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请介绍几位现代擅于铁笔的画家。”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介绍现代和近代的主要篆刻家。


    正确答案: (1)王大炘
    王大炘(?——1924)字灌山,亦作冠山,号冰铁,别署巏山民、南齐石室、食苦斋、冰铁戡,江苏吴县人。二十多岁后移居上海,以行医为业。特别癖好金石之学,得吴昌硕指授,对古玺印、封泥、钟鼎、镜铭、砖瓦、汉魏石刻文字以及皖浙两派都有深湛的研究。其作品出入皖、浙两派间,变化甚多,尤其得吴让之、吴昌硕两家的精华。刻印速度较快,善对客奏刀,边闲谈边作印,一时名流都纷纷求刻。其作品深得艺坛赞许,与吴昌硕(苦铁)、钱瘦铁并称“江南三铁”。其著作有《斋吉金考释》五卷、《金石文字综》一百零五卷、《缪篆分韵补》五卷、《印话》二卷、《冰铁戡印印》五册、《王冰铁印存》二册及《石鼓文丛释》、《说玺》等。
    (2)齐璜
    齐璜(1863——1957)因出生在湖南湘潭的白石庄,所以取字白石,号濒生、阿芝,还有许多别号,如白石山人、杏子坞老民、三百石印富翁、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馆主者,又因年轻时当过木工,还有别号木人、木居士等。白石是劳动人民出身的艺术家,从小家贫,他当过牧童、木工、雕花匠,曾以画像为业,二十七岁时结识了当地的一些文人、画师,才开始研习诗文,正式学画。三十多岁时才正式研究刻印。“印见丁黄始入门”。他看到了浙派丁敬、黄易的印谱十分钦佩,通过十年的苦学,篆刻方面才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因此他有“姓名人识鬓如丝”的诗句。四十岁后,白石曾五次游历名山大川画了很多山水画稿。由于军阀混战,五十岁以后避难至北京,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书画篆刻为生。好友陈师曾、徐悲鸿在画理上给他的影响很大。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白石老人创作了大量的书画篆刻作品。白石的一生,是艺术创造的一生。他的画继承了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兼有民间艺术的纯朴和文人画洗练的笔墨,构图新颖,扩大了前人取材的范围,作画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书法上综合了《麓山寺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爨宝子碑》和金农、吴昌硕等家之长,无论篆书、楷书都有一种结体峻整、笔势刚健古拙的特点,行书也挥洒自如,奔放奇纵。白石的诗作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题材信手拈来,有时又充满了诙谐幽默的情趣。在白石擅长的各项艺术中,他自己的评价是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白石的刻印初以浙派入手,后师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又学《天发神谶碑》改变了他的刀法,学《三公山碑》改变了他的篆法,又把秦权量章法舒展、气势纵横的意趣融入印中,汉代将军印斜欹跌宕,乱头粗服,直往直来的作风也对他启发很大。他刻印最反对“摹、作、削、蚀”,而在章法上重视疏密的安排,整个作品具有一种气雄力厚、痛快淋漓的独特风格,开辟了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作品国内外印行很多,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齐白石画集》、《白石印存》、《白石老人自述》等。
    (3)丁尚庚
    丁尚庚(1865——1935)字二仲,号潞河,后以字行,别署十七树梅花馆主人。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通州(今江苏南通)。少年时居北京,以画鼻烟壶谋生。后定居南京。曾在前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金石学,曾有他人为之编集的《宾园藏印》二册,《熙园集印》八册出版。
    丁二仲幼年即好篆刻,每日在砖上摹古印数方。中年起留意古铜器凿款,摹古玺时常参以《散氏盘》、《毛公鼎》法,篆刻取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诸家。以切刀法仿汉印,也常结合大篆书体治印,破碎一任自然,不事修饰,印坛对其毁誉不一。所作印有秦汉遗韵,有时也不拘成法,朱文当白文刻,白文当朱文刻,以求印章上的创新。邓散木评丁二仲的印说:“近代篆刻家除吴缶老(昌硕)、泥道人(赵古泥)而外,我最佩服的有两人,一个是通州丁尚庚二仲,一个是湘潭齐璜白石”,并认为丁二仲与齐白石是“一时瑜亮,各有千秋”。
    (4)易憙
    易憙(1873——1941)字季复,号大厂(庵),原名廷熹、孺,别署孺斋、念翁、肿翁、外斋、屯老、大厂居士、大岸居士等。广东鹤山县人,早年肄业于广雅书院,又东渡日本留学,后居北京,辛亥革命后长期居住上海,曾在暨南大学、国立音专任教。在音乐、诗文、书画、篆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著有《双清池馆集》、《大厂词稿》、《大厂画集》、《玦亭印谱》、《孺斋印存》等。篆刻初学黄士陵,后专师古玺,以六朝造像法刻边款,别具情趣。
    (5)赵时棡
    赵时棡(1874——1945)初字献忱,号纫苌,后号叔孺,别署蠖斋、娱予室等。因珍藏有汉延熹、魏景耀二弩机而自号二弩老人。寓上海时滨河而居,早晚时闻舢船摇橹之声,因名书斋为“橹声室”,又因宝爱南朝佛像题名,又以“南碧龛”名其室。浙江鄞县人。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他书画篆刻无一不精,好收藏,有商周秦汉铜器数百件,其中以“叔氏宝林钟”、“师虎簋盖”、“虢叔簠,、“中王父敦盖”、“魏景初元年帐铜构”等为精品,所画花鸟草虫名重一时,尤擅画马,传说十岁就能当众挥毫画马,书法工四体书,受赵孟頫、赵之谦影响颇深。
    他的篆刻影响最大,初学浙派,后学邓石如、赵之谦,取法秦汉玺印又兼及宋元圆朱文,仿汉印之作秀雅中见雄劲朴茂,刻圆朱文章法匀整,刀法流畅,全无板滞疲软之病。当时的书画家和收藏家都以得到他的印章为乐事。现代著名篆刻家叶潞渊、陈巨来都为赵氏的高足。赵氏的著作有《汉印分韵补》、《二弩精舍印谱》、《赵叔孺画册》。
    (6)赵子云
    赵子云(1874——1956)名起,字云壑,号铁汉、老壑、壑道人、壑山樵子、云壑子,晚年号半秃壑,半秃樵人、泉梅老人。江苏苏州人,从小爱好书画,曾从秦子卿、李农如、任立凡诸家学艺,三十岁以后受教于吴昌硕,绘画以花卉、山水为长,取法青藤、石涛、石谿、八大以及吴昌硕,取其神髓而不袭其貌。吴昌硕评他的画说:“子云作画信笔疾书,如素师作草,如公孙大娘舞剑器,一本性情不有修饰。”工四体书,楷学颜柳;行学米芾、王铎;草学怀素、祝允明;隶学《张迁》、郑簠;篆书得力于《石鼓》、《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篆刻宗法吴昌硕,又力追秦汉,古朴渊雅。其书画篆刻之名于中年起即闻名于海内外。
    (7)赵石
    赵石(1874——1933)字石农,号古泥,自号泥道人,江苏常熟人,出身清寒,从小酷爱书法、篆刻。每天夜半即临池苦练。在一家药铺当学徒时,苦于无人指点不能深入研究,而正巧被吴昌硕所发现。昌硕先生
    由于自己也是穷苦人出身,对贫苦的青年人学艺最能同情又乐以掖助。当见到赵石的篆刻作品,觉得他颇有才气,不仅授以刻印要诀,还把他介绍到收藏金石书画十分丰富的老友沈石友家中去学艺。在沈家住了几年,见识既广,艺术上进步极大。经过长时期的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位知名的篆刻家。他的篆刻变吴昌硕圆笔为方笔,以奔放苍浑见胜,作品数量也多。沈石友喜藏砚石,砚铭多请老友吴昌硕落笔,均由赵石精心镌刻,拓为《沈氏砚林》四卷,艺林视为珍品。书法以颜体见长,苍老朴厚,与同里翁同龢晚年所书,难分轩轻。著作有《赵古泥印存》、《泥道人印存》及《泥道人诗草》等。
    (8)童大年
    童大年(1875——1955)原名皓,字心安,又字醒盦,亦作心庵、恂谙,号性涵、惺堪、心龛。父字松君,因其排行第五,又号金鳌十二峰松下第五童子。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人。西泠印社社员。抗日战争后,移居上海沪西。书画篆刻均能。精研六书,能作四体书,画以花卉为主,秀逸有致。篆刻以汉为宗,兼及浙邓各派,喜用大篆入印。其作品有《依古庐篆痕》、《童子雕篆》等。
    (9)陈衡恪
    陈衡恪(1876——1923)原名衡,字师曾,号槐堂,别署朽道人、朽者、唐石簃、染仓室等。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人。为近代著名诗人陈三立(散原)之长子。是吴昌硕的得意弟子,与齐白石的交谊很深,在艺术上互相影响,齐白石曾有“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的诗句。留学日本时,与鲁迅同在弘文学院学习。归国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编审,北京高级师范、北京美专教授。与鲁迅同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时,由于对金石文物有共同的爱好,公余常一起到琉璃厂搜集各种碑刻拓片等,后来鲁迅将搜集到的两汉和六朝碑版、砖文、画像等拓本数百种,编成《侯堂专文杂集》。之后,他们也常互赠金石拓片。陈衡恪还为鲁迅刻印数方,鲁迅翻译《域外小说集》时,封面上的五个篆字书名即是陈衡恪手笔。
    陈衡恪在诗文、书画、篆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篆刻虽取法吴昌硕(因昌硕亦名仓石,故取书斋名为“染仓室”),但他只学其神而不袭其貌,他以冲刀刻印,生辣而含蓄,章法疏密有致而时有巧思。无论金石书画,都显示其非凡的才气。一九二二年因奔母丧,而得病,次年不治而殁。他中年夭逝,否则在艺术上定会有更大的成就。著有《槐堂集》、《不巧集》、《染仓室印存》六卷。
    (10)丁辅之
    丁辅之(1879——1949)原名丁仁,字辅之,号鹤庐,杭州“八千卷楼”丁氏之后人。精鉴别,富收藏,能书善画,亦工篆刻。对甲骨文极有研究,喜书写甲骨文集联。一九○四年与叶品三、王福厂、吴石潜四人联名发起组织以“保存金石、研究印术”为宗旨的“西泠印社”。公推金石书画家吴昌硕为社长。毕生以极大的精力、财力收集珍藏西泠八家的印章作品。尽管印章昂贵,每闻有出让者,必亲临该处,以家中珍藏的古董字画交换,甚至变卖家中财物去购取,然后编选成谱,有《西泠八家印存》行世。还参加了大型丛书《四部备要》的出版工作。他的篆刻用刀劲健,布局安详,得浙派之趣。

  • 第2题:

    什么是现代派?请列举代表画家。


    正确答案: 现代派是西方国家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一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等)的统称代表画家:毕加索、马蒂斯、蒙克、达利、康定斯基等等。

  • 第3题:

    请列举几位出自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的历史名人。


    正确答案: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吴敬梓、林则徐、施耐庵、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

  • 第4题:

    请简单例举我国几位世纪伟人对宁波帮的评价。


    正确答案:孙中山在宁波演说时就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宁波人对于工商业经营,经验丰富,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人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对许多宁波帮人士被委以重任:如盛丕华任上海副市长,包达三为浙江省副省长,蒉延芳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交通局局长、乐松生为北京市副市长等。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还频频会见王宽诚、安子介、马临、应行久等其他宁波帮重要人士,与他们商谈国是,相聚甚欢。

  • 第5题:

    ()1954年的《水浒传》连环画是由墨浪等几位画家分工绘制的?

    • A、三
    • B、六
    • C、九
    • D、十二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五代山水画坛出现了()、巨然几位大画家,开创了南北山水画风格。


    正确答案:荆浩、关同、董源

  • 第7题:

    擅于运用光线和华丽色彩的画家是()。


    正确答案:布歇

  • 第8题:

    问答题
    请介绍几位印泥制作名家。

    正确答案: (1)吴隐
    吴隐(1886——1942)字石潜,号遯庵,浙江绍兴人。他与丁辅之、王福庵、叶品三等人在杭州发起组织了我国有很大影响的研究篆刻艺术的学术团体——西泠印社,公推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他曾在印社左侧凿一小池,泉涌不断,命名为“潜泉”,并以此为自己的号。他爱好金石书画,先后编过《遯庵秦汉古铜印谱》、《西泠八家印谱》等多种。夫人孙织云也能刻印,并精于拓款。吴氏夫妇更有自制印泥的绝技。这一点引起了吴昌硕大师的钦慕与支持,并建议他们创设企业制造印泥,以适应篆刻艺术发展的需要。于是在上海广东路河南路口,办起了一家与杭州“西泠印社”同名的、由吴昌硕先生题名的“西泠印社”,人称“上海西泠印社”,专营自制的优质“潜泉印泥”,兼营手拓本印谱及其它书画用品。建社以后,石潜夫妇精心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创造,昌硕先生对上海西泠印社研制优质印泥也寄于厚望,全力支持,改进配方。“潜泉印泥”中有一个品种为“美丽硃砂印泥”,这一名称就是由昌硕先生亲自命名的。他还提供自己的用印用“潜泉印泥”钤拓成谱,提供自己的书画作品让石潜辑成专集,用上海“西泠印社”的名义出版,以提高印社的声誉。“潜泉印泥”历八十多年而不衰,钤盖出的印拓历久如新,深受中外书画篆刻家的好评。现在上海西泠印社出售的印泥品种远较创办时多,如适宜初学者选用的、价廉物美的“光明硃砂印泥”、“镜面硃砂印泥”、“古色印泥”、“朱红印泥”、“宝兰印泥”、“纯黑印泥”等。另外还有“特制珍品硃砂印泥”、“精制上品硃磦印泥”,“箭镞硃砂印泥”是由吴石潜、孙织云的继承人,他们的子、媳吴振平(1907——1977)丁卓英领导创制生产的。在发展制造优质印泥方面,他俩的贡献已远远超过了父辈。吴、丁夫妇不仅向国家公开了珍藏的“潜泉印泥”配方,还通过不断实践,培养了第三代卓有成就的印泥制作专家。他们运用科学知识来改进印泥的配方和制作技术,使那些富有特色的印泥质量更加稳定可靠,他们的辛勤劳动,受到党和国家的尊重,也受到书画篆刻家们的一致赞扬。十年动乱中,上海西泠印社被斥为专门为封建文人服务的黑店,并改名为“上海印泥厂”,而吴振平,这位擅长金石书画,又弹得一手好古筝的西泠印社社员、印泥制作专家,也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含冤而死。但吴氏两代对印泥制造事业的功绩,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2)张鲁盦(庵)
    张鲁庵(1901——1962),名咀英,字鲁盦,浙江慈溪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是二弩老人赵叔孺的学生,是位文物收藏鉴赏家,藏有一千五百多方秦汉玺印及名家遗印。不仅能精制印泥,还善于制作各式印刀,而且还留下不少著作如:《鲁盦诗稿》、《鲁盦仿完白山人印谱》、《鲁盦印选》、《秦汉小私印》等行世。
    他一生的大部分精力用于研制印泥。在当时的制作工艺还缺乏一整套机械化设备的情况下,无论选硃、搓艾、制油、配方等工序都用手工进行。为了试制出优质印泥,他一试就是几十次,为了以科学方法指导试制工作,有时还邀请化学师一同合作,取得了科学的成果,也纠正了一些代代相传的无知妄说。比如传说乾隆年间有所谓以珍珠、玛瑙、红宝石、琥珀、金箔、银箔、硃砂等制成的“八宝印泥”。传世书画上至今还鲜红欲滴,富有立体感的乾隆御书用印据说即是用此“八宝印泥”钤盖的。张鲁庵经过一次次试验,发现真要按此配方,则制出的印泥既色黑又易硬化,遂发现银箔氧化易致黑,而珊瑚、琥珀则易致硬化,这“八宝”的名称只能是一种印泥的美称而已。为了研制出高质量的“鲁盦印泥”,他不惜巨资添置设备。各种工具、盛具从不混淆,十分洁净。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控制。为不使印泥发生硬结、霉烂或起化学变化,他坚持做到硃要研细漂净,艾要搓洗干净,油要加工纯净的“三净”。光手工研磨一斤硃砂,就须用三百小时才能达到标准。搓艾时要达到搓尽叶皮,漂洗脱色后去尽残存的叶绿素,即使在放大镜下也看不到一点杂质。在油质的选定与提炼上,他更是根据历代行家的记载,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用科学方法全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找到理想的油料。他还备有一只专门陈列各种无机颜料、艾绒、油剂,以及近百种印泥样品的样品橱,一一注明原料来源、加工过程、配方及试制结果,可惜这些极为珍贵的资料,在十年浩劫中已经荡然无剩了。
    “鲁盦印泥”的特点是:(一)颜色鲜艳、经久不变,不霉烂、不硬化。(二)钤出的印文匀净而遮盖率高。(三)印泥不会出现油浮硃沉的现象。(四)不会出现热天烂,寒天硬结的现象。(五)连钤几十方印,字口依旧清晰。(六)粘稠度高,除非动用剪刀,一团印泥休想单用印筯拉开。故书画篆刻家们都以能得到一小盒他亲手制作的“鲁盦印泥”为快事。张氏逝世后,家属遵照遗嘱,将他所藏印章及名贵印谱四百余种,捐献给西泠印社。
    (3)符骥良
    符骥良(1926年生),别署雪之、白果,以语石楼为斋名。江苏江阴人。早年潜心研究篆刻,以秦汉为宗,参以黄士陵意;隶书以《曹全》、《张迁》为基础,参以金冬心笔意;篆书则以汉金文为主。早在四十年代,他就耳闻“鲁盦印泥”的名声,但一直无缘接触张氏。当时张鲁庵已是全国闻名的印谱资料收藏家,藏有《十钟山房印举》百册本手拓本,明代万历年间的《范氏集古印谱》、《松谈阁印史》,隆庆年间的《顾氏集古印谱》等。由于篆刻界前辈的引见,他认识了张氏,最初只去抄摹阅览他的珍贵资料。随着艺术上的交流,他们的友谊也与日俱增。一九五五年,符氏任上海“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助理秘书时,便开始向张氏讨教印泥制作的方法。一九五八和一九五九年夏,他有幸在张氏的直接指导下,参加了制作印泥最重要的研硃、搓艾、制油三种原料的加工操作。张氏因病无力研制时,都由符氏握杵代劳以应友人之需。因而符氏在制作印泥的过程中,尽得“鲁盦印泥”之奥秘。经过几年的实践,符骥良完全掌握了张氏从原料(硃、艾、油)到配合成成品的一系列复杂工艺。当时制作的过程,都是用手工操作和自然氧化,符氏首先对此作出了革新。如研硃用半机械化,制油用物理氧化和恒温浓缩等,对各料配方之过程、次序、方法上也作了改进。一九八三年他受“西泠印社”之邀,到该社进行辅导,介绍印泥原料在印泥中所起的作用及配合比例之探索、以及原料加工的方法,同时也试制了几种印泥。一九八五年为庆祝上海“海墨画社”成立五周年,他试制成高质量的“海墨印泥”,被外商抢购一空。“海墨印泥”的特点为选料纯净,不采用药物添加料,以求化学性能之稳定。泥质细而匀,色泽艳丽而沉静,印文清晰而遮盖率高,冬夏物理性变化小,即使室温在摄氏零度,也照样可以随心钤用,这是“海墨印泥”与其它艺用印泥最根本的差别。不霉烂,不硬结,水浸日晒,永不褪色。
    符骥良已退休在家从事篆刻与印泥的研究。并负责“海墨画社金石分社”的领导工作。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纺织书协沪西分会负责人、西泠印社社员、海墨画社金石分社社长。经他主持并、亲自钤拓的名贵原钤本印谱有一千多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介绍现代和近代的主要篆刻家。

    正确答案: (1)王大炘
    王大炘(?——1924)字灌山,亦作冠山,号冰铁,别署巏山民、南齐石室、食苦斋、冰铁戡,江苏吴县人。二十多岁后移居上海,以行医为业。特别癖好金石之学,得吴昌硕指授,对古玺印、封泥、钟鼎、镜铭、砖瓦、汉魏石刻文字以及皖浙两派都有深湛的研究。其作品出入皖、浙两派间,变化甚多,尤其得吴让之、吴昌硕两家的精华。刻印速度较快,善对客奏刀,边闲谈边作印,一时名流都纷纷求刻。其作品深得艺坛赞许,与吴昌硕(苦铁)、钱瘦铁并称“江南三铁”。其著作有《斋吉金考释》五卷、《金石文字综》一百零五卷、《缪篆分韵补》五卷、《印话》二卷、《冰铁戡印印》五册、《王冰铁印存》二册及《石鼓文丛释》、《说玺》等。
    (2)齐璜
    齐璜(1863——1957)因出生在湖南湘潭的白石庄,所以取字白石,号濒生、阿芝,还有许多别号,如白石山人、杏子坞老民、三百石印富翁、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馆主者,又因年轻时当过木工,还有别号木人、木居士等。白石是劳动人民出身的艺术家,从小家贫,他当过牧童、木工、雕花匠,曾以画像为业,二十七岁时结识了当地的一些文人、画师,才开始研习诗文,正式学画。三十多岁时才正式研究刻印。“印见丁黄始入门”。他看到了浙派丁敬、黄易的印谱十分钦佩,通过十年的苦学,篆刻方面才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因此他有“姓名人识鬓如丝”的诗句。四十岁后,白石曾五次游历名山大川画了很多山水画稿。由于军阀混战,五十岁以后避难至北京,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书画篆刻为生。好友陈师曾、徐悲鸿在画理上给他的影响很大。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白石老人创作了大量的书画篆刻作品。白石的一生,是艺术创造的一生。他的画继承了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兼有民间艺术的纯朴和文人画洗练的笔墨,构图新颖,扩大了前人取材的范围,作画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书法上综合了《麓山寺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爨宝子碑》和金农、吴昌硕等家之长,无论篆书、楷书都有一种结体峻整、笔势刚健古拙的特点,行书也挥洒自如,奔放奇纵。白石的诗作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题材信手拈来,有时又充满了诙谐幽默的情趣。在白石擅长的各项艺术中,他自己的评价是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白石的刻印初以浙派入手,后师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又学《天发神谶碑》改变了他的刀法,学《三公山碑》改变了他的篆法,又把秦权量章法舒展、气势纵横的意趣融入印中,汉代将军印斜欹跌宕,乱头粗服,直往直来的作风也对他启发很大。他刻印最反对“摹、作、削、蚀”,而在章法上重视疏密的安排,整个作品具有一种气雄力厚、痛快淋漓的独特风格,开辟了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作品国内外印行很多,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齐白石画集》、《白石印存》、《白石老人自述》等。
    (3)丁尚庚
    丁尚庚(1865——1935)字二仲,号潞河,后以字行,别署十七树梅花馆主人。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通州(今江苏南通)。少年时居北京,以画鼻烟壶谋生。后定居南京。曾在前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金石学,曾有他人为之编集的《宾园藏印》二册,《熙园集印》八册出版。
    丁二仲幼年即好篆刻,每日在砖上摹古印数方。中年起留意古铜器凿款,摹古玺时常参以《散氏盘》、《毛公鼎》法,篆刻取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诸家。以切刀法仿汉印,也常结合大篆书体治印,破碎一任自然,不事修饰,印坛对其毁誉不一。所作印有秦汉遗韵,有时也不拘成法,朱文当白文刻,白文当朱文刻,以求印章上的创新。邓散木评丁二仲的印说:“近代篆刻家除吴缶老(昌硕)、泥道人(赵古泥)而外,我最佩服的有两人,一个是通州丁尚庚二仲,一个是湘潭齐璜白石”,并认为丁二仲与齐白石是“一时瑜亮,各有千秋”。
    (4)易憙
    易憙(1873——1941)字季复,号大厂(庵),原名廷熹、孺,别署孺斋、念翁、肿翁、外斋、屯老、大厂居士、大岸居士等。广东鹤山县人,早年肄业于广雅书院,又东渡日本留学,后居北京,辛亥革命后长期居住上海,曾在暨南大学、国立音专任教。在音乐、诗文、书画、篆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著有《双清池馆集》、《大厂词稿》、《大厂画集》、《玦亭印谱》、《孺斋印存》等。篆刻初学黄士陵,后专师古玺,以六朝造像法刻边款,别具情趣。
    (5)赵时棡
    赵时棡(1874——1945)初字献忱,号纫苌,后号叔孺,别署蠖斋、娱予室等。因珍藏有汉延熹、魏景耀二弩机而自号二弩老人。寓上海时滨河而居,早晚时闻舢船摇橹之声,因名书斋为“橹声室”,又因宝爱南朝佛像题名,又以“南碧龛”名其室。浙江鄞县人。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他书画篆刻无一不精,好收藏,有商周秦汉铜器数百件,其中以“叔氏宝林钟”、“师虎簋盖”、“虢叔簠,、“中王父敦盖”、“魏景初元年帐铜构”等为精品,所画花鸟草虫名重一时,尤擅画马,传说十岁就能当众挥毫画马,书法工四体书,受赵孟頫、赵之谦影响颇深。
    他的篆刻影响最大,初学浙派,后学邓石如、赵之谦,取法秦汉玺印又兼及宋元圆朱文,仿汉印之作秀雅中见雄劲朴茂,刻圆朱文章法匀整,刀法流畅,全无板滞疲软之病。当时的书画家和收藏家都以得到他的印章为乐事。现代著名篆刻家叶潞渊、陈巨来都为赵氏的高足。赵氏的著作有《汉印分韵补》、《二弩精舍印谱》、《赵叔孺画册》。
    (6)赵子云
    赵子云(1874——1956)名起,字云壑,号铁汉、老壑、壑道人、壑山樵子、云壑子,晚年号半秃壑,半秃樵人、泉梅老人。江苏苏州人,从小爱好书画,曾从秦子卿、李农如、任立凡诸家学艺,三十岁以后受教于吴昌硕,绘画以花卉、山水为长,取法青藤、石涛、石谿、八大以及吴昌硕,取其神髓而不袭其貌。吴昌硕评他的画说:“子云作画信笔疾书,如素师作草,如公孙大娘舞剑器,一本性情不有修饰。”工四体书,楷学颜柳;行学米芾、王铎;草学怀素、祝允明;隶学《张迁》、郑簠;篆书得力于《石鼓》、《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篆刻宗法吴昌硕,又力追秦汉,古朴渊雅。其书画篆刻之名于中年起即闻名于海内外。
    (7)赵石
    赵石(1874——1933)字石农,号古泥,自号泥道人,江苏常熟人,出身清寒,从小酷爱书法、篆刻。每天夜半即临池苦练。在一家药铺当学徒时,苦于无人指点不能深入研究,而正巧被吴昌硕所发现。昌硕先生
    由于自己也是穷苦人出身,对贫苦的青年人学艺最能同情又乐以掖助。当见到赵石的篆刻作品,觉得他颇有才气,不仅授以刻印要诀,还把他介绍到收藏金石书画十分丰富的老友沈石友家中去学艺。在沈家住了几年,见识既广,艺术上进步极大。经过长时期的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位知名的篆刻家。他的篆刻变吴昌硕圆笔为方笔,以奔放苍浑见胜,作品数量也多。沈石友喜藏砚石,砚铭多请老友吴昌硕落笔,均由赵石精心镌刻,拓为《沈氏砚林》四卷,艺林视为珍品。书法以颜体见长,苍老朴厚,与同里翁同龢晚年所书,难分轩轻。著作有《赵古泥印存》、《泥道人印存》及《泥道人诗草》等。
    (8)童大年
    童大年(1875——1955)原名皓,字心安,又字醒盦,亦作心庵、恂谙,号性涵、惺堪、心龛。父字松君,因其排行第五,又号金鳌十二峰松下第五童子。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人。西泠印社社员。抗日战争后,移居上海沪西。书画篆刻均能。精研六书,能作四体书,画以花卉为主,秀逸有致。篆刻以汉为宗,兼及浙邓各派,喜用大篆入印。其作品有《依古庐篆痕》、《童子雕篆》等。
    (9)陈衡恪
    陈衡恪(1876——1923)原名衡,字师曾,号槐堂,别署朽道人、朽者、唐石簃、染仓室等。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人。为近代著名诗人陈三立(散原)之长子。是吴昌硕的得意弟子,与齐白石的交谊很深,在艺术上互相影响,齐白石曾有“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的诗句。留学日本时,与鲁迅同在弘文学院学习。归国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编审,北京高级师范、北京美专教授。与鲁迅同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时,由于对金石文物有共同的爱好,公余常一起到琉璃厂搜集各种碑刻拓片等,后来鲁迅将搜集到的两汉和六朝碑版、砖文、画像等拓本数百种,编成《侯堂专文杂集》。之后,他们也常互赠金石拓片。陈衡恪还为鲁迅刻印数方,鲁迅翻译《域外小说集》时,封面上的五个篆字书名即是陈衡恪手笔。
    陈衡恪在诗文、书画、篆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篆刻虽取法吴昌硕(因昌硕亦名仓石,故取书斋名为“染仓室”),但他只学其神而不袭其貌,他以冲刀刻印,生辣而含蓄,章法疏密有致而时有巧思。无论金石书画,都显示其非凡的才气。一九二二年因奔母丧,而得病,次年不治而殁。他中年夭逝,否则在艺术上定会有更大的成就。著有《槐堂集》、《不巧集》、《染仓室印存》六卷。
    (10)丁辅之
    丁辅之(1879——1949)原名丁仁,字辅之,号鹤庐,杭州“八千卷楼”丁氏之后人。精鉴别,富收藏,能书善画,亦工篆刻。对甲骨文极有研究,喜书写甲骨文集联。一九○四年与叶品三、王福厂、吴石潜四人联名发起组织以“保存金石、研究印术”为宗旨的“西泠印社”。公推金石书画家吴昌硕为社长。毕生以极大的精力、财力收集珍藏西泠八家的印章作品。尽管印章昂贵,每闻有出让者,必亲临该处,以家中珍藏的古董字画交换,甚至变卖家中财物去购取,然后编选成谱,有《西泠八家印存》行世。还参加了大型丛书《四部备要》的出版工作。他的篆刻用刀劲健,布局安详,得浙派之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五代山水画坛出现了()、巨然几位大画家,开创了南北山水画风格。

    正确答案: 荆浩、关同、董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擅于运用光线和华丽色彩的画家是()。

    正确答案: 布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你知道下列几位画家是谁? ⑴最善于画竹的清代画家; ⑵最善于画马的现代画家; ⑶最善于画牛,将其画室取名为“师牛堂”的现代画家; ⑷最善于画虾的现代画家。

    正确答案: ⑴郑板桥⑵徐悲鸿⑶李可染⑷齐白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介绍几位现代擅于铁笔的画家。


    正确答案: (1)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3),名息,字叔同,别名岸、哀公、息霜、婴等八十多个。三十九岁时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字弘一,人称弘一法师,祖籍浙江平湖。早年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归国后当过《太平洋报》编辑,南京高等师范及浙江两级师范音乐、美术教师等。他在艺术上是个全才,美术、音乐、演剧、文学、书法、金石等无所不精。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春柳剧社的创办人,曾男扮女装主演过《茶花女》,又是中国第一个研究西洋画的人。出家前,每日鸡鸣而起,执笔临池。他的书法出尘绝俗,造诣很高,他自认为要表现一种“平淡、恬静、冲逸”的风致。他从十二三岁起就用很大的精力钻研篆法,之后,又广临北碑和历代名书法帖。他认为写字最好由篆入手,每天至少要写五百个篆字,再学隶、楷、草书。
    他的篆刻得力于书法上的深厚功力,特别重视章法布局。他的好友吴昌硕自创的钝刀,重压硬入,形成一种苍老古朴的风格。而弘一法师则另创一种刀尾扁尖平齐如椎的椎刀,刻出的线条圆劲灵动、丰神跌宕,别树一帜。弘一法师削发为僧后,潜心佛法,诸艺俱疏,唯有书法未弃,但写字的内容只限于写佛经、佛号、法语,他把《华严经》的偈句集成楹联三百,有人请他写字,总写这些联语和偈句。法师出家前是西泠印社社员,出家后仍不忘印社,于四十四岁时特写《弥陀经》一卷赠与西泠印社刻石。出家前夕,将他平生所刻印章及友人所赠印章赠给印社,由印社封于石壁之中,题为“印藏”,现已全部起出,将这些完好的印章另行珍藏。
    (2)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又作朴人,中年以后号宾虹,后以号行,别署予向、虹雯。书斋名宾虹草堂、虹庐。祖籍安徽歙县人,出生浙江金华。他的山水画境界超逸,笔墨奇崛厚重,在近代画坛有很大的影响。绘画上的成就,得力于他在文学、书法上的修养,几十年搜集并精研玺印,使他的画幅充满了金石气息。他的书法用笔遒劲,所书古籀文如百年老藤,古趣横生。据说他每遇有好友来叙,总要出示腰间挂着的累累古印与友人共赏。又常爱去古董店里觅集古玺印。常用的书画印也是形影不离。他认为古玺印文字奇特、结构精妙,“一印虽微,可与寻丈摩崖、千钧重器同其精妙”。他如此珍爱古玺印,还做了二件好事:一是把陈介琪珍藏的罕见的战国秦汉玺印二厚册,交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又精心临摹古玺文一册,这些很难辨识的春秋战国时的遗文,都由他逐字注释,精审考定。黄宾虹的刻印初学巴慰祖,后出秦入汉,由于书法及古文字学等方面的修养,使他的印作苍劲醇朴,凝炼安详,但他不轻易奏刀,故作品留传较少。他主张学篆刻要师造化,师古人和今人,而且要多看古今名迹,扩大艺术视野。他的著作有《陶玺文字合证》、《古印概论》、《冰虹杂录》,《宾虹藏印》、《宾虹草堂玺印释文》等。
    (3)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精于写意花鸟与山水画,受徐渭、朱耷、原济(石涛)、吴昌硕等影响,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画幅气势雄奇,笔墨有浓厚的金石味。他的书法受黄道周、倪元璐、沈寐叟诸家影响,评价极高。也善擅篆刻,所以他的绘画作品往往能熔诗、书、画、印于一炉,有强烈的个人面目。他非常强调画家要懂点金石、篆刻知识,最好还能动手刻印。他曾说:“画家不必三绝,而须四全。四全者,诗书画印是也。”当他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时,就受到该校浓烈的艺术气氛的熏陶,当时一些名流如鲁迅、经亨颐、马叙伦、李叔同、姜丹书、陈望道等都先后在此执教。潘天寿在校时曾参加过该校学生篆刻组织“寄社”(前身为“乐石社”)的篆刻活动。一直到抗战以后,才集中精力研究绘画,二十九岁时出版《中国绘画史》。他的篆刻追踪秦汉,出入“西泠八家”之间。潘天寿长期从事艺术教育事业,解放后,他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著有《中国绘画史》、《治印谈丛》等。
    (4)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出身贫寒,小时候当过瓷器店学徒、修伞匠,也当过中小学教师,是一位在金石书画等方面有高深修养的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山水画善于将水、墨、彩色融合一体,注重意境、章法的表现,在传统技法基础上自出新意,自成一格。曾与关山月合作绘制人民大会堂巨幅画《江山如此多娇》。他的书法从传统的甲骨、籀文、小篆、隶、草、楷、行中涉猎殆遍,形成一种遒劲挺拔、丰神隽逸的风格,他以作画的笔法写字,以写字的笔法作画,融字画为一体。他从小酷爱篆刻,钻研过钟鼎、石鼓、小篆,其爱好篆刻的程度不亚于爱好绘画。日本的美术史家金原省吾称赞他为“君丰于艺术才能,绘画、雕刻、篆刻俱秀,尤以篆刻为君之特技”。他年轻时仿刻赵之谦的印章,几可乱真,托人出售,并为人刻印以解救失业的贫困。四十年代他在重庆撰写过一册十万字的《摹印学》,可见其篆刻上的造诣。他的篆刻作品熔秦汉玺印和皖浙诸家为一炉,有一种朴质大方的风度。早在他三十岁时,就在日本东京举办过书画篆刻个人展览。
    傅抱石先生自一九三二年东渡日本专攻美术史及雕塑,归国后一直从事祖国的美术教育事业。解放前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建国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书法篆刻研究会主席。著作有《中国绘画理论》、《中国山水人物画技法》、《中国绘画之研究》、《傅抱石画集》、《罗马尼亚写生集》等。
    (5)陈子奋
    陈子奋(1898——1976),字意芗,号凤叟,书斋名颐缓楼,福建长乐人,是一位著名的花卉画家,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分会副主席。在毕生从事花卉画创作之余,也醉心于书法篆刻。徐悲鸿得到他相赠的印章“游于艺”,“长顑颔而何伤”、“天下为公”后,曾称赞他的印“雄奇遒劲、腕力横绝,盱衡此世,
    罕得其匹也”。日本汉学博士久保天随称他“翰墨场中独称雄,好事未必陋雕虫,虽将血性寄寸铁,秦朱汉白媲其工”。他对秦汉玺印及皖浙诸家的刻印都有很深的研究。著有《甲骨文集联》、《籀文集联》、《古钱币文字类纂》、《三代文边旁释例》、《颐缓楼印话》等。
    (6)张爰
    张爰(1899——1983)、字大千,别署大千居士、爰皤等,书斋名大风堂,居巴西时名摩诘山园、八德园,自巴西迁居美国时名可以居、环荜,在台湾名摩耶精舍、昵宴(或燕)楼,四川内江人。是近代擅长诗、书、画、印的著名艺术家。以山水、人物、花鸟画的成就最大。他的用印早年多为自制,中年用陈巨来刻的印,居北京西山时,大半为方介堪所刻,抗战胜利后,又大多请陈巨来刻,(陈刻总数七十余方,方刻总数四十余方),为张大千刻印的篆刻家很多,以陈、方两先生刻得最多。他本人早年刻的印,能发挥笔趣、刀趣,属于颖秀一路,在日本时刻得较多,六十岁以后,居海外求刻不便,又自刻了十来方,但风格老辣,与早期的大不相同。
    (7)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仁,字子,后以子恺行,斋名有缘缘堂、日月楼等,浙江桐乡石门人。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认识了刚从日本留学归国的李叔同先生,对他一生的事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发挥自己在绘画、音乐、文学、书法等各方面的艺术才能,他于一九二一年也去日本进修。回国后基本上从事清苦的教师生涯,业余创作甚丰,他是我国漫画的创始人。丰子恺在绘画、音乐、书法、文学、翻译等方面的成绩口碑载道,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会刻印。其实,早在他就读于杭州浙一师时,就积极参加同学们的课余组织“桐阴画会”和“乐石社”,“乐石社”是学生的金石篆刻组织,后改为“寄社”。他的老师李叔同也是一位多面手,擅长书法篆刻之道。只是由于丰子恺的主要精力不在篆刻上,故留传作品极少。几年前,曾发现二方他在二十岁左右为同学刻的印章,有汉印和邓石如篆刻的风貌。他那有强烈艺术个性的书法得力于《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爨宝子》、《索靖月仪帖》等碑帖,写来潇洒浑朴,独具一格。生前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著作较多,有《音乐入门》、《西洋画派十二讲》、《缘缘堂随笔》。译作有《源氏物语》、《猎人日记》以及大量的漫画、散文、诗词作品。
    (8)程十发
    程十发(1921年生),原名潼,斋名步鲸楼,上海松江人,松江古称云间,故他的落款常爱署“云间程潼”或“云间十发”。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几十年来,一直潜心于中国画的创新,所作山水、人物、花鸟都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家。他的书法熔真、草、隶、篆于一炉,结体与章法都很奇特,刻意追求一种线条的韵律和古拙的精神,这种耐看的所谓“画家字”,反映了画家的审美情趣。他主张艺术要有个性,他说“我觉得艺术一定要力避雷同,百花齐放,不能大家都学一种字。”篆刻在程十发的创作中只属偶而为之,但从他手刻的少量作品中,已可以看出他的取法极高,无论周秦古玺、汉印、封泥、肖形印、将军印等风格,都在他的篆刻作品中有所反映。程十发堪称诗书画印四绝的画坛高手。

  • 第14题:

    你知道下列几位画家是谁? ⑴最善于画竹的清代画家; ⑵最善于画马的现代画家; ⑶最善于画牛,将其画室取名为“师牛堂”的现代画家; ⑷最善于画虾的现代画家。


    正确答案: ⑴郑板桥⑵徐悲鸿⑶李可染⑷齐白石

  • 第15题:

    请列举几位在雨花台牺牲的烈士姓名。


    正确答案:雨花台牺牲的烈士有恽代英、邓中夏、罗登贤等。

  • 第16题:

    请介绍几位印泥制作名家。


    正确答案: (1)吴隐
    吴隐(1886——1942)字石潜,号遯庵,浙江绍兴人。他与丁辅之、王福庵、叶品三等人在杭州发起组织了我国有很大影响的研究篆刻艺术的学术团体——西泠印社,公推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他曾在印社左侧凿一小池,泉涌不断,命名为“潜泉”,并以此为自己的号。他爱好金石书画,先后编过《遯庵秦汉古铜印谱》、《西泠八家印谱》等多种。夫人孙织云也能刻印,并精于拓款。吴氏夫妇更有自制印泥的绝技。这一点引起了吴昌硕大师的钦慕与支持,并建议他们创设企业制造印泥,以适应篆刻艺术发展的需要。于是在上海广东路河南路口,办起了一家与杭州“西泠印社”同名的、由吴昌硕先生题名的“西泠印社”,人称“上海西泠印社”,专营自制的优质“潜泉印泥”,兼营手拓本印谱及其它书画用品。建社以后,石潜夫妇精心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创造,昌硕先生对上海西泠印社研制优质印泥也寄于厚望,全力支持,改进配方。“潜泉印泥”中有一个品种为“美丽硃砂印泥”,这一名称就是由昌硕先生亲自命名的。他还提供自己的用印用“潜泉印泥”钤拓成谱,提供自己的书画作品让石潜辑成专集,用上海“西泠印社”的名义出版,以提高印社的声誉。“潜泉印泥”历八十多年而不衰,钤盖出的印拓历久如新,深受中外书画篆刻家的好评。现在上海西泠印社出售的印泥品种远较创办时多,如适宜初学者选用的、价廉物美的“光明硃砂印泥”、“镜面硃砂印泥”、“古色印泥”、“朱红印泥”、“宝兰印泥”、“纯黑印泥”等。另外还有“特制珍品硃砂印泥”、“精制上品硃磦印泥”,“箭镞硃砂印泥”是由吴石潜、孙织云的继承人,他们的子、媳吴振平(1907——1977)丁卓英领导创制生产的。在发展制造优质印泥方面,他俩的贡献已远远超过了父辈。吴、丁夫妇不仅向国家公开了珍藏的“潜泉印泥”配方,还通过不断实践,培养了第三代卓有成就的印泥制作专家。他们运用科学知识来改进印泥的配方和制作技术,使那些富有特色的印泥质量更加稳定可靠,他们的辛勤劳动,受到党和国家的尊重,也受到书画篆刻家们的一致赞扬。十年动乱中,上海西泠印社被斥为专门为封建文人服务的黑店,并改名为“上海印泥厂”,而吴振平,这位擅长金石书画,又弹得一手好古筝的西泠印社社员、印泥制作专家,也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含冤而死。但吴氏两代对印泥制造事业的功绩,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2)张鲁盦(庵)
    张鲁庵(1901——1962),名咀英,字鲁盦,浙江慈溪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是二弩老人赵叔孺的学生,是位文物收藏鉴赏家,藏有一千五百多方秦汉玺印及名家遗印。不仅能精制印泥,还善于制作各式印刀,而且还留下不少著作如:《鲁盦诗稿》、《鲁盦仿完白山人印谱》、《鲁盦印选》、《秦汉小私印》等行世。
    他一生的大部分精力用于研制印泥。在当时的制作工艺还缺乏一整套机械化设备的情况下,无论选硃、搓艾、制油、配方等工序都用手工进行。为了试制出优质印泥,他一试就是几十次,为了以科学方法指导试制工作,有时还邀请化学师一同合作,取得了科学的成果,也纠正了一些代代相传的无知妄说。比如传说乾隆年间有所谓以珍珠、玛瑙、红宝石、琥珀、金箔、银箔、硃砂等制成的“八宝印泥”。传世书画上至今还鲜红欲滴,富有立体感的乾隆御书用印据说即是用此“八宝印泥”钤盖的。张鲁庵经过一次次试验,发现真要按此配方,则制出的印泥既色黑又易硬化,遂发现银箔氧化易致黑,而珊瑚、琥珀则易致硬化,这“八宝”的名称只能是一种印泥的美称而已。为了研制出高质量的“鲁盦印泥”,他不惜巨资添置设备。各种工具、盛具从不混淆,十分洁净。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控制。为不使印泥发生硬结、霉烂或起化学变化,他坚持做到硃要研细漂净,艾要搓洗干净,油要加工纯净的“三净”。光手工研磨一斤硃砂,就须用三百小时才能达到标准。搓艾时要达到搓尽叶皮,漂洗脱色后去尽残存的叶绿素,即使在放大镜下也看不到一点杂质。在油质的选定与提炼上,他更是根据历代行家的记载,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用科学方法全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找到理想的油料。他还备有一只专门陈列各种无机颜料、艾绒、油剂,以及近百种印泥样品的样品橱,一一注明原料来源、加工过程、配方及试制结果,可惜这些极为珍贵的资料,在十年浩劫中已经荡然无剩了。
    “鲁盦印泥”的特点是:(一)颜色鲜艳、经久不变,不霉烂、不硬化。(二)钤出的印文匀净而遮盖率高。(三)印泥不会出现油浮硃沉的现象。(四)不会出现热天烂,寒天硬结的现象。(五)连钤几十方印,字口依旧清晰。(六)粘稠度高,除非动用剪刀,一团印泥休想单用印筯拉开。故书画篆刻家们都以能得到一小盒他亲手制作的“鲁盦印泥”为快事。张氏逝世后,家属遵照遗嘱,将他所藏印章及名贵印谱四百余种,捐献给西泠印社。
    (3)符骥良
    符骥良(1926年生),别署雪之、白果,以语石楼为斋名。江苏江阴人。早年潜心研究篆刻,以秦汉为宗,参以黄士陵意;隶书以《曹全》、《张迁》为基础,参以金冬心笔意;篆书则以汉金文为主。早在四十年代,他就耳闻“鲁盦印泥”的名声,但一直无缘接触张氏。当时张鲁庵已是全国闻名的印谱资料收藏家,藏有《十钟山房印举》百册本手拓本,明代万历年间的《范氏集古印谱》、《松谈阁印史》,隆庆年间的《顾氏集古印谱》等。由于篆刻界前辈的引见,他认识了张氏,最初只去抄摹阅览他的珍贵资料。随着艺术上的交流,他们的友谊也与日俱增。一九五五年,符氏任上海“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助理秘书时,便开始向张氏讨教印泥制作的方法。一九五八和一九五九年夏,他有幸在张氏的直接指导下,参加了制作印泥最重要的研硃、搓艾、制油三种原料的加工操作。张氏因病无力研制时,都由符氏握杵代劳以应友人之需。因而符氏在制作印泥的过程中,尽得“鲁盦印泥”之奥秘。经过几年的实践,符骥良完全掌握了张氏从原料(硃、艾、油)到配合成成品的一系列复杂工艺。当时制作的过程,都是用手工操作和自然氧化,符氏首先对此作出了革新。如研硃用半机械化,制油用物理氧化和恒温浓缩等,对各料配方之过程、次序、方法上也作了改进。一九八三年他受“西泠印社”之邀,到该社进行辅导,介绍印泥原料在印泥中所起的作用及配合比例之探索、以及原料加工的方法,同时也试制了几种印泥。一九八五年为庆祝上海“海墨画社”成立五周年,他试制成高质量的“海墨印泥”,被外商抢购一空。“海墨印泥”的特点为选料纯净,不采用药物添加料,以求化学性能之稳定。泥质细而匀,色泽艳丽而沉静,印文清晰而遮盖率高,冬夏物理性变化小,即使室温在摄氏零度,也照样可以随心钤用,这是“海墨印泥”与其它艺用印泥最根本的差别。不霉烂,不硬结,水浸日晒,永不褪色。
    符骥良已退休在家从事篆刻与印泥的研究。并负责“海墨画社金石分社”的领导工作。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纺织书协沪西分会负责人、西泠印社社员、海墨画社金石分社社长。经他主持并、亲自钤拓的名贵原钤本印谱有一千多部。

  • 第17题:

    “马格里特”是比利时画家,擅于表现海洋和天空,代表作(),有裸女、侦探形象。


    正确答案:《受威胁的凶手》

  • 第18题:

    擅于画虾的著名画家是()。


    正确答案:齐白石

  • 第19题:

    单选题
    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赵树理开创的文学流派是(  )。
    A

    荷花淀派

    B

    山药蛋派

    C

    鸳鸯蝴蝶派

    D

    新月派


    正确答案: C
    解析:
    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A项,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C项,鸳鸯蝴蝶派是发端于20世纪初叶“十里洋场”的上海的一个文学流派;D项,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 第20题:

    填空题
    擅于画虾的著名画家是()。

    正确答案: 齐白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现代派?请列举代表画家。

    正确答案: 现代派是西方国家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一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等)的统称代表画家:毕加索、马蒂斯、蒙克、达利、康定斯基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画家中哪几位是明代画家(  )。
    A

    徐渭

    B

    金农

    C

    任伯年

    D

    齐白石

    E

    陈洪绶


    正确答案: D,E
    解析:
    B项,金农,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C项,任伯年,清末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D项,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 第23题:

    填空题
    “马格里特”是比利时画家,擅于表现海洋和天空,代表作(),有裸女、侦探形象。

    正确答案: 《受威胁的凶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