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美国的地形对气候有哪些显著的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地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正确答案:1)地形本身形成独特的地形气候;
    2)地形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 第2题:

    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气候有哪些特征?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 中南半岛地形结构的特点是: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加上半岛基部地势较高(掸邦高原海拔约2,000米),地形结构形如掌状。掸邦高原被南北纵行的河流切割,分为几部分。在湄公河和红河之间的老挝高原,平均海拔1,200米。长山山脉北起老挝高原,南至胡志明市以南,呈向东突出的弧形或S形,山脉在中生代末已准平原化,后又有隆起,今为断层地垒式山地,全部与海岸平行,东侧较陡,西侧较缓。湄公河与萨尔温江之间为清迈高原,多纵列山脉和纵谷地形,并南延为他念他翁山脉,至克拉地峡处仅宽56公里,这是习惯上马来半岛的北界。而马来半岛是由数条南北纵向的山地构成,久经侵蚀,高度不大,多为地垒状,并有许多分离的盆地和丘陵地。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间为东缅高原,由于接近新褶皱山地,在新地质年代有隆起,萨尔温江深蚀下切,造成深约1,000米的大纵谷。阿拉干山脉,位于半岛西侧,系向西微凸的弧形山脉,因系新褶皱山脉,高度3,000米以上。
    中南半岛地区除向南伸出的马来半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外,余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年分三季,即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2月)。中南半岛的雨量相当丰富,降水量的分布受季风和地形的制约,在盛行东北季风时,则长山山脉东侧雨量较多;盛行西南季风时,半岛西部的阿拉干山脉西坡雨量丰沛,年降水量达5,000毫米;柬埔寨象山南端,年雨量为5,473毫米,但在背风侧的柬埔寨平原却只有1,000~1,500毫米。马来半岛因接近赤道,三面环海,具有海洋性的赤道雨林型气候,全年气温很高,温差较小。不过马来半岛的气候,因受季风的影响,大致12~3月东北季风盛行时雨量较多,当西南季风盛行时,因受苏门答腊高山障壁的影响,雨量较少,因此半岛雨量分布,东岸多于西岸;又由于雨量主要受季风影响,东部的降水高峰出现在冬季,而西部则在夏季。

  • 第3题:

    简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正确答案:北美气候受地形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1)北美中部为平原,南北畅通,冬季来处北方的冷空气可能长驱南下,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气可能长驱北方,从而使北美的气温年较差增大,加剧的北美气候的大陆性特点。
    (2)北美西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不容易向东深入,东部的低缓的山地与高原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没有阻拦,因此北美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到太平洋沿岸有年增加。
    (3)北美西部有高大的山脉,使山系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呈南北狭长延伸分布(仅分布在沿海)

  • 第4题:

    河口潮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A、地形
    • B、海洋潮波
    • C、径流
    • D、气候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简述澳大利亚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①西部高原阻挡了海水水汽的进入,山地偏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干旱区面积大,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东部、北部和西南部湿润地区;②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③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普遍暖热。

  • 第6题:

    论述地形对气候、植物、和土壤的影响作用。


    正确答案: 1.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1)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土内径流、排水情况,因而在不同的地形部位(上部、中部、下部)会有着不同的土壤水分状况类型,(如图所示)地形不仅控制着近地表的土壤过程,而且还影响成土作用的强度和土壤特性,以及成土过程的方向。
    (2)地形影响地表物质组成,地形通过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再分配,从而影响着地表物质组成和地球化学分异。一般来说,正地形区是物质与能量的分散地,负地形区则是物质与能量的集聚地。这样在正地形区和负地形区之间使土壤形成具有共轭性。
    (3)由于地形高度、坡向、坡度和位置等的不同,常引起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蒸发与蒸腾、大气水分与温度的不同,从而导致土壤剖面中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从而影响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和土壤性状的垂直分异。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众所周知,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C,因而,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较低,海拔较低的地区温度则较高,如我国的上海和拉萨,这两个城市纬度位置相差不大,可是年均温差比较大,这就是由于海拔升高引起的。地形对降雨也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一个地区的迎风坡的降水比背风坡要多。另外,地形能使水汽抬升进而形成地形雨。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为例,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
    1)动力作用:青藏高原北部对冬季风有分支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对西南季风分为东西两支,使得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增多。另外,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得夏季印度半岛北部很少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有利于热低压的维持,冬季有利于蒙古地区冷高压的维持,形成强大的蒙古高压。加剧了蒙古地区的干旱。
    2)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使得夏季高原的上空形成热低压,与南部的印度低压一起形成更为强大的低压,加强夏季风。冬季与蒙古高压一起形成强大的冷高压,加强冬季风。
    3.地形对植物的影响:
    地形对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在向阳一侧,由于太阳辐射充足,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因此,向阳一侧的植物主要是阳生之物。植株高大。另外,处于迎风坡一侧的植物,由于降水较多因此,植被生长茂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海拔高度越高,植被越少。

  • 第7题:

    以青藏高原为例,说明高大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正确答案: (动力作用)①对冷空气的屏障效应。冬季,青藏高原阻挡住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纬度相当的印度半岛北部低;夏季,青藏高原对北上暖湿气流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就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青藏高原阻滞作用还波及到对流层中层。
    ②气流遇山绕流形成冷暖平流。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碍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在背风坡汇合。③(动力作用)冬季,青藏高原地面的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气温偏低,是冷源;夏季,青藏高原的地气系统是热源。
    ④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青藏高原季风。

  • 第8题:

    问答题
    美国的地形对气候有哪些显著的影响?

    正确答案: 西部:沿太平洋岸的北段,全年受西风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山区林木茂密,为美国的林业基地之一;南段属地中海式气候,为美国西部的重要农业区;山间高原和盆地,因被高山阻隔,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需要灌溉。
    东部:降水较多,特别是东南部气温较高,降水丰沛,有利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生长。中部平原,冬夏气温由南向北差别逐渐增大,降水由东到西逐渐减少,这里是美国最主要的农业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澳大利亚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①西部高原阻挡了海水水汽的进入,山地偏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干旱区面积大,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东部、北部和西南部湿润地区;②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③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普遍暖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根据你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说明地形条件对一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一般说来,它对气候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形本身所具有的气候特点;二是高原和山脉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⑴地形本身所具有的气候特点:
    ①高山上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山地的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高度的增高而增加,特别是迎风坡更为明显。
    ③在迎风坡,气流被迫上升,雨量丰沛;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稀少。
    ④高山垂直气候带
    ⑵高原和山脉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山脉能阻滞气团和锋面移动。如东西走向的山脉,使北方冷空气不易南下,南方暖空气难以北上,结果虽是一山之隔,气候却很悬殊。例如,横贯我国中原地区的秦岭山脉,山南山北的温度和雨量相差很大。高大的山脉常常成为气候的重要分界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因素对河口潮汐有影响()。
    A

    地形

    B

    海洋潮波

    C

    径流

    D

    气候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正确答案: 由于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仅能影响西部沿海地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雨热同期的原因是由于()

    • A、大陆性气候显著
    • B、季风性气候显著
    • C、海洋性气候显著
    • D、地形复杂多样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亚洲的水系分布有哪些主要特征?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地形结构独特,气候复杂,使亚洲水系发育和分布也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的地形结构是中部高四周低,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耸立于中南部,亚洲的大部分山脉都从这里分散出去。因而亚洲水系分布受地貌结构的制约,也呈不匀称的辐射状;并以荒漠为中心,由帕米尔高原、阿尔金山脉、蒙古高原东缘、阿尔泰山山脉、哈萨克丘陵、土尔盖高原以及伊朗高原南缘的山脉,围成广大的内陆水系。内陆流域外围是外流水系,由朱格朱尔山、外兴安岭、雅布罗诺夫山脉、萨彦岭、哈萨克丘陵等围成的向北冰洋倾斜的北冰洋流域;大兴安岭、横断山脉以东,为太平洋流域;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以南,属印度洋流域。另外,还有少数短小河流分别注入黑海和地中海。
    第二,长河数量多。亚洲区域辽阔,许多河源远离海洋,形成长河。流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七条,鄂毕河(5,570公里)、叶尼塞河(5,940公里)、勒拿河(4,270公里)是北冰洋流域的最长河流;黑龙江(4,350公里)、黄河(5,464公里)、长江(6,300公里)、湄公河(4,500公里)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就是中亚的内陆河锡尔河(2,991公里)也比欧洲的多瑙河(2,860公里)长一些。
    第三,内陆流域广大。亚洲内陆流域面积约为1,770万平方公里,占全洲总面积的40%,这个比率在世界各大洲中仅次于澳大利亚。所以形成广阔的内陆流域,主要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的结果,同时,与第四纪地质史也有密切关系。内陆水系多分布在中亚、西亚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与低地,这些地区多是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干燥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亚洲地域辽阔,干旱的内地距海遥远,也是内陆流域面积广大的原因之一。第四纪大冰期后,鄂毕河、叶尼塞河改道北流,过去向南流的旧河道逐渐干枯,成为遗迹,促使中亚地区向干燥的内陆荒漠转化。

  • 第15题:

    地形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
    ②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条件方面发生差异;
    ③接受降水或潜水在土体的重新分配方面的差异。
    特点:地形不直接参与土壤形成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成土过程中地形不提供任何新的物质,通过对地表水,热条件和物质的重新分配,间接的影响其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造成土壤发育和类型发生分异。

  • 第16题:

    下列哪些因素对河口潮汐有影响()。

    • A、地形
    • B、海洋潮波
    • C、径流
    • D、气候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正确答案: 由于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仅能影响西部沿海地区。

  • 第18题:

    秦岭对气候有哪些作用、影响?


    正确答案: 在大陆上,高大隆起的山地及其延伸方向以及局部地形,对气候的形成与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地貌可以成为局地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
    山地对气流有屏障、抬升作用。冷气团遇山受阻,越山之后不仅势力减弱,且因下沉增温,使一山之隔的两侧气候有明显的差异。
    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在不到一个纬度范围内海拔相同的情况下,1月份山南气温比山北高5℃以上,7月份差别不大,南坡仅比北坡高1℃多,年均温南坡比北坡高3℃,无霜期南坡比北坡长60天左右,年降水量南坡比北坡多400毫米左右。
    气温、降水因地形和高度而不同。山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并形成垂直气候带。由于山地本身对水热条件的影响,巨大而延伸的山体,往往成为自然地域分异的因素之一。例如我国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山地,正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秦岭就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 第19题:

    地形条件对隧道位置选择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 越岭线隧道的位置应选择穿越垭口,河谷线隧道应使隧道外侧最小覆盖厚度满足工程要求,以避免偏压。

  • 第20题:

    多选题
    河口潮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

    地形

    B

    海洋潮波

    C

    径流

    D

    气候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平原是人口集中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最理想环境
    原因: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②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⑵热带地区,城市多在高原上。(如:巴西的城市,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
    ⑶山区,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开阔的低地分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季风气候与多山地形对中国土地利用格局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
    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作物的生产十分有利,这使得中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受季风控制的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地区;
    ②中国的多山地形特点使得耕地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辽河平原等地区。
    (2)
    ①季风气候的分布直接影响降水量的分布,这使得我国林地大部分分布在中温带、寒温带的半湿润区和湿润区,以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为主要分布地区;
    ②我国多山地形的特点,使一部分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和南方丘陵地区,比如横断山脉、长白山、辽东山地、雅鲁藏布江以东山地以及东南丘陵等地。
    (3)
    ①季风气候使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寒温带与中温带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②多山的地形特点使草地除了分布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等内陆地区,还分布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草山草坡地区。
    (4)
    ①季风气候影响人口的空间分布,同时也影响居民点、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城市大多分布在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
    ②山地不利于居民点的形成,受多山地形的影响,我国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和海拔高度较小,地势相对平坦的丘陵地区。
    (5)受季风气候与多山地形的影响,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盐渍地、冻原等其它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温带和暖温带荒漠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气候生态型分类以()为主导因子,特殊的()条件对其有显著影响。

    正确答案: 温度,小气候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