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多数病例表现为广泛T波低平及右房、右室肥大,少数在某些导联出现异常Q波。左心前导联T波倒置和中间心前区ST段降低是特征性改变。“Jedeikin诊断标准”对新生儿心肌缺血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标准于1983年提出,1985年由Primak和Jedeikin等对此稍作修改并沿用至今。这个诊断标准将新生儿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分为四级:Ⅰ级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少于两个导联;Ⅱ级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多于三个导联;Ⅲ级在Ⅱ级的基础上合并有ST段的上抬或下降或是Q波的异常;Ⅳ级典型节段性梗死的表现或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如果2个以上导联ST段移位伴3个以上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或(和)伴有异常Q波则可诊断为缺血性心肌损害。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正确的是

    A、是指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但患者无胸痛症状

    B、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C、是指患者有胸痛症状,但缺乏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D、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又有典型的胸痛症状

    E、是指心电图存在异常Q波,但患者无胸痛症状


    参考答案:B

  • 第2题:

    关于无症状心肌缺血,叙述正确的有( )

    A、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发作可表现为胸部闷痛等不适,亦可无症状

    B、无症状心肌缺血与预后无关

    C、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D、能有效防止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药物对减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也有效

    E、动态心电图是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方法之一


    参考答案:ACDE

  • 第3题: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已知的冠心病患者中,SMI发作频率几乎是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频率的4倍,但两者在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ST段降低程度及发作时心率及心率血压乘积增加方面,无明显差别。
    (2)在冠心痛伴心肌缺血患者中,单纯SMI者最多占55%,单纯有症状缺血者最少占17%,"混合型"心肌缺血发作(同一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有时无症状,有时伴胸痛,介两者之间占28%)。
    (3)冠心病并有陈旧性心梗患者,心肌缺血发作中,SMI发作频率比既往无心梗的SMI发作次数多。
    (4)心肌缺血发作大多在轻微体力活动或脑力活动时,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多5倍,咖啡和大量饮酒也与缺血有关。
    (5)SMI发作有昼夜节奏变化,上午6时至12时发作频率最高,而0-6时最低。
    (6)冠造显示单支血管病变者,SMI发作次数高于多支病变者。

  • 第4题:

    新生儿硬肿症皮肤硬肿的特点是()

    • A、属暂时性水肿
    • B、为局限性水肿
    • C、皮肤紧贴皮下组织,硬肿色暗红
    • D、水肿压之明显凹陷
    • E、中央先硬结,后转为软化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对下列哪些病变的检查,动态心电图优于普通心电图()

    • A、心房肥大
    • B、心室肥大
    • C、心肌缺血
    • D、心律失常
    • E、心包炎

    正确答案:C,D

  • 第6题:

    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点。


    正确答案:多数病例表现为广泛T波低平及右房、右室肥大,少数在某些导联出现异常Q波。左心前导联T波倒置和中间心前区ST段降低是特征性改变。“Jedeikin诊断标准”对新生儿心肌缺血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标准于1983年提出,1985年由Primak和Jedeikin等对此稍作修改并沿用至今。这个诊断标准将新生儿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分为四级:Ⅰ级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少于两个导联;Ⅱ级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多于三个导联;Ⅲ级在Ⅱ级的基础上合并有ST段的上抬或下降或是Q波的异常;Ⅳ级典型节段性梗死的表现或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如果2个以上导联ST段移位伴3个以上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或(和)伴有异常Q波则可诊断为缺血性心肌损害。

  • 第7题:

    单选题
    关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哪项正确?(  )
    A

    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又有典型的胸痛症状

    B

    是指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但患者无胸痛症状

    C

    是指患者有胸痛症状,但缺乏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D

    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E

    是指心电图存在异常Q波,但患者无胸痛症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心室功能、心肌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 第8题:

    单选题
    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心电图

    B

    超声心电图

    C

    X线检查

    D

    冠状动脉造影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电图特征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解析: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其心外膜下的心肌复极延迟,因而复极方向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进行,复极时负电荷在前,正电荷在后,由于心外膜导联面向负电荷,因此记录出 T波倒置。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其心内膜下的心肌复极延迟,复极方向仍由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复极时负电荷在前,正电荷在后,由于心外膜导联面向正电荷,因此记录出 T波高耸。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壁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皮肤受累部位的特点是( )

    A、暂时性水肿

    B、局限性水肿

    C、按之似硬橡皮样

    D、皮肤易捏起

    E、按之有热痛感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试述典型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答案:
    解析:
    (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T波改变:此时可出现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耸T波。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T波改变:可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向量,出现深的倒置的双肢对称的T波,又称为冠状T波。
    (3)ST段改变:心肌缺血时,除可出现T波改变外,还可出现ST段的改变,典型缺血型ST段改变表现为ST段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10.1mV,下移的ST段与R波的夹角≥90°。临床上典型心绞痛可出现一时性的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变异性心绞痛时,心电图可表现为损伤性ST段抬高,同时可伴有高耸T波。

  • 第15题:

    如何用心电图有效监测心肌缺血?


    正确答案: 心电监测仪应带有5个导联线,将左上肢导联移到V5位置,此时导联所表达的即为心肌缺血的信息,此种联结称为CS5。
    I.I加CS5可100%监测到左心缺血时段的变化。将胸前电极板放置到右侧第五肋间与锁骨中线交界处,此导联称为V4R,可监测到右心缺血时的变化。以心电图J点后60~80毫秒处ST水平段或降支段下降0.1毫伏为准。

  • 第16题:

    新生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正确答案: 母亲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或母亲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抗甲状腺抗体,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造成甲减,甲底症状通常3个月内消失。

  • 第17题:

    诊断心肌缺血简单而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 A、超声心动图
    • B、心脏彩超
    • C、心电图
    • D、冠状动脉造影
    • E、动态心电图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新生儿湿肺的特点()。

    • A、暂时性呼吸困难
    • B、见于早产儿
    • C、多见于足月剖宫产儿
    • D、常于24小时内症状消失
    • E、预后差

    正确答案:A,C,D

  • 第19题:

    单选题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皮肤受累部位的特点是( )
    A

    皮肤易捏起

    B

    按之有热痛感

    C

    按之似硬橡皮样

    D

    暂时性水肿

    E

    局限性水肿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新生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正确答案: 母亲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或母亲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抗甲状腺抗体,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造成甲减,甲底症状通常3个月内消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正确的是()。
    A

    是指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但患者无胸痛症状

    B

    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C

    是指患者有胸痛症状,但缺乏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D

    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又有典型的胸痛症状

    E

    是指心电图存在异常Q波,但患者无胸痛症状


    正确答案: E
    解析: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心室功能、心肌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足月新生儿特点的论述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Kernig征、Barbinski征在新生儿均可阳性

    B

    出生以后有明显的听觉定向能力

    C

    对成人的触摸和声音产生反应

    D

    甲状旁腺常有暂时性功能不足

    E

    出生时温度觉很灵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皮肤受累部位的特点是()
    A

    暂时性水肿

    B

    局限性水肿

    C

    按之似硬橡皮样

    D

    皮肤易捏起

    E

    按之有热痛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点。

    正确答案: 多数病例表现为广泛T波低平及右房、右室肥大,少数在某些导联出现异常Q波。左心前导联T波倒置和中间心前区ST段降低是特征性改变。“Jedeikin诊断标准”对新生儿心肌缺血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标准于1983年提出,1985年由Primak和Jedeikin等对此稍作修改并沿用至今。这个诊断标准将新生儿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分为四级:Ⅰ级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少于两个导联;Ⅱ级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多于三个导联;Ⅲ级在Ⅱ级的基础上合并有ST段的上抬或下降或是Q波的异常;Ⅳ级典型节段性梗死的表现或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如果2个以上导联ST段移位伴3个以上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或(和)伴有异常Q波则可诊断为缺血性心肌损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