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于急诊留观。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脑梗死B、颅内血肿C、颅脑肿瘤D、蛛网膜下腔出血E、脑膜脑炎

题目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于急诊留观。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脑梗死
  • B、颅内血肿
  • C、颅脑肿瘤
  • D、蛛网膜下腔出血
  • E、脑膜脑炎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男,3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于急诊留观。”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3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于急诊留观。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引起患者浅昏迷、瞳孔不等大及其他阳性体征的最可能原因是

    A.枕骨大孔疝

    B.小脑幕切迹疝

    C.左侧动眼神经麻痹

    D.左侧视神经损害

    E.脑干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B
    1.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两大部分;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血肿增大缓慢,一般在2~3周后引起临床病象。蛛网膜下隙出血发病前多数患者有情绪激动等诱因。发病突然,半数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以一过性意识障碍多见。脑梗死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2.CT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无损伤脑成像技术,由于三维CT的问世,对诊断颅内肿瘤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使颅内病变定位诊断更加精确。3.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②瞳孔改变:病初患侧瞳孔变小,随病情进展逐渐散大,进行性恶化,可致双侧瞳孔散大,此时患者多已处于濒死状态。③运动障碍。④意识改变。⑤生命体征紊乱。提示小脑幕切迹疝。脑干功能障碍,昏迷程度深,持续时间长。

  • 第2题:

    男,3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次于急诊留院。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后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eski征阳性。引起病人浅昏迷、瞳孔不等大及其他阳性体征的最可能原因是( )。

    A.枕骨大孔疝
    B.小脑幕切迹疝
    C.左侧回眼神经麻痹
    D.左侧视神经损害
    E.脑干功能障碍

    答案:B
    解析:
    病人浅昏迷、瞳孔不等大,肢体病理征阳性、肌力下降就要考虑发生了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与进食无关的频繁的喷射性呕吐;②瞳孔改变病初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导致患侧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随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并有患侧上睑下垂、眼球外斜;③运动障碍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的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性;④意识改变浅昏迷至深昏迷;⑤其他生命体征紊乱。故选择B。

  • 第3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40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于急诊留观。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5mm,右侧3mm,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

    为明确诊断应首选的最简洁的检查方法是
    A: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B:脑电图
    C:头颅MRI
    D:头颅X线片
    E:头颅CT

    答案:E
    解析:
    男性患者,左侧头痛伴呕吐,左瞳孔散大,右侧肢体病理征阳性、肌力下降。考虑小脑幕切迹疝,而该患者为青壮年,而无其他诱因,所以考虑为颅脑肿瘤。头颅CT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无损伤脑成像技术,对诊断颅内肿瘤有很高的应用价值。CT诊断颅内肿瘤主要通过直接征象即肿瘤组织形成的异常密度区及间接征象即脑室脑池的变形移位来判断。肿瘤组织密度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对比有等、低、高三种密度,低密度代表脑水肿或某些低密度病变如水瘤、上皮样囊肿等,肿瘤有出血或钙化时为高密度。三维CT的问世,使颅内病变定位诊断更加精确。

  • 第4题: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头痛,呕吐2个月”入院,经检查诊断为脑星形细胞瘤,患者男,65岁,因“反复头痛,呕吐2个月”入院,经检查诊断为脑星形细胞瘤,

    A: 脱水治疗
    B: 激素治疗
    C: 冬眠低温疗法
    D: 脑脊液外引流
    E: 手术切除肿瘤

    答案:E
    解析:

  • 第5题: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于急诊留观。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脑梗死
    • B、颅内血肿
    • C、颅脑肿瘤
    • D、蛛网膜下腔出血
    • E、脑膜脑炎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患者男,60岁。有腹股沟疝多年,搬重物时突感右下腹疼痛,伴恶心,未呕吐,压之肿块不消失,4小时后来院急诊。诊断:右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成功后,下列哪种处理正确()

    • A、急诊手术
    • B、急诊留观
    • C、病人可回家
    • D、住院择期手术
    • E、次日复查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患者男,57岁。因突发头痛伴呕吐10h,加重2h入院。体格检查:T37.1℃,P60次/min,R12次/min,BP190/120mmHg。烦燥,瞳孔左侧3mm,右侧2mm,口角左偏,左肢肌力Ⅴ级,右侧肌力Ⅲ级,肌张力偏高,右侧巴氏征(+)。检查发现有颅内出血,下一步治疗方案为()

    • A、降血压治疗
    • B、镇静镇痛
    • C、脱水降低颅内压
    • D、准备急诊手术治疗
    • E、急诊留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F、亚低温治疗防止颅内压进行性升高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问答题
    患者男性,30岁 。主诉:摔伤后昏迷8min,头痛半小时 。病史:患者于半小时前骑车时不慎摔倒,左颞部着地 。患者摔倒后有约8min的昏迷,清醒后,自觉头痛,恶心 。无呕吐,无大小便失禁 。查体:T 38℃,P 60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一般情况尚可,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头颅平片提示左额颞骨线形骨折 。患者急诊留观 。在以后2h中,患者头痛逐渐加重,伴呕吐,烦躁不安,并出现意识障碍 。查体: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右侧瞳孔3mm,对光反射存在,左侧瞳孔4mm,对光反应迟钝 。右鼻唇沟变浅,右侧Babinski征阳性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患者男,60岁。有腹股沟疝多年,搬重物时突感右下腹疼痛,伴恶心,未呕吐,压之肿块不消失,4小时后来院急诊。诊断:右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成功后,下列哪种处理正确()
    A

    急诊手术

    B

    急诊留观

    C

    病人可回家

    D

    住院择期手术

    E

    次日复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男,3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次于急诊留院。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后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eski征阳性。为明确诊断应首选的最简洁的检查方案是( )。

    A.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B.脑电图
    C.头颅MRI
    D.头颅X线片
    E.头颅CT

    答案:E
    解析:
    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为目前应用最广的无损伤脑成像技术,对诊断颅内肿瘤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第11题: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于急诊留观。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

    为明确诊断应首选的最简捷的检查方法是
    A.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B.脑电图
    C.头颅MRI
    D.头颅X线片
    E.头颅CT

    答案:E
    解析:

    脑膜脑炎多有感染病史,排除E。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一般多有明确的诱因,排除A。颅内血肿形成后,其严重性在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急性病变多见,而且血肿常与原发性脑损伤相伴发生,排除B。蛛网膜下隙出血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排除D。男性患者,左侧头痛伴呕吐,查体:左瞳孔散大,右侧肢体病理征阳性、肌力下降,考虑小脑幕切迹疝,该患者为青壮年,而无其他诱因,所以考虑为颅脑肿瘤。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年龄组多见。颅内肿瘤在40岁左右成年人为发病高峰期,此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下降。老年患者胶质细胞瘤及脑转移瘤多见。男性患者可能略多于女性。其发生部位在小脑幕上与幕下比例约为2:1。故9题选C。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目前应用最广的无损伤脑成像技术,对诊断颅内肿瘤有很高的应用价值。CT诊断颅内肿瘤主要通过直接征象即肿瘤组织形成的异常密度区及间接征象即脑室脑池的变形移位来判断,肿瘤组织密度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对比有等、低、高三种密度。低密度代表脑水肿或某些低密度病变如水瘤、上皮样囊肿等,肿瘤有出血或钙化时为高密度。CT是最快速、最方便的检查,价格也不贵,一般作为首选。而磁共振成像(MRI)、神经系统的X线检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脑电图都可以用于颅内肿瘤辅助诊断,但不作为首选。故10题选E。患者浅昏迷、瞳孔不等大,肢体病理征阳性、肌力下降就要考虑发生了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与进食无关的频繁的喷射性呕吐;②瞳孔改变:病初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导致患侧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随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并有患侧上睑下垂、眼球外斜;⑧运动障碍: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的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性;④意识改变:浅昏迷至深昏迷;⑤生命体征紊乱。故11题选B。

  • 第12题: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于急诊留观。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

    引起患者浅昏迷、瞳孔不等大及其他阳性体征的最可能原因是
    A.枕骨大孔疝
    B.小脑幕切迹疝
    C.左侧动眼神经麻痹
    D.左侧视神经损害
    E.脑干功能障碍

    答案:B
    解析:

    脑膜脑炎多有感染病史,排除E。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一般多有明确的诱因,排除A。颅内血肿形成后,其严重性在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急性病变多见,而且血肿常与原发性脑损伤相伴发生,排除B。蛛网膜下隙出血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排除D。男性患者,左侧头痛伴呕吐,查体:左瞳孔散大,右侧肢体病理征阳性、肌力下降,考虑小脑幕切迹疝,该患者为青壮年,而无其他诱因,所以考虑为颅脑肿瘤。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年龄组多见。颅内肿瘤在40岁左右成年人为发病高峰期,此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下降。老年患者胶质细胞瘤及脑转移瘤多见。男性患者可能略多于女性。其发生部位在小脑幕上与幕下比例约为2:1。故9题选C。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目前应用最广的无损伤脑成像技术,对诊断颅内肿瘤有很高的应用价值。CT诊断颅内肿瘤主要通过直接征象即肿瘤组织形成的异常密度区及间接征象即脑室脑池的变形移位来判断,肿瘤组织密度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对比有等、低、高三种密度。低密度代表脑水肿或某些低密度病变如水瘤、上皮样囊肿等,肿瘤有出血或钙化时为高密度。CT是最快速、最方便的检查,价格也不贵,一般作为首选。而磁共振成像(MRI)、神经系统的X线检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脑电图都可以用于颅内肿瘤辅助诊断,但不作为首选。故10题选E。患者浅昏迷、瞳孔不等大,肢体病理征阳性、肌力下降就要考虑发生了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与进食无关的频繁的喷射性呕吐;②瞳孔改变:病初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导致患侧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随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并有患侧上睑下垂、眼球外斜;⑧运动障碍: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的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性;④意识改变:浅昏迷至深昏迷;⑤生命体征紊乱。故11题选B。

  • 第13题: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于急诊留观。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引起患者浅昏迷、瞳孔不等大及其他阳性体征的最可能原因是()

    • A、枕骨大孔疝
    • B、小脑幕切迹疝
    • C、左侧动眼神经麻痹
    • D、左侧视神经损害
    • E、脑干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于急诊留观。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为明确诊断应首选的最简捷的检查方法是()

    • A、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 B、脑电图
    • C、头颅MRI
    • D、头颅X线片
    • E、头颅CT

    正确答案:E

  • 第15题:

    男,3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于急诊留观。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脑梗死
    • B、颅内血肿
    • C、颅脑肿瘤
    • D、蛛网膜下腔出血
    • E、脑膜脑炎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患者男,33岁,因“头面部车祸外伤半小时”急诊入院。患者骑自行车穿越公路时被汽车撞倒,右颞部着地,曾有约5min的昏迷,清醒后头痛、恶心。当时查体:P82次/min,BP140/80mmHg。一般状况可,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颅脑X线片:右额颞骨线形骨折,遂将患者留观于急诊室。在随后的2h内,患者头痛逐渐加重,伴呕吐,烦躁不安,进而出现意识障碍,收入病房。查体:T38℃,P60次/min,R18次/min,BP160/100mmHg;浅昏迷;瞳孔:L∶R=3mm∶4mm,左侧对光反射存在,右侧对光反射迟钝;左鼻唇沟浅;左侧Babinski征(+)。临床诊断首先考虑()。

    • A、脑挫伤
    • B、脑水肿
    • C、脑震荡
    • D、脑室梗阻
    • E、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正确答案:E

  • 第17题:

    问答题
    病史:男性,30岁,患者于半小时前骑车时不慎摔倒,左颞部着地。患者摔倒后有约8min的昏迷,清醒后,自觉头痛,恶心。无呕吐,无大小便失禁。查体:T38℃,P6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一般情况尚可,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头颅平片提示左额颞骨线形骨折。患者急诊留观。在以后2h中,患者头痛逐渐加重,伴呕吐,烦躁不安,并出现意识障碍。查体: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右侧瞳孔3mm,对光反射存在,左侧瞳孔4mm,对光反应迟钝。右鼻唇沟变浅,右侧Babinski征阳性。

    正确答案: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1)诊断急性硬脑膜外血肿。(2)诊断依据①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②头部受力点处有线形骨折。③头外伤后有"中间清醒期",并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症状和体征。
    2.鉴别诊断(5分)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及颅内血肿。
    3.进一步检查(4分)头颅CT检查。
    4.治疗原则(3分)(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2)防治脑水肿,降颅内压。(3)行脑血肿清除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