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答题《中庸》是如何论“诚”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不诚无物”出自于()。

    • A、《论语》
    • B、《大学》
    • C、《中庸》
    • D、《孟子》

    正确答案:C

  • 第2题: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

    • A、《论语》
    • B、《大学》
    • C、《中庸》
    • D、《孟子》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儒家认识论所主张的认识方法或认识途径是()。

    • A、“自诚明”
    • B、“自明诚”
    • C、心斋
    • D、坐忘

    正确答案:A,B

  • 第4题:

    “慎独”最早来源于()和《中庸》,“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 A、《史记》
    • B、《大学》
    • C、《论语·为政》
    • D、《礼记》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博弈论与诚信论原则是:()

    • A、诚、信、谅
    • B、诚、谅、合作
    • C、信、谅、合作
    • D、诚、信、合作

    正确答案:D

  • 第6题:

    “诚者,天之道也。” 出自《礼记•中庸》。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问答题
    如何正确认识“中庸”这一哲学思想?

    正确答案: (1)中庸思想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文化的亲和力,能求同存异,万流并包。
    (2)中庸的思想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不偏颇、不怨尤,入情尽理、内外兼顾。
    (3)中庸如同调和剂,消解了封建社会的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促成了其稳定与平和。
    (4)“中庸”文化,对中国的民族心理影响至为深重。在中庸的基础上形成了“官本位”文化,极大催发出中国人的主奴性。
    (5)中庸扼杀了个体的个性,由于中庸之道讲求传统的延续性和恒久性,因此,中庸往往跟保守密切相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不诚无物”出自于()。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博弈论与诚信论原则是:()
    A

    诚、信、谅

    B

    诚、谅、合作

    C

    信、谅、合作

    D

    诚、信、合作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中庸》是如何论“诚”的?

    正确答案:
    (1)“诚”之内涵
    ①“诚”本意是指真实无妄。《中庸》中把“诚”的范畴提高到形而上的天道层面,即“诚”是上天本然之属性和天之所以为天的根本道理。“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②天道公而无私,所以是诚。
    ③圣人不待思勉而自然合乎中道,来自于天性。普通人则有气质上的遮蔽,不能直接尽天命之性,所以需要通过后天之修养工夫以求诚。
    ④“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便是求诚的工夫。
    (2)至诚而后明善与明德而后至诚
    《圣人的自然天性使其可以至诚而后明善;而贤人则必须经过学习与修养的工夫,先明德而后至诚。圣人表现出天下之至诚,极尽众人之本性,可以支持天地生养万物,这样便可与天地鼎足而三,人的地位也由此彰显。
    (3)君子诚之为贵
    《中庸》中提到:“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这句话讲的是人道。君子视“诚”为最宝贵的品质,一旦人的本性仁心呈现时,它不仅能成就自我,还会向外扩展,成就他人或他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出自孔子的《中庸》)?

    正确答案: 认为讲道德的人,待人宽厚大度,才能心旷神怡,体内安详舒泰得以高寿。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现代养生实践证明,注意道德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助人为乐,养成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获得巨大的精神满足,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中庸》探讨的中庸这种品德的内涵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庸》最核心的一个范畴是()。

    • A、情
    • B、诚
    • C、性
    • D、和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出自《中庸》。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道家认识论所认可的“体道”方式是()。

    • A、“自诚明”
    • B、“自明诚”
    • C、心斋
    • D、坐忘

    正确答案:C,D

  • 第16题:

    《中庸》探讨的中庸这种品德的内涵是()。

    • A、中
    • B、和
    • C、诚
    • D、礼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

    • A、《论语》
    • B、《中庸》
    • C、《诗经》
    • D、《道德经》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单选题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
    A

    《论语》

    B

    《中庸》

    C

    《诗经》

    D

    《道德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判断题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出自《中庸》。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中庸》最核心的一个范畴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看待孔子中庸之道?

    正确答案: 中庸是一种最高的德性,“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走极端,稳定不变是一切事物正当不移的道理。
    1既无过又无不及,认识事物时,在不及和过头两个极端之间找出适中合宜的地方,处理事物时,不应偏袒于某一倾向,应调和不同倾向,在不同人之间进行适当调和;
    2行中庸之道必须以礼为原则;灵活的“无可无不可”必须服从道义的标准,有时必须采取权益甚至表面相反的方法,道义原则,系指礼而言,即周朝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与规章制度;
    3要求说话做事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防止偏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态度,避免主观,具有一定辩证法精神,目的是维护不变的道-“形而上学”,同时必须以周礼作为指导原则,周礼的主要精神是不走极端和反对偏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诚者,天之道也。” 出自《礼记•中庸》。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道家认识论所认可的“体道”方式是()。
    A

    “自诚明”

    B

    “自明诚”

    C

    心斋

    D

    坐忘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中庸》:“诚者,自成也。”至诚之德,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自我完成,是发自内心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