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下列对犯罪的特殊形态叙述正确的是(  )。A犯罪的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B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C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的形态D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应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题目
多选题
下列对犯罪的特殊形态叙述正确的是(  )。
A

犯罪的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B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

C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的形态

D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应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B
解析:
C项,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D项,《刑法》第23条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更多“多选题下列对犯罪的特殊形态叙述正确的是(  )。A犯罪的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B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C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的形态D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应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相关问题
  • 第1题:

    区别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关键在于( )。

    A.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

    B.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犯罪中止是基于行为人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

    D.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第 83 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B.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D.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


    正确答案:BC
    A项中根据《刑法》第22条的规定,是“可以”而非“应当”,故错误;D项中犯罪未完成形态只存在直接故意犯罪中,间接故意犯罪中都不存在。

  • 第3题:

    以下关于犯罪预备的说法错误的有( )。

    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C.犯罪预备阶段可能同时成立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

    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E.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CD

  • 第4题:

    关于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对于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A,C
    解析:
    解析:《刑法》第22条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23条规定: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B、D表述错误,A、C为正确选项。

  • 第5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B.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D.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免除处罚

    答案:D
    解析:
    根据《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第6题:

    关于犯罪未遂说法正确的是()。

    • A、未遂犯都是危险犯
    • B、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 C、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
    • D、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 E、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下列表述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
    • B、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C、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D、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C,D

  • 第8题: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关于对预备、中止、既遂等犯罪的量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B、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C、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D、对于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根据其悔罪表现及危害后果等因素都可以酌定从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多选题
    以下关于犯罪预备的说法错误的有()。
    A

    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B

    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C

    犯罪预备阶段可能同时成立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

    D

    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E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本题考核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具有下列特征:(1)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 (2)犯罪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3)犯罪预备行为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依据《刑法》第 22 条的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中止,包括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两种情况。(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自动放弃实施犯罪,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状态。(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如果行为人虽然采取了各种挽救措施,但未能有效防止法定犯罪结果发生的,不能认为是犯罪中止。犯罪预备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所以选项 A 说法正确。实施预备行为的停顿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所以选项 B 说法正确。选项 C 说法错误,要么成立犯罪中止,要么成立犯罪预备,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所以选项 D 说法错误。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所以选项 E 说法正确。 【该题针对“犯罪预备”知识点进行考核】

  • 第11题:

    多选题
    有关犯罪预备,正确的说法是()。
    A

    犯罪预备包含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刑法规定对犯罪预备予以必要的处罚

    C

    犯罪预备尚未造成犯罪客体的实际损害

    D

    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犯罪未遂说法正确的是()。
    A

    未遂犯都是危险犯

    B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C

    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

    D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E

    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根据《刑法》第23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第13题:

    《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正确答案:
    答:本条是关于犯罪预备的特征及其处罚原则的规定。根据本条的规定,犯罪预备具有下列特征:?__?
    (1)规定的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2)犯罪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所谓着手实行犯罪,是指开始实施特定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
    (3)犯罪预备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谓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不受行为人意志控制的足以制止行为人犯罪意图,迫使其不得不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即在通常情况下,对于预备犯都应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第14题: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罪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


    正确答案:√

  • 第15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
    B.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理解和我国刑法对相关未完成形态的处罚规定。A项中犯罪未完成形态只存在直接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中都不存在。B项中根据《刑法》第22条的规定,是“可以”而非“应当”,故错误。C项和D项参见《刑法》第23条、第24条原文。

  • 第16题:

    关于犯罪未遂,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未遂,要求犯罪未得逞,所谓未得逞是指没有实现犯罪目的
    B.根据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完成,可以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以犯罪实行行为能否实际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可以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D.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答案:A
    解析:
    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没有既遂,即犯罪行为尚未完整地满足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我国认定犯罪既遂的通说是构成要件齐备说,认为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完全具备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因此犯罪是否既遂与实行行为是否达到了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没有关系。A选项说法错误。

  • 第17题:

    下列关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说法错误的是

    A.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B.过失犯罪不存在中止
    C.对既遂犯应当加重处罚
    D.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中止

    答案:C
    解析:
    对既遂犯,按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进行处罚,因为分则各条就是以犯罪既遂为基准设置法定刑的。

  • 第18题: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是()。

    •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
    • B、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处轻罚
    • C、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
    • D、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中国刑法规定,对于(),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 A、犯罪预备
    • B、犯罪中止
    • C、犯罪未遂
    • D、正当防卫过当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对于预备犯罪,可以比照()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A、犯罪终止
    • B、犯罪中止
    • C、犯罪未遂
    •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多选题
    下列表述中,表述正确的是:()
    A

    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

    B

    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

    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本题考查对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理解和我国《刑法》对相关未完成形态的处罚规定。A项中犯罪未完成形态只存在直接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中都不存在。B项中根据《刑法》第22条的规定,是"可以"而非"应当",故错误。

  • 第22题:

    单选题
    中国刑法规定,对于(),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A

    犯罪预备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正当防卫过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

    B

    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

    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D,A
    解析:
    A项,犯罪未完成形态只存在直接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中都不存在。
    B项,《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D两项,《刑法》第23条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24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