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周邦彦词艺术上有哪些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柳永词和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不同。


    正确答案: 生活在北宋强盛时期的柳永和生活在北宋日渐衰落阶段的周邦彦都被后世人誉为婉约派大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题材的范围上柳词广阔于周词,但在艺术特征方面,二人各有千秋。
    在词的结构上,柳词层次分明,构思完整,而周词则前呼后应,首尾一气。如柳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起句一个“对”字引出雨后天之清澈,又一个“渐”字描绘出风紧日斜之冷落之境,读者可从几个接词中领悟秋景中的情,从而一幅清秋江天图印于脑海深处。而周词《蝶恋花•早行》,扣着一个“别”而将别前、方别、别后依次展出,显得一气贯注。
    在词的语言上,柳词通俗明白,不避俚俗,有些时候便显浅露庸俗,而周词则典雅工丽。柳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篇语言浅显明白,末句更是不避俚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就是柳永力求口语化的明证,读之更觉亲切。周词《风流子•新绿小池塘》,极写怀人的深情,却无一丝的粗鄙。
    在词的音律上,柳词虽富有音乐性,然格律不太严整,而且可以随意变动,而周词则格律整严。柳永因其生活多和下层人接近,为了便于歌妓唱词,于是尽量方便于唱,而改去拗口之词,从而显得格律性不严。周邦彦比柳永更精通音律,他不仅讲平仄,而且严守四声,这与他大晟乐府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在词的表现方法上,二人都善于铺叙,长于勾勒。然柳词接近于平铺直叙,周词则曲折婉转,开阖跌宕;柳词善于在动作方面白描,周词则在静态中寻求变化。柳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等等,通过各种离别时的动作行为来表现离别之情,平实而直切;周词《六丑•蔷薇谢后作》则通过“落花”这一静态景物,设身处地地用变化之词,从各个侧面千回万转、千锤百炼地描绘此景,实际上是借咏叹蔷薇花谢,表达对失意于仕途的自我感伤之情。
    在词的体格上,柳词显得狂放不拘,而周词则更觉浑成。柳永因科场失意而唱出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一类话,对寻花问柳、听歌买笑、依红偎翠,柳永偏偏词中吐露,甚至自称是“奉旨填词柳三变”。周邦彦的词沉郁且情景交融,《兰陵王•柳》就是一首,其中情和景、人和物,浑然一体而不可变.并且周词善于运用成语、典故且了无痕迹。

  • 第2题:

    周邦彦词集名《()》。


    正确答案:片玉集

  • 第3题:

    张先的词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正确答案: 第一,善于炼字。这方面他最经典的故事便是他得名“张三影”的传说。
    第二是长调的运用。沿袭期的词人大多用小令,而张先的词则较多地采用了长调,在这一点上,他与柳永有相似之处。
    第三是序的运用。他的词往往有一个小序,交代写作的背景或缘由,这是以前的词中很少出现的。

  • 第4题:

    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是()

    • A、善于铺叙,结构谨严
    • B、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
    • C、描摹物态,曲尽其妙
    • D、精于声律,音韵优美

    正确答案:A,C,D

  • 第5题:

    简析周邦彦词的主要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词风浑厚醇雅而又有沉郁顿挫之致。沉郁主要指感情深沉含蓄,顿挫主要指手法变幻多端。
    第二,善于铺叙,长于勾勒。他进一步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写法,但又讲究章法结构,布局疏密相间,婉曲回环,严谨之中富于变化。
    第三,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他善于描摹,以工笔写景咏物,精雕细琢,形神兼备。
    第四,语言富艳精工而又浑然天成。周邦彦既善于锻练字句,自铸伟辞,更善于熔化典故成语、櫽括前人诗句入词,浑化无迹。
    第五,格律精严,音韵谐美。

  • 第6题:

    问答题
    周邦彦词在铺叙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周词长于铺叙,但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
    (2)周词的铺叙,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
    (3)他能够把一丝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又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柳永词在艺术上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
    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中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重视写人,尤其是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虽然写人和塑造形象是小说一体的基本特征,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但在艺术实践中对刻画人物的重视,人物形象茂盛是人物思想性格的描绘在作品中所占的突出地位,却是中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上的重要特色。
    第二,由于受到中国古典散文的影响,早期的文言小说作品,作者在写作时,在追求表现艺术上同写作散文并无二致。
    第三,中国古典小说的另一个艺术传统,是讲究语言的精炼,追求一种简约的美。
    第四,中国古典小说由于与民间传说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宋元后的白话小说更是渊源于口头的“说话”艺术,因而形成了讲故事的传统。一般都情节曲折、生动,首尾完整。
    第五,中国古典小说受到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了两方面的传统特色:一方面,在形式体制上,文言小说多采用纪传体,为小说的主人公立传,一般还以主人公的名字来标题;在篇末,又多附有如《史记》中“太史公曰”那样的“赞语”,用来发表作者的意见。另一方面,史传文学的“实录”精神,又对小说作品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六,中国古典小说受到古典诗歌的影响,在叙事中穿插进诗词韵语,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都是如此。诗词和小说的结合,在古典小说中是一种普遍的趋向。
    第七,中国古典小说还受到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创造中追求神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①周邦彦早年的艳情词无淫词荡语,格调之高,非柳词所能比。最能代表清真词艺术特点的,是他的咏物词和羁旅行役词,这两种题材的词寄寓了身世之感,内容是相通的,在艺术上将赋的体物描写技巧与词的写景言情结合起来。
    ②周邦彦作词已不复以自然感发为主,而是以思力安排取胜,呈现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③清真词还具有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的长处。首先,周邦彦继承了柳永用俗语入词而通畅明白的优点,作到了能雅能俗,亦清亦丽。其次,他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再次,周邦彦妙解音律,工于倚声填词,用歌词自身的节奏变化体现燕乐乐音运动的旋律,以文字之声律应和乐曲的音调,达到了词与乐的完美结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析周邦彦《兰陵王·柳》词的艺术手法。

    正确答案: 周邦彦《兰陵王·柳》词的艺术手法确实有其独到之处,显示了作者在词法上的深厚功力。一是章法的变化。这首词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别情加以铺叙和渲染,既有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又有现实和想象的交错,叙述视角也时有变化,客观的描述和主观和感受几成一体,但篇章结构却显得极其缜密,笔势收纵自如,张驰有致,充分体现了周词回环往复、开阖变化的特色。二是造语的工巧。周词以注重炼字、炼句而著称,如开头的“柳阴直”句,只用一个“直”字就将长堤和垂柳画了出来,细细玩味,既是对时间的交代,又有对空间的透视,而笔直地伸展向远方的柳堤,又自然会牵动起行人的别情。还有“斜阳冉冉春无极”,更是被视为映照全篇的所谓“词眼”,受到古今词论家的激赏。三是音律的考究。《兰陵王》词是周邦彦创制的新曲,音韵格律相当复杂,突出的特点是多用拗句,作者写来却得心应手,充分体现了词的音乐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谈谈周邦彦《兰陵王•越调•柳》、《六丑•中吕•落花》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①最能代表清真词艺术特点的,是他的咏物词和羁旅行役词,这两种题材的词寄寓了身世之感,内容是相通的,在艺术上将赋的体物描写技巧与词的写景言情结合起来。
    ②如其《兰陵王•越调•柳》一词,名为咏柳之作,实际上就惜别写身世之感,对“柳”的物态描写,紧扣着“京华倦客”的思绪来写,每一笔景物勾勒的作用,可以令读者于思索后体会出一种雄浑之意味,所以能浅薄重复,这实在是清真词的一种特长。与柳永的铺叙多用直笔不同,周邦彦好用曲笔,并习惯于倒叙,在叙述中穿插片段的情节,将过去的前事与现在的处境作时空交错的叙说,表现方式曲折含蓄;又以层层铺排的方式摹写物态,体物入微,工巧细致,开创了一种慢词铺陈叙写的新方法。
    ③周邦彦的词以写羁旅行役为主,反映其宦游漂泊的心路历程。他一方面以深契微茫的笔触体物言情,表达曲折深细,心理情感内容得到多层次的展开;另一方面又很讲究辞章和结构,使丰富曲折的内容归于和谐统一。在反复的铺叙、勾勒中,清真词达到了情与景谐、思与笔合、意与境共,通篇浑然一体。
    ④《六丑•中吕•落花》是一首做客他乡时写的羁旅词,看似咏落花,实为自叹身世之作。在叙事抒情中,不说花落春去,却说有花惜春,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又忽然离开人事而插入景语,实写与虚拟纵横交错,呈现回环往复、纡徐复杂的格局。作者将情节化的趋向引入慢词之中,展现的是一种复杂的感情历程,在结构上花了很大功夫,章法上的复杂变化,包括不同时间中情事的转换、不同空间的转换、此事与彼事的转换、写景语叙事言情的转换,都很见匠心,错综中有条贯,丰富中见浑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可从三方面来看:
    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就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3.从创作风格方面说,周邦彦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体物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⑴周邦彦词的情思多藉景表达,意境浑厚,兼以气韵雄浑,声调激越,用笔拗怒奇恣,遂呈现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⑵清真词具有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的长处。周邦彦继承了柳永用俗语入词而通畅明白的优点,舍弃了部分柳词俗滥尘下的短处,做到了能雅能俗,亦清亦丽。
    ⑶他关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此前的词人偶尔也以诗句入词,但多率意为之,周则潜心研会,就字面和意境两个方面进行融化,发展成了一种完备的作词的语言运用艺术。⑷周妙解音律,工于倚声填词,用歌词自身的节奏变化体现燕乐乐音运动的旋律,以文字这声律应和乐曲的音调,达到了词与乐的完美结合。

  • 第14题:

    柳永词在艺术上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
    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

  • 第15题:

    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几句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遥岑”三名在艺术上其特点如下:移情及物,写远眺江北沦陷区的景物,不说触景伤情而引起愁恨,却说“玉簪螺髻”似的青山“献愁供恨”,赋予客观景物以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曲折婉转地表现出自已郁结的思绪。

  • 第16题: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可从三方面来看:
    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就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3.从创作风格方面说,周邦彦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体物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 第17题:

    中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第一,重视写人,尤其是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虽然写人和塑造形象是小说一体的基本特征,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但在艺术实践中对刻画人物的重视,人物形象茂盛是人物思想性格的描绘在作品中所占的突出地位,却是中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上的重要特色。
    第二,由于受到中国古典散文的影响,早期的文言小说作品,作者在写作时,在追求表现艺术上同写作散文并无二致。
    第三,中国古典小说的另一个艺术传统,是讲究语言的精炼,追求一种简约的美。
    第四,中国古典小说由于与民间传说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宋元后的白话小说更是渊源于口头的“说话”艺术,因而形成了讲故事的传统。一般都情节曲折、生动,首尾完整。
    第五,中国古典小说受到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了两方面的传统特色:一方面,在形式体制上,文言小说多采用纪传体,为小说的主人公立传,一般还以主人公的名字来标题;在篇末,又多附有如《史记》中“太史公曰”那样的“赞语”,用来发表作者的意见。另一方面,史传文学的“实录”精神,又对小说作品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六,中国古典小说受到古典诗歌的影响,在叙事中穿插进诗词韵语,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都是如此。诗词和小说的结合,在古典小说中是一种普遍的趋向。
    第七,中国古典小说还受到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创造中追求神似。

  • 第18题:

    问答题
    周邦彦词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周词长于铺叙,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结合,
    (2)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
    (3)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
    (4)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5)还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儿童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儿童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1. 真率明朗的情感性。
    2. 形象鲜明的叙事性
    3. 稚拙活泼的趣味性
    4. 流畅简洁的音乐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柳永词和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不同。

    正确答案: 生活在北宋强盛时期的柳永和生活在北宋日渐衰落阶段的周邦彦都被后世人誉为婉约派大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题材的范围上柳词广阔于周词,但在艺术特征方面,二人各有千秋。
    在词的结构上,柳词层次分明,构思完整,而周词则前呼后应,首尾一气。如柳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起句一个“对”字引出雨后天之清澈,又一个“渐”字描绘出风紧日斜之冷落之境,读者可从几个接词中领悟秋景中的情,从而一幅清秋江天图印于脑海深处。而周词《蝶恋花•早行》,扣着一个“别”而将别前、方别、别后依次展出,显得一气贯注。
    在词的语言上,柳词通俗明白,不避俚俗,有些时候便显浅露庸俗,而周词则典雅工丽。柳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篇语言浅显明白,末句更是不避俚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就是柳永力求口语化的明证,读之更觉亲切。周词《风流子•新绿小池塘》,极写怀人的深情,却无一丝的粗鄙。
    在词的音律上,柳词虽富有音乐性,然格律不太严整,而且可以随意变动,而周词则格律整严。柳永因其生活多和下层人接近,为了便于歌妓唱词,于是尽量方便于唱,而改去拗口之词,从而显得格律性不严。周邦彦比柳永更精通音律,他不仅讲平仄,而且严守四声,这与他大晟乐府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在词的表现方法上,二人都善于铺叙,长于勾勒。然柳词接近于平铺直叙,周词则曲折婉转,开阖跌宕;柳词善于在动作方面白描,周词则在静态中寻求变化。柳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等等,通过各种离别时的动作行为来表现离别之情,平实而直切;周词《六丑•蔷薇谢后作》则通过“落花”这一静态景物,设身处地地用变化之词,从各个侧面千回万转、千锤百炼地描绘此景,实际上是借咏叹蔷薇花谢,表达对失意于仕途的自我感伤之情。
    在词的体格上,柳词显得狂放不拘,而周词则更觉浑成。柳永因科场失意而唱出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一类话,对寻花问柳、听歌买笑、依红偎翠,柳永偏偏词中吐露,甚至自称是“奉旨填词柳三变”。周邦彦的词沉郁且情景交融,《兰陵王•柳》就是一首,其中情和景、人和物,浑然一体而不可变.并且周词善于运用成语、典故且了无痕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是()
    A

    善于铺叙,结构谨严

    B

    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

    C

    描摹物态,曲尽其妙

    D

    精于声律,音韵优美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周邦彦的词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集大成者,苏轼曾把他称作“词中老杜”。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谈周邦彦《苏幕遮•般涉》词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①周邦彦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兼取秦观的柔婉、贺词的艳丽,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工巧丽的典雅作风,如《苏幕遮•般涉》。
    ②该词写羁旅过程中的感受,言情体物融为一体,清丽浑厚,深美闳约;词中的“午阴嘉树清圆”和“一一风荷举”等句,体物之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已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③但周邦彦词是一种修琢完美的人工词,创调之才多,而创意之才少,工于造语,而未融于造境;虽然博大精工却终乏高远之致。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