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建委主任)与妻子乙商议后,由乙出面收受请托人现金300万元,甲为请托人办理建筑审批手续。乙的行为( )。

    A.构成受贿罪

    B.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受贿罪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参考答案:A?

  • 第2题:

    在某地块招标过程中,张某游说作为国土局长的父亲利用职权影响使其友王某中标,后来背着父亲收受王某100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B. 张父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C. 张某与张父构成受贿罪的共同犯罪
    D. 张某的行为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答案:D
    解析:
    A选项明显错误,此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B选项张父不知王某收受王某100万元,故不符合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C选项《刑法修正案七》第三百八十八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构成犯罪。
    其中“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表明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至少许诺了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但是不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对行为主体的内容知情,如果国家工作人员知情并许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国家工作人员成立受贿罪,其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国家机关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同时触犯受贿罪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C选项中张父不知情,所以不构成共同犯罪。
    D选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因此,本题答案为D。

  • 第3题:

    下列哪些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
    A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B.脱逃罪
    C.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D.武器装备肇事罪


    答案:A,B,C,D
    解析:
    【详解】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根据犯罪主体是否要求一定的身份,犯罪主体可以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大部分犯罪的主体都是一般主体。所谓特殊主体,指的是具有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些犯罪所要求的特定身份的犯罪主体。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脱逃罪的主体必须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以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武器装备肇事罪的主体必须是军人。所以,本题中,主体是特殊主体的犯罪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脱逃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武器装备肇事罪。

  • 第4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洗钱罪上游犯罪的有( )。

    A.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B.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C.职务侵占罪
    D.集资诈骗罪

    答案:A,B,D
    解析:
    刑法规定的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为: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故选A、B、D项。此为高频考点,务必铭记。

  • 第5题:

    甲在当公安局局长时为他人谋取利益,约定在离职后收受财物,并且在离职后收取了财物。甲的行为构成

    A.受贿罪
    B.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贪污罪
    D.间接贿赂

    答案:A
    解析:
    如果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职时为他人谋取利益,约定在离职后收受财物,并且收受了财物的,应当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 第6题: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没有对应的行贿罪,即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给予财物的请托人,不成立行贿罪。()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张某离职前系某工商局局长,离职后请接任局长为缺乏资质条件的赵某办理了公司登记,收取赵某5万元,张某的行为()。

    • A、构成介绍贿赂罪
    • B、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 C、构成受贿罪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多选题
    丙在甲面前说建筑公司的好话,帮助建筑公司承包工程,并接受建筑公司资助出国旅游,此行为(  )。[2013年真题]
    A

    不构成犯罪

    B

    构成受贿罪

    C

    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D

    构成侵占罪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案中,丙作为甲的妻子,属于对甲具有影响力的人,其收受乙的财物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 第10题:

    多选题
    丁的行为构成(  )。[2010年真题]
    A

    受贿罪

    B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D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本案中,丁在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时并没有收受贿赂的故意,其是在乙的要求下为甲办理贷款的,属于一种失职行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 第11题:

    问答题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其与受贿罪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其他关系密切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行为或影响力索取、收受请托人的财物,或者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力索取、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较严重情节的行为。
    (1)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特征
    ①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洁性。
    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影响力与请托人交易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较严重情节的行为。利用影响力交易财物的行为分两种:
    a.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
    b.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请托人财物。
    无论是哪种利用影响力交易的行为,均表现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交易财物的特点。成立犯罪要求该交易行为达到数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的情节。
    ③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其他关系密切的人;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
    ④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本罪与受贿罪的区别
    主体不同。受贿罪的主体是现职国家工作人员;本罪的主体是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人、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人。
    客观方面不同。受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本人的职务之便索贿或收受贿赂;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与国家工作人员、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密切关系形成的影响力索贿或收受贿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甲收受乙公司50万元现金后,请求在某市交通局当处长的堂兄丙“帮助”乙公司承包某工程。丙遂利用职权,违规操作,帮助乙公司承包了该工程。甲的行为(  )。
    A

    不构成犯罪

    B

    构成受贿罪

    C

    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D

    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正确答案: B,A
    解析: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或者受托人的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或者是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严重情节的行为。本题中,甲收受了50万现金(足以构成数额较大的严重情节),请求交通局的处长丙(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请托),利用职权形成的便利条件(利用职权,违规操作,帮乙完成了工程承包)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符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 第13题:

    离休干部李某,利用其原矿务局局长的便利条件,通过现任职的矿长,为请托人以国家平价购买1500吨煤,收受请托人人民币2万元。关于李某的行为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以受贿罪论处 B.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不构成受贿罪,不予处理 D.请托人构成行贿罪的,李某才构成受贿罪


    正确答案:B
    李某的行为符合《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的第388条之一规定的犯罪构成,即构成利用影 响力受贿罪。

  • 第14题:

    某国有控股公司董事长甲收受钱某的现金30万元,通过其丈夫(某市市委书记)帮助钱某升迁。甲的行为构成( )

    A.受贿罪
    B.介绍贿赂罪
    C.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D.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答案:C
    解析:
    人,不会危害公共安全。所以,甲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D选项错误。

  • 第15题:

    妻子甲与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丈夫乙共同策划,由甲收受请托人财物,乙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甲的行为构成

    A.受贿罪
    B.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贪污罪
    D.介绍贿赂罪

    答案:A
    解析:
    要注意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共同犯罪之间的区别:如果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或者利用其本人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由其近亲属或者关系密切的人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则应构成受贿罪的共同犯罪。

  • 第16题:

    简述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概念。


    答案:
    解析: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

  • 第17题: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给予财物的请托人,构成()。

    • A、介绍贿赂罪
    • B、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 C、行贿罪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正确答案: 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以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严重情节的行为。

  • 第19题:

    国家工作人员甲退休后,利用自己先前职务的影响,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构成()。

    • A、受贿罪
    • B、介绍贿赂罪
    • C、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离职后利用自己先前职务或者职位的影响,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情节的构成()。

    • A、受贿罪
    • B、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 C、介绍贿赂罪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正确答案: 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以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严重情节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乙的行为构成(  )。[2010年真题]
    A

    受贿罪

    B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本案中,乙并不知道甲为求贷款向其妻子行贿的事实,因此其不具有受贿的故意,也不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根据刑法第168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第23题:

    多选题
    丙的行为构成(  )。[2010年真题]
    A

    受贿罪

    B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D

    诈骗罪


    正确答案: B,D
    解析:
    《刑法》第388条,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丙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乙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财物,符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另外,由于国家工作人员乙没有受贿的故意,因此丙不能与其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类型。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