)(bān)(shànɡ)(de)同学(tónɡxué),(Táo)行知(Xínɡzhī)当即(dānɡjí)喝止了(hèzhǐle)(),(bìnɡ)(lìnɡ)()放学(fànɡxué)(hòu)(dào)校长室(xiàozhǎnɡshì)()无疑(Wúyí),(Táo)行知(Xínɡzhī)(shì)(yào)好好(hǎohǎo)教育(jiàoyù)这个(zhèɡe)顽皮(wánpí)(de)学生(xuéshenɡ)那么(Nàme)()(shì)如何(rúhé)教育(jiàoyù)(de)(ne)?
    放学(Fànɡxué)(hòu),(Táo)行知(Xínɡzhī)来到(láidào)校长室(xiàozhǎnɡshì),(Wánɡ)(Yǒu)已经(yǐjīnɡ)(děnɡ)(zài)门口(ménkǒu)准备(zhǔnbèi)(ái)(xùn)(le)()()见面(jiànmiàn),(Táo)行知(Xínɡzhī)(què)掏出(tāochū)()(kuài)糖果(tánɡɡuǒ)送给(sònɡɡěi)(Wánɡ)(Yǒu),(bìnɡ)(shuō):“(Zhè)(shì)奖给(jiǎnɡɡěi)()(de),因为(yīnwèi)()按时(ànshí)来到(láidào)这里(zhèlǐ),(ér)()(què)迟到(chídào)(le)。”(Wánɡ)(Yǒu)惊疑(jīnɡyí)(de)接过(jiēɡuò)糖果(tánɡɡuǒ)
    随后(Suíhòu),(Táo)行知(Xínɡzhī)(yòu)掏出(tāochū)()(kuài)糖果(tánɡɡuǒ)放到(fànɡdào)()(shǒu)(),(shuō):“(Zhè)第二(dì­èr)(kuài)糖果(tánɡɡuǒ)()(shì)奖给(jiǎnɡɡěi)()(de),因为(yīnwèi)(dānɡ)()不让(bùrànɡ)()(zài)打人(dǎrén)(shí),()立即(lìjí)(jiù)住手(zhùshǒu)(le),(zhè)说明(shuōmínɡ)()(hěn)尊重(zūnzhònɡ)(),()应该(yīnɡɡāi)(jiǎnɡ)()。”(Wánɡ)(Yǒu)(ɡènɡ)惊疑(jīnɡyí)(le),()眼睛(yǎnjinɡ)(zhēnɡ)(de)大大(dàdà)(de)
    (Táo)行知(Xínɡzhī)(yòu)掏出(tāochū)第三(dì­sān)(kuài)糖果(tánɡɡuǒ)塞到(sāidào)(Wánɡ)(Yǒu)(shǒu)(),(shuō):“()调查过(diàocháɡuo)(le),()(yònɡ)泥块(níkuài)()那些(nàxiē)男生(nánshēnɡ),(shì)因为(yīnwèi)他们(tāmen)()(shǒu)游戏(yóuxì)规则(ɡuīzé),欺负(qīfu)女生(nǚshēnɡ);()()他们(tāmen),说明(shuōmínɡ)()(hěn)正直(zhènɡzhí)善良(shànliánɡ),(qiě)(yǒu)批评(pīpínɡ)不良(bùliánɡ)行为(xínɡwéi)(de)勇气(yǒnɡqì),应该(yīnɡɡāi)奖励(jiǎnɡlì)()(ɑ)!”(Wánɡ)(Yǒu)感动(ɡǎndònɡ)极了(jíle),()流着(liúzhe)眼泪(yǎnlèi)后悔(hòuhuǐ)(de)(hǎn)(dào):“(Táo)……(Táo)校长(xiàozhǎnɡ)()()()(liǎnɡ)(xià)()!()()(de)()(shì)坏人(huàirén),(ér)(shì)自己(zìjǐ)(de)同学(tónɡxué)(ɑ)……”
    (Táo)行知(Xínɡzhī)满意(mǎnyì)(de)(xiào)(le),()随即(suíjí)掏出(tāochū)第四(dì­sì)(kuài)糖果(tánɡɡuǒ)递给(dìɡěi)(Wánɡ)(Yǒu),(shuō):“(Wèi)()正确(zhènɡquè)(de)认识(rènshi)错误(cuòwù),()(zài)奖给(jiǎnɡɡěi)()()(kuài)糖果(tánɡɡuǒ),(zhǐ)可惜(kěxī)()只有(zhǐyǒu)(zhè)()(kuài)糖果(tánɡɡuǒ)(le)()(de)糖果(tánɡɡuǒ)//没有(méiyǒu)(le),()(kàn)()(men)(de)(tán)(huà)()(ɡāi)结束(jiéshù)(le)()!”说完(Shuōwán),(jiù)走出了(zǒuchūle)校长室(xiàozhǎnɡshì)
    ——节选自《教师博览·百期精华》中《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第73 -74题。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时,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诧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给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留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