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建于Ⅲ类场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平面尺寸为25m×50m,房屋高度为102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如下图所示。采用刚性好的筏板基础;地下室顶板(±0.000)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 1=1.8s。 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X向主梁间距8.4m,Y向次梁间距3m。假定板厚为h(mm);又假定板的X向及Y向配筋(mm 2)分别为:上层为A sxt、A syt,下层为A sxb、A

题目
单选题
建于Ⅲ类场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平面尺寸为25m×50m,房屋高度为102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如下图所示。采用刚性好的筏板基础;地下室顶板(±0.000)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 1=1.8s。 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X向主梁间距8.4m,Y向次梁间距3m。假定板厚为h(mm);又假定板的X向及Y向配筋(mm 2)分别为:上层为A sxt、A syt,下层为A sxb、A svb。试问,板厚h及板上、下层的配筋As取下列何组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提示:计算板配筋时,应注意到上、下层钢筋间距@均为150mm。
A

h=120mm;A sxt=A sxb=syt=A svb=Φ8@150

B

h=160mm;A sxt=A sxb=syt=A svb=Φ10@150

C

h=180mm;A sxt=A sxb=syt=A svb=Φ12@150

D

h=180mm;A sxt=A sxb=syt=A svb=Φ10@150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建于Ⅲ类场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平面尺寸为25m×50m,房屋高度为102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如下图所示。采用刚性好的筏板基础;地下室顶板(±0.000)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 1=1.8s。 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X向主梁间距8.4m,Y向次梁间距3m。假定板厚为h(mm);又假定板的X向及Y向配筋(mm 2)分别为:上层为A sxt、A syt,下层为A sxb、A”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2011年真题]



    3.假定,框架梁CD截面尺寸为250mm×650mm,h0=590mm,根据抗震计算结果,其边支座柱边的梁端截面顶面配筋为6Φ25。试问,在满足抗震构造要求的条件下其底部最小配筋面积(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645
    B. 884
    C. 893
    D. 1473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6.1.2可知,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3.2条第2款表6.3.2-1可知,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受拉钢筋在支座处的最小配筋率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3.3条第2款规定,



    已知



    得:




    满足构造所需最小配筋率;



    故支座处下部受压钢筋的最小配筋应大于1473mm2。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题:

    某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3-17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为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


    已知二层顶某跨框架边梁AB,在地震及各荷载作用下梁B端截面所产生的弯矩标准值如下:永久荷载下MGk=-65kN*m;楼面活荷载下MQk=-20kN*m;风荷载下Mwk=±70kN*m;水平地震作用下MEhk=±260kN*m。试问,满足规范要求时,AB梁B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最不利组合弯矩设计值MB(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430 (B)-440 (C)-530 (D)-540


    答案:A
    解析:
    答案:(A)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5.6.3条,表5.6.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3.3.6-2条,本工程建筑高度小于60m,可不考虑风荷载作用效应,则叫MB=-[1.2×(65+0.5×20)+1.3×260kN*m=-428kN*m,故选(A)。

  • 第3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c=14.3N/mm2,ft=1.43N/mm2);框架柱和剪力墙为C40(fc=19.1N/mm2,ft=1.71N/mm2)。[2014年真题]



    3.该结构沿地震作用方向的某剪力墙1~6层连梁LL1如图所示,截面尺寸为350mm×450mm(h0=410mm),假定,该连梁抗震等级为一级,纵筋采用上下各4Φ22,箍筋采用构造配筋即可满足要求。试问,下列关于该连梁端部加密区及非加密区箍筋的构造配箍,哪一组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1.3条规定,跨高比:



    LL1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梁纵筋配筋率:



    根据第6.3.2条表6.3.2-2可得,加密区配Φ10@10C;非加密区,根据第6.3.5条第1款规定,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满足:psv≥0.30ft/fyv=0.3×1.71/360=0.143%。
    采用Φ10时,4肢箍间距



    根据第6.3.5条第5款规定,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则取2×100=200mm。

  • 第4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c=14.3N/mm2,ft=1.43N/mm2);框架柱和剪力墙为C40(fc=19.1N/mm2,ft=1.71N/mm2)。[2014年真题]



    2.假定,该结构第10层带边框剪力墙墙厚250mm,该楼面处墙内设置宽度同墙厚的暗梁,剪力墙(包括暗梁)主筋采用HRB400(fy=360N/mm2)。试问,暗梁截面顶面纵向钢筋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时,才最接近且又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的最低构造要求?(  )
    提示:暗梁的抗震等级同剪力墙。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3条表3.9.3可得,本工程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框架抗震等级二级。
    根据第8.2.2条第3款及第6.3.2条表6.3.2-1可得,支座最小配筋率:



    As支座=0.40%×250×(2×250)=500mm2,经验算取



    (As=509mm2)。

  • 第5题:

    某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3-17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为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


    已知首层框架角柱EF截面尺寸为500mm×600mm,与其相连的首层顶边跨梁截面为250mm×650mm,假定该揮架抗震等级为一级,该柱顺时针方向的组合弯矩设计值为:柱上端弯矩Mtc=480kN*m,柱下端弯矩Mbc=370kN*m,采用对称配筋,该柱上下端实配钢筋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为Mtcua=Mbcua=700kN*m。试问,对柱截面进行抗震设计时,柱EF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2.Mtcua,Mbcua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2.2条强柱弱梁的要求。
    (A)380 (B)405 (C)415 (D)445


    答案:D
    解析:
    答案:(D)
    解答:Hn=(4.8-0.65)m=4.15m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2.6条,V=404.82×1.1kN=445.3kN,故选(D)。

  • 第6题: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如题31~34图所示,下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9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建筑场地,Tg=0.45s,丙类建筑,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总重力荷载代表值96000kN。



    假定,某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为Φ10@200,其连梁净跨ln=2200mm,as=30mm,其截面及配筋如题34图所示。试问,下列关于连梁每侧腰筋的配置,何项满足规程的最低要求(  )


    A. 4Φ12
    B. 5Φ12
    C. 4Φ10
    D. 5Φ10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27-4条,连梁高度范围内的墙肢水平分布钢筋应在连梁内拉通作为连梁的腰筋。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其两侧腰筋的总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跨高比ln/hb=2200/950=2.32<2.5。
      有效高度为:hw=950-30-120=800mm,当每侧4根(5个间距)时,每根间距为:s=800/5=160mm。
      每一侧钢筋的配筋量为:160×300×0.3%×0.5=72mm2。10的截面面积为:As=78.5mm2>72mm2。因此配置4Φ10满足要求。
      答案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连梁配筋构造的基本要求。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第7.2.27-4条,确定连梁两侧腰筋的总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②根据要求并结合腰筋根数,即可选出最为接近规范要求的选项。

  • 第7题: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假定,某层核心筒耗能连梁LL(500mm×9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风荷载作用下剪力Vwk==220kN,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剪力VEhk=1200kN,钢筋采用HRB400,连梁截面有效高度hb0=850mm,跨高比为2.2。试问,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该连梁进行抗震性能设计时,下列何项箍筋配置符合第2性能水准的要求且配筋最小?
    提示:忽略重力荷载及竖向地震作用下连粱的剪力。


    答案:B
    解析:

  • 第8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普通办公楼,见图5-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e=19.1N/mm2,fi=1.71N/mm2)。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皆为6840kN;柱E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占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20。



    答案:D
    解析:
    (D)

  • 第9题: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锅棍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首层核心筒某偏心受压墙肢截面如下图所示,墙肢1考虑地震组合的内力设计值(已按规范、规程要求作了相应调整)如下N=32000kN,V=9260kN,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墙体采用C6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试问,其水平分布钢筋最小选用下列何项配筋时,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最低构造要求?提示:假定。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规》7.2.10-2条

    根据《高规》11.4.18条第1 款,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35%。

  • 第10题: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假定,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4.0s(Y向平动),T2=3.5s(X向平动),各楼层考虑偶然偏心的最大扭转位移比为1.18,结构总恒载标准值为600000kN,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的总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0000kN。试问,多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按最小剪重比控制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Y向底部剪力(kN),不应小于下列何项数值?

    A.7700
    B.8400
    C.9500
    D.10500

    答案:C
    解析:

  • 第11题:

    某二层地下车库,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柱抗震墙结构。某中柱顶板节点如题图所示,柱网8.4m×8.4m,柱截面600mm×600mm,板厚250mm,设1.6m×1.6m×0.15m的托板,as=as'=45mm。



    假定,该板柱节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板中未配置抗冲切钢筋。试问,当仅考虑竖向荷载作用时,该板柱节点柱边缘处的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Fl](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860
    B.1180
    C.1490
    D.1560

    答案:C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6.5.1条规定,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的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截面有效高度为取两个方向配筋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
    h0=250+150-45=355mm
    冲切面计算截面的周长:um=4×(600+355)=3820mm。βs=1<2,取βs=2
    根据式(6.5.1-2),计算得:η1=0.4+1.2/βs=1.0
    根据式(6.5.1-3),式中,对于中柱,αs=40,计算得



    取两者之间的较小值,故η=1.0。
    代入数据,计算得

  • 第12题:

    单选题
    建于Ⅲ类场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平面尺寸为25m×50m,房屋高度为102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如下图所示。采用刚性好的筏板基础;地下室顶板(±0.000)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 1=1.8s。 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X向主梁间距8.4m,Y向次梁间距3m。假定板厚为h(mm);又假定板的X向及Y向配筋(mm 2)分别为:上层为A sxt、A syt,下层为A sxb、A svb。试问,板厚h及板上、下层的配筋As取下列何组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提示:计算板配筋时,应注意到上、下层钢筋间距@均为150mm。
    A

    h=120mm;A sxt=A sxb=syt=A svb=Φ8@150

    B

    h=160mm;A sxt=A sxb=syt=A svb=Φ10@150

    C

    h=180mm;A sxt=A sxb=syt=A svb=Φ12@150

    D

    h=180mm;A sxt=A sxb=syt=A svb=Φ10@15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如题31~34图所示,下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9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建筑场地,Tg=0.45s,丙类建筑,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总重力荷载代表值96000kN。



    假定,按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作用,呈倒三角形分布,如题32图所示。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时,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折减系数ψ=0.9。试问,折减后的底部总水平地震剪力,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各层水平地震剪力折减后满足剪重比的要求。




    A. 4.55F
    B. 4.95F
    C. 5.05F
    D. 5.5F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1)(2016年版)(2016年版)第5.2.7-1条,高宽比小于3的结构,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折减系数,可按下式计算:ψ=[T1/(T1+ΔT)]0.9,且H/B=40/15.5=2.58<3,题干中已给出ψ=0.9。
      因此折减后的底部总水平地震剪力为:



    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刚性地基底部总水平地震剪力的折减。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抗规》,计算水平地震剪力的折减系数ψ,题干中已给出ψ=0.9;
      ②计算折减后的底部总水平地震剪力V。

  • 第14题:

    某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3-17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为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


    假定,框架梁CD截面尺寸为250mm×650mm,h0=590mm,根据抗震计算结果,其边支座柱边的梁端截面顶面配筋为625。试问,在满足抗震构造要求的条件下其底部最小配筋面积(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45 (B)884 (C)893 (D)1473


    答案:D
    解析:
    答案:(D)
    解答: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表4.8.2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框架梁抗震等级一级。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6.3.2-2条,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支座的最小配筋率为

  • 第15题: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A. 107
    B. 157
    C. 200
    D. 25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10条第2款规定,地震设计状况时,偏心受压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满足:

  • 第16题: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如题31~34图所示,下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9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建筑场地,Tg=0.45s,丙类建筑,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总重力荷载代表值96000kN。



    假定,在重力荷载代表值、水平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首层某中柱A柱底的轴压力标准值分别为2800kN、500kN及60kN。试问,计算该中柱首层柱底截面轴压比时,采用的轴压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不考虑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

    A. 4200
    B. 4350
    C. 4500
    D. 465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3.2-4条,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7度(0.15g)、8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根据《高规》第4.3.13条式(4.3.13-1),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FEvk=αvmax×Geq=0.65αmax×0.75GE=0.65×0.32×0.75×96000=14976kN
      NEvk=1.5×14976×2800/96000=655.2kN
      根据《高规》第5.6.3条式(5.6.3)和表5.6.4,地震设计状况下,当作用与作用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为:
      Sd=γGSGE+γEhSEhk+γEvSEvk+ψwγwSwk
      因此轴压力设计值为:N1=1.2×2800+1.3×500+0.5×655.2=4337.6kN;若只考虑竖向地震组合时,轴压力设计值为:N2=1.2×2800+1.3×655.2=4211.8kN,N1>N2。
      选项中与4337.6最接近的是4350,因此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竖向地震作用的简化计算方法;
      ②地震设计状况下,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效应设计值的计算。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第4.3.2-4条,确定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
      ②根据《高规》第4.3.13条式(4.3.13-1),计算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③《高规》第5.6.3条式(5.6.3)和表5.6.4,计算中柱的轴压力设计值。

  • 第17题:

    某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3-17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为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


    假定,该框架结构层侧向刚度无突变,底层屈服强度系数为0.45,第二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0.55,框架底层柱轴压比均不小于0.5。若不考虑箍筋配置的影响,试问,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底层层间位移△υe(mm)不超过下列何值时,方能满足规范对结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的要求?
    (A)47.5 (B)50.5 (C)53.5 (D)96.0


    答案:B
    解析:
    答案:(B)
    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5.5.2-1条,ξ=0.45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4.6.5条及表4.6.5,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5.5条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5.5.3条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5.4-2,△up=ηp△ue
    由ξy1=0.45>0.8ξy2=0.8×0.55=0.44

  • 第18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普通办公楼,见图5-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e=19.1N/mm2,fi=1.71N/mm2)。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皆为6840kN;柱E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占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20。

    某榀框架第4层框架梁AB,如图5-17所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梁端弯矩设计值(顺时针方向起控制作用)为MA=250kN*m,MB=650kN*m;同一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


    答案:D
    解析:

  • 第19题: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锅棍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首层某型钢混凝土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其截面为1100mmx1100mm,按规范配置普通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柱内十字形钢骨面积为51875mm2如图下所示。试问,该柱所能承受的考虑地震组合满足轴压比限值的轴力最大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4900 (B)34780 (C)32300 (D)29800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规》11.1.4 条表11.1.4,该柱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高规》11.4.4 条表11.4.4,该柱的轴压比限值为0.7;根据附注2: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轴压比减少0.05;根据附注3: 当采用C60以上混凝土时,其轴压比减少0.05。所以,该柱的轴压比限值为:0.7-0.05-0.05=0.6
    (D)最为接近。

  • 第20题: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进行结构方案比较时,将该结构的外框架改为钢框架。假定,修改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了T1=4.7s(Y向平动),修改后的结构阻尼比取0.04。试问,在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舒适度计算时,修改后Y向结构顶点顺风向风振加速度的脉动系数η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A.1.6
    B.1.9
    C.2.2
    D.2.5

    答案:B
    解析:

  • 第21题: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A.600;160
    B.670;180
    C.1010;265
    D.1100;270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1.1.6条及第9.1.11条规定,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但其最大值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应按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和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中最大值的1.5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调整;
    由0.1V0=29000×0.1=2900kN<Vf=3400kN<0.2V0=29000×0.2=5800kN,该层柱内力需要调整,1.5=1.5×3828=5742kN<0.2V0,取较小值V=5742kN作为框架部分承担的总剪力;
    根据第9.1.11条第3款规定,该层框架内力调整系数=5742/3400=1.69,则该层柱底弯矩M=596×1.69=1007.24kN·m,剪力V=156×1.69=263.64kN。

  • 第22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普通办公楼,见图5-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e=19.1N/mm2,fi=1.71N/mm2)。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皆为6840kN;柱E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占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20。

    按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剪力,若呈倒三角形分布,如图5-19所示。当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时,试问,折减后的底部总水平地震剪力,应为下列何项数值?提示:各层水平地震剪力折减后满足剪重比要求。

    (A)2.95F (B)3.95F

    (C) 4.95F (D)5.95F


    答案:C
    解析:

  • 第23题:

    关于混凝土楼盖设计,下列不正确的做法为()。

    • A、房屋高度超过50米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采用现浇楼盖;
    • B、房屋高度超过50米的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
    • C、高层建筑的顶层宜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
    • D、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楼盖,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

    正确答案:C

  • 第24题:

    单选题
    关于混凝土楼盖设计,下列不正确的做法为()。
    A

    房屋高度超过50米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采用现浇楼盖;

    B

    房屋高度超过50米的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

    C

    高层建筑的顶层宜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

    D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楼盖,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