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分几类?分类依据是什么?它们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是什么?

题目

抗组胺药分几类?分类依据是什么?它们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抗组胺药分几类?分类依据是什么?它们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常用平喘药分几类?每类的代表药及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常用平喘药分为两大类:
    (1)呼吸道扩张药:
    ①β受体激动药,代表药为沙丁胺醇,主要作用机制为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β受体激动药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cAMP生成增多,细胞内cAMP/cGMP的比值升高使气管平滑肌松弛,同时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受体,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②茶碱类,代表药为氨茶碱,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磷酸二酯酶(PDE),使cAMP分解减少,细胞内cAMP/cGMP的比值升高使气管平滑肌松弛,此外,尚可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
    ③M胆碱受体阻滞药,代表药为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滞M受体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此外可抑制鸟苷酸环化酶(GC.,使cGMP生成减少,结果cAMP/cGMP的比值升高,支气管平滑肌扩张,哮喘缓解。
    ④钙拮抗药:代表药为硝苯地平,该类药通过阻滞Ca2+进入细胞内,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2)抗炎抗过敏平喘药:
    ①糖皮质激素类,代表药为二丙酸倍氯米松,该类药物平喘机制也较复杂,能从多个环节抑制过敏反应,减少过敏介质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加强儿茶酚胺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作用,并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②抗过敏平喘药,代表药物为色甘酸钠,主要作用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而对速发型过敏反应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③炎症介质拮抗药,代表药5-羟色胺拮抗药芬司匹利作用机制。

  • 第2题:

    常用平喘药分哪几类?每类的代表药及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呼吸道扩张药:
    ①β受体激动药,代表药为沙丁胺醇,主要作用机制为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β受体激动药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生成增多,细胞内cAMP/cGMP的比值升高使气管平滑肌松弛,同时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受体,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②茶碱类,代表药为氨茶碱,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分解减少,细胞内cAMP/
    cGMP的比值升高使气管平滑肌松弛,此外,尚可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
    ③M胆碱受体阻滞药:代表药为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滞M受体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此外可抑制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生成减少,结果cAMP/cGMP的比值升高,支气管平滑肌扩张,哮喘缓解。
    ④钙拮抗药:代表药为硝苯地平,该类药通过阻滞Ca2+进入细胞内,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2)抗炎抗过敏平喘药:
    ①糖皮质激素类,代表药为倍氯米松,该类药物平喘机制也较复杂,能从多个环节抑制过敏反应,减少过敏介质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加强儿茶酚胺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作用,并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②抗过敏平喘药:代表药物为色甘酸钠,主要作用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而对速发型过敏反应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③炎症介质拮抗剂:5-羟色胺拮抗药如芬司匹利。

  • 第3题:

    矿物按磁性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分哪几类?


    正确答案: 依据比磁化系数,矿物的比磁化系数差异愈大,分离越容易。可分为如下几类:
    ⑴强磁性矿物;
    ⑵中磁性矿物;
    ⑶弱磁性矿物;
    ⑷非磁性矿物。

  • 第4题:

    槽车洗刷分哪几类?它们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槽车洗刷分特洗、军柴洗、普洗三类。
    特洗的质量标准是:无污油、无水杂、无浮锈、无纤维线毛,用白布擦拭允许呈淡黄色,简称“四无一允许”。
    军柴洗的质量标准是:无残油、无泥沙锈块、无水杂、无纤维线毛,简称“四无”。
    普洗的质量标准是:抽尽残油,要求对路车其底油深度不超过30毫米(即液面宽400毫米),不对路车底油液面宽不超过100毫米。

  • 第5题:

    广告定位策略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它们有哪几类?


    正确答案: 广告定位策略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产品的基本要素的种类而定。广告中应突出的表现产品的某种特质要素,则相应采用某种广告定位策略。
    按产品的个性特征要素,一般将广告定位策略划分如下五类:质量定位广告策略、价格定位广告策略、造型定位广告策略、色彩定位广告策略、商标定位广告策略。

  • 第6题:

    萜类化合物分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各类萜在植物体内主要以何形式存在?


    正确答案:萜类化合物是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异戊二烯单位数分类。可分为半萜(植物叶中)、单萜、倍半萜(多集中挥发油中)、二萜(树脂、苦味素)、二倍半萜(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四萜(胡萝卜素)、三萜(皂甙、树脂等)、多萜(橡胶)。

  • 第7题:

    第一代抗组胺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作用不可逆,疗效中度,有显著镇静作用,未见心血管不良反应

  • 第8题:

    问答题
    常用平喘药分哪几类?每类的代表药及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呼吸道扩张药:
    ①β受体激动药,代表药为沙丁胺醇,主要作用机制为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β受体激动药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生成增多,细胞内cAMP/cGMP的比值升高使气管平滑肌松弛,同时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受体,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②茶碱类,代表药为氨茶碱,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分解减少,细胞内cAMP/
    cGMP的比值升高使气管平滑肌松弛,此外,尚可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
    ③M胆碱受体阻滞药:代表药为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滞M受体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此外可抑制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生成减少,结果cAMP/cGMP的比值升高,支气管平滑肌扩张,哮喘缓解。
    ④钙拮抗药:代表药为硝苯地平,该类药通过阻滞Ca2+进入细胞内,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2)抗炎抗过敏平喘药:
    ①糖皮质激素类,代表药为倍氯米松,该类药物平喘机制也较复杂,能从多个环节抑制过敏反应,减少过敏介质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加强儿茶酚胺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作用,并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②抗过敏平喘药:代表药物为色甘酸钠,主要作用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而对速发型过敏反应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③炎症介质拮抗剂:5-羟色胺拮抗药如芬司匹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抗组胺药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与受体的亲和力(Ki)越大,特异性越高,受体占有率越多为最佳药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正确答案: 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
    根据专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除细小病毒组的成员是单链DNA外,其余所有的病毒都是双链DNA)和RNA病毒(除呼肠孤病毒组的成员是双链RNA外,其余所有的病毒都是单链RN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抗甲状腺药的分类及代表药、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 硫脲类
    硫氧嘧啶类(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咪唑类(甲巯咪唑、卡比马唑)
    药理作用:
    (1)抑制甲状腺激素(T3、T4)的合成
    (2)抑制外周T4→T3(丙硫氧嘧啶)
    (3)减弱β受体介导的糖代谢
    (4)免疫抑制作用
    临床作用:
    (1)甲亢内科治疗
    (2)术前治疗
    (3)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厌食,呕吐,腹痛
    (2)过敏反应:常见,一般不需停药也可消失。
    (3)粒细胞缺乏症:严重,一般发生在治疗后的2-3个月内。应定期查血象, 低于3000个/mm3时立即停药。
    (4)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碘和碘化物 碘化钠、碘化钾、复方碘溶液
    药理作用:
    1.小剂量碘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小剂量碘可预防和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在食盐中按1:10000~1:100000的比例加入碘化钾或钠
    2.大剂量碘剂产生抗甲状腺作用 
    抑制蛋白水解酶使激素不能释放抑制TSH的分泌,从而影响激素合成
    临床作用:
    (1)防治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剂量):补充碘
    (2)甲亢手术前准备(大剂量): 术前两周加用大剂量的碘剂
    目的:使腺体缩小变韧、血管减少,以利手术及减少出血。 治疗甲状腺危象(大剂量):大剂量碘剂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和合成,且作用快而强。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上呼吸道刺激等。
    (2)过敏反应: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3)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如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肿,孕妇及哺乳妇女慎用 放射性碘(131I)
    药理作用:
    (1)β射线:射程短、破坏甲状腺实质
    (2)γ射线:射程长、甲状腺摄碘功能测定
    临床应用:
    (1)甲亢:不宜手术、术后复发和药物无效或过敏患者
    (2)甲状腺摄碘功能试验
    不良反应:甲减、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药理作用:抗甲状腺作用机理:
    (1)阻断β受体,改善甲亢症状
    (2)抑制外周T4转化为T3
    临床作用:
    (1)控制甲亢症状:用于不宜用抗甲状腺药、手术及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
    (2)甲状腺危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地质条件分类的主要依据?分类中有几类、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煤层和其它开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为分类依据,其中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指标,其他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指标。
    主要指标分类中有几类、分别是什么:
    1)地质构造指标
    主要有大型或中型断层、褶皱和岩浆岩侵入等三个因素。
    2)煤层指标
    主要根据煤层厚度变化的稳定程度,应用煤层可采性指数和煤层厚度变异系数来评定。
    3)其他开采地质条件指标
    主要有顶板底、煤层倾角及其它诸如陷落柱等地质破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抗疟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它们的药理作用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分为三类:
    ①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如氯喹。疗效高,起效快,时间日疟和三日疟原虫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能迅速治愈恶性疟,有效控制良性疟的症状发作。
    ②主要用于防止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如伯氨喹,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最有效的药物。时间日疟红细胞外期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由于对红细胞内期无效,故不能控制症状发作。
    ③主要用于预防的抗疟药,如乙胺嘧啶。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的原发性红细胞外期有效,能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增殖,是典型病因性预防药。

  • 第14题:

    饲料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我国饲料分为几类?


    正确答案:饲料分类的依据是自然含水量,DM中CF含量及DM中CP含量。中国饲料分类方案将饲料分为粗饲料、青绿质补充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8大类,17亚类。

  • 第15题:

    阀门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哪几类?其作用分别是什么?分别举例。


    正确答案: 关断阀。这类阀门只用来截断或接通流体。如截止阀、闸阀等。
    调节阀。这类阀门用来调节流体的流量或压力。如调节阀、减压阀、节流阀等。
    保护门类。这类阀门用来起某种保护作用。如安全阀、止回阀、快速关断阀等。

  • 第16题:

    简述抗甲状腺药的分类及代表药、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硫脲类
    硫氧嘧啶类(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咪唑类(甲巯咪唑、卡比马唑)
    药理作用:
    (1)抑制甲状腺激素(T3、T4)的合成
    (2)抑制外周T4→T3(丙硫氧嘧啶)
    (3)减弱β受体介导的糖代谢
    (4)免疫抑制作用
    临床作用:
    (1)甲亢内科治疗
    (2)术前治疗
    (3)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厌食,呕吐,腹痛
    (2)过敏反应:常见,一般不需停药也可消失。
    (3)粒细胞缺乏症:严重,一般发生在治疗后的2-3个月内。应定期查血象, 低于3000个/mm3时立即停药。
    (4)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碘和碘化物 碘化钠、碘化钾、复方碘溶液
    药理作用:
    1.小剂量碘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小剂量碘可预防和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在食盐中按1:10000~1:100000的比例加入碘化钾或钠
    2.大剂量碘剂产生抗甲状腺作用 
    抑制蛋白水解酶使激素不能释放抑制TSH的分泌,从而影响激素合成
    临床作用:
    (1)防治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剂量):补充碘
    (2)甲亢手术前准备(大剂量): 术前两周加用大剂量的碘剂
    目的:使腺体缩小变韧、血管减少,以利手术及减少出血。 治疗甲状腺危象(大剂量):大剂量碘剂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和合成,且作用快而强。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上呼吸道刺激等。
    (2)过敏反应: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3)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如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肿,孕妇及哺乳妇女慎用 放射性碘(131I)
    药理作用:
    (1)β射线:射程短、破坏甲状腺实质
    (2)γ射线:射程长、甲状腺摄碘功能测定
    临床应用:
    (1)甲亢:不宜手术、术后复发和药物无效或过敏患者
    (2)甲状腺摄碘功能试验
    不良反应:甲减、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药理作用:抗甲状腺作用机理:
    (1)阻断β受体,改善甲亢症状
    (2)抑制外周T4转化为T3
    临床作用:
    (1)控制甲亢症状:用于不宜用抗甲状腺药、手术及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
    (2)甲状腺危象

  • 第17题:

    抗甲状腺药有哪几类?各类的代表药物及临床用途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抗甲状腺药有:①硫脲类药;②碘和碘化物;③放射性碘;④β受体阻断药。
    硫脲类药物有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卡比马唑,主要用于甲亢的内科治疗、甲亢手术前准备、甲状腺危象的综合治疗。碘和碘化物有碘化钾、复方碘溶液,主要用于防治碘缺乏病甲状腺危象甲亢手术前准备。放射性碘是131I,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和甲状腺功能检查。β受体阻断药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主要作为辅助治疗用以控制甲亢和甲状腺危象的症状、甲亢术前准备。

  • 第18题:

    当前的测井方法分哪几类?用途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电测井;(2)声速测井;(3)核测井;(4)热测井;(5)磁测井;(6)机械测井;(7)生产测井等几大类。
    有如下几个用途:
    (1)划分井身的岩性剖面,准确地确定地层的深度和厚度。
    (2)定量的解释或定性的估计油层的空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气饱和度。
    (3)进行地层对比研究构造形态、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问题。
    (4)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提供部分油层的动态资料。
    (5)研究井下技术状态,如确定井斜、井温等基本参数,检查固井质量等。

  • 第19题:

    问答题
    抗甲状腺药有哪几类?各类的代表药物及临床用途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抗甲状腺药有:①硫脲类药;②碘和碘化物;③放射性碘;④β受体阻断药。
    硫脲类药物有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卡比马唑,主要用于甲亢的内科治疗、甲亢手术前准备、甲状腺危象的综合治疗。碘和碘化物有碘化钾、复方碘溶液,主要用于防治碘缺乏病甲状腺危象甲亢手术前准备。放射性碘是131I,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和甲状腺功能检查。β受体阻断药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主要作为辅助治疗用以控制甲亢和甲状腺危象的症状、甲亢术前准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抗疟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它们的药理作用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分为三类:
    ①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如氯喹。疗效高,起效快,时间日疟和三日疟原虫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能迅速治愈恶性疟,有效控制良性疟的症状发作。
    ②主要用于防止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如伯氨喹,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最有效的药物。时间日疟红细胞外期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由于对红细胞内期无效,故不能控制症状发作。
    ③主要用于预防的抗疟药,如乙胺嘧啶。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的原发性红细胞外期有效,能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增殖,是典型病因性预防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常用平喘药分几类?每类的代表药及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常用平喘药分为两大类:
    (1)呼吸道扩张药:
    ①β受体激动药,代表药为沙丁胺醇,主要作用机制为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β受体激动药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cAMP生成增多,细胞内cAMP/cGMP的比值升高使气管平滑肌松弛,同时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受体,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②茶碱类,代表药为氨茶碱,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磷酸二酯酶(PDE),使cAMP分解减少,细胞内cAMP/cGMP的比值升高使气管平滑肌松弛,此外,尚可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
    ③M胆碱受体阻滞药,代表药为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滞M受体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此外可抑制鸟苷酸环化酶(GC.,使cGMP生成减少,结果cAMP/cGMP的比值升高,支气管平滑肌扩张,哮喘缓解。
    ④钙拮抗药:代表药为硝苯地平,该类药通过阻滞Ca2+进入细胞内,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2)抗炎抗过敏平喘药:
    ①糖皮质激素类,代表药为二丙酸倍氯米松,该类药物平喘机制也较复杂,能从多个环节抑制过敏反应,减少过敏介质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加强儿茶酚胺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作用,并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②抗过敏平喘药,代表药物为色甘酸钠,主要作用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而对速发型过敏反应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③炎症介质拮抗药,代表药5-羟色胺拮抗药芬司匹利作用机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抗组胺药分几类?分类依据是什么?它们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分类依据:根据对组胺受体的选择性阻断作用分为H1受体阻断药和H2受体阻断药。
    (1)H1受体阻断药: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尤以皮肤黏膜变态反应为好;晕动病、眩晕症、妊娠及放射性呕吐等。不良反应:嗜睡等中枢抑制症状、口干、厌食。
    (2)H2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此外也用于其他的病理性胃酸分泌过多症。不良反应:常见有恶心、便秘、乏力、头晕、皮疹等。偶见血小板减少及肝肾毒性。老年人或肝肾功能不良者可致精神错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广告定位策略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它们有哪几类?

    正确答案: 广告定位策略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产品的基本要素的种类而定。广告中应突出的表现产品的某种特质要素,则相应采用某种广告定位策略。
    按产品的个性特征要素,一般将广告定位策略划分如下五类:质量定位广告策略、价格定位广告策略、造型定位广告策略、色彩定位广告策略、商标定位广告策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