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错误的是()A、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生物指示剂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B、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生物指示剂监测紫外线杀菌效果C、化学消毒剂细菌污染的监测有稀释中和法和滤膜过滤法两种D、消毒剂消毒效果监测常用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假丝酵母菌E、评价消毒剂效果试验时不设对照

题目

关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错误的是()

  • A、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生物指示剂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
  • B、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生物指示剂监测紫外线杀菌效果
  • C、化学消毒剂细菌污染的监测有稀释中和法和滤膜过滤法两种
  • D、消毒剂消毒效果监测常用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 E、评价消毒剂效果试验时不设对照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错误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具有方便、经济、有效、效果监测标准化等优点的消毒灭菌技术是

    A、煮沸法

    B、干烤

    C、巴氏消毒法

    D、流通蒸汽法

    E、热力灭菌


    参考答案:E

  • 第2题:

    消毒剂效果监测方法错误的是A.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1次B.灭菌剂生物监测每个月1次SX

    消毒剂效果监测方法错误的是

    A.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1次

    B.灭菌剂生物监测每个月1次

    C.含氯消毒剂化学监测每天1次

    D.过氧乙酸化学监测每天1次

    E.戊二醛化学监测每天1次


    正确答案:E
    ①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个月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②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天监测;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

  • 第3题:

    关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生物指示剂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
    B.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生物指示剂监测紫外线杀菌效果
    C.化学消毒剂细菌污染的监测有稀释中和法和滤膜过滤法两种
    D.消毒剂消毒效果监测常用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E.评价消毒剂效果试验时不设对照

    答案:E
    解析:
    评价消毒剂效果试验时要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菌株,选用适宜于试验菌生长的培养基和温度进行复苏培养,应设置对照,应用适合的中和剂,应用合理的生物负荷,如细菌量约10CFU/ml。

  • 第4题:

    在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中,消毒剂浓度监测的正确做法是

    A.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B.必须每周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C.必须每月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D.必须每季度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E.必须每半年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答案:A
    解析:
    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的规定。

  • 第5题: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内容与监测周期规定有哪些?


    正确答案: 使用中的消毒剂和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灭菌剂每月一次。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
    压力蒸汽灭菌锅监测:每锅必须进行工艺监测;灭菌物品每件每一灭菌周期,必须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对预真空灭菌器,每日进行一次B-D试验。新灭菌器经维修后在使用前必须连续生物检测3次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移植物:每包进行化学、生物监测(批次)。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
    干热灭菌器:每锅工艺监测,每件每一灭菌周期须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喉镜、肠镜、气管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血液净化系统:必须每月对透析用水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时应增加采样点。

  • 第6题: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 A、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 C、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 D、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 第7题:

    试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主要方法。


    正确答案: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灭菌效果的监测有以下3种方法。
    机械监测:根据安装在灭菌器上的量器(压力表、温度表、计时表)、图表、指示针、报警器等,指示灭菌设备工作正常与否。此法能迅速指出灭菌器的故障,但不能确定待灭菌物品是否达到灭菌要求。此法作为常规监测方法,每次灭菌均应进行。
    化学指示监测:利用化学指示剂在一定温度与作用时间条件下受热变色或变形的特点,以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所需参数。常用的有自测测温管、压力灭菌指示胶带等。
    生物指示剂监测:利用耐热的非致病性细菌芽孢作指示菌,以测定热力灭菌的效果。可利用含细菌芽孢的纸条或生物培养等方法。

  • 第8题:

    医院如何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正确答案: (1)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①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监测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②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1次。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4)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的监测: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5)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1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80%以上,人工污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0%。
    (6)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他消毒物品的监测: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7)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必须每月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标准值为:透析用水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透析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 第9题:

    单选题
    消毒剂效果监测方法错误的是()
    A

    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1次

    B

    灭菌剂生物监测每个月1次

    C

    含氯消毒剂化学监测每天1次

    D

    过氧乙酸化学监测每天1次

    E

    戊二醛化学监测每天1次


    正确答案: B
    解析: ①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个月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②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天监测;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

  • 第10题:

    填空题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规定: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

    正确答案: 10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A

    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B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C

    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D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内镜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中,内镜消毒标准为(),灭菌内镜的标准为()。

    正确答案: <20cfu/条,无菌生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中,消毒剂浓度监测的正确做法是

    A、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B、必须每周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C、必须每月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D、必须每季度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E、必须每半年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用于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的试验属于

    A.化学监测

    B.生物监测

    C.物理监测

    D.工艺监测

    E.反应监测


    正确答案:A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化学检测、工艺监测、生物监测。B—D试验属于化学监测。

  • 第15题:

    消毒剂效果监测方法错误的是

    A: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1次
    B:灭菌剂生物监测每个月1次
    C:含氯消毒剂化学监测每天1次
    D:过氧乙酸化学监测每天1次
    E:戊二醛化学监测每天1次

    答案:E
    解析:
    ①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个月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②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天监测;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

  • 第16题: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规定的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正确的是()

    • A、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 B、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 C、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 D、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 E、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细菌总数为OCFU/件

    正确答案:E

  • 第17题:

    内镜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中,消毒内镜的细菌学标准为菌落数(),();灭菌内镜的标准为()。


    正确答案:每条内镜小于20cfu;无致病菌生长;无菌生长

  • 第18题:

    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正确答案:每季度;每月

  • 第19题:

    内镜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中,内镜消毒标准为(),灭菌内镜的标准为()。


    正确答案:<20cfu/条;无菌生长

  • 第20题:

    关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错误的是()

    • A、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生物指示剂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
    • B、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生物指示剂监测紫外线杀菌效果
    • C、化学消毒剂细菌污染的监测有稀释中和法和滤膜过滤法两种
    • D、消毒剂消毒效果监测常用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 E、评价消毒剂效果试验时不设对照

    正确答案:E

  • 第21题:

    单选题
    在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中,消毒剂浓度监测的正确做法是(  )。
    A

    必须每月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B

    必须每季度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C

    必须每周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D

    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E

    必须每半年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正确答案: E
    解析:
    国家卫生计生委《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的规定: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 第22题:

    问答题
    医院如何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正确答案: (1)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①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监测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②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1次。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4)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的监测: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5)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1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80%以上,人工污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0%。
    (6)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他消毒物品的监测: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7)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必须每月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标准值为:透析用水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透析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化学指示卡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温度持续时间

    B

    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生物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

    C

    容量分析法检测消毒剂有效浓度

    D

    紫外线强度仪监测紫外线灯紫外线的强度

    E

    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指示废弃物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正确答案: B
    解析:
    化学检测法中使用化学指示卡,可通过观察其颜色或性状的改变,按使用说明要求判断其灭菌过程是否合格。该法可作为使用灭菌物品者判断该灭菌物品包是否达到灭菌时的参考。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主要方法。

    正确答案: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灭菌效果的监测有以下3种方法。
    机械监测:根据安装在灭菌器上的量器(压力表、温度表、计时表)、图表、指示针、报警器等,指示灭菌设备工作正常与否。此法能迅速指出灭菌器的故障,但不能确定待灭菌物品是否达到灭菌要求。此法作为常规监测方法,每次灭菌均应进行。
    化学指示监测:利用化学指示剂在一定温度与作用时间条件下受热变色或变形的特点,以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所需参数。常用的有自测测温管、压力灭菌指示胶带等。
    生物指示剂监测:利用耐热的非致病性细菌芽孢作指示菌,以测定热力灭菌的效果。可利用含细菌芽孢的纸条或生物培养等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