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规定,哪些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相关问题
  • 第1题: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答案:正确

  • 第2题:

    手术部位的感染不包括()

    A.防御性感染

    B.深部位切口感染

    C.器官感染

    D.腔隙感染

    E.表浅切口感染


    参考答案:A

  • 第3题:

    不属于外科手术部位浅部组织感染的为()

    A.仅限于缝线通过外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B.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C.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D.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E.从器官穿刺出脓液


    参考答案:ABD

  • 第4题: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 第5题:

    下列哪项不是手术部位切口浅部感染的诊断标准()。

    A、术后30d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B、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

    C、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热,医师将切口开放

    D、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

    E、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有分泌物、


    答案:E

  • 第6题:

    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的目的是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E、腔隙的感染


    参考答案:D

  • 第7题:

    手术部位的感染分类为()

    • A、表浅切口感染
    • B、深部切口感染
    • C、器官腔隙感染
    • D、院内感染
    • E、防御性感染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 A、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 B、清洁-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 C、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 第10题: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下列哪项不属于手术部位感染的组成类型?()

    • A、切口表皮感染
    • B、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 C、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 D、器官/腔隙感染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不包括()
    A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B

    预防清洁手术部位感染

    C

    预防清洁-污染手术部位感染

    D

    预防污染手术部位感染

    E

    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A、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B、清洁-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C、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D、预防清洁手术可能的感染E、治疗手术切口感染


    答案:ABCD

  • 第14题: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A、预防手术浅表切口感染

    B、预防手术深部切口感染

    C、预防呼吸道感染

    D、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E、预防消化道感染


    答案:ABCDE

  • 第15题: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不包括()

    A.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B.针眼处有少许分泌物

    C.器官/腔隙感染

    D.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答案:B

    解析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类主要分为

    1、接口浅部组织感染,主要发生于患者进行手术的一个月之内,在手术的切口附近,出现周围皮肤或者切口的皮下组织出现化脓情况,造成的感染,需要注意的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需要注意手术后伤口的清洁情况,保证伤口的清洁,避免感染的情况,有利于病情的尽快恢复;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主要发生在切口较深的区域出现感染情况,治疗起来较为复杂,治疗的过程更为漫长,都是由于手术后的不合理护理导致的,需要注意手术后的养护,避免出现;

    3、器官或腔隙感染,发生于人体的内部器官,治疗与诊断都较为麻烦,需要依靠细菌学进行检查,必要时可能需要腔隙内穿刺进行诊断。

  • 第16题:

    左半结肠癌根治手术后SSI(手术部位感染)有几种类型()

    A.切口浅层

    B.切口深层

    C.器官/腔隙

    D.深部组织

    E.浅部组织


    答案:ACD

  • 第17题:

    关于各类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关规定说法正确的有()。

    A.手术室管理规范,认真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做好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B.有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相关规定,对各类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规范管理

    C.对外科系统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常规监控和有效管理,并有月报告制度

    D.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30%

    E.“围术期预防感染”规范,符合指导原则等要求


    参考答案:ABCDE

  • 第18题:

    手术部位的感染不包括()

    • A、防御性感染
    • B、深部位切口感染
    • C、器官感染
    • D、腔隙感染
    • E、表浅切口感染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下列哪项不是手术部位切口浅部感染的诊断标准:()

    • A、术后30d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 B、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
    • C、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
    • D、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有分泌物

    正确答案:E

  • 第20题:

    卫生部制定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主要目的是?


    正确答案: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

  • 第21题:

    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不包括()

    • A、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 B、预防清洁手术部位感染
    • C、预防清洁-污染手术部位感染
    • D、预防污染手术部位感染
    • E、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73岁,因“颈椎骨折,四肢不完全性截瘫”来诊。行颈椎切开复位术。术后1小时至术后8日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5g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0ml和奥硝唑0.5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该手术切口分类属于()
    A

    清洁切口

    B

    清洁-污染切口

    C

    污染切口

    D

    感染切口

    E

    污秽切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预防用药目的不包括(  )。
    A

    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B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C

    预防手术浅表切口感染

    D

    预防手术深部切口感染

    E

    预防手术所涉及的器官感染


    正确答案: E
    解析:
    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