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十八)  【给定资料】  1.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写道:“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然而今天,这种笼罩在阅读上的神圣光辉正在日渐暗淡。我们有影视、有动漫、有网络,我们在忙碌地工作、浮躁地生活,我们追逐时尚、享受娱乐。时至今日,“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某著名教育专家Z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

题目
问答题
(十八)  【给定资料】  1.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写道:“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然而今天,这种笼罩在阅读上的神圣光辉正在日渐暗淡。我们有影视、有动漫、有网络,我们在忙碌地工作、浮躁地生活,我们追逐时尚、享受娱乐。时至今日,“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某著名教育专家Z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然而,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阅读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2.北京的砚楠已经上初三了,在她的记忆中,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的课外书,大概也就是小学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了。“小学高年级时忙着小升初、上各种补习班,根本没时间看课外书,上了中学后有了手机,看书就都在网上了。”  上海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学者们还有另一层担心。四年级前从未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缺乏读完整本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迁移为对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因此,小时候缺少阅读完整图书的能力,长大后可能会缺乏对整体事物、整个团队的操控能力。“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某报对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读书?”对于这个问题,4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28%的大学生选择了“1~2小时”,18%的大学生选择了“2小时以上”,另外有11%的大学生选择了“几乎不读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约多久?”48%的大学生选择了“4小时以上”,32%的大学生选择了“3~4小时”,17%的大学生选择了“1~3小时”,仅有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  采访中不难发现,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天不上网就很难受,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每天都需要。”大学生小魏说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如果一天不读书,你也会这样吗?”听到这个问题,小魏笑了。她说,大家每天都在上课,但是课外连着几天不看书也挺常见的。  3.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海量膨胀,生活节奏加快,这种阅读环境,促使人们要进行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甚至跳跃式阅读。  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常阅读的图书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分别达到35%和30%;紧随其后的是时下畅销书,所占比例为24%;经典名著则鲜有人问津,仅为11%。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喜欢轻松的阅读,比如看漫画、杂志,这些书籍一般配有大量图片,只需浏览,看起来不费劲,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比较偏爱的书籍会精读或重读。  有专家指出,虽然当下已进入“超音速发展时代”,但在读书、修养身心等方面,仍需要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缓慢和淡定中,读者的智慧、情趣才能与书中韵味更好地衔接,思考、质疑和沉淀等精神程序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然。  专家呼吁,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时,应该提倡用慢阅读的方式,要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培养孩子们恬淡闲适、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阅读风格,从文字中寻觅高品质的乐趣和意义。  4.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常都在读什么书?调查中,54%的教师选择书籍的标准是“自己喜欢的书”,25%的教师选择“公认的经典、有思想内涵的书”,19%的教师选择“对工作有用的书”,2%的教师选择“最畅销的书”。  从教师“读得最多的书”选项中,不难看出教师们在“喜好”和“现实”间的矛盾。60%的教师称平时读得最多的书是“跟教育工作相关的书”,41%的教师称读得最多的书是“教材和教辅资料”。这说明,一方面农村教师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但另一方面却因为工作实际或手中书籍较少等原因,读得最多的书仍显单一,大多跟“教育工作”相关。相对而言,语文教师的阅读面稍广一些,大多数人平时会看些小说和散文,也读些中外经典名著。但他们坦言,很多时候读这些书不纯粹是因为兴趣,而是上课需要。“每次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都会不自觉地走到教辅教材的书架旁。”安岳县龙台镇一位小学教师有些无奈地向记者表达他内心的矛盾,“总觉得多看一本《怎样教学生写好作文》比看一套《家》《春》《秋》更有用。”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走进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等等。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而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这种风气只会导致社会大众视野越来越狭窄,心态越来越浮躁,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一个专门经营图书的网站公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却与孩子有较大不同:孩子最喜欢看的图书类型是“小说”和“人文社科”,而家长希望孩子看的是“科普”和“励志”类的图书。还有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父母去书店只给孩子购买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作文集。访谈中,一些高年级学生表示,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推荐的一些“较好”的教辅书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5.读书问题历来有着较高的关注度,领导干部读书问题的讨论更引发了网友的热情参与。在“你觉得领导干部最管用的学习方式”的调查中,认同“读书自学,日积月累”是最管用学习方式的网友成为压倒性多数,占全部投票人数的66.1%,约2/3。网友“枵腹从公”认为,读书自学的动力源于自发,效果优于被动灌输。干部读书的表率作用有利于在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的风气。热爱读书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民族核心价值的一部分。  而网友“昊东”留言说,作为一名在基层挂过职的干部,他感觉基层干部忙于日常事务和应酬,基本没时间读书。发动他们读书必须有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不然最广泛传阅的书籍可能会是官场小说。网友“米酥”认为,干部学习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进行的问题。读书学习如逆水行舟,不学习,干部的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有障碍必须克服。  对握有权力、肩负重托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从来不是个人的事情。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加强读书学习。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不能坚持学以致用,不仅一个地方、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甚至个人也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由此而言,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1~5”,概括现今人们普遍面临的阅读困境。  要求:准确、全面。字数不超过250字。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现今人们普遍面临的阅读困境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类型局限、单一。多以考试类图书为主。
(2)追求快节奏阅读方式。搜索式、标题式、跳跃式阅读;电子读物逐渐替代实体图书。
(3)阅读态度功利化。一味选择实用性图书,忽视精神修养。
(4)缺乏阅读动机。缺乏价值观念引导,缺少重视和主动性。
(5)缺少阅读时间。生活节奏快,忙于工作及应酬,时间不足。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十八)  【给定资料】  1.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写道:“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然而今天,这种笼罩在阅读上的神圣光辉正在日渐暗淡。我们有影视、有动漫、有网络,我们在忙碌地工作、浮躁地生活,我们追逐时尚、享受娱乐。时至今日,“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某著名教育专家Z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影响人的成长与发育的因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学校是提供正规教育及社会化的场所
    B.遗传因素是影响人类成长的重要因素
    C.学校是人自出生后与其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环境
    D.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受宗教、文化、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E.家庭是个人主要的生活环境,能提供恰当的刺激锻炼个体发展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湖南省首届三湘读书月的主题是:( )

    A.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
    B.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全民阅读
    C.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
    D.传播湖湘文化建设书香湖南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南京2014年青奥会正式发布的口号是()

    • A、与青奥共成长
    • B、分享青春,共筑未来
    • C、青奥会,我们的精神生活
    • D、青春、解放、教育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古书的注释对我们今天阅读古籍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古书的注释对我们今天阅读古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时代的远隔,语言的变迁,文字的异形,行文的变化,许多古籍,我们如果不依靠古注,就不能看懂。
    古注可帮助我们:
    (1)了解字词句意。如《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何晏集解:“马(融)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王(肃)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怿。’”通过古注,我们就懂得了“学”、“时”、“说”的含义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全句含义。
    (2)了解全章大意。如《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疏云:“此章言王者任德,霸者兼力,力服心服,优劣不同也。”
    (3)了解读音。如《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释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
    (4)了解典故。如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李善注:“《左氏传》曰:‘齐鲍叔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脱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墨子》曰:‘傅说被褐带索,庸筑傅岩。武丁得之,举以为三公’。”李善注说明了原文典故的出处。
    (5)了解古籍版本及校勘情况。如阮元为《十三经注疏》所作的《校勘记》,比较各种版本,除校正正文的错误外,还校正了许多注疏中的错误。此外,古注还有阐明哲理、划断诠意、说明语法、介绍修辞等等情况,对今人阅读皆有启发。

  • 第5题:

    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世世代代地繁衍不息,新一代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环境对我们的人格形成外部压力的因素包括()

    • A、我们成长的文化背景
    • B、早年的生活条件
    • C、家庭、朋友和社会群体的规范
    • D、内在的基因特点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根据自我探索与自我完善(上),()永远是个体的,当我们分享他人成长硕果时,也会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 A、自我体验
    • B、自我检查
    • C、自我认知
    • D、自我监督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判断题
    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世世代代地繁衍不息,新一代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十八)  【给定资料】  1.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写道:“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然而今天,这种笼罩在阅读上的神圣光辉正在日渐暗淡。我们有影视、有动漫、有网络,我们在忙碌地工作、浮躁地生活,我们追逐时尚、享受娱乐。时至今日,“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某著名教育专家Z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然而,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阅读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2.北京的砚楠已经上初三了,在她的记忆中,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的课外书,大概也就是小学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了。“小学高年级时忙着小升初、上各种补习班,根本没时间看课外书,上了中学后有了手机,看书就都在网上了。”  上海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学者们还有另一层担心。四年级前从未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缺乏读完整本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迁移为对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因此,小时候缺少阅读完整图书的能力,长大后可能会缺乏对整体事物、整个团队的操控能力。“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某报对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读书?”对于这个问题,4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28%的大学生选择了“1~2小时”,18%的大学生选择了“2小时以上”,另外有11%的大学生选择了“几乎不读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约多久?”48%的大学生选择了“4小时以上”,32%的大学生选择了“3~4小时”,17%的大学生选择了“1~3小时”,仅有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  采访中不难发现,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天不上网就很难受,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每天都需要。”大学生小魏说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如果一天不读书,你也会这样吗?”听到这个问题,小魏笑了。她说,大家每天都在上课,但是课外连着几天不看书也挺常见的。  3.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海量膨胀,生活节奏加快,这种阅读环境,促使人们要进行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甚至跳跃式阅读。  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常阅读的图书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分别达到35%和30%;紧随其后的是时下畅销书,所占比例为24%;经典名著则鲜有人问津,仅为11%。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喜欢轻松的阅读,比如看漫画、杂志,这些书籍一般配有大量图片,只需浏览,看起来不费劲,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比较偏爱的书籍会精读或重读。  有专家指出,虽然当下已进入“超音速发展时代”,但在读书、修养身心等方面,仍需要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缓慢和淡定中,读者的智慧、情趣才能与书中韵味更好地衔接,思考、质疑和沉淀等精神程序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然。  专家呼吁,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时,应该提倡用慢阅读的方式,要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培养孩子们恬淡闲适、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阅读风格,从文字中寻觅高品质的乐趣和意义。  4.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常都在读什么书?调查中,54%的教师选择书籍的标准是“自己喜欢的书”,25%的教师选择“公认的经典、有思想内涵的书”,19%的教师选择“对工作有用的书”,2%的教师选择“最畅销的书”。  从教师“读得最多的书”选项中,不难看出教师们在“喜好”和“现实”间的矛盾。60%的教师称平时读得最多的书是“跟教育工作相关的书”,41%的教师称读得最多的书是“教材和教辅资料”。这说明,一方面农村教师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但另一方面却因为工作实际或手中书籍较少等原因,读得最多的书仍显单一,大多跟“教育工作”相关。相对而言,语文教师的阅读面稍广一些,大多数人平时会看些小说和散文,也读些中外经典名著。但他们坦言,很多时候读这些书不纯粹是因为兴趣,而是上课需要。“每次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都会不自觉地走到教辅教材的书架旁。”安岳县龙台镇一位小学教师有些无奈地向记者表达他内心的矛盾,“总觉得多看一本《怎样教学生写好作文》比看一套《家》《春》《秋》更有用。”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走进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等等。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而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这种风气只会导致社会大众视野越来越狭窄,心态越来越浮躁,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一个专门经营图书的网站公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却与孩子有较大不同:孩子最喜欢看的图书类型是“小说”和“人文社科”,而家长希望孩子看的是“科普”和“励志”类的图书。还有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父母去书店只给孩子购买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作文集。访谈中,一些高年级学生表示,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推荐的一些“较好”的教辅书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5.读书问题历来有着较高的关注度,领导干部读书问题的讨论更引发了网友的热情参与。在“你觉得领导干部最管用的学习方式”的调查中,认同“读书自学,日积月累”是最管用学习方式的网友成为压倒性多数,占全部投票人数的66.1%,约2/3。网友“枵腹从公”认为,读书自学的动力源于自发,效果优于被动灌输。干部读书的表率作用有利于在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的风气。热爱读书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民族核心价值的一部分。  而网友“昊东”留言说,作为一名在基层挂过职的干部,他感觉基层干部忙于日常事务和应酬,基本没时间读书。发动他们读书必须有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不然最广泛传阅的书籍可能会是官场小说。网友“米酥”认为,干部学习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进行的问题。读书学习如逆水行舟,不学习,干部的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有障碍必须克服。  对握有权力、肩负重托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从来不是个人的事情。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加强读书学习。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不能坚持学以致用,不仅一个地方、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甚至个人也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由此而言,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1~5”,概括现今人们普遍面临的阅读困境。  要求:准确、全面。字数不超过250字。

    正确答案:
    现今人们普遍面临的阅读困境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类型局限、单一。多以考试类图书为主。
    (2)追求快节奏阅读方式。搜索式、标题式、跳跃式阅读;电子读物逐渐替代实体图书。
    (3)阅读态度功利化。一味选择实用性图书,忽视精神修养。
    (4)缺乏阅读动机。缺乏价值观念引导,缺少重视和主动性。
    (5)缺少阅读时间。生活节奏快,忙于工作及应酬,时间不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认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的教育家是()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阿迪斯·瓦特曼

    D

    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二十一)  【给定资料】  1.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写道:“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然而今天,这种笼罩在阅读上的神圣光辉正在日渐暗淡。我们有影视、有动漫、有网络,我们在忙碌地工作、浮躁地生活,我们追逐时尚、享受娱乐。时至今日,“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某著名教育专家Z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然而,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阅读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2.北京的砚楠已经上初三了,在她的记忆中,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的课外书,大概也就是小学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了。“小学高年级时忙着小升初、上各种补习班,根本没时间看课外书,上了中学后有了手机,看书就都在网上了。”  上海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学者们还有另一层担心。四年级前从未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缺乏读完整本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迁移为对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因此,小时候缺少阅读完整图书的能力,长大后可能会缺乏对整体事物、整个团队的操控能力。“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某报对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读书?”对于这个问题,4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28%的大学生选择了“1~2小时”,18%的大学生选择了“2小时以上”,另外有11%的大学生选择了“几乎不读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约多久?”48%的大学生选择了“4小时以上”,32%的大学生选择了“3~4小时”,17%的大学生选择了“1~3小时”,仅有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  采访中不难发现,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天不上网就很难受,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每天都需要。”大学生小魏说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如果一天不读书,你也会这样吗?”听到这个问题,小魏笑了。她说,大家每天都在上课,但是课外连着几天不看书也挺常见的。  3.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海量膨胀,生活节奏加快,这种阅读环境,促使人们要进行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甚至跳跃式阅读。  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常阅读的图书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分别达到35%和30%;紧随其后的是时下畅销书,所占比例为24%;经典名著则鲜有人问津,仅为11%。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喜欢轻松的阅读,比如看漫画、杂志,这些书籍一般配有大量图片,只需浏览,看起来不费劲,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比较偏爱的书籍会精读或重读。  有专家指出,虽然当下已进入“超音速发展时代”,但在读书、修养身心等方面,仍需要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缓慢和淡定中,读者的智慧、情趣才能与书中韵味更好地衔接,思考、质疑和沉淀等精神程序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然。  专家呼吁,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时,应该提倡用慢阅读的方式,要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培养孩子们恬淡闲适、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阅读风格,从文字中寻觅高品质的乐趣和意义。  4.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常都在读什么书?调查中,54%的教师选择书籍的标准是“自己喜欢的书”,25%的教师选择“公认的经典、有思想内涵的书”,19%的教师选择“对工作有用的书”,2%的教师选择“最畅销的书”。  从教师“读得最多的书”选项中,不难看出教师们在“喜好”和“现实”间的矛盾。60%的教师称平时读得最多的书是“跟教育工作相关的书”,41%的教师称读得最多的书是“教材和教辅资料”。这说明,一方面农村教师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但另一方面却因为工作实际或手中书籍较少等原因,读得最多的书仍显单一,大多跟“教育工作”相关。相对而言,语文教师的阅读面稍广一些,大多数人平时会看些小说和散文,也读些中外经典名著。但他们坦言,很多时候读这些书不纯粹是因为兴趣,而是上课需要。“每次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都会不自觉地走到教辅教材的书架旁。”安岳县龙台镇一位小学教师有些无奈地向记者表达他内心的矛盾,“总觉得多看一本《怎样教学生写好作文》比看一套《家》《春》《秋》更有用。”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走进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等等。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而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这种风气只会导致社会大众视野越来越狭窄,心态越来越浮躁,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一个专门经营图书的网站公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却与孩子有较大不同:孩子最喜欢看的图书类型是“小说”和“人文社科”,而家长希望孩子看的是“科普”和“励志”类的图书。还有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父母去书店只给孩子购买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作文集。访谈中,一些高年级学生表示,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推荐的一些“较好”的教辅书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5.读书问题历来有着较高的关注度,领导干部读书问题的讨论更引发了网友的热情参与。在“你觉得领导干部最管用的学习方式”的调查中,认同“读书自学,日积月累”是最管用学习方式的网友成为压倒性多数,占全部投票人数的66.1%,约2/3。网友“枵腹从公”认为,读书自学的动力源于自发,效果优于被动灌输。干部读书的表率作用有利于在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的风气。热爱读书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民族核心价值的一部分。  而网友“昊东”留言说,作为一名在基层挂过职的干部,他感觉基层干部忙于日常事务和应酬,基本没时间读书。发动他们读书必须有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不然最广泛传阅的书籍可能会是官场小说。网友“米酥”认为,干部学习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进行的问题。读书学习如逆水行舟,不学习,干部的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有障碍必须克服。  对握有权力、肩负重托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从来不是个人的事情。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加强读书学习。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不能坚持学以致用,不仅一个地方、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甚至个人也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由此而言,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1~5”,概括现今人们普遍面临的阅读困境。  要求:准确、全面。字数不超过250字。

    正确答案:
    现今人们普遍面临的阅读困境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类型局限、单一。多以考试类图书为主。
    (2)追求快节奏阅读方式。搜索式、标题式、跳跃式阅读;电子读物逐渐替代实体图书。
    (3)阅读态度功利化。一味选择实用性图书,忽视精神修养。
    (4)缺乏阅读动机。缺乏价值观念引导,缺少重视和主动性。
    (5)缺少阅读时间。生活节奏快,忙于工作及应酬,时间不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当我们在阅读罗尔斯的《正义论》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阅读?()
    A

    保持耐心、信心来阅读

    B

    以对话的心态来阅读

    C

    将生活的体悟带入阅读

    D

    用换位思考和想象来阅读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我们提倡阅读,并非为了闭门不出、与世隔绝。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收获一种“到凌云仍虚心”的可贵气质;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情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与圆满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摘自白龙《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问题:
    (1)要实现精神刷新应做到哪两个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文章认为阅读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1)阅读乃精神刷新的有效途径:①要勤于阅读,每日阅读;②要由浅入深,持之以恒地阅读。
    (2)阅读能让人更好地发现自己,了解世界与他人。①阅读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能够使人精神日益丰富,逐渐成为心智成熟的人;②阅读可以让人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从而更好地与世界相处。

  • 第14题:

    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的口号是()

    • A、与青奥共成长
    • B、青春梦想
    • C、青奥会,我们的精神生活
    • D、青春、解放、教育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现代儿童享受着父辈童年时代未曾有过的优越的物质生活,在物质、文化、精神的极大丰裕中幸福健康地成长着。与此同时,家庭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家庭生活水平的而提高,也给儿童的成长和家庭教育带来一些新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当我们在阅读罗尔斯的《正义论》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阅读?()

    • A、保持耐心、信心来阅读
    • B、以对话的心态来阅读
    • C、将生活的体悟带入阅读
    • D、用换位思考和想象来阅读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认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 B、杜威
    • C、阿迪斯·瓦特曼
    • D、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阅读报纸与杂志时,我们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阅读速度与进度,可以更从容地对报纸与杂志上刊登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单选题
    阅读时,我们忘记了客观世界的风霜雨雪、坎坷苦难。在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品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方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温柔、平淡;学着更深刻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这段文字想要表述的观点是()。
    A

    阅读可以让人修身养性,让世界与自己更和谐

    B

    阅读看似在逃避世界,实际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

    C

    阅读可以让我们进入人类活动的历史空间与精神空间

    D

    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淡忘客观世界的不足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环境对我们的人格形成外部压力的因素包括()
    A

    我们成长的文化背景

    B

    早年的生活条件

    C

    家庭、朋友和社会群体的规范

    D

    内在的基因特点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根据自我探索与自我完善(上),()永远是个体的,当我们分享他人成长硕果时,也会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A

    自我体验

    B

    自我检查

    C

    自我认知

    D

    自我监督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阅读报纸与杂志时,我们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阅读速度与进度,可以更从容地对报纸与杂志上刊登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阅读书或杂志中的文章,这些文章可能会促使我们去思考,并将自己的观点与文章中作者的观点进行对比。

    正确答案: Sometimes we may read a passage in a journal or in a book which may stimulate us to think and then compare our opinions with the writer’s views.
    解析: 本句用which引导定语从句,修饰passage,将两个句子连接为一个结构紧凑,句式完整的句子。“对比”译为compare...with...。

  • 第24题:

    问答题
    古书的注释对我们今天阅读古籍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古书的注释对我们今天阅读古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时代的远隔,语言的变迁,文字的异形,行文的变化,许多古籍,我们如果不依靠古注,就不能看懂。
    古注可帮助我们:
    (1)了解字词句意。如《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何晏集解:“马(融)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王(肃)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怿。’”通过古注,我们就懂得了“学”、“时”、“说”的含义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全句含义。
    (2)了解全章大意。如《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疏云:“此章言王者任德,霸者兼力,力服心服,优劣不同也。”
    (3)了解读音。如《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释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
    (4)了解典故。如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李善注:“《左氏传》曰:‘齐鲍叔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脱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墨子》曰:‘傅说被褐带索,庸筑傅岩。武丁得之,举以为三公’。”李善注说明了原文典故的出处。
    (5)了解古籍版本及校勘情况。如阮元为《十三经注疏》所作的《校勘记》,比较各种版本,除校正正文的错误外,还校正了许多注疏中的错误。此外,古注还有阐明哲理、划断诠意、说明语法、介绍修辞等等情况,对今人阅读皆有启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