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杜甫诗歌的地位和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杜甫所有的诗歌都反映了时代和国家的主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简述李白与杜甫的不同诗歌风格。


    正确答案:李白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
    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 第3题:

    论述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 一、地位: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二、影响:杜甫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
    (一)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
    (二)高度的爱国精神。
    (三)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
    (四)在表现手法上杜甫也为后人开示不少法门。

  • 第4题: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杜甫的诗歌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数十年间的社会现实,他深切地关切人民命运;无比热爱祖国,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盛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无情地揭露和讽刺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的丑行。他的诗歌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形象记录,故被称为“诗史”。在诗歌的艺术方面,他的诗各体兼备,尤以五、七言律诗、长篇五古和七言歌行成就最高。他的诗歌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推陈出新,集前人之大成,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称为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典范,影响巨大而深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第5题:

    简述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在盛唐和中唐已经有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次出现高峰。他是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再次为诗国开疆辟上的大家。
    一、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任何诗歌都这样那样地表现着心灵世界,李商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它的变化的复杂奥妙,它的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难以言说的领域,做了前所未有的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他在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亦有许多独到的探索。
    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三、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他所创写的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将咏史诗的创作,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他的咏物诗,托物寄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
    四、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 第6题:

    简述杜甫的影响。


    正确答案:杜甫的诗反映现实的乐府诗自创新题,“即事名篇”,直接开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这一影响一直贯穿到清末黄遵宪;他的作品高度的爱国精神,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也在历史上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在表现方法上也为后世开示了不少法门,一方面提炼口语,同时又通过千锤百炼创造出字字敲打得响、“字字不闲”的诗句,对于后来人们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李白与杜甫的不同诗歌风格。

    正确答案: 李白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
    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杜甫诗歌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 杜甫是衔接从盛唐到中唐转变的伟大诗人,他忧国伤时,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他的诗歌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部“诗史”。又由于他善于涵古茹今,转益多师,所以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成为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
    从广阔的视野说,杜甫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其次,杜甫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兼有各种风格。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然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它的缘事而发,来自乐府传统;而它浓烈的抒怀、细腻的感情,与建安诗歌有关。在诗的表现形式上,他吸收的就更为广泛而多样。叙述夹议论,有“小雅”的因素,有赋的铺排技巧,有乐府的影响,也有史笔的痕迹。他的五言古诗广泛接受魏晋南北朝诗人的影响。五七言律诗则可以说吸收了这两种体式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验;五律则主要学杜审言。而最重要的,是他充分吸收盛唐诗人创造兴象、创造意境的经验,把它融入到叙事的技巧里。叙事而又有着意境的美。而从语言或意象七说,杜甫与前辈诗人也有着各种联系。他主张转益多师,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集大成者。
    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在晚唐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他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式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在盛唐和中唐已经有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次出现高峰。他是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再次为诗国开疆辟上的大家。
    一、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任何诗歌都这样那样地表现着心灵世界,李商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它的变化的复杂奥妙,它的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难以言说的领域,做了前所未有的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他在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亦有许多独到的探索。
    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三、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他所创写的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将咏史诗的创作,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他的咏物诗,托物寄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
    四、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登高》和杜甫诗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盛唐伟大诗人,与李白同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并称“李杜”。杜甫生活于唐王朝由盛转衰、祸乱迭起的时代;在政局日趋腐败的形势下,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破灭。坎坷困顿、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民生疾苦、社会矛盾以及国事危艰,有深刻的观察与切身的感受。其诗全面而忠实地反映了所处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而兼具多种色调。古近律绝、长篇短制等各体皆精,尤其对七律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存诗一千四百余首。传世名作有《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北征》、“三吏”、“三别”诸诗以及《登高》、《秋兴》、《登岳阳楼》等。
    《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秋天(767)。,杜甫在夔州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望夔州秋江的景色,倾诉了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心情。诗歌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八句全对,一气流转,给人均齐对称的美感而不见斧凿之痕。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严谨的格律,诗人把家愁与国恨紧密交织,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更让人感到这位诗人伟大的人格。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抒登高所感。所览之景苍凉雄浑,所抒之情沉郁悲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是一曲卓绝千古的秋之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论述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 一、地位: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二、影响:杜甫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
    (一)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
    (二)高度的爱国精神。
    (三)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
    (四)在表现手法上杜甫也为后人开示不少法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是杜甫善于选择典型的艺术形象;
    二是善于作细节描写和对比描写;
    三是善于寓客观于主观;
    四是善于运用极富个性化特色的人物对话和人物独白;
    五是在诗中发表议论;
    六是精美而丰富的语言;
    七是众体兼备、中体俱佳的特色;
    八是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多姿多彩。

  • 第14题:

    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来谈谈杜甫的地位。


    正确答案: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来看,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1.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最早从周代民歌就开始的,如《诗经》中的《七月》、《伐檀》等都是优秀的代表。到两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更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缘事而发”的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汉末建安时期,文人们开始写一些现实主义的诗,建安后转入低潮,至初唐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现实主义诗歌才又略见起色。李白虽也写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诗歌,但他的成就主要在浪漫主义方面。杜甫总结并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并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2.杜甫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中展现的重要历史地位: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首先,这突出的表现在那些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上。他没有遵循建安以来沿袭乐府古题的老一套办法,而是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自创新题,即所谓“即事名篇”,或者“因事命题”。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正是由杜甫直接开导的。这一影响,一直贯穿到清末黄遵宪等诗人的创作体中。其次,高度的爱国精神,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一大特色,这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在历史上起着积极地教育作用。爱国诗人陆游和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深受杜甫的影响,得到莫大的鼓舞。第三,杜甫的诗体现实现的复杂性。为了全面的反映现实,杜甫掌握了利用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比如他用诗写游记、自传等,他也用诗来表现散文,这方面影响也很大。第四,为了生动而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杜甫也为后人开示不少法门。他的诗更接近生活,接近人民群众。在新闻学发展过程中,杜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随着现实主义诗歌对杜甫的影响,他也在与时俱进中发扬和改善,树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现实主义诗歌之风,从而对后世诗人乃至诗歌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愧是一代“诗圣”。

  • 第15题:

    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李白和杜甫诗歌的差异。


    正确答案: (1)诗歌内容上有差异:李白诗歌多个人性情抒发,杜甫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现社会理想。同为揭露时弊,李白较笼统,且多个人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立场出发。李白一直想大干一番事业,佐王侯,建奇功,功成身退,临死前犹欲投军杀敌,但他对现实无深入体察。杜甫从具体社会生活现实出发,以社会政治理想为准绳,力图解决现存的社会矛盾。
    (2)诗歌风格上有差异:李白诗歌豪迈奔放,潇洒飘逸;杜甫诗歌沉郁顿挫,含蓄深沉。严羽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飘逸者,如春烟,如秋岚,如天外之鹏飞,如海上浪翻”,“沉郁者,如沉潭,如老松,如洞底之虚啸,如峡中之雷鸣。”例如,同写悲,李白悲壮旷达,夸张而有气势,“弃我今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杜甫悲凉,哭穷,夸张其潦倒之境遇。“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丛菊两开他日间,孤舟一系故园心。”作为大家杜甫亦有悲壮的豪言:“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3)诗歌表现上有差异:
    ①意象不同。李白喜用凤凰、大鹏等富于神话色彩的形象。而杜甫常用孤雁、瘦马、古柏、病桂等富于沧桑感的形象。在意象的创造上,李白尚虚,杜甫尚实。李白常取象于广阔的想象,杜甫常于身边事落笔。李白诗歌一句一象或两句一象。如:“燕山雪花大如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桃花潭水深千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杜甫诗歌意象的密度很大,常一句中有多个意象。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白帝》)
    ②章法不同。李白腾挪跌宕,李诗以情感驭文,其情海阔天空,其人才华横溢,其文汪洋恣肆,飘逸豪迈,艺术创造达到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极致。杜甫严谨缜密。其诗博大深沉,兼容并蓄,精干锤炼,推陈出新,把中国古典的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同时他对中国古典诗体中近体格律诗的形式运用也达到了高度成熟的境界。

  • 第16题:

    简述《登高》和杜甫诗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盛唐伟大诗人,与李白同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并称“李杜”。杜甫生活于唐王朝由盛转衰、祸乱迭起的时代;在政局日趋腐败的形势下,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破灭。坎坷困顿、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民生疾苦、社会矛盾以及国事危艰,有深刻的观察与切身的感受。其诗全面而忠实地反映了所处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而兼具多种色调。古近律绝、长篇短制等各体皆精,尤其对七律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存诗一千四百余首。传世名作有《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北征》、“三吏”、“三别”诸诗以及《登高》、《秋兴》、《登岳阳楼》等。
    《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秋天(767)。,杜甫在夔州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望夔州秋江的景色,倾诉了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心情。诗歌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八句全对,一气流转,给人均齐对称的美感而不见斧凿之痕。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严谨的格律,诗人把家愁与国恨紧密交织,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更让人感到这位诗人伟大的人格。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抒登高所感。所览之景苍凉雄浑,所抒之情沉郁悲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是一曲卓绝千古的秋之歌。

  • 第17题:

    影响陈与义前期诗歌创作的()

    • A、苏轼
    • B、黄庭坚、陈师道
    • C、杜甫
    • D、欧阳修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杜甫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历史的真实,因此历来有“诗史”之称。
    一、杜甫的诗歌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爱国精神。如《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二、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表现了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如《丽人行》、《兵车行》等。
    三、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物、思亲怀友、咏史、题画的内容。如《登岳阳楼》、《秋兴》、《月夜》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是杜甫善于选择典型的艺术形象;
    二是善于作细节描写和对比描写;
    三是善于寓客观于主观;
    四是善于运用极富个性化特色的人物对话和人物独白;
    五是在诗中发表议论;
    六是精美而丰富的语言;
    七是众体兼备、中体俱佳的特色;
    八是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多姿多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来谈谈杜甫的地位。

    正确答案: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来看,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1.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最早从周代民歌就开始的,如《诗经》中的《七月》、《伐檀》等都是优秀的代表。到两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更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缘事而发”的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汉末建安时期,文人们开始写一些现实主义的诗,建安后转入低潮,至初唐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现实主义诗歌才又略见起色。李白虽也写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诗歌,但他的成就主要在浪漫主义方面。杜甫总结并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并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2.杜甫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中展现的重要历史地位: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首先,这突出的表现在那些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上。他没有遵循建安以来沿袭乐府古题的老一套办法,而是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自创新题,即所谓“即事名篇”,或者“因事命题”。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正是由杜甫直接开导的。这一影响,一直贯穿到清末黄遵宪等诗人的创作体中。其次,高度的爱国精神,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一大特色,这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在历史上起着积极地教育作用。爱国诗人陆游和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深受杜甫的影响,得到莫大的鼓舞。第三,杜甫的诗体现实现的复杂性。为了全面的反映现实,杜甫掌握了利用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比如他用诗写游记、自传等,他也用诗来表现散文,这方面影响也很大。第四,为了生动而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杜甫也为后人开示不少法门。他的诗更接近生活,接近人民群众。在新闻学发展过程中,杜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随着现实主义诗歌对杜甫的影响,他也在与时俱进中发扬和改善,树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现实主义诗歌之风,从而对后世诗人乃至诗歌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愧是一代“诗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杜甫对诗歌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1)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诗创作。
    (2)用律诗反映时事政治,为律诗尤其是七律注入丰富深刻的政治内涵。开辟了全新的题材领域,对晚唐李商隐,尤其是宋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用诗歌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琐细内容,扩大了诗歌的功能和题材。
    (4)将议论引入诗歌,影响到韩愈的“以文为诗”,宋诗的散文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