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1)侵占罪的构成特征
①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以及遗忘物、埋藏物。
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③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方式不同。本罪以合法持有、管理他人财物为前提,将合法持有、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转为己有;而后者是将他人持有、保管的财物秘密窃为己有。
(3)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而后者是一般主体。
对象不同。前者是单位的财物;而后者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
③行为方式不同。前者包括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方法;而后者主要是侵吞。
构成要件不同。前者不以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为要件;而后者则以此为要件。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侵占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其与盗窃罪、职务侵占罪有哪些区别?”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受某国企委托,负责查验出场单、验货放行。甲与无业人员乙串通,趁甲一人值班时由乙开车从货场拉出价值10万元的货物,并销赃平分。在本案中( )。

    A.甲构成贪污罪,乙构成盗窃罪

    B.甲构成职务侵占罪,乙构成盗窃罪

    C.甲、乙共同构成职务侵占罪

    D.甲、乙共同构成贪污罪


    正确答案:D
    《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 第2题:

    甲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

    A.正确,甲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以进奖出款”占为己有,应定职务侵占罪

    B.不正确,甲主体资格虽然与职务侵占罪的要求相符合,但侵犯的对象不是本单位财物,因此不应定职务侵占罪

    C.不正确,甲的主体资格不属于公司、企业人员,所占有的也不是本单位的财物,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D.正确,因为甲非法将自己保管的公款“以进奖出款”占为己有,拒不返还,应定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C

  • 第3题:

    试述贪污罪与盗窃罪、侵占罪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后两者是一般主体。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后两者则是单纯以盗窃、侵占的方法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3)犯罪对象不同。前者是公共财物;后两者是公私财物。
    (4)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后两者只侵犯公私的所有权。


  • 第4题:

    职务侵占罪的主要法律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1)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具有一定职务的人员;(2)犯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目的;(3)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的所有权;(4)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是,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 第5题: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邮件并窃取财物的,构成( )。

    A.盗窃罪

    B.贪污罪

    C.职务侵占罪

    D.侵占罪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刑法》第252条的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牙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构成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盗窃罪定罪从重处罚。

  • 第6题:

    乙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破坏电力设备罪

    C.放火罪

    D.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AC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盗窃罪和放火罪的犯罪构成。乙是商场的售货员,具有一定的职务便利,但是由于乙是晚上12点钟采取撬门的方式进入,并没有利用售货员职务之便,因此其盗窃货物的行为构成的是盗窃罪而非职务侵占罪。而乙为破坏现场而实施的插上电炉子并在电炉子上放上纸箱的行为,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纵火,而非要破坏电力设备,并且电炉子作为电力设备的价值有限,因此乙的这一行为应成立放火罪。本题中,乙的行为分别构成盗窃罪和放火罪。正确答案是AC.

  • 第7题:

    关于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对象不同:贪污罪的对象是公共财产,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个人财产
    B.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C.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他人的委托保管物、遗忘物、埋藏物
    D.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

    答案: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1)对象不同。贪污罪的对象是公共财产,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本单位的财产。(2)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上述贪污罪主体范围以外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 第8题:

    什么是侵占罪?其构成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当划清与哪些犯罪的界限?


    正确答案: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3、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界限:
    1、侵占罪与非罪的界限,表现在非法侵占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如果数额较小不构成犯罪;必须是没有法律依据而占有他人财物的才构成本罪,如果有法律依据而占有或者处分他人财物的不构成本罪;本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2、侵占罪与不当得利的界限。表现主观内容不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方式不同;行为性质不同。
    3、侵占罪与盗窃罪;界限。表现在犯罪对象不同;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犯意形成的时间不同。

  • 第9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李某将办事群众王某临时交其保管的一只皮包(内有现金2万元)占为己有。李某的行为构成()。

    • A、职务侵占罪
    • B、贪污罪
    • C、侵占罪
    • D、盗窃罪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多选题
    乙的行为构成(  )。[2007年真题]
    A

    盗窃罪

    B

    破坏电力设备罪

    C

    放火罪

    D

    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D两项,乙是商场的售货员,具有一定的职务便利,但是由于乙是晚上12点钟采取撬门的方式进入,并没有利用售货员职务之便,因此其盗窃货物的行为构成的是盗窃罪而非职务侵占罪。BC两项,乙为破坏现场而实施的插上电炉子并在电炉子上放上纸箱的行为,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纵火,而非要破坏电力设备,并且电炉子作为电力设备的价值有限,因此乙的这一行为应成立放火罪。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贪污罪与盗窃罪、侵占罪的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后两者是一般主体。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后两者则是单纯以盗窃、侵占的方法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3)犯罪对象不同。前者是公共财物;后两者是公私财物。
    (4)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后两者只侵犯公私的所有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侵占罪?其构成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当划清与哪些犯罪的界限?

    正确答案: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3、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界限:
    1、侵占罪与非罪的界限,表现在非法侵占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如果数额较小不构成犯罪;必须是没有法律依据而占有他人财物的才构成本罪,如果有法律依据而占有或者处分他人财物的不构成本罪;本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2、侵占罪与不当得利的界限。表现主观内容不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方式不同;行为性质不同。
    3、侵占罪与盗窃罪;界限。表现在犯罪对象不同;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犯意形成的时间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出租车司机占有乘车人丢失在车内价值较大财物拒不交出的,其行为( )。

    A.构成侵占罪

    B.构成职务侵占罪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盗窃罪


    正确答案:A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符合侵占罪的构成,故选A。

  • 第14题:

    简述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参考答案:

    (1)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属于特殊主体,而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不同。职务侵占罪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进行的,而侵占罪则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
    (3)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侵占罪的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
    (4)行为方式不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采用窃取、骗取、侵吞等方式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而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退还,或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出。


  • 第15题:

    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正确答案:
    答: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行为;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在于:
    其一,犯罪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而后者是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工作人员。
    其二,犯罪客体不同。前者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公共财产所有权;而后者的客体是单位财物所有权。

  • 第16题:

    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有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构成()

    A、盗窃罪

    B、侵占罪

    C、诈骗罪

    D、职务侵占罪


    参考答案:B

  • 第17题:

    某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

    A.贪污罪

    B.侵占罪

    C.职务侵占罪

    D.盗窃罪


    正确答案:C
    C[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中明确规定,对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当依照《刑法》第271条第1款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故本题答案为C.

  • 第18题:

    某外资公司出纳郭某,利用管钱的便利条件,将公司30余万元流动资金予以侵吞,其行为构成()。
    A.职务侵占罪 B.贪污罪 C.侵占罪 D.盗窃罪


    答案:A
    解析:
    [详解]贪污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郭某作为外资公司的出纳,不属国家工作人员,其行为显然不会构成贪污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还的行为。很明显,郭某的行为并不构成侵占罪。盗窃罪,是指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郭某并未实施盗窃行为,因此,其行为也不构成盗窃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从本题来看,郭某作为外资公司的出纳,利用自己在职务上管钱的便利,侵吞公司30余万元流动资金,已经符合了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故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 第19题:

    (2006年真题)简述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答案:
    解析:
    (1)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属于特殊主体,而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不同:职务侵占罪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实施的,而侵占罪则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
    (3)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侵占罪的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
    (4)行为方式不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采用窃取、骗取、侵吞等方式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而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退还,或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出。

  • 第20题:

    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国家工作人员;后者是公司或其他单位中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后者侵犯提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3)犯罪对象不同。前者只限于公共财产;后者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其中既公共财产,也包括私人财产。

  • 第21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2007年真题]
    A

    与乙构成共同盗窃罪

    B

    不构成犯罪

    C

    与乙构成共同放火罪

    D

    与乙构成共同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 C,D
    解析: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由于乙实施的放火行为超过了甲乙共同犯罪的范围,乙无须对甲的放火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乙不构成放火罪。同时,对乙的盗窃行为,由于乙不满16周岁,对盗窃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 第22题:

    问答题
    侵占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其与盗窃罪、职务侵占罪有哪些区别?

    正确答案: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1)侵占罪的构成特征
    ①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以及遗忘物、埋藏物。
    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③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方式不同。本罪以合法持有、管理他人财物为前提,将合法持有、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转为己有;而后者是将他人持有、保管的财物秘密窃为己有。
    (3)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而后者是一般主体。
    对象不同。前者是单位的财物;而后者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
    ③行为方式不同。前者包括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方法;而后者主要是侵吞。
    构成要件不同。前者不以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为要件;而后者则以此为要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正确答案: (1)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属于特殊主体,而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不同。职务侵占罪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进行的,而侵占罪则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
    (3)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侵占罪的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
    (4)行为方式不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采用窃取、骗取、侵吞等方式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而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退还,或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国家工作人员;后者是公司或其他单位中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后者侵犯提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3)犯罪对象不同。前者只限于公共财产;后者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其中既公共财产,也包括私人财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