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张载对于佛道哲学中本体观念和生死观念的批判,都达到了较高的理论层次。而他对于佛教和道家哲学理论失误的了解和批判,则是他建构自己独特的气化论哲学的认识前提和理论准备。
(1)从本体论上批判佛道二教
①张载发展了汉唐的元气一元论,肯定了“气”为宇宙万物生成发展的本源,并认为虚空也是气,气有有形和无形的区分,坚持形与性相待,物与虚相资,有与无混一;反对将两者割裂、对立起来,反对道家的虚无观念。
②他认为道家以“无”作为本体,认为“有生于无”,是割裂了有无之间的关系,不知道有无不过是事物的不同存在状态。根据张载的看法,无是指事物散为太虚之气,有则是指太虚之气凝聚为具体事物。所以在他看来,虚和气并不是两个东西,虚空并不是一个空无所有的绝对的无,而是指气的一种存在状态。所以,不能认为虚可以生气。
③佛教讲缘起性空,把事物看做“太虚中所见之物”,也就是将客观事物归结为人们主观的“见”,否定了事物的客观实在性。张载反对这种看法,在他看来,佛教哲学的错误也在于割裂“形”与“性”“物”与“虚”之间的联系,把本体与现象、事物与事物的属性对立起来。与道家不同的是,佛教意识到了本体的抽象性,强调本体为没有自性的虚空。
④他认为佛道二教都是割裂了形性、物与虚之间的联系,将本体与现象对立、割裂开来,因此不能获得正确的理解。不懂得用一阴一阳的天地之道来理解宇宙的变化,固执于对虚空的体认,这样实际上使得儒、佛、老庄等家的学问混为一谈。
(2)批评了佛道的生死观。
张载认为,由于佛教和道家哲学不了解“一阴一阳”的变化是“范围天地”的法则,使得佛道哲学对于人的生死的理解也是违背事理的。
①佛教将人生之苦归因于“有生”,人死以后受生循环,仍不能摆脱痛苦,所以追求超越轮回的寂灭。这实际上是不懂得生死只是气化的不同运动形式。鬼神,其实就是气的屈伸聚散。气有聚必然有散,有始必有终,这都是自然的过程。
②佛教厌弃生命,实际上是追求“往而不反”,这是违背气化运行不息的本性的。道家追求肉体的常生,畏惧死亡,也是违背事物的规律的。二者都是违反大道的。也就是说,正确的态度就是能够顺应气化的规律,对生死抱有一种坦然的心态。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试论张载对佛道二教的批判。”相关问题
  • 第1题:

    北周时,发动对佛、道二教的打击,强制三百余万僧尼还俗的是()


    参考答案:宇文邕

  • 第2题:

    宋明理学是()的产物。

    • A、儒法道三派合流
    • B、儒道佛三教合流
    • C、儒法佛三教合流
    • D、法道佛三教合流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哈萨克族信仰()教。

    • A、道
    • B、佛
    • C、伊斯兰
    • D、基督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取法自然”是()教的思想特点。

    • A、佛
    • B、道
    • C、儒
    • D、天主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京族主要信仰()两教。

    • A、佛、道
    • B、佛、基督
    • C、基督、道
    • D、佛、伊斯兰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问答题
    位于迁西县的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的是什么风景区?

    正确答案: 景忠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论述《复活》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

    正确答案: 《复活》通过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和聂赫留道夫为她上诉请愿的过程,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质进行了有力而全面的揭露。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沙皇俄国司法制度和暴力镇压机构的罪恶本质,这包括对法庭上——群法官的揭露,对中高级官吏(副省长、典狱长、看守长、前国务大臣、将军、大法官)的揭露,对监狱的可怕和丑恶的揭露。作者指出,许多人遭到逮捕和判刑的原因是他们妨碍了官吏和富人们享有的特权,而法律是为了维护对统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
    (2)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官办教会给予了无情的揭露。
    (3)《复活》中的贵族已经没有优秀人物,他们都是一些空虚、腐朽,伪善的寄生虫。
    (4)托尔斯泰的同情完全在农民一边。在《复活》中,作家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的悲惨处境,并明确表示反对土地私有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历史上把()合称为“三教”。
    A

    佛,道,儒

    B

    佛,道,法

    C

    儒,法,释

    D

    墨,法,道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京族主要信仰()两教。
    A

    佛、道

    B

    佛、基督

    C

    基督、道

    D

    佛、伊斯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论述奥尔德佛的ERG理论。

    正确答案: 奥尔德佛认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Existence)、相互关系(Relatedness)和成长(Growth),所以称之为ERG理论。这个理论证明:
    (1)多种需要可以同时并存;
    (2)如果高层次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愿望更强烈。ERG理论不认为必须在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后才能进入高层次的需要,但是也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样,认为较低层次需要满足会带来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愿望;多种需要作为激励因素可以同时存在;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努力受挫会导致倒退到较低层次的需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北周时,发动对佛、道二教的打击,强制三百余万僧尼还俗的是()

    正确答案: 宇文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论熊十力“体用不二”思想对传统哲学中的体用关系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正确答案: (1)“体用不二”的本体论是熊氏哲学体系的中心思想。他首先对佛老二氏以及西方哲学的体用论作了批判,它们或遮蔽或隔绝或割裂了体用。
    (2)继承即思想先源:程(“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朱未竟之功,至阳明(“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而始著。而阳明偏重向里而外扩不足。
    (3)发展:从种子之喻到大海水之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它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这个学术群体的代表人物是()

    A.董仲舒

    B.程颢、程颐

    C.黄宗羲

    D.朱熹、李贽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黄心川曾指出,儒释道提出三教合一虽则都是立足于本教而融摄其他两者,但归根结底实行的还都是()的组合形式。

    • A、以儒为主,佛、道携手为辅
    • B、以佛为主,儒、道携手为辅
    • C、以道为主,儒、佛携手为辅
    •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家庄杜北乡的毗卢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属于佛教临济宗寺院,是日本佛教的祖庭之一。该寺以保存珍贵的明代壁画驰名中外,壁画内容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儒释道三教合流
    • B、佛道藏三教合流
    • C、佛道二教合流
    • D、佛藏二教合流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明夷待访录》的最精彩之处在于()

    • 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
    • B、敢于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 C、将心学发展到顶峰
    • 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判断题
    陆修静主张儒、道、佛三教合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列举我国佛、道、儒三教褒封关羽的称号及全国最大的两座关帝庙。

    正确答案:
    (1)我国佛教封关羽为伽蓝神;我国道教封关羽为关圣帝君;我国儒教封关羽为武圣人。
    (2)全国最大的两座关帝庙
    山西运城解州,为关羽的出生地,这里的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最为壮观、保存最完好之关帝庙;此外,河南洛阳的关林,传为埋葬关羽头颅之处,也是著名的关帝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论基督教对服饰的影响。

    正确答案: (1)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中世纪欧洲服装呈现出在结构上的封闭性和造型上的宽大特征。
    (2)服装造型也不再像古典时期那样将人体的形态美感作为表现对象,而是极力地掩饰人体形态,强调内敛自律和孤居苦行,追求精神世界的理想之美。
    (3)早期基督教时代的女子大都戴头巾穿长袍,日常长袍大多为朴素的单色,衣身肥大,长至脚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怎样看待福柯对基督教的批判?

    正确答案: 1、福柯认为基督教摧残了人的创造性和生命力:基督教的价值观实质是再用普遍性的规则、总体性、当作普遍观念的主体性以及伦理道德规范抑制人的个体性、具有生命创造力的性欲以及多样性的主体性。带有强烈的道德伦理色彩的现代性从这一点来看是与基督教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性对人的创造性生命力的压制这一典型弊端任然是基督教神权对人权宰制的延续。
    2、而关于怎样消除基督教的这一霸权,他并没有提供出现成的方案,只是明确了两点:
    (1)现代性抹杀人性的弊端肇事于基督教文化;
    (2)可以从被基督教爱哦文化断裂的古希腊罗马传统中接见美学意味的和知识真理意味的性事观。
    3、他关于人的性事的古希腊罗马立场和对基督教文化的判中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衡量人性的发展完善与否需要一个标准,而希腊人的美学原则的目标也是一种普遍意义的理性规则;人性的快感具有审美意义应该予以鼓励欣赏而这种价值取向与他所说的对人性的看管又是矛盾的。看管也是有原则和立场的,这种原则和立场也是一种理性规则。所以,福柯对基督教传统的批判只适用于批判基督教文化和现代性中的抽象性教条,他的批判指出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中饥饿见那些能够反映个体性、差异性及自由思想的价值,而不是替代现代性中约束人性弊端的现成方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关公是成为惟一受到儒、佛、道三教共同尊崇的偶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宋明理学是()的产物。
    A

    儒法道三派合流

    B

    儒道佛三教合流

    C

    儒法佛三教合流

    D

    法道佛三教合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论王充对天人感应说的批判。

    正确答案:
    董仲舒提出了汉儒思想体系,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由此生发出对其他一切事物的神秘主义的解释与看法。王充编著了《论衡》,从宇宙观的角度对董仲舒的见解进行批判。
    (1)“气”的宇宙论
    《论衡》首先从宇宙观角度否定了天人感应的“天”,还原世界的物质性的本来面目。《论衡》所描述的宇宙观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宇宙观,不带任何神秘或情感的性质。王充强调:天地万物皆由“气”构成,“气”是一种统一的物质元素。气有阴气和阳气、有形与无形,人、物的生都是“元气”的凝结,死灭则复归元气,这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从“气”这个物质性的元素出发,《论衡》主张:“天乃玉石之类”的无知的东西,万物的生长是“自然之化”。天地、万物与人皆是由同一的充塞于宇宙之中的气所构成的,而且是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外若有为,内实自然”。人与五谷并非上天有意创造出来的,而是气的自然之化。
    (2)天无意志
    王充主张天、地皆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以及事物的生成都是自然无为的结果。生物间的相胜是由于各种生物筋力的强弱、气势的优劣以及动作的巧便不同,不是天的有意安排,天不是有意志能祸福的人格神。
    (3)异类不能交接
    “天人感应”的“天”既然造出了人,因此君权就要被神化,把一些想像的以及自然的事物,比如龙、麒麟、嘉禾、芝草等,称为帝王的“受命之符”。
    针对这些荒唐之言,王充指出:“薏苡”“燕卵”根本不能生人,龙和人不是同类,“不相与合者,异类故也”。“天地之间,异类之物相与交接,未之有也”,“何则?异类殊性,情欲不相得也”。只有同类事物才能交合。人都是由父母生的,帝王亦不例外,所谓“圣人更禀气于天”,乃是“虚妄之言”,不足为信。
    总而言之,王充强调“人,物也;物,亦物也”,意即天是自然的,而人是自然的产物,这样将天人之间的联系割断。所以他总结道:“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他认为社会的政治、道德与自然界的灾异无关,“天人感应”之说仅仅是人们用自己的想法来比拟天的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