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山地雪线随坡向(东西坡雪线海拔高低)和纬度的分布特点,并分别解释原因。

题目

描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山地雪线随坡向(东西坡雪线海拔高低)和纬度的分布特点,并分别解释原因。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随坡向的分布特点:西坡雪线低,东坡雪线高。
原因:西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少。
随纬度的分布特点:纬度越高,雪线越低。
原因:纬度越高,温度越低,融化量少。
更多“描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山地雪线随坡向(东西坡雪线海拔高低)和纬度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教:2010年高考福建文科综合试题第1大题第4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4 题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坡向不仅影响温度,也影响降水分布。位于北半球东西走向的山地,一般()坡雪线比()坡低。


    正确答案:北;南

  • 第3题:

    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雪线比北坡低?阿尔卑斯山脉北坡雪线比南坡低?


    正确答案: 因为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受印度洋水汽(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
    阿尔卑斯山脉北坡受大西洋水汽(西风)影响,降水量大。

  • 第4题: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等于()。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年降雪量;消融量;降水

  • 第5题:

    全球雪线海拔最高处在()

    • A、南北两极寒带
    • B、赤道带
    • C、亚热带高压带
    • D、中纬度荒漠带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全球雪线海拔高度最高地带分布在()

    • A、寒带
    • B、温带
    • C、副热带
    • D、热带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影响雪线的高低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若为不同纬度的两地,主要考虑气温;若为位于同纬度的两地或某山地的两侧,主要考虑降水的因素。

  • 第8题:

    雪线有什么指示意义?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指示意义:雪线高低变化可反映气候波动,雪线升高,气温升高,气候变暖;雪线高度降低,气温降低,气候变冷。
    影响因素:气温、降水量、地形。

  • 第9题:

    判断题
    其他条件相似前提下,纬度愈高,雪线愈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高山地区由于气温较低而在雪线以上被冰雪常年覆盖形成冰川;这些冰川在一些山谷里可向低海拔地区延伸很远。试分析从高山山顶-山谷冰川前缘附近所发育的冰川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

    正确答案: 角峰、冰斗、U形谷、刃脊、羊背石、侧碛堤、中碛堤、终碛垄、蛇形丘、冰水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全球雪线海拔最高处在()
    A

    南北两极寒带

    B

    赤道带

    C

    亚热带高压带

    D

    中纬度荒漠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等于()。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 年降雪量,消融量,降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图是“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__________是北坡,__________是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 (2)高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温度高
    (3)B; A
    (4)天山天山纬度较高,基带为温带草原带,自然带垂直变化的范围较小,所以自然带较为简单

  • 第14题:

    其他条件相似前提下,纬度愈高,雪线愈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高纬度地区雪线高度比低纬度地区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决定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温度。多年积雪的形成首先取决于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是否长期保持在0℃以下,气温随高度和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温度越高,雪线越高,温度越低,雪线越低。
    (2)降水量。一般固态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固态降水越少,雪线越高。因而全球高度最高处不在赤道,而在亚热带高压带。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雪线高度达6400m,为世界最高雪线。冰雪的积累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海洋性气候。因为它有丰富的降水量,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具有凉爽的夏季,不利于冰雪的融化。由于南半球气候的海洋性比北半球强,所以,雪线高度比北半球相应纬度的低。
    (3)地形。地形地貌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坡向等方面。陡峻的山地,不利于冰雪的积累与保存,雪线位置相对较高;阴蔽的凹地或平缓的地势,有利于冰雪的积累,雪线位置较低。北半球南坡雪线位置比北坡高,如天山北坡雪线高度3500~3900米,而南坡3900~4200米。
    但也有因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而对雪线高度产生影响,可以出现南坡雪线高度低于北坡的情况,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4400~4600米,北坡为5800~6000米。

  • 第17题:

    高山地区由于气温较低而在雪线以上被冰雪常年覆盖形成冰川;这些冰川在一些山谷里可向低海拔地区延伸很远。试分析从高山山顶-山谷冰川前缘附近所发育的冰川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


    正确答案: 角峰、冰斗、U形谷、刃脊、羊背石、侧碛堤、中碛堤、终碛垄、蛇形丘、冰水扇。

  • 第18题:

    气温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具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和自平地向高山递减的规律,所以低纬地区雪线位置比较高,高纬和极地雪线位置比较低,雪线位置最高处在赤道。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什么叫雪线?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什么?不同纬度的雪线有什么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 (1)雪线是在气候年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每年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大致在同一海拔高度,这一高度的界线称为雪线。
    (2)决定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降水和地形。
    1.温度,形成多年积雪区,首先取决于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是否长期保持在0摄氏度以下。气温随高度和纬度而变化,低纬雪线位置较高,高纬雪线位置较低。
    2.降水量,根据地球上的现代雪线高度来看,雪线位置最高不在赤道,而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降水量多,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少,但这两个地区的温度对雪线的影响不如降水量影响大。
    3.地形,雪线的高度还受到地形的坡形和坡向的影响。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雪线的高度比北坡的低。
    (3)由于影响雪线的因素不只有温度还有降水,所以全球雪线的纬度分布规律为:从赤道到副热带高气压带雪线高度逐渐升高,再向两极逐渐降低。

  • 第20题:

    问答题
    决定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温度。多年积雪的形成首先取决于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是否长期保持在0℃以下,气温随高度和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温度越高,雪线越高,温度越低,雪线越低。
    (2)降水量。一般固态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固态降水越少,雪线越高。因而全球高度最高处不在赤道,而在亚热带高压带。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雪线高度达6400m,为世界最高雪线。冰雪的积累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海洋性气候。因为它有丰富的降水量,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具有凉爽的夏季,不利于冰雪的融化。由于南半球气候的海洋性比北半球强,所以,雪线高度比北半球相应纬度的低。
    (3)地形。地形地貌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坡向等方面。陡峻的山地,不利于冰雪的积累与保存,雪线位置相对较高;阴蔽的凹地或平缓的地势,有利于冰雪的积累,雪线位置较低。北半球南坡雪线位置比北坡高,如天山北坡雪线高度3500~3900米,而南坡3900~4200米。
    但也有因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而对雪线高度产生影响,可以出现南坡雪线高度低于北坡的情况,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4400~4600米,北坡为5800~6000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雪线?分析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就是雪线。确切地说,雪线指的是某一个海拔高度;在这个高度以下,每年降落的雪刚好在当年融化完。
    雪线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所以雪线也就是降雪和消融的零平衡线。在冰川上雪线又叫粒雪线。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气温、降水量和地形。
    (1)温度-长期保持在零度以下。低纬度雪线位置高,高纬度反之。
    (2)降水量-降水多雪线低。赤道附近的雪线比副热带高压带低,说明温度的影响没有降水大。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多,雪线低。如南半球海洋面积大,雪线高度比北半球同纬度低。
    (3)地形-雪线高度受坡形和坡向影响。南坡向阳融雪快雪线高。如天山南坡为4200m,北坡3900m。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这种临时现象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天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所以,测定雪线高度都在夏天最热月进行。
    世界各地雪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雪线是由赤道向两极降低的,但最高的雪线并不在赤道,而是在干燥的亚热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高纬度地区雪线高度比低纬度地区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描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山地雪线随坡向(东西坡雪线海拔高低)和纬度的分布特点,并分别解释原因。

    正确答案: 随坡向的分布特点:西坡雪线低,东坡雪线高。
    原因:西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少。
    随纬度的分布特点:纬度越高,雪线越低。
    原因:纬度越高,温度越低,融化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