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土壤结构的形成过程如何?土壤结构在肥力上的意义如何?”相关问题
  • 第1题:

    土壤结构主要通过土壤的()分布来影响肥力的。

    • A、孔隙
    • B、水膜
    • C、孔径
    • D、复粒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土壤结构形成的第二阶段:土壤结构体的形成过程包括()

    • A、干湿交替作用
    • B、冻融交替作用
    • C、生物的作用
    • D、土壤耕作的作用

    正确答案:A,B,C,D

  • 第3题:

    简述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


    正确答案: (1)从水分和空气方面看,团粒结构具有良好的孔隙关系,毛管空隙可以保水,补充根系水分的吸收;非毛客孔隙可以排除过多的水分,留出孔隙,充满空气,供植物根呼吸。
    (2)从养分供给看,结构良好的土壤,土中水气比适当,在有有机质分解的同时,矿物质养分易溶于水,能被植物吸收。
    (3)从耕作方面看,有结构的土壤,黏着性、黏结性,可塑性等适中,便于机械耕作和田间管理。
    (4)从植物生长看,有结构的土壤疏松、通气,便于植物根系伸展、呼吸、吸收营养,有利于根群的发展,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冬季田间土壤持水量适当的团粒结构可防止冻害。

  • 第4题:

    在众多土壤结构的类型中,()孔隙性较好,主要分布在土壤耕层,最具有肥力意义。


    正确答案:团粒状结构

  • 第5题:

    什么是土壤结构?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的管理?


    正确答案: 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包含着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土壤结构体(或称结构单位)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其是团粒结构的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指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管理的主要途径:
    (1)增施有机肥
    (2)实行合理轮作
    (3)合理的耕作、水分管理及施用石灰或石膏
    (4)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5)盐碱土电流改良

  • 第6题:

    什么是土壤结构性和土壤结构体?主要结构体类型及其如何评价?


    正确答案: 土壤结构是土粒相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中结构体的形状、大小及其排列情况及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主要结构体类型:
    团粒结构体(granular structure)团粒结构体通常指土壤中近乎球状的小团聚体,其直径约为0.25-10mm,具有水稳定性,对土壤肥力诸因素具有良好作用,农林业生产中最理想的团粒粒径为2-3mm。粒径<0.25mm者称为微团粒,是形成团粒的基础。团粒结构体一般存在于腐殖质较多、植物生长茂盛的表土层中。
    评价:团粒结构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的作用,协调水气状况能力强,因而是理想的结构体。
    ①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保水、蓄水、供水性良好,故团粒结构被誉为“小水库”;
    ②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既利于升温又利于稳温;
    ③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每一个团粒成为一个“小肥料库”;
    ④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
    ⑤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土壤肥力“调节器”。

  • 第7题:

    土壤结构体的形成机理?


    正确答案:1.胶体的凝聚作用;
    2.水膜的粘结作用;
    3.胶结作用;
    4.干湿交替;
    5.冻融交替;
    6.耕作措施;
    7.生物作用。

  • 第8题:

    问答题
    土壤结构体有哪几种?如何识别?

    正确答案: 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常见的土壤结构体有:块状和核状、棱柱状和柱状、片状、团粒状和微团粒状。根据自然状态下的外观判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土壤结构的形成过程如何?

    正确答案: 分两个阶段:
    (1)原生或次生矿物颗粒经范德华引力、库伦引力或植物根压而相互粘结、凝聚成复粒或原生微团聚体。其中包括无机粘粒之间的凝聚作用,有机-无机的复合作用。
    (2)微团聚体再通过粘结、胶结、根毛和菌丝体的固结等作用而成为团聚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土壤结构的形成过程如何?土壤结构在肥力上的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 分两个阶段:(1)原生或次生矿物颗粒经范德华引力、库伦引力或植物根压而相互粘结、凝聚成复粒或原生微团聚体。其中包括无机粘粒之间的凝聚作用,有机-无机的复合作用。
    (2)微团聚体再通过粘结、胶结、根毛和菌丝体的固结等作用而成为团聚体。
    土壤结构影响着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及其分配情况,从而影响着土壤与外界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交换,影响着土壤中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土壤结构的形成和破坏过程,就是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和退化的过程。以团粒结构为例,
    ①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③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
    ④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在众多土壤结构的类型中,()孔隙性较好,主要分布在土壤耕层,最具有肥力意义。

    正确答案: 团粒状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如何保持和恢复良好的土壤结构?

    正确答案: 1、合理的土壤耕作。2、合理轮作与间套种。3、增施有机肥料。4、改良土壤的化学性质。5、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土壤结构体有哪几种?如何识别?


    正确答案: 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常见的土壤结构体有:块状和核状、棱柱状和柱状、片状、团粒状和微团粒状。根据自然状态下的外观判别。

  • 第14题:

    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有何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土壤结构的肥力意义土壤结构的本身并不等于土壤肥力,它只是土壤肥力的调节器,具有结构的土壤,其中一部分土粒紧密排列成团,具有水稳性,遇水不易分散,团粒之间存在适当比例大小的孔隙,因此,它能体现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状况。

  • 第15题:

    如何评价土壤结构的好坏?


    正确答案: (1)团聚体的稳定性
    团聚体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微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通常用>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过水筛)的含量作为衡量土壤结构的重要数据。水稳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胶结物质的类型:
    有机胶结、钙质和铁质胶结水稳定性好;
    无机胶结、一价阳离子较多的水稳性差。
    (2)土壤合理的孔隙度
    合理的孔隙度,既要求土壤能通气、透水,又要求能保水、保肥,水、气、热协调。
    一般情况,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形成的团聚体总孔隙度较大,常在40-60%,无机胶体(粘土矿物)形成团聚体的孔隙度较小,一般<40%。而且孔隙比例要求合适,毛管孔隙占总孔隙的40%,非毛管空隙占60%为好。

  • 第16题:

    土壤结构的形成过程如何?


    正确答案: 分两个阶段:
    (1)原生或次生矿物颗粒经范德华引力、库伦引力或植物根压而相互粘结、凝聚成复粒或原生微团聚体。其中包括无机粘粒之间的凝聚作用,有机-无机的复合作用。
    (2)微团聚体再通过粘结、胶结、根毛和菌丝体的固结等作用而成为团聚体。

  • 第17题:

    土壤结构在肥力上的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 土壤结构影响着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及其分配情况,从而影响着土壤与外界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交换,影响着土壤中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土壤结构的形成和破坏过程,就是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和退化的过程。以团粒结构为例,①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③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④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 第18题:

    试分析土壤结构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正确答案: (1)土壤结构体与土壤肥力。
    ①土壤结构体与土壤肥力。土壤结构体类型的理想与否,对土壤水、肥、气、热要素具有显著影响,它可以改变或克服质地类型差异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块状、核状、柱状和片状结构均属于不良结构体。
    ②理想结构体与土壤肥力。团粒和微团结构分别是旱地和水田土壤理想结构类型。
    (2)土壤孔性与土壤肥力。土壤孔性对土壤肥力具有显著影响,首先,土壤水分和空气共存于土壤孔隙之中,二者相互矛盾,彼此消长。通气孔隙数量决定着土壤空气的容量,而毛管孔隙数量则决定着土壤水分的容量,故土壤孔隙的性质直接且显著地影响着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

  • 第1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土壤结构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正确答案: 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水、气、热以及养分的保持和移动,也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土壤结构是土壤固相颗粒(包括团聚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排列的形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储量与供应能力,而且还左右土壤中气体交流、热量平衡、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延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肥力最好的土壤结构。

    正确答案: 土壤团粒结构是由若干土壤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为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
    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有以下作用:
    ①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③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
    ④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评价土壤结构的好坏?

    正确答案: (1)团聚体的稳定性
    团聚体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微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通常用>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过水筛)的含量作为衡量土壤结构的重要数据。水稳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胶结物质的类型:
    有机胶结、钙质和铁质胶结水稳定性好;
    无机胶结、一价阳离子较多的水稳性差。
    (2)土壤合理的孔隙度
    合理的孔隙度,既要求土壤能通气、透水,又要求能保水、保肥,水、气、热协调。
    一般情况,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形成的团聚体总孔隙度较大,常在40-60%,无机胶体(粘土矿物)形成团聚体的孔隙度较小,一般<40%。而且孔隙比例要求合适,毛管孔隙占总孔隙的40%,非毛管空隙占60%为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土壤结构在肥力上的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 土壤结构影响着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及其分配情况,从而影响着土壤与外界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交换,影响着土壤中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土壤结构的形成和破坏过程,就是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和退化的过程。以团粒结构为例,①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③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④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结构性和土壤结构体?主要结构体类型及其如何评价?

    正确答案: 土壤结构是土粒相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中结构体的形状、大小及其排列情况及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主要结构体类型:
    团粒结构体(granular structure)团粒结构体通常指土壤中近乎球状的小团聚体,其直径约为0.25-10mm,具有水稳定性,对土壤肥力诸因素具有良好作用,农林业生产中最理想的团粒粒径为2-3mm。粒径<0.25mm者称为微团粒,是形成团粒的基础。团粒结构体一般存在于腐殖质较多、植物生长茂盛的表土层中。
    评价:团粒结构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的作用,协调水气状况能力强,因而是理想的结构体。
    ①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保水、蓄水、供水性良好,故团粒结构被誉为“小水库”;
    ②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既利于升温又利于稳温;
    ③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每一个团粒成为一个“小肥料库”;
    ④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
    ⑤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土壤肥力“调节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