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增压效应包括以下哪些因素()A、鼓膜面积大于卵圆窗面积B、听骨链中杠杆长臂和短臂之比约为1.3/1C、鼓室借咽鼓管与鼻咽部相连D、听骨链连接鼓膜与内耳卵圆窗

题目

中耳增压效应包括以下哪些因素()

  • A、鼓膜面积大于卵圆窗面积
  • B、听骨链中杠杆长臂和短臂之比约为1.3/1
  • C、鼓室借咽鼓管与鼻咽部相连
  • D、听骨链连接鼓膜与内耳卵圆窗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
更多“中耳增压效应包括以下哪些因素()”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骨链、听小肌和咽鼓管等结构,当声波经过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传递时,产生了()。

    • A、共振作用
    • B、增压效应
    • C、能量消耗
    • D、减压效应
    • E、增幅效应

    正确答案:B

  • 第2题:

    简述中耳的传音功能及发生增压效应的原因。


    正确答案:中耳是由鼓膜、听小骨、鼓室及咽鼓管等结构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递到内耳淋巴液,其中鼓膜和听骨链的作用尤为重要。声音传导的主要途径是: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卵圆窗进入内耳。此外,鼓膜的振动也可以引起鼓室空气振动,再经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声波经鼓膜到卵圆窗传递途径之所以传递效能高,是因为声波振动经这一传递系统时发生了增压效应,补偿了由声阻不同造成的能量耗损。中耳增压效应与鼓膜、听骨链和卵圆窗的结构及功能有关。鼓膜的特有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能够将声音如实地传导,能够与声波同始同终,很少有残余振动。听骨链由锤骨、砧骨、镫骨依次连接而成。锤骨柄附于鼓膜,镫骨板与卵圆窗相接,三块听小骨形成一个两臂之间呈固定角度的杠杆。长臂为锤骨柄,短臂为砧骨长突,两臂长度之比为1.3﹕1。该杠杆系统的支点刚好是在听骨链的重心上。因而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惰性最小,效率高。当振动由鼓膜经听骨链传到卵圆窗时,振动幅度减小,但压强增大1.3倍。另外,鼓膜振动面积大于卵圆窗的振动面积,约相差17.2倍。因此,经听骨链的传递,声波从鼓膜到卵圆窗总增压为22.4倍(17×1.3)。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从而调节中耳内压力使鼓膜处于正常状态,进而保持听骨链正常的增压作用。

  • 第3题:

    填空题
    听骨链主要由三块听小骨组成,它们是(),(),镫骨。经过听骨链的传递,整个中耳的增压效应约为22.4倍。

    正确答案: 锤骨,砧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中耳的增压效应。

    正确答案: 声波经外耳、中耳传入耳蜗时,发生了中耳的增压效应,补偿了因不同组织结构声阻不同造成的能耗。中耳增压效应与鼓膜、听骨链和卵圆窗的结构及功能有关。鼓膜对声波的振动频率响应较好,能够将声音如实地传导,失真度较小,与声波振动同始同终,很少有残余振动。听骨链由锤骨、砧骨、镫骨依次连接组成一个生物杠杆,长臂为锤骨柄,短臂为砧骨长突,两者长度之比为1.3:1,听骨链的重心为支点,因此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传到卵圆窗时,振动幅度减小,但压强增大1.3倍。鼓膜振动面积大于卵圆窗振动面积,约相差17倍。这样在声波传播过程中,经中耳的增压效应,声波的压强总共增加约22倍(17×1.3)。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听骨链主要由三块听小骨组成,它们是(),(),镫骨。经过听骨链的传递,整个中耳的增压效应约为22.4倍。


    正确答案:锤骨;砧骨

  • 第6题:

    当声波经过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传递时,产生了()

    • A、共振作用
    • B、增压效应
    • C、能量消耗
    • D、减压效应
    • E、增幅效应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中耳的传音功能及发生增压效应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中耳是由鼓膜、听小骨、鼓室及咽鼓管等结构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递到内耳淋巴液,其中鼓膜和听骨链的作用尤为重要。声音传导的主要途径是: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卵圆窗进入内耳。此外,鼓膜的振动也可以引起鼓室空气振动,再经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声波经鼓膜到卵圆窗传递途径之所以传递效能高,是因为声波振动经这一传递系统时发生了增压效应,补偿了由声阻不同造成的能量耗损。中耳增压效应与鼓膜、听骨链和卵圆窗的结构及功能有关。鼓膜的特有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能够将声音如实地传导,能够与声波同始同终,很少有残余振动。听骨链由锤骨、砧骨、镫骨依次连接而成。锤骨柄附于鼓膜,镫骨板与卵圆窗相接,三块听小骨形成一个两臂之间呈固定角度的杠杆。长臂为锤骨柄,短臂为砧骨长突,两臂长度之比为1.3﹕1。该杠杆系统的支点刚好是在听骨链的重心上。因而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惰性最小,效率高。当振动由鼓膜经听骨链传到卵圆窗时,振动幅度减小,但压强增大1.3倍。另外,鼓膜振动面积大于卵圆窗的振动面积,约相差17.2倍。因此,经听骨链的传递,声波从鼓膜到卵圆窗总增压为22.4倍(17×1.3)。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从而调节中耳内压力使鼓膜处于正常状态,进而保持听骨链正常的增压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当声波经过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传递时,产生了()
    A

    共振作用

    B

    增压效应

    C

    能量消耗

    D

    减压效应

    E

    增幅效应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