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分级过程及原理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物料干式分级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干式分级的原理是根据物料在流动空气中沉降速度的不同而达到分级的目的。

  • 第2题:

    眼外伤的分级及急症处理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根据眼部受伤情况,按照眼外伤的分类可分为三级急症。
    (1)一级急症:角膜化学烧伤、热烧伤、军事毒剂伤、眼球穿通伤合并眼球内容物脱出等。患者到达急诊室后,必须分秒必争,立即进行抢救。
    (2)二级急症:
    ①眼球穿通伤但眼内容物未脱出、眼部爆炸伤、眼睑撕裂伤;
    ②眼睑挫伤合并前房出血、晶体脱位、玻璃体出血、视网膜震荡、脉络膜裂伤;
    ③眼部挤压伤;
    ④角膜异物;
    ⑤外伤性角膜溃疡合并绿脓杆菌感染;
    ⑥眶蜂窝组织炎;
    ⑦眼内炎、全眼炎;
    ⑧交感性眼炎,急性辐射伤;
    ⑨颅脑或颌面外伤后出现的急剧视力下降。详询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制定治疗方案,在情况不明之前,切忌草率手术。
    (3)三级急症:结膜下出血、眼内血肿、眼内异物伤、眶骨骨折、急性眼球突出、裂孔位于上方之视网膜脱离原因不明之视力急剧下降。属一般性急症,可在作出诊断后适当处理。对眼外伤的处理原则是分秒必争,现场救护。对一级急症如角膜化学烧伤、热烧伤、军事毒剂伤等必须不受场地限制,采取积极地、分秒必争的抢救。然后再送医院采用冲洗、中和液冲洗、药物治疗、球结膜切开冲洗、前房穿刺或冲洗、激素的应用。对眼球穿通伤或破裂伤、眼内容物脱出等,必须立即送医院全面系统地探查伤口,不放过一个疑点,并彻底清除污染物,整复伤口,进行眼内组织损伤的处理,伤口的缝合、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激素,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必要时用阿托品散瞳等治疗。对二级、三级急症的治疗,必须详询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采取对症处理的原则。

  • 第3题:

    除氧槽的作用是什么?简述其原理及工作过程?


    正确答案:除氧槽的作用就是脱除去溶解于炉水中的游离氧,水的热力除氧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道尔顿──亨利定律进行的,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其分压成正比,与其温度成反比,用水蒸汽吹汽与加热的方法,将水中的氧除去。

  • 第4题:

    精馏的原理是什么?精馏过程实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塔的第n层塔板上,由下层(第n+1层)上升的蒸汽通过塔板上的小孔进入该层塔板,而上层(第n-1层)的液体通过溢流管也进入该层塔板,汽液两相在该层塔板上接触,两者温度不相等,浓度不同,汽相向液相传热,液相中的轻组分汽化进入汽相,汽相中的重组分冷凝成液相,两相在该层塔板上发生传质和传热。两相完成传质和传热后,液相通过第n层塔板的溢流管进入下一层塔,而汽相通过第n-1层塔板的小孔进入上层塔板。在每层塔板上均进行上述传质传热过程,这就是精馏的原理。
    精馏过程的实质是:不平衡的汽液两相经过热交换,汽相多次部分冷凝与液相多次部分汽化相结合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不平衡的汽液两相在逆流多次接触中,多次交换轻质组分的过程。不平衡的汽液两相,经热交换,汽相多次部分冷凝与液相多次部分汽化相结合的过程。

  • 第5题:

    生物反馈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过程?


    正确答案:(1)Kenneth(1997)指出生物反馈包括三部分原则:
    ①获得的器官信息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比如仪器能够从脑、骨骼肌和心脏的信息中区分出来自心脏肌肉的电冲动;
    ②选定的生理变化指标与心理(态度、意识)的改变相伴随,即心理的改变能够带来相应生理指标的改变;
    ③能够教会病人通过控制自主神经系统来改变这些生理指标。
    (2)生物反馈训练是一个有效的教育和训练工具,训练的目的是让人们经过训练,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以调整机体功能或防病、治病。生物反馈训练包括下述过程:
    ①对生理反应的觉察
    ②对生理反应的控制
    ③将习得的反应应用到日常生活
    (3)生物反馈训练作为一种疗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应用到许多心身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如高血压、哮喘、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紧张性头痛、癫痫等。生物反馈训练常被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生物反馈训练对治疗哮喘、偏头痛、胃肠疾病等也得到应用。

  • 第6题:

    分级有载调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就是从变压器线圈中引出若干个分接头,通过有载分接开关,在保证不切断负载电流的情况下由一个分接头切换到另一个分接头,以改变变压器线圈的有效匝数,既变压器的变压比。从而达到有载调压的目的。

  • 第7题:

    分级过程及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将粒度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在水中,按其沉降速度不同,分成若干级别的过程叫水力分级。对于比重相同的矿粒来说,粒度大的沉降速度快,粒度小的沉降速度慢。因此,可以按矿粒沉降速度的不同分成不同粒度级别。经过磨细的矿浆,连续不断地从进浆口给入分级槽下半部分的沉降区,矿粒按一定的等落速度分为粗细两部分,螺旋低速回转,搅拌矿浆,使细矿粒保持悬浮状态,并经溢流堰处排出,粗的矿粒则沉降到槽底,由螺旋提升输送到水槽上端的排矿口排出。

  • 第8题:

    围岩及围岩分级的定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
    围岩分级:根据一个或几个主要指标将无限的岩体划分为具有不同稳定程度的有限个类别,即将稳定性相似的一些围岩归为一类,将全部围岩划分为若干类,这就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或简称为围岩分类。

  • 第9题:

    CRHl供风系统干燥塔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什么?


    正确答案:双塔空气干燥器的再生和干燥工作同时在两个塔内进行,并定时轮流转换工况。当主气流在一个塔室内进行空气干燥处理(吸咐水分)时,干燥剂在另一个塔室内被再生处理(将吸咐的水分排出)。
    工作过程如下:来自主压缩机含水分的压缩空气进入空气干燥器时,首先在油水分离器上进行初步过滤,然后空气气流通过含有干燥剂的塔室时,水分被吸咐,使空气干燥器出口处主气流的相对湿度不大于35%,完成干燥工作。同时,干燥后的部分空气从主气流上分流出来,通过再生节流孔进入另一个塔室,在另一个塔室内,气流将干燥剂(干燥剂在前一个干燥阶段吸收了水分,需要再生)内已吸咐饱和的水分排放到车外。在转换装置的作用下,两个塔室每隔2min循环一次,确保两塔轮流完成干燥主气流的作用。

  • 第10题:

    问答题
    在制蜜饯过程中,硬化处理的目的及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硬化处理是为了提高果肉的硬度,增加耐煮性,防止软烂。原理是硬化剂中的金属离子能与果蔬中的果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的果胶酸盐类,使果肉组织致密坚实,耐煮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水力分级原理是什么?常用水力分级机是什么?适合分级多大粒度?

    正确答案: 水力分级是矿粒在水中按沉降速度差,将粒度范围宽的混合粒群,分为若干粒度范围窄的粒群。而分级过程是按它们在水中的不同运动速度进行分级,此时大而轻和小而重的矿粒具有相同的沉降速度,因而组成一个粒度级别。所以水力分级时不仅按粒度,同时也按比重进行分级。
    用来进行分级的设备称为分级机,常用的水力分级机是箱式水力多室分级机,这种分级机也叫机械排矿式槽形分级机。
    这种分级机常用在钨矿选矿厂,作为摇床选分前物料分级。其适宜的分级粒度范围为2—3毫米,但对于小于0.074毫米粒级的分级效果较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及过程是什么?

    正确答案: 当探测器(感温和感烟探头)在探测到发生火灾后,即发出声光报警,并通过控制盘打开起用气容器瓶头阀,放出起动气体来打开选择阀和二氧化碳储存钢瓶的瓶头阀,从而放出二白氧化碳灭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炼铁生产过程及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炼铁是在高炉中进行的,主要是将烧结矿、球团矿及焦碳装入高炉内,经过鼓风机和热风炉将空气加热到900—1200℃后,经下部风口被鼓进高炉内,使焦碳燃烧产生高温,加入含铁原料在高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铁水和炉渣,铁水经下部铁口排出,炉渣从渣口排出而弃于渣场。

  • 第14题:

    精馏过程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精馏过程,实质上就是气,液两相不断地传质,传热过程,也就是多次利用汽化和冷凝的方法,使液体混合物得到分离的过程,传质-传热过程是在塔板上实现的,从下一层塔盘上升的含轻组分较多的汽相物流与从上一层塔盘下降的含轻组分较少的液相物流在塔盘上接触,汽相中的重组分遇冷冷凝而液相中的轻组分受热气化,这样每层塔盘上向上的汽相中轻组分含量愈来愈高,而液相中重组分含量也越来越高,达到分离的目的。

  • 第15题:

    抽提过程基本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液相抽提是一种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式,是属于两相扩散过程,根据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形成组成与密度不同的两相,并使两相逆流分开的过程。

  • 第16题: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及过程是什么?


    正确答案: 当探测器(感温和感烟探头)在探测到发生火灾后,即发出声光报警,并通过控制盘打开起用气容器瓶头阀,放出起动气体来打开选择阀和二氧化碳储存钢瓶的瓶头阀,从而放出二白氧化碳灭火。

  • 第17题:

    简要说明分级分离细胞的原理及意义。


    正确答案:原理:差速离心是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由低速到高速逐级离心,用于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和细胞器。密度梯度离心是样品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使密度不同的组分得以分离的一种区带分离方法。
    意义:将不同细胞组分分离,便于逐个分析。

  • 第18题:

    水力分级原理是什么?常用水力分级机是什么?适合分级多大粒度?


    正确答案: 水力分级是矿粒在水中按沉降速度差,将粒度范围宽的混合粒群,分为若干粒度范围窄的粒群。而分级过程是按它们在水中的不同运动速度进行分级,此时大而轻和小而重的矿粒具有相同的沉降速度,因而组成一个粒度级别。所以水力分级时不仅按粒度,同时也按比重进行分级。
    用来进行分级的设备称为分级机,常用的水力分级机是箱式水力多室分级机,这种分级机也叫机械排矿式槽形分级机。
    这种分级机常用在钨矿选矿厂,作为摇床选分前物料分级。其适宜的分级粒度范围为2—3毫米,但对于小于0.074毫米粒级的分级效果较差。

  • 第19题:

    粗铜火法精炼的目的及原理是什么?粗铜火法精炼分为哪两个过程?


    正确答案: 部分除去粗铜中对氧亲和力较大的杂质;为电解精炼提供合乎要求的阳极铜,并浇铸成为表面平整、厚度均匀、致密的阳极板;以保证电解铜的质量和降低电解精炼的成本。每个周期包括加料熔化、氧化、还原和出铜浇铸四个基本阶段。
    原理:粗铜火法精炼的实质是使其中的杂质氧化成氧化物,并利用氧化物不溶于或极少溶于铜,形成炉渣浮在熔池表面而被除去;或者借助某些杂质在精炼作业温度(1100~1200℃)下,呈气态挥发除去。①氧化过程:铜首先被氧化:4[Cu]+O2=2[Cu2O]生成的氧化亚铜溶于铜液中,在Cu2O与杂质元素接触时便将氧传递给杂质元素:[Cu2O]+[M’]=2[Cu]+[M’O];②还原过程主要还原Cu2O,常用的还原剂有:重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重油还原实际上是氢和一氧化碳对Cu2O的还原:Cu2O+H2=2Cu+H2O;Cu2O+CO=2Cu+CO2Cu2O+C=2Cu+CO;4Cu2O+CH4=8Cu+CO2+2H2O

  • 第20题:

    革兰氏染色的过程是什么?原理怎样?


    正确答案: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反应,其步骤为:先用初染剂(结晶紫)进行染色;再用碘液进行媒染,然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番红)复染,经此方法染色后大部分细菌可被区别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其机理:是由于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而决定的。
    当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细菌都被初染剂染为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为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加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脱色剂处理时: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脱水,是肽聚糖层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与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时,类脂质被乙醇溶解,细胞壁透性加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 第21题:

    问答题
    CRHl供风系统干燥塔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双塔空气干燥器的再生和干燥工作同时在两个塔内进行,并定时轮流转换工况。当主气流在一个塔室内进行空气干燥处理(吸咐水分)时,干燥剂在另一个塔室内被再生处理(将吸咐的水分排出)。
    工作过程如下:来自主压缩机含水分的压缩空气进入空气干燥器时,首先在油水分离器上进行初步过滤,然后空气气流通过含有干燥剂的塔室时,水分被吸咐,使空气干燥器出口处主气流的相对湿度不大于35%,完成干燥工作。同时,干燥后的部分空气从主气流上分流出来,通过再生节流孔进入另一个塔室,在另一个塔室内,气流将干燥剂(干燥剂在前一个干燥阶段吸收了水分,需要再生)内已吸咐饱和的水分排放到车外。在转换装置的作用下,两个塔室每隔2min循环一次,确保两塔轮流完成干燥主气流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扁平式气流粉碎机的粉碎及自行分级原理。

    正确答案: 粉碎原理:气流粉碎机是冲击式粉碎机,它以冲击粉碎为主。高速气流赋予颗粒以极高的速度,使它们互相碰撞,或与固定板及粉碎机内壁冲击碰撞。
    自行分级原理:把已粉碎的物料,按其大小进行分级,不仅分级细度很细,而且效率也很高,使粒度分布狭窄。这种不需外量分有器的性能,称自行分级性能。
    在离心力场的任一位置的颗粒上同时受到两个作用力。
    A.离心力(b)粘性阻力
    当d较大时颗粒朝粉碎区运动;当d较小时颗粒朝中心收集区运动;这就是自行分级的原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粗铜火法精炼的目的及原理是什么?粗铜火法精炼分为哪两个过程?

    正确答案: 部分除去粗铜中对氧亲和力较大的杂质;为电解精炼提供合乎要求的阳极铜,并浇铸成为表面平整、厚度均匀、致密的阳极板;以保证电解铜的质量和降低电解精炼的成本。每个周期包括加料熔化、氧化、还原和出铜浇铸四个基本阶段。
    原理:粗铜火法精炼的实质是使其中的杂质氧化成氧化物,并利用氧化物不溶于或极少溶于铜,形成炉渣浮在熔池表面而被除去;或者借助某些杂质在精炼作业温度(1100~1200℃)下,呈气态挥发除去。①氧化过程:铜首先被氧化:4[Cu]+O2=2[Cu2O]生成的氧化亚铜溶于铜液中,在Cu2O与杂质元素接触时便将氧传递给杂质元素:[Cu2O]+[M’]=2[Cu]+[M’O];②还原过程主要还原Cu2O,常用的还原剂有:重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重油还原实际上是氢和一氧化碳对Cu2O的还原:Cu2O+H2=2Cu+H2O;Cu2O+CO=2Cu+CO2Cu2O+C=2Cu+CO;4Cu2O+CH4=8Cu+CO2+2H2O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