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争论之后,重点工作就是如何使实践标准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而要使实践标准具体化,必须走出认识论一般原则的层次与唯物史观相结合,提供出较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这样才能更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正是在这种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更加适合具体的操作。
(1)这里的生产力已不再是一般的生产力,而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凡是符合这一点的,都可以大胆采用;
(2)综合国力既可以是直接的现实的,也包括间接的潜在的,首先是经济方面的,也包括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对于那些远离经济建设的部门,就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其决策和工作;
(3)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对发展生产力目的的规定,也是搞社会主义的总目的所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永无止境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为什么说三个“有利于”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是对实践标准的发展?”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
    解析:
    实践推动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给认识提出新课题,规定了认识发展的方向,推动人们从事新的探索,形成新的理论。 第二,社会实践的发展给解决新问题提供了主要的经验材料,使发现新的科学知识成为可能。任何认识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大量的经验材料。 第三,社会实践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冲破了人的感官的局限,扩大了人类的认识领域,拓展了人类的认识视角,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第四,社会实践不断锻炼和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社会实践水平越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就越强。

  • 第2题:

    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

    • A、实践标准
    • B、综合国力标准
    •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 D、生产力标准

    正确答案:D

  • 第3题:

    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A,B,C,D,E

  • 第4题: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

    • A、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 B、实践标淮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 C、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称自己正确,如果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那还是在主观范围内兜圈子,达不到检验的目的。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的问题。所以,它也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由此可见,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一般说来,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并不是由于认识之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那就是错误的认识。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人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把实践的规律印人人脑,经过思维的抽象、提炼和概括,内化为思维的规律,成为思维的逻辑。再用“逻辑的格”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人的逻辑思维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因此,逻辑证明便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普遍性的作用,成为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所提出的计划、方案进行理论论证,以确认其可行性,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的计划、方案。这就是逻辑证明发挥作用的过程。当然,逻辑证明并不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已被逻辑证明了的东西,还必须最后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是不是真理,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

  • 第7题:

    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多选题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
    A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

    实践标淮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C

    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毛泽东说:“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句话的含义说明(  )。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践是发展真理的根本动力

    C

    任何实践都包含着真理

    D

    任何实践都能发现真理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B两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发展真理的根本动力。C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

  • 第11题:

    多选题
    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 A,C
    解析: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 (1)真理的含义
    真理就是思想符合实际的真实道理。认识的真实性依赖于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相符合,这就是“实事求是”。谬误则是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认识主体对客体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因
    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就真理的本性而言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要判明主观同客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只在主观范围内兜圈子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客观世界本身也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纽带”或“交错点”,它就是社会实践。
    ②就实践的特点而言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不仅和认识一样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双重的: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它本身是直接的现实。
    b.实践能使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理论变为直接的现实,从而直接检验出理论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它能够成为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的主要根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A. 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B. 把握规律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C. 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
    D.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答案:A,B,C,D
    解析:
    解题指导: 略。故答案为ABCD。

  • 第14题: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这一原理对我国思想解放的意义?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只有人的社会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就是主观认识同客观对象相符合,检验一种认识是否为真理,就是要把这一认识与它所反映的对象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看其是否同客观对象的实际相符合、相一致。单纯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人的社会实践才能起到把主观与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作用。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一方面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包含有主观性因素;另一方面又是超出了主观认识范围的变革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性。实践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为真理。正是实践所具有的主客观相统一的性质,决定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这种直接现实性表明:实践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是直接现实的;实践又能使正确的理论成为直接的现实,即能使理论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实践双重品格的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打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贯彻到真理标准问题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实践标准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原则。
    其次,从实践上看,经过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等极“左”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和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在邓小平理论中实践标准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它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 第15题:

    “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

    • A、人民生活标准
    • B、综合国力标准
    • C、生产力标准
    • D、实践标准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 A、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 B、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 C、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
    • E、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正确答案:A,B,D

  • 第18题: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原因:
    1.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的符合。而实践的特点是把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联系起来的桥梁。实践是“做”,是“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
    2.承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并不排除逻辑证明的作用。
    逻辑的证明是实践检验有效而必要的补充。在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下,在某些理论投入实践会造成重大影响时,或某些纯理论问题的证明上,必须要使用逻辑证明。同时,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还是交互运用、相辅相成甚至相互渗透的。
    意义:归根到底,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中的前提、规则和结论,终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 第1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因:
    1.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的符合。而实践的特点是把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联系起来的桥梁。实践是“做”,是“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
    2.承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并不排除逻辑证明的作用。
    逻辑的证明是实践检验有效而必要的补充。在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下,在某些理论投入实践会造成重大影响时,或某些纯理论问题的证明上,必须要使用逻辑证明。同时,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还是交互运用、相辅相成甚至相互渗透的。
    意义:归根到底,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中的前提、规则和结论,终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称自己正确,如果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那还是在主观范围内兜圈子,达不到检验的目的。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的问题。所以,它也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由此可见,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一般说来,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并不是由于认识之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那就是错误的认识。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人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把实践的规律印人人脑,经过思维的抽象、提炼和概括,内化为思维的规律,成为思维的逻辑。再用“逻辑的格”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人的逻辑思维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因此,逻辑证明便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普遍性的作用,成为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所提出的计划、方案进行理论论证,以确认其可行性,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的计划、方案。这就是逻辑证明发挥作用的过程。当然,逻辑证明并不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已被逻辑证明了的东西,还必须最后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是不是真理,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提倡实践教育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正确答案: (1)实践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总体特征,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教育过程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教育活动与人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总之,实践性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本质特征。
    (2)教育的实践性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并逐步得到加强的。随着教育与现代生产、科技、经济等方面建立日益密切的联系,教育在思想、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宏观的结构、布局、体制、机制等等,都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与生产、科技、经济的联系得到全面加强,教育的实践性更加显著。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是基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依赖,以及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正确答案: 实践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人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反映主观,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人又通过实践活动使主观见之于客观,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人格中的诸多因素,如能力、性格、兴趣、信仰等都是在长期的、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在实践活动中,人的主观努力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无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如何,没有高度自觉的主观努力和坚强意志,要想培养良好的人格也是不可能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这一原理对我国思想解放的意义?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只有人的社会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就是主观认识同客观对象相符合,检验一种认识是否为真理,就是要把这一认识与它所反映的对象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看其是否同客观对象的实际相符合、相一致。单纯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人的社会实践才能起到把主观与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作用。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一方面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包含有主观性因素;另一方面又是超出了主观认识范围的变革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性。实践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为真理。正是实践所具有的主客观相统一的性质,决定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这种直接现实性表明:实践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是直接现实的;实践又能使正确的理论成为直接的现实,即能使理论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实践双重品格的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打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贯彻到真理标准问题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实践标准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原则。
    其次,从实践上看,经过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等极“左”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和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在邓小平理论中实践标准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它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