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的病机为()A、气虚血滞,脉络不畅B、阳虚血滞,脉络不畅C、寒凝气滞,瘀血阻络D、风寒湿邪,阻于经络E、痰湿血瘀,脉络不畅

题目

补阳还五汤的病机为()

  • A、气虚血滞,脉络不畅
  • B、阳虚血滞,脉络不畅
  • C、寒凝气滞,瘀血阻络
  • D、风寒湿邪,阻于经络
  • E、痰湿血瘀,脉络不畅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更多“补阳还五汤的病机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主治病证的病机是()

    • A、血热
    • B、血虚
    • C、血瘀
    • D、气虚
    • E、气滞

    正确答案:C,D

  • 第2题:

    补阳还五汤的配伍特点


    正确答案: 重用补气药和少量活血药相配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

  • 第3题:

    补阳还五汤以活血为主,补气为辅。()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主治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 A、八珍汤 
    • B、归脾汤 
    • C、地黄饮子 
    • D、补阳还五汤

    正确答案:D

  • 第5题:

    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证。


    正确答案:气虚血瘀

  • 第6题:

    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在原书中的用量为()


    正确答案:四两

  • 第7题:

    问答题
    补阳还五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中风后遗症。正气亏虚,脉络瘀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苔白,脉缓。现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瘫痪、截瘫,属气虚血瘀者。
    解析: 补阳还五汤
    【来源】《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黄耆120克(生)归尾6克赤芍4.5克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正气亏虚,脉络瘀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苔白,脉缓。现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瘫痪、截瘫,属气虚血瘀者。
    【禁忌】中风正气未虚或阴虚阳亢,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方论】本方重用生黄耆大补元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行经络。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实验研究】(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中药通报》1987(2):5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著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陕西中医》1986(10):466,补阳还五汤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从而表明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学基础。

  • 第8题:

    问答题
    补阳还五汤与镇肝熄风汤均能治疗中风,二方病机、主证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补阳还五汤病机为中风之气虚血瘀,由于气虚导致血行不畅而淤滞。
    主证:半身不遂,神疲气短,口眼歪斜,手足不利,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弱而无力。
    镇肝息风药所治疗中风之病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阳化风所致。
    主证:口眼渐行歪斜,手足渐觉不利,面红如醉,头目胀痛,神志不清,脉弦长有力,心烦躁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在原书中的用量为()

    正确答案: 四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镇肝熄风汤与补阳还五汤均可治疗口眼歪斜,但病机不同,前者主治脉象为()
    A

    弦数

    B

    C

    弦长有力

    D

    细数

    E

    滑数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主治病证的病机是()
    A

    血热

    B

    血虚

    C

    血瘀

    D

    气虚

    E

    气滞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从组成、主治、病机、方义、功效以及配伍特点等方面分析补阳还五汤。

    正确答案: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王清任用以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的著名方剂。其药物有生黄芪、当归身、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等。因素体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运行,以致脉络瘀阻,肌肉筋脉失荣,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方中用生黄芪四两大补元气,使气旺则血行,为君药。配伍当归尾活血和血,且能化瘀不伤正,为臣药。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诸药合用,使气足以行血,瘀去络通,则筋肉得养,痿废可愈。全方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配伍特点:大剂补气药配以少量活血通络之品,使元气大振,鼓动血行,活血而不伤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治疗心血虚型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首选方剂是()。

    • A、养心汤
    • B、真武汤
    • C、补阳还五汤
    • D、五苓散
    • E、归脾汤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补阳还五汤为治疗一切中风的代表方。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镇肝熄风汤与补阳还五汤均可治疗口眼歪斜,但病机不同,前者主治脉象为()

    • A、弦数
    • B、缓
    • C、弦长有力
    • D、细数
    • E、滑数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补阳还五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正确答案: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 第17题:

    补阳还五汤与镇肝熄风汤均能治疗中风,二方病机、主证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补阳还五汤病机为中风之气虚血瘀,由于气虚导致血行不畅而淤滞。
    主证:半身不遂,神疲气短,口眼歪斜,手足不利,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弱而无力。
    镇肝息风药所治疗中风之病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阳化风所致。
    主证:口眼渐行歪斜,手足渐觉不利,面红如醉,头目胀痛,神志不清,脉弦长有力,心烦躁扰。

  • 第18题:

    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为君,意在();补气行血。


    正确答案:大补元气

  • 第19题:

    单选题
    补阳还五汤的病机是()
    A

    气滞血瘀

    B

    气虚血瘀

    C

    血虚血瘀

    D

    寒凝血瘀

    E

    痰阻血瘀


    正确答案: B
    解析: 补阳还五汤证由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组所致。

  • 第20题:

    填空题
    补阳还五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正确答案: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补阳还五汤的配伍特点

    正确答案: 重用补气药和少量活血药相配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为君,意在();补气行血。

    正确答案: 大补元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黄土汤主治()证;补阳还五汤主治()证。

    正确答案: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气虚血瘀之中风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