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题目

亚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亚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亚洲最高的树种是什么树?


    正确答案: 望天树。

  • 第2题:

    南亚次大陆的自然地理有哪些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南亚即亚洲南部,包括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通常指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锡金、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及克什米尔地区。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又称它为南亚次大陆,或称次大陆。
    本*区界线明显,年轻的新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南北和东西距离各约3,100公里,面积约430万平方公里。
    地质构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南部的德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向东北缓倾的大古老地块,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高度约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断层崖;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高度约500~600米,为低丘状,沿海有较宽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内部多地垒和地沟的地形。总之,德干高原是一个古老的、久经侵蚀的、倾动的和被许多河川所切割的准平原残丘状地块。至于斯里兰卡岛,在地质构造上与印度原为一体,后因保克海峡和马拿尔湾的沉降,才与印度分离。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一部分山地,这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喜马拉雅山脉在构造上可分为三带:北部带,又名西藏带或西藏喜马拉雅带,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纪的岩层组成;中部带,又名雪峰喜马拉雅带或喜马拉雅带,露出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现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带又名外带或山麓喜马拉雅带,位于印度大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主要为低矮山麓,岩层以第三纪沉积岩为主,高度约1,000米。印度大平原是属于新褶皱山的前渊地带,其前身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250~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马尔代夫群岛和斯里兰卡岛南部接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冬夏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根据季风的进退,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2~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德干高原中部气温达到35℃,塔尔沙漠的绝对最高温度曾达50℃以上,有时出现沙暴。6~9月,由于南亚地区的持续高温,在印度西北部产生热低压,强烈地吸引着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经过辽阔温暖的热带海洋,饱含水汽,给南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于雨季。雨季来临的时间,半岛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风的晚来早退是南亚雨量变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10~11月为雨季末期,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北
    一带的气压也逐渐增高,这样海陆间的气压梯度也逐渐变弱,因此西南季风开始退缩,降水随之减少,很快转入凉季。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占有广大面积,其分布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西高止山西侧,东部喜马拉雅山的南侧和阿萨姆地区以及斯里兰卡岛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为热带雨林区;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树木为了减少热季的蒸发,形成干季落叶;德干高原内部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多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尔沙漠及其周围,雨量很少,为荒漠和半荒漠,仅生长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木。

  • 第3题:

    日本群岛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日本群岛位于亚洲东部边缘,在北纬31°~46°之间,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3,900多个小岛组成,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在第四纪时,由于日本海和台湾海峡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岛。日本全部面积为37.7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大岛为36万平方公里。日本群岛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这个自然综合体的前提。
    日本群岛在水平地形上的特点是:岛势狭长,海岸曲折,海湾众多,因而群岛的任何地方离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内。日本地表崎岖多山,平原面积狭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岛的地形中最占优势,据统计,日本国有7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其中纯山地即占全国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与海岸平行,分内外两带,内带位于日本海一侧,主要包括奥羽、越后、飞驒等较大山脉;外带位于太平洋一侧,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关东、木曾、纪伊、四国、九州等山脉。日本群岛的平原和低山仅占日本面积的13%,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本国最大的平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海拔仅50米,其前身为东京湾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外,还有名古屋附近的浓尾平原,大阪、京都一带的畿内平原等。
    日本群岛是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环,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称于世。全境火山可分为8列,即千岛火山脉、那须火山脉、鸟海火山脉、富士火山脉、乘鞍火山脉、白山火山脉、阿苏火山脉和雾岛火山脉。其中雾岛火山脉从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岛,并与台北大屯火山遥相连系。圆锥形的火山是日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余年未见活动,山顶积雪、四时不化,有日本阿尔卑斯之称。此外还有盾状火山,但不如圆锥状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苏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状活火山,火山口至今还常喷出大量的烟气和火山灰。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带分为两列,日本海沿岸的称内侧地震带,太平洋沿岸的称外侧地震带。大地震多发生在外侧地震带,危害性最大的地震区是在大阪、名古屋和东京附近一带地区。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引起海啸,死伤17万多人。
    日本群岛属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低于0℃外,其余均在0℃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八月,在海洋气团的影响下比较凉爽,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20℃
    以上。雨量丰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间;以日本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达3,000毫米以上;濑户内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群岛降水不但丰富,而且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但每年有两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为热带气旋雨。此外,在日本海沿岸冬雨较多,而太平洋沿岸则夏季多雨。
    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水利资源丰富。降水较多,河水丰富,有较多的河水供工农业生产使用;同时,由于地形崎岖多山,富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达5,000多万千瓦,这对于矿物燃料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意义重大。但日本多数河流的航运价值不大。
    自然植物种类丰富,森林面积很大,热带性植物较多,且与温带性植物混生,还有许多固有植物,这也是日本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日本地貌、气候、土壤复杂,在第三纪中新世以前日本与亚洲大陆相连,使日本有可能拥有亚洲大陆的一切植物种属;再加上日本没有受到冰河之灾,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植物种属,因而日本列岛植物种类丰富,约有1,000个属,5,500多个种。日本植物中还有很多特有种,在北海道和奥羽地方还有热带性植物与温带性植物混生的现象,例如在北海道就杂有热带性的桂树和花椒树。日本森林面积的比重很大,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8%。温带针叶林有松、杉和落叶松;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主要有栎属、山毛榉属、槭、栗、公孙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为山茶树、樟科、棕榈科等;南部多樱树。

  • 第4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
    A.研究对象不同,综合自然地理学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为研究对象,部门自然地理以某一个自然地理要素为研究对象;
    B.部门自然地理学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础。

  • 第5题: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正确答案: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 第6题:

    特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写作的要领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新闻特写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有现场的新闻体裁。
    它是从消息和通讯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报道形式:特写与消息一样要简明、迅速的报道事实,但特写又以描绘新闻事实中富有形象感的镜头取胜;特写与通讯一样生动形象地报道事实,但特写又重在展示事实的某一横断面和时效性。特写的文体特征一是要有镜头感,即通过巧妙截取某一片段,适当放大,是内容立体化;二是要有透视感,即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因此要选择典型的有内在张力的事实;三是要有现场感,带给读者更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特写的取材灵活、文体结构和表现方式也灵活。它包括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
    特写在写作时应注意抓准镜头;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描写有特点且有动感;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要情景交融;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显。

  • 第7题:

    和声之美是下面哪一个洲音乐的主要特征:()

    • A、亚洲
    • B、美洲
    • C、非洲
    • D、欧洲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亚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亚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自然地理诸要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一,围绕亚洲大陆的海域复杂多样。亚洲大陆东临太平洋,南濒印度洋,北为北冰洋,海疆发达,多边缘海。由于地理位置、构造基础、气候条件和洋流动态等不同,各边缘海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对大陆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北冰洋的边缘海,每年大部分时间冰封。喀拉海的始冰期,北部为九月,南部十月、十一月;拉普帖夫海和东西伯利亚海的结冰期始于九月下旬或十月上旬;楚科奇海由于冬季受阿留申低压的影响(气旋中常有暖气团侵入)以及经白令海峡注入此海的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冬季较为暖和,是个冰情较轻的边缘海,冬季一般从九月末开始结冰,十月末到十一月初整个海域都封冻。夏季绝大部分岸冰和浮冰融化,喀拉海从五月末到六月初,拉普帖夫海和东西伯利亚海从六月末到七月初解冻,楚科奇海五、六月海冰开始融化。由此看来,亚洲北冰洋的冰期较长,喀拉海有七个月,拉普帖夫海和东西伯利亚海可达九个月,而楚科奇海也有八个月。夏季的通航期很短,在短暂的通航期内,冰块也给航运造成困难。当冰块漂向北边时,航道畅通,航行便利,如果冰块南移,航道受阻,必须由大功率破冰船导航才能通过。
    印度洋北部是全球最暖海域之一,它是夏季西南季风必经之地,南亚、东南亚雨季降水量的多寡与西南季风的盛衰有密切的联系。
    太平洋沿岸,在构造上正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分界线上。海底地形复杂崎岖,亚洲大陆东侧形成一系列弧形列岛、海底山脉和深海沟带,且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海域是季风气候主宰因素之一,西太平洋洋流系统(如日本暖流,千岛寒流等),它们对附近岛屿和大陆的气候都有明显的影响。
    第二,亚洲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多样性。亚洲地形十分复杂,在各大洲中不仅地势最高,而且起伏很大,地形分异变化明显,既有庞大高耸的高原和高山,也有广阔而平坦的低地。亚洲气候也十分复杂,不仅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而且气候带齐全,气候类型多样。亚洲不仅长河众多,而且内陆流域面积广大,同时河流、湖泊的类型俱全。亚洲几乎包括其它大洲所有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其动物也属于典型的大陆型。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构造复杂并具有各种自然环境,所以亚洲有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和热量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及海洋资源。亚洲石油、镁、铁、锡等的储量均居世界首位。
    第三,亚洲地理环境结构的复杂性。亚洲既有东西延伸、南北循序更替的比较明显的纬向自然带,如北亚的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东亚的温带阔叶林带→亚热带森林带,东南亚和南亚的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雨林带等;也有受海陆分布、地形结构、距海远近等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制约,而使纬向自然带的排列发生不同的区域变异。如中亚温带荒漠带即深居大陆中部,其外围,尤其是向北和向东,由于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使之具有从温带荒漠带到温带草原带以至温带阔叶林带的半环状结构。此外,亚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垂直自然带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
    A.研究对象不同,综合自然地理学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为研究对象,部门自然地理以某一个自然地理要素为研究对象;
    B.部门自然地理学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黄土高原植被的变化自然地理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气候温暖干燥、变化剧烈河流水少沙多,暴涨暴落环境敏感脆弱,易受破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胰腺癌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特征:
    (1)早期复杂多样的分子水平(信号)异常;
    (2)强烈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反应;
    (3)低血供,需氧量低的非坏死性肿瘤。
    产生的后果:缺乏早期发现手段;针对癌前病变,缺乏化学预防手段;手术切除率低,早期复发,早期转移;总生存期短;症状重,生活质量低;发生耐药。

  • 第12题:

    亚洲的水系分布有哪些主要特征?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地形结构独特,气候复杂,使亚洲水系发育和分布也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的地形结构是中部高四周低,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耸立于中南部,亚洲的大部分山脉都从这里分散出去。因而亚洲水系分布受地貌结构的制约,也呈不匀称的辐射状;并以荒漠为中心,由帕米尔高原、阿尔金山脉、蒙古高原东缘、阿尔泰山山脉、哈萨克丘陵、土尔盖高原以及伊朗高原南缘的山脉,围成广大的内陆水系。内陆流域外围是外流水系,由朱格朱尔山、外兴安岭、雅布罗诺夫山脉、萨彦岭、哈萨克丘陵等围成的向北冰洋倾斜的北冰洋流域;大兴安岭、横断山脉以东,为太平洋流域;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以南,属印度洋流域。另外,还有少数短小河流分别注入黑海和地中海。
    第二,长河数量多。亚洲区域辽阔,许多河源远离海洋,形成长河。流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七条,鄂毕河(5,570公里)、叶尼塞河(5,940公里)、勒拿河(4,270公里)是北冰洋流域的最长河流;黑龙江(4,350公里)、黄河(5,464公里)、长江(6,300公里)、湄公河(4,500公里)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就是中亚的内陆河锡尔河(2,991公里)也比欧洲的多瑙河(2,860公里)长一些。
    第三,内陆流域广大。亚洲内陆流域面积约为1,770万平方公里,占全洲总面积的40%,这个比率在世界各大洲中仅次于澳大利亚。所以形成广阔的内陆流域,主要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的结果,同时,与第四纪地质史也有密切关系。内陆水系多分布在中亚、西亚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与低地,这些地区多是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干燥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亚洲地域辽阔,干旱的内地距海遥远,也是内陆流域面积广大的原因之一。第四纪大冰期后,鄂毕河、叶尼塞河改道北流,过去向南流的旧河道逐渐干枯,成为遗迹,促使中亚地区向干燥的内陆荒漠转化。

  • 第13题:

    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特征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 第14题:

    自然地理系统不同于其他各圈层的主要特征是:()。

    • A、太阳能集中分布
    • 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 C、自然地理环境
    • D、存在物质的三相和三相圈层界面

    正确答案:A,B,D

  • 第15题:

    亚洲开发银行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亚洲开发银行是面向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开发机构。它于1966年11月在东京成立,同年12月正式营业,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亚洲开发银行的宗旨是:通过集中亚太地区内外的金融和技术资源,向其成员国提供贷款与技术援助,帮助协调成员国在经济、贸易和发展方面的政策,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主要业务是向亚太地区加盟银行的成员国和地区的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境内公私企业以及与发展地区有关的国际性或地区性组织提供贷款。

  • 第16题:

    楷体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适用场合是什么?


    正确答案:楷体字的字形和手写的楷体字形基本一致,是直接从我国古代书法中的正楷发展而来的,常用于排印小学课本、儿童读物、通俗读物等,它一般不做长扁变化。

  • 第17题:

    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代表动物是什么?


    正确答案:半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高等门类,是后口动物的一支,半索动物全部海产,有90余种,主要特征
    (1)具有背神经索和腹神经索,背神经索最前端变为内部有空腔的管状神经索。一般认为这是背神经管的雏形。
    (2)有口索,为半索动物特有的结构,口腔位于领部,背壁向前伸出的一个短盲管状至吻腔基部结构。
    (3)消化管的前端,背部两侧各有一U字形鳃裂,为呼吸器官。
    代表动物----柱头虫

  • 第18题:

    问答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自然地理环境由4大圈层组成:气体为主的大气圈、以液态水为主的水圈、以固体岩石为主的沉积岩石圈、以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受重力作用影响,4大圈层在垂直方向上成层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沉积岩石圈;各圈层又具有自己的结构和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在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作用下,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综合体);没有一个部分是孤立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相应变化,乃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3)区域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同时由于长期的发展演化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不同部分的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分异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归纳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各级自然综合体的形成,就是地域分异的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亚洲的水系分布有哪些主要特征?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地形结构独特,气候复杂,使亚洲水系发育和分布也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的地形结构是中部高四周低,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耸立于中南部,亚洲的大部分山脉都从这里分散出去。因而亚洲水系分布受地貌结构的制约,也呈不匀称的辐射状;并以荒漠为中心,由帕米尔高原、阿尔金山脉、蒙古高原东缘、阿尔泰山山脉、哈萨克丘陵、土尔盖高原以及伊朗高原南缘的山脉,围成广大的内陆水系。内陆流域外围是外流水系,由朱格朱尔山、外兴安岭、雅布罗诺夫山脉、萨彦岭、哈萨克丘陵等围成的向北冰洋倾斜的北冰洋流域;大兴安岭、横断山脉以东,为太平洋流域;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以南,属印度洋流域。另外,还有少数短小河流分别注入黑海和地中海。
    第二,长河数量多。亚洲区域辽阔,许多河源远离海洋,形成长河。流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七条,鄂毕河(5,570公里)、叶尼塞河(5,940公里)、勒拿河(4,270公里)是北冰洋流域的最长河流;黑龙江(4,350公里)、黄河(5,464公里)、长江(6,300公里)、湄公河(4,500公里)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就是中亚的内陆河锡尔河(2,991公里)也比欧洲的多瑙河(2,860公里)长一些。
    第三,内陆流域广大。亚洲内陆流域面积约为1,770万平方公里,占全洲总面积的40%,这个比率在世界各大洲中仅次于澳大利亚。所以形成广阔的内陆流域,主要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的结果,同时,与第四纪地质史也有密切关系。内陆水系多分布在中亚、西亚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与低地,这些地区多是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干燥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亚洲地域辽阔,干旱的内地距海遥远,也是内陆流域面积广大的原因之一。第四纪大冰期后,鄂毕河、叶尼塞河改道北流,过去向南流的旧河道逐渐干枯,成为遗迹,促使中亚地区向干燥的内陆荒漠转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南亚次大陆的自然地理有哪些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南亚即亚洲南部,包括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通常指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锡金、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及克什米尔地区。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又称它为南亚次大陆,或称次大陆。
    本*区界线明显,年轻的新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南北和东西距离各约3,100公里,面积约430万平方公里。
    地质构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南部的德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向东北缓倾的大古老地块,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高度约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断层崖;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高度约500~600米,为低丘状,沿海有较宽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内部多地垒和地沟的地形。总之,德干高原是一个古老的、久经侵蚀的、倾动的和被许多河川所切割的准平原残丘状地块。至于斯里兰卡岛,在地质构造上与印度原为一体,后因保克海峡和马拿尔湾的沉降,才与印度分离。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一部分山地,这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喜马拉雅山脉在构造上可分为三带:北部带,又名西藏带或西藏喜马拉雅带,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纪的岩层组成;中部带,又名雪峰喜马拉雅带或喜马拉雅带,露出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现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带又名外带或山麓喜马拉雅带,位于印度大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主要为低矮山麓,岩层以第三纪沉积岩为主,高度约1,000米。印度大平原是属于新褶皱山的前渊地带,其前身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250~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马尔代夫群岛和斯里兰卡岛南部接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冬夏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根据季风的进退,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2~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德干高原中部气温达到35℃,塔尔沙漠的绝对最高温度曾达50℃以上,有时出现沙暴。6~9月,由于南亚地区的持续高温,在印度西北部产生热低压,强烈地吸引着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经过辽阔温暖的热带海洋,饱含水汽,给南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于雨季。雨季来临的时间,半岛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风的晚来早退是南亚雨量变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10~11月为雨季末期,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北
    一带的气压也逐渐增高,这样海陆间的气压梯度也逐渐变弱,因此西南季风开始退缩,降水随之减少,很快转入凉季。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占有广大面积,其分布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西高止山西侧,东部喜马拉雅山的南侧和阿萨姆地区以及斯里兰卡岛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为热带雨林区;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树木为了减少热季的蒸发,形成干季落叶;德干高原内部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多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尔沙漠及其周围,雨量很少,为荒漠和半荒漠,仅生长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