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对湿温的治疗,吴鞠通认为:"徒清热则(),徒祛湿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于湿温的治疗,哪部著作指出“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

    • A、《温病条辨》
    • B、《温热论》
    • C、《湿热病篇》
    • D、《温热经纬》

    正确答案:A

  • 第2题:

    吴鞠通提出湿温“三禁”的内容是什么?试说明其理由。


    正确答案:吴鞠通提出“三禁”,是指湿温初起治疗而言的,他说:“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这里的“汗”,指辛温峻汗,“下”指苦寒攻下,“润”指滋阴。湿温初起,邪遏卫气,治宜芳香宣化,使患者微微汗出,卫气通畅,邪从外解。不宜用伤寒之辛温峻汗。否则,不仅不能使湿邪从汗而解,反而助热动湿,使湿热上蒙清窍,扰乱心神,出现神昏耳聋。湿温病人,多为脾胃功能较弱,初起由于湿困气机,出现胸脘痞闷,有似腑实,治宜理气化湿,健运脾胃,不宜攻下,若妄用攻下,则中气更伤,造成脾虚下陷,洞泄不止。湿温初起,午后热显,状若阴虚,乃湿性属阴,午后湿热交蒸较甚之象,忌用滋腻之品滋阴。否则,会助湿恋邪,妨碍湿邪祛除,使邪恋不去,病深难解。

  • 第3题:

    认为导致湿温的原因是“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的医家是谁()

    • A、叶天士
    • B、薛生白
    • C、雷少逸
    • D、吴鞠通

    正确答案:D

  • 第4题:

    吴鞠通所谓湿温初起治疗“三禁”是指()

    • A、汗、吐、下
    • B、汗、下、润
    • C、吐、下、和
    • D、温、清、消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提出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的医家是()。

    • A、叶天士
    • B、吴鞠通
    • C、章虚谷
    • D、薛生白
    • E、王孟英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吴鞠通提出的湿温病初起"三禁"的后果()

    • A、误汗则神昏耳聋
    • B、误汗则目瞑不欲言
    • C、误下则洞泄
    • D、误润则病深不解
    • E、误清则正气不复

    正确答案:E

  • 第7题:

    填空题
    对于湿温的治疗,提出“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的是()

    正确答案: 吴鞠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吴鞠通认为湿温初起"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润之()。"

    正确答案: 洞泄,病深不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提出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的医家是:().
    A

    叶天士

    B

    吴鞠通

    C

    章虚谷

    D

    薛生白

    E

    王孟英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湿热蕴阻中焦为什么“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此时应如何选方用药?

    正确答案: 因为湿热之邪为阴阳合邪,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治当辛温宣散燥化,或淡渗,若片面强调清热,一派寒凉则容易凉遏湿邪,达不到清除湿邪的目的;而热为阳邪,易耗伤津液,治当寒凉清解,若片面强调祛湿,一派温燥淡渗则容易助热伤阴,热邪不但不除,反而更盛,所以说“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此时不可偏治,既要祛湿,又当清热,使湿热两分,代表方有黄芩滑石汤。110.如何理解“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指治疗上焦病证要用轻清升浮的药物为主,因为非轻浮上升之品就不能达到在上的病位,用药剂量也要轻,煎煮时间也要少,不要过用苦寒沉降之品。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指治疗中焦温热性质病证,要注意去邪气之盛而复正气之衰,使归于平;二指治疗中焦湿热性病证,要注意分消湿热,升脾降胃,不可偏治一边。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是指治疗下焦病证要注意使用重镇平抑、厚味滋潜之品,使之直达于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误认伤寒,必转坏证。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黄芩滑石汤主之。”

    正确答案: 发表攻里,两不可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认为导致湿温的原因是“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的医家是谁()
    A

    叶天士

    B

    薛生白

    C

    雷少逸

    D

    吴鞠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误认伤寒,必转坏证。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黄芩滑石汤主之。”


    正确答案:发表攻里,两不可施

  • 第14题:

    “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语出:()


    正确答案:吴鞠通

  • 第15题:

    湿热蕴阻中焦为什么“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此时应如何选方用药?


    正确答案:因为湿热之邪为阴阳合邪,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治当辛温宣散燥化,或淡渗,若片面强调清热,一派寒凉则容易凉遏湿邪,达不到清除湿邪的目的;而热为阳邪,易耗伤津液,治当寒凉清解,若片面强调祛湿,一派温燥淡渗则容易助热伤阴,热邪不但不除,反而更盛,所以说“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此时不可偏治,既要祛湿,又当清热,使湿热两分,代表方有黄芩滑石汤。110.如何理解“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指治疗上焦病证要用轻清升浮的药物为主,因为非轻浮上升之品就不能达到在上的病位,用药剂量也要轻,煎煮时间也要少,不要过用苦寒沉降之品。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指治疗中焦温热性质病证,要注意去邪气之盛而复正气之衰,使归于平;二指治疗中焦湿热性病证,要注意分消湿热,升脾降胃,不可偏治一边。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是指治疗下焦病证要注意使用重镇平抑、厚味滋潜之品,使之直达于下。

  • 第16题:

    试述吴鞠通提出的治疗湿温病之“三禁”法内容及含义。


    正确答案: 禁汗、禁下、禁润,即湿温病初期治疗禁用辛温发汗、苦寒攻下、滋养阴液。“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

  • 第17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吴鞠通提出的湿温病初起"三禁"的后果()

    • A、误汗则神昏耳聋
    • B、误汗甚则目瞑不欲言
    • C、误下则洞泄
    • D、误滋补则病深不解
    • E、误温补则化燥伤阴

    正确答案:E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述吴鞠通提出的治疗湿温病之“三禁”法内容及含义。

    正确答案: 禁汗、禁下、禁润,即湿温病初期治疗禁用辛温发汗、苦寒攻下、滋养阴液。“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判断题
    吴鞠通提出湿温初起治法“三禁”首言禁汗,说明治疗湿温绝对禁用辛温之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对于湿温的治疗,哪部著作指出“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
    A

    《温病条辨》

    B

    《温热论》

    C

    《湿热病篇》

    D

    《温热经纬》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语出:()

    正确答案: 吴鞠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吴鞠通提出的湿温病初起"三禁"的后果()
    A

    误汗则神昏耳聋

    B

    误汗甚则目瞑不欲言

    C

    误下则洞泄

    D

    误滋补则病深不解

    E

    误温补则化燥伤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对湿温的治疗,吴鞠通认为:"徒清热则(),徒祛湿则()

    正确答案: 湿不祛,热愈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