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题《苏报》和苏报案

题目
名词解释题
《苏报》和苏报案

相似考题
更多“名词解释题《苏报》和苏报案”相关问题
  • 第1题:

    《苏报》是一张怎样的报纸?“苏报案”是怎么一回事?


    正确答案: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它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96~1900)由胡璋的日籍妻子生驹悦任“馆主”,打着“日商”的旗号在日本驻沪领事馆注册,是受日本外务省控制的一家报纸;第二阶段(1900~1902)由中国人陈范接办,“高唱保皇立宪之论”,“时人多以康党目之”;第三阶段(1902~1903)陈范受革命潮流的影响,由改良派的支持者变为革命派的支持者。当时蔡元培、章士钊、章太炎等人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陈范同他们接触,并于1903年5月27日聘请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该报遂成为这两个革命团体的言论机关。
    《苏报》自章士钊主持后,以“第一排满,第二排康”为宗旨,决心“扔出一束手榴弹轰开局面,报馆被封在所不惜”。因此从6月1日起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当时,清末著名革命家邹容写的宣传小册子《革命军》在上海出版,《苏报》立即加以介绍。章士钊发表《读<革命军>》一文,称颂它是“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接着又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把此书的发行说成是震撼人心的“雷霆之声”。因此引起清政府的注意。6月底,该报又发表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论调,文中以轻蔑的口吻骂光绪皇帝是“载聒小丑,未辨菽麦”,说他跟慈禧太后没有区别,都是“汉族的公仇”。这篇文章发表的第二天,蓄谋已久的清政府与租界当局勾结,派军警包围了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太炎等5人被捕,邹窑第二天自动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章、邹被捕后,清政府要求引渡,欲置之于死地,遭租界当局拒绝。于是,一场以洋人做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活动于7月15日开始了。章、邹以珐庭为讲坛,无情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自由和卖国丧权的罪行,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起初,租界当局判章、邹两人永远监禁,其余人开释;后来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改判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苏报案”。其结果是扩大了茧命派的影响,削弱了清政府对新闻界的控制力量。

  • 第2题:

    《苏报》案


    正确答案: 我国近代著名报案。1903年5月,邹容《革命军》出版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苏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革命军》内容,盛赞该书。6月底,该报又刊登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氏之关系》一文。《苏报》这样毫无忌惮地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空前震动。清政府会同租界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查封《苏报》。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斥清廷的指控,慨然陈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1904年5月,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革命发展。

  • 第3题:

    裘廷梁于1897年在《苏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还创办了()报。

    • A、《苏报》
    • B、《无锡白话报》
    • C、《汕头白话报》
    • D、《安徽白话报》

    正确答案:B

  • 第4题:

    “苏报案”


    正确答案: 是近代著名的媒体事件。《苏报》于1896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办人胡璋,以“日商”报纸的招牌出版发行。1899年出售给陈范。上海爱国学社成立后,陈范在经济上予以资助,爱国学生师生为《苏报》撰写论说,《苏报》实际上成了当时上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言论机关。1903年5月,章士钊担任主笔后明确提出“第一排满,第二排康”的办报方针,大力鼓吹邹容的《革命军》,介绍章太炎所撰《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公开呐喊革命,为清政府所不容。1903年6月30日,清政府与上海领事团密谋后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7人实行拘捕,“苏报案”由此引发。章太炎在狱中发表《狱中答新闻报记者书》,痛斥《新闻报》,表达反满革命决心。租界工部局将《苏报》查封。租界当局拒绝将章、邹二人交给清廷。会审“苏报案”后,判决《苏报》永远停刊,章太炎3年监禁,邹容2年监禁。“苏报案”的结果是以革命派的胜利和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 第5题:

    1903年6月,清政府勾结上海租借工部局查封了刊登《革命军》的《苏报》,将宣扬革命的()逮捕囚禁,造成震动一时的“苏报案”。

    • A、陈天华
    • B、章太炎
    • C、邹容
    • D、徐锡麟

    正确答案:B,C

  • 第6题:

    名词解释题
    《苏报》案

    正确答案: 我国近代著名报案。1903年5月,邹容《革命军》出版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苏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革命军》内容,盛赞该书。6月底,该报又刊登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氏之关系》一文。《苏报》这样毫无忌惮地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空前震动。清政府会同租界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查封《苏报》。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斥清廷的指控,慨然陈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1904年5月,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革命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苏报》和苏报案

    正确答案: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吹鼓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借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章邹2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进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苏报案”发生的过程。

    正确答案: 1903年五、六月间《苏报》推介邹容的《革命军》,发表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之关系》等遭到清朝政府和上海租界当局的联合镇压。7月7日报馆被查封,相关人员被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苏门六君子

    正确答案: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正确答案: 《苏报》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革命派报刊,是上海革命派的言论机关,一些著名人士如章太炎、章士钊、邹容等人聚集在报馆主人陈范周围,大力宣传民族革命的主张,这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1903年6月,清政府密谋上海租界拘捕了章太炎、邹容、陈范等人。7月7日,上海租界将《苏报》查封。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苏祗婆

    正确答案: “五旦七调”理论,“五旦七调”是龟兹乐调。隋代万宝常、郑译的“八十四调”就是根据苏祗婆的“五旦七调”发展而来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裘廷梁于1897年在《苏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还创办了()报。
    A

    《苏报》

    B

    《无锡白话报》

    C

    《汕头白话报》

    D

    《安徽白话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正确答案: 《苏报》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革命派报刊,是上海革命派的言论机关,一些著名人士如章太炎、章士钊、邹容等人聚集在报馆主人陈范周围,大力宣传民族革命的主张,这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1903年6月,清政府密谋上海租界拘捕了章太炎、邹容、陈范等人。7月7日,上海租界将《苏报》查封。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 第14题:

    清末“苏报事件”中《苏报》的主笔是()。

    • A、章士钊
    • B、章宗祥
    • C、张作霖
    • D、张之洞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影响如何?


    正确答案: i、起因、经过、结果:《苏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之一。1896年创刊于上海,创办者为胡璋,趣味低级,因为经营不善,于1900年前后出售给陈范,从此具有了进步的革命倾向。1903年,章世钊担任主笔,其革命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的程度,1903年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苏报》大力推荐。同年6月29日,《苏》于显著位置刊登章太炎的《驳康有为最近政见书》,极端蔑视清政府,批驳保皇派,引起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憎恨与恐慌,清政府请求上海租界逮捕《苏》人员。6月30日,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世钊逃走,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苏》被查封,章太炎和邹容先后被判入狱,史称“苏报案”。
    ii、影响:这是中国报业史上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字狱。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从不允许有任何“犯上作乱”的言论出现。他们大兴文字之狱,动辄加害敢于说话的文人,此举尤以明、清两朝为甚。近代报业在中国出现以后,封建统治者视之为洪水猛兽,极尽控制、压制之能事,“苏报案”的出现正是广大民众和进步文人同封建统治者冲突、较量的一个突出事件,也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字狱实施于报界最早、最为典型的案件。自“苏报案”以后,中国社会经过了多次变革,历史在不断前进。可是涉及报界的文字狱却依然绵绵不绝,甚至不断推陈出新,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即使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后,知识界仍然无法摆脱种种精神枷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宝剑随时都会掉落下来,把人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从批《武训传》、反“胡风集团”,到“反右运动”,哪一项不和报刊有关、哪一次不让办报人无限惶恐、无比颤栗?而在那“大革文化命”的年月,这种文字狱的深度、广度和烈度,更是创历史之最、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第16题:

    苏报案的基本情况。


    正确答案: 开端:6月1日,《苏报》极力向读者推荐邹容所写的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发表章士钊的论说《读〈革命军〉》、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革命书》等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主张,并以轻蔑的口吻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说他和慈禧太后都是“汉族公仇”。过程:上述断论,为清政府所不容,6月30日决定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发出拘票,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七人进行抓捕。7月15日,上海租界会开始会审“苏报案”,清政府为原告,章、邹等为被告的审讯开始了。结果: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 第17题:

    名词解释题
    《苏报》

    正确答案: 1896年上海,创刊人胡璋以其日本妻子名义注册,打着日商招牌发行,内容多是市井琐事和作奸犯科的社会新闻,文字水平低劣,曾因刊登黄色新闻和敲诈勒索之事被人控告,弄得声名狼藉,难以为继。1899年将该报卖给曾任知县被革职移居上海的陈范。“愤官场之腐败,思以清议救天下”,思想上倾向于保皇立宪。后因受到蔡元培所创的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中的革命青年而受到革命影响,转向、同情、支持、投身革命。于是,《苏报》实际上成了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1903年聘章士钊为主笔,明确提出“第一排满,第二排康”的办报方针,发表章太炎为邹容的《革命军》撰写的序言和章士钊的《读革命军》两篇评介文章。激进宣传引起清廷的恼怒和嫉恨,勾结上海租界查封《苏报》逮捕报馆和爱国学社社员。引发震惊一时的《苏报》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多选题
    1903年6月,清政府勾结上海租借工部局查封了刊登《革命军》的《苏报》,将宣扬革命的()逮捕囚禁,造成震动一时的“苏报案”。
    A

    陈天华

    B

    章太炎

    C

    邹容

    D

    徐锡麟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苏辛

    正确答案: 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辛弃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苏报案

    正确答案: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苏报》是一张怎样的报纸?“苏报案”是怎么一回事?

    正确答案: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它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96~1900)由胡璋的日籍妻子生驹悦任“馆主”,打着“日商”的旗号在日本驻沪领事馆注册,是受日本外务省控制的一家报纸;第二阶段(1900~1902)由中国人陈范接办,“高唱保皇立宪之论”,“时人多以康党目之”;第三阶段(1902~1903)陈范受革命潮流的影响,由改良派的支持者变为革命派的支持者。当时蔡元培、章士钊、章太炎等人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陈范同他们接触,并于1903年5月27日聘请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该报遂成为这两个革命团体的言论机关。
    《苏报》自章士钊主持后,以“第一排满,第二排康”为宗旨,决心“扔出一束手榴弹轰开局面,报馆被封在所不惜”。因此从6月1日起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当时,清末著名革命家邹容写的宣传小册子《革命军》在上海出版,《苏报》立即加以介绍。章士钊发表《读<革命军>》一文,称颂它是“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接着又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把此书的发行说成是震撼人心的“雷霆之声”。因此引起清政府的注意。6月底,该报又发表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论调,文中以轻蔑的口吻骂光绪皇帝是“载聒小丑,未辨菽麦”,说他跟慈禧太后没有区别,都是“汉族的公仇”。这篇文章发表的第二天,蓄谋已久的清政府与租界当局勾结,派军警包围了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太炎等5人被捕,邹窑第二天自动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章、邹被捕后,清政府要求引渡,欲置之于死地,遭租界当局拒绝。于是,一场以洋人做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活动于7月15日开始了。章、邹以珐庭为讲坛,无情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自由和卖国丧权的罪行,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起初,租界当局判章、邹两人永远监禁,其余人开释;后来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改判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苏报案”。其结果是扩大了茧命派的影响,削弱了清政府对新闻界的控制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影响如何?

    正确答案: i、起因、经过、结果:《苏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之一。1896年创刊于上海,创办者为胡璋,趣味低级,因为经营不善,于1900年前后出售给陈范,从此具有了进步的革命倾向。1903年,章世钊担任主笔,其革命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的程度,1903年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苏报》大力推荐。同年6月29日,《苏》于显著位置刊登章太炎的《驳康有为最近政见书》,极端蔑视清政府,批驳保皇派,引起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憎恨与恐慌,清政府请求上海租界逮捕《苏》人员。6月30日,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世钊逃走,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苏》被查封,章太炎和邹容先后被判入狱,史称“苏报案”。
    ii、影响:这是中国报业史上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字狱。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从不允许有任何“犯上作乱”的言论出现。他们大兴文字之狱,动辄加害敢于说话的文人,此举尤以明、清两朝为甚。近代报业在中国出现以后,封建统治者视之为洪水猛兽,极尽控制、压制之能事,“苏报案”的出现正是广大民众和进步文人同封建统治者冲突、较量的一个突出事件,也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字狱实施于报界最早、最为典型的案件。自“苏报案”以后,中国社会经过了多次变革,历史在不断前进。可是涉及报界的文字狱却依然绵绵不绝,甚至不断推陈出新,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即使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后,知识界仍然无法摆脱种种精神枷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宝剑随时都会掉落下来,把人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从批《武训传》、反“胡风集团”,到“反右运动”,哪一项不和报刊有关、哪一次不让办报人无限惶恐、无比颤栗?而在那“大革文化命”的年月,这种文字狱的深度、广度和烈度,更是创历史之最、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如何?

    正确答案: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租界内。由胡璋经营。后因经营不善,于1900年售予陈范。陈范接手《苏报》的初期,《苏报》言论同情变法,1902年以后,中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陈范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从同情改良逐渐转向同情革命。1902年冬,《苏报》专辟“学界风潮”栏目,报道并支持爱国学生运动,从此为学界所关注。1903年5月27日,陈范正式聘请爱国学社的章士钊担任主笔。此时《苏报》实际上成了爱国社的机关报。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后,每天的《苏报》几乎都会发表一些言词犀利、宣传革命的政论文章。1903年6月9日,《苏报》在“新书介绍”栏中热情介绍了邹容的小册子《革命军》,10日又发表章太炎的《〈革命军〉序》。6月29日,发表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驳斥康有为只可保皇立宪,不可革命的论调。并在文中称光绪帝为“载湉小丑”。这些大张旗鼓的革命宣传与激烈的言论,震撼了全国,也触怒了清廷,清政府决心镇压革命党人。6月30日,上海工部局逮捕了章太炎等人,邹容自动投案。此时由于章士钊未列入黑名单,所以仍在主编《苏报》,同时还发表了章太炎在狱中所写的《狱中答新闻报记者》。7月7日,《苏报》被封。章、邹被捕后,清政府要求引渡二人。上海租界当局一方面为维护治外法权,一方面也迫于舆论,不敢将二人引渡给清廷,故在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对此案进行会审。当年12月24日,判决章、邹永远监禁。由于受当事人和世人的坚决反对,1904年5月改判章监禁三年,邹监禁两年,《苏报》永远停刊。1905年5月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1906年6月29日章太炎刑满出狱,同盟会专门派人把他接到东京,任《民报》主编。至此,这场以清廷为原告的诉讼方告结束。史称“苏报案”。苏报案的发生,打击和削弱了清政府对新闻舆论的控制力量,革命派报刊声望大增。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