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血栓显像应用的放射性药物及剂量,并有何注意事项?”相关问题
  • 第1题:

    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作为体内诊断或治疗的药物成为()(radiopharmaceuticals)。作为示踪剂应用于核医学显像中的放射性药物称为()。


    正确答案:放射性药物;放射性显像剂

  • 第2题:

    简述给予病人的放射性药物剂量应考虑的因素。


    正确答案: 放射性药物剂量的设计要求以能得到最优化的显像效果,同时应考虑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分布,器官的放射性敏感性及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化学特性。根据病人的身材适当增减剂量。对Tc放射性药物,如主要分布在个别器官,剂量要用得低;如用于肺灌注显像的Tc-MAA,一般剂量为111-185MBq(3-5mCi)。用游离Tc作甲状腺显像时,合适的剂量约为74-185MBq(2-5mCi),而作全身骨显像则用555-740MBq(15-20mCi)。Tc放射性药物,如主要分布在个别器官,剂量要用得低;如用于肺灌注显像的Tc-MAA,一般剂量为111-185MBq(3-5mCi)。用游离Tc作甲状腺显像时,合适的剂量约为74-185MBq(2-5mCi),而作全身骨显像则用555-740MBq(15-20mCi)。

  • 第3题:

    简述放射性药物骨显像剂99mTc--MDP有何优缺点?


    正确答案:优点为:血流一次通过骨的摄取率高,软组织清除快,因此靶本底比值高。肾脏的排泄率高于PYP,同时MDP在骨骼、红骨髓和性腺的吸收量较PYP低。制备方便,无明显药物反应。
    其缺点为:注射需3小时靶和非靶组织的比值才升高,方能获取清晰图象。

  • 第4题:

    简述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有何优点?


    正确答案: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具有安全,简便,无创伤及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并能进行淋巴动力学的研究,它对肿瘤疗效和预后判断也有一定临床价值。

  • 第5题:

    简述SPECT体内显像放射性药物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1)理想的核物理特性:①射线种类,γ射线最好,正电子对用于符合线路或双核素显像。②射线能量,100~300keV,正电子对要求具有符合线路或超高能准直器,适宜厚度的晶体。③合适的物理半衰期,体内诊断用放射性药物要求合适的短半衰期,以几小时为宜,过短则要求配有加速器。
    (2)理想的生物特性(生化性质):①定位性能,血液清除快,进入靶器官快,靶/非靶的放射性比值高。②生物半衰期,其适当既可减少辐射,在时间上又能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 第6题:

    简述肺灌注显像使用的放射性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殊要求?


    正确答案:肺灌注显像一般使用99mTc--MAA,剂量为(4~5mci),其主要要求为放射性微粒不能超过100um(10~80um为宜)。

  • 第7题:

    放射性核素内放射治疗,病灶的累计辐射剂量主要取决于()

    • A、病灶摄取放射性药物的多少及放射性药物在病灶停留时间的长短
    • B、放射性药物的剂量
    • C、病灶的大小
    • D、核素的物理半衰期
    • E、射线的穿透力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给予病人的放射性药物剂量应考虑的因素。

    正确答案: 放射性药物剂量的设计要求以能得到最优化的显像效果,同时应考虑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分布,器官的放射性敏感性及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化学特性。根据病人的身材适当增减剂量。对Tc放射性药物,如主要分布在个别器官,剂量要用得低;如用于肺灌注显像的Tc-MAA,一般剂量为111-185MBq(3-5mCi)。用游离Tc作甲状腺显像时,合适的剂量约为74-185MBq(2-5mCi),而作全身骨显像则用555-740MBq(15-20mCi)。Tc放射性药物,如主要分布在个别器官,剂量要用得低;如用于肺灌注显像的Tc-MAA,一般剂量为111-185MBq(3-5mCi)。用游离Tc作甲状腺显像时,合适的剂量约为74-185MBq(2-5mCi),而作全身骨显像则用555-740MBq(15-20mCi)。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放射性药物用于显像者称为(),用于非显像者称为()。

    正确答案: 显像剂,示踪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简述SPECT显像放射性药物的基本性能和特殊要求。


    正确答案: 药物的基本性质如下:
    (1)理想的物理性质:①射线种类:γ射线最好。②射线能量:100~300KeV正电子对为511KeV。③物理半衰期:以几小时为宜。
    (2)理想的生物特性(生化性质):定位性能、血液清除快(血池显像例外),进入靶器官快,靶/非靶放射性比值高。生物半排期要适当、减少辐射、时间要能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 第11题:

    简述放射性药物骨显像剂99mTc--MDP(亚甲基二膦酸)的标记方法


    正确答案:将4~5ml的99mTcO4-淋洗液,加到冻干品瓶中,充分摇匀,溶液为透明状,pH值5.0~7放置5分钟后可做注射用。最大注射量不超过5ml要求标记率大于90%,有效放置时间6小时。

  • 第12题:

    应用短半衰期及超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制备的放射性药物有何优点?


    正确答案:优点:
    1.有效半衰期短,在机体内停留时间短,对人体辐射剂量小。
    2.由于半衰期短,可以加大剂量,减少统计涨落,结果正确可靠。
    3.由于半衰期短,短时间有可重复检查。
    4.适合于孕妇及儿童。
    5.有些研究生命科学的元素仅有超短半衰期核素,如13N、15O等。
    6.有些发射正电子的短半衰期核素,适用符合线路的仪器测量其湮没辐射,结果较为准确要靠。

  • 第13题:

    简述放射性药物标记药盒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正确答案:1.使用前检查药盒包装是否完整及有效使用日期。
    2.配制99mTc放射性药盒时,应按无菌操作规则进行,淋洗液必须新鲜,放射性活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3.在配制过程中,如有两种以上药品,注射器应分开使用,以免药液交叉,影响标记效果。
    4.配制完毕,不能任意添加99mTcO4--淋洗液,以免影响标记率,同时按规定有效时间使用。
    5.做好放化纯度的鉴定是药盒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 第14题:

    给休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护理上有何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应用过程中,监测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预防血压骤降引起不良后果。使用时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1次血压。血压稳定后每15~30分钟测1次,并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
    严防药物外渗。若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应立即更换滴注部位,患处用0.25%普鲁卡因封闭,以免发生皮下组织坏死。血压平稳后,经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 第15题:

    放射性药物主要包括()

    • A、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两种
    • B、放射性免疫试剂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 C、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两种及放射性免疫试剂
    • D、凡是能够应用于核医学检查及治疗的药物
    • E、凡是带有放射性元素,并且应用于临床检查及治疗的药物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SPECT显像放射性药物的基本性能和特殊要求。

    正确答案: 药物的基本性质如下:
    (1)理想的物理性质:①射线种类:γ射线最好。②射线能量:100~300KeV正电子对为511KeV。③物理半衰期:以几小时为宜。
    (2)理想的生物特性(生化性质):定位性能、血液清除快(血池显像例外),进入靶器官快,靶/非靶放射性比值高。生物半排期要适当、减少辐射、时间要能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脾脏显像使用哪种放射性药物作为显像剂?

    正确答案: 99nTc标记热变性红细胞、99nTc标记硫胶体可作为脾脏显像的显像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给休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护理上有何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应用过程中,监测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预防血压骤降引起不良后果。使用时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1次血压。血压稳定后每15~30分钟测1次,并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
    严防药物外渗。若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应立即更换滴注部位,患处用0.25%普鲁卡因封闭,以免发生皮下组织坏死。血压平稳后,经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