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阐述脊髓炎的治疗方案。

题目
问答题
阐述脊髓炎的治疗方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急性脊髓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精心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对预后也十分重要。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是保证功能恢复的前提。①高颈段脊髓炎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选用有效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行人工辅助呼吸。②排尿障碍者应保留无菌导尿管,每4~6小时放开引流管1次。当膀胱功能恢复,残余尿量少于100ml时不再导尿,以防膀胱挛缩,体积缩小。③保持皮肤清洁,按时翻身、拍背、吸痰,易受压部位加用气垫或软垫以防发生压疮。皮肤发红部位可用10%酒精或温水轻揉,并涂以3.5%安息香酊,有溃疡形成者应及时换药,应用压疮贴膜。
(2)药物治疗:①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短程冲击疗法,500~10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天,也可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天为一疗程。使用上述药物后改用泼尼松口服,按每公斤体重1mg或成人每日剂量60mg,维持4~6周逐渐减量停药。②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按每公斤体重0.4g计算,成人每次用量15~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天为一疗程。③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常用维生素B100mg,肌内注射,维生素B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④抗生素: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及时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以免加重病情。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⑤其他:急性期可选用血管扩张药,如烟酸、尼莫地平。双下肢痉挛者可服用巴氯芬5~10mg,每天2~3次。
(3)康复治疗:早期将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防止肢体、关节痉挛和关节挛缩,促进肌力恢复,并进行被动、主动锻炼和局部肢体按摩。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阐述脊髓炎的治疗方案。”相关问题
  • 第1题:

    问答题
    简述脊髓炎的治疗措施。

    正确答案: 脊髓炎治疗:药物激素,维生素,免疫球蛋白,抗生素,神经营养药;护理防治褥疮,肺炎,尿路感染,肢体挛缩;早期康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题:

    问答题
    建立采样方案的基本程序有哪些?(至少要阐述5条)

    正确答案: 确定煤源、批量;
    确定欲测定的参数和需要的试样类型;
    确定煤的标称最大粒度、总样和子样的最小质量;
    确定或假定要求的精密度;
    测定或假定煤的变异性(即初级子样方差和采样单元方差)和制样化验方差;
    确定采样单元数和采样单元的子样数;
    决定所用的采样方法:连续采样或间断采样;
    决定采样方式和采样基:系统采样、随机采样或分层随机采样;时间基采样或质量基采样,并确定采样间隔;
    决定采样的地点;决定将子样合并成总样的方法和制样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阐述脊髓炎的治疗方案。

    正确答案: 急性脊髓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精心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对预后也十分重要。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是保证功能恢复的前提。
    ①高颈段脊髓炎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选用有效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行人工辅助呼吸。
    ②排尿障碍者应保留无菌导尿管,每4~6小时放开引流管1次。当膀胱功能恢复,残余尿量少于100ml时不再导尿,以防膀胱挛缩,体积缩小。
    ③保持皮肤清洁,按时翻身、拍背、吸痰,易受压部位加用气垫或软垫以防发生压疮。皮肤发红部位可用10%酒精或温水轻揉,并涂以3.5%安息香酊,有溃疡形成者应及时换药,应用压疮贴膜。
    (2)药物治疗:
    ①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短程冲击疗法,500~10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天,也可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天为一疗程。使用上述药物后改用泼尼松口服,按每公斤体重1mg或成人每日剂量60mg,维持4~6周逐渐减量停药。
    ②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按每公斤体重0.4g计算,成人每次用量15~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天为一疗程。
    ③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常用维生素B100mg,肌肉注射,维生素B500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
    ④抗生素: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及时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以免加重病情。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⑤其他:急性期可选用血管扩张药,如烟酸、尼莫地平。双下肢痉挛者可服用巴氯芬5~10mg,每天2~3次。
    (3)康复治疗:早期将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防止肢体、关节痉挛和关节挛缩,促进肌力恢复,并进行被动、主动锻炼和局部肢体按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工人的做法是否正确,阐述解决方案。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阐述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
    (1)一般措施:①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切开,尽可能对患者进行心电、血压、呼吸、脑电的监测,定时进行血气分析、生化全项检查;查找诱发癫痫状态的原因并治疗;有牙关紧闭者应放置牙套;②建立静脉通道,并用生理盐水维持;③积极防治并发症: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纠正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钙、高渗状态及肝性脑病等,纠正酸中毒,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2)药物选择: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都应静脉给药,难以静脉给药的患者如新生儿和儿童,可以直肠内给药。①地西泮治疗;首先用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每分钟不超过2mg,如有效,再将60~100mg地西泮溶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于12小时内缓慢静脉滴注。儿童首次剂量为0.25~0.5mg/kg,一般不超过10mg;②地西泮加苯妥英钠:首先用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取得疗效后,再用苯妥英钠0.3~0.6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50mg/min;③苯妥英钠:部分患者也可单用苯妥英钠,剂量和方法同上;④10%水合氯醛20~30ml加等量植物油保留灌肠,每8~12小时1次;⑤副醛8~10ml(儿童0.3ml/kg)植物油稀释后保留灌肠。经上述处理,控制发作后,可考虑使用苯巴比妥0.1~0.2g肌注,每日2次,同时鼻饲抗癫痫药,达稳态浓度后逐渐停用苯巴比妥,继续口服抗癫痫药。上述方法均无效者,需按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阐述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前1~2周常有土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消化道感染症状或预防接种史。外伤、劳累、受凉等为发病诱因。急性起病,起病时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无力和病变节段束带感。大多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及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以胸段(T3~T5)脊髓最为常见,颈髓、腰髓次之。①运动障碍:早期为脊髓休克期,出现肢体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一般持续2~4周则进入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脊髓休克期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严重程度和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②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丧失,在感觉缺失平面的上缘可有感觉过敏或束带感;轻症患者感觉平面可不明显。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尿潴留,脊髓休克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可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即自行排尿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出现充盈性尿失禁。病变平面以下少汗或无汗,皮肤脱屑及水肿、趾甲松脆和角化过度等。病变平面以上可有发作性出汗过度、皮肤潮红、反射性心动过缓等,称为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A单位阐述的施工方案中还缺少哪些系统?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阐述急性脊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急性脊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多见。病前可有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或有受凉、过劳、外伤等发病诱因。②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天发展到完全性截瘫。首发症状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和胸腹束带感。③病变平面以下脊髓横贯损害的表现:早期肢体为弛缓性瘫痪,休克期后(3~4周)呈现痉挛性瘫痪;病损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自主神经障碍。④脑脊液压力正常,部分患者白细胞和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⑤电生理检查: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可为阴性或波幅明显减低,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⑥脊髓MRI示病变部位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斑点状或片状长T、长T信号,常为多发,或有融合,强度不均。
    (2)鉴别诊断:①视神经脊髓炎:为多发性硬化的一种特殊类型,除有脊髓炎的症状外,还有视力下降或VEP异常,视神经病变可出现在脊髓症状之前、同时或之后。②脊髓血管病: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容易和急性脊髓炎相混淆,病变水平相应部位出现根痛、短时间内出现截瘫、痛温觉缺失、尿便障碍,但深感觉保留;脊髓出血多由外伤或脊髓血管畸形引起,起病急骤伴有剧烈背痛,肢体瘫痪和尿便潴留。可呈血性脑脊液,MRI检查有助于诊断。③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无力、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常伴有肌肉萎缩,病变平面以下感觉减退。症状逐渐加重而出现完全性截瘫、尿便障碍、肌萎缩明显、肌张力减低、反射减弱或缺失。脑脊液蛋白增高,细胞数多为正常。脊髓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④急性脊髓压迫症:脊柱结核或转移癌,造成椎体破坏,突然塌陷而压迫脊髓,出现急性横贯性损害。脊柱影像学检查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椎体寒性脓肿等改变,转移癌除脊柱影像学检查外可做全身骨扫描。⑤急性硬脊膜外脓肿:临床表现与急性脊髓炎相似,但有化脓性病灶及感染病史,病变部位有压痛,椎管有梗阻现象,外周血及脑脊液白细胞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升高,CT、MRI可帮助诊断。⑥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炎:肢体呈弛缓性瘫痪,末梢型感觉障碍,可伴脑神经损害,括约肌功能障碍少见,即使出现一般也在急性期数天至1周内恢复。⑦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型相关脊髓病(HAM):是人类T淋巴细胞1型病毒慢性感染所致的免疫异常相关的脊髓病变,以缓慢进行性截瘫为临床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阐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的选择?

    正确答案: 制定浇筑方案时,首先确定分层厚度H及每层时间间隔T。分层厚度H,取决于采用的振捣设备,时间间隔T,与水泥及外加剂的种类和混凝土的温度有关,一般可取2h,当H、T确定后,则根据结构尺寸,现场搅拌机的生产效率与因素,确定最后浇筑方案。浇筑方案一般有三种:
    1)全面分层:适用于一般平面尺寸不大的结构。
    2)分段分层:适用于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3)斜面分层:适用于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阐述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急性期:激素、抗菌素、预防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
    ②恢复期:加强肢体锻炼,促进肌力恢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