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原发性皮肤T淋巴细胞瘤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题目

简述原发性皮肤T淋巴细胞瘤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原发性皮肤T淋巴细胞瘤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有三型(1)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常对称发生于成年男性的胫前区;皮损初起为群集性针尖大红色瘀点,后密集成片并逐渐向外扩展,中心部转变为棕褐色,但新瘀点不断发生,散在于陈旧皮损内或其边缘,呈辣椒粉样斑点,皮损数目不等;常无自觉症状,有时可轻度瘙痒;病程慢性,持续数年后可自行缓解。(2)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常对称发生于女性胫前区;皮损初起为紫红色环状斑疹,直径1~3cm,边缘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出现点状、针尖大红色瘀点,后皮损中央部逐渐消退,周边扩大呈环状、半环状或同心圆样外观,颜色可呈棕褐、紫褐或黄褐色;皮损可自然消退,但其边缘可再发新疹,反复迁延数年。(3)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常对称发生于40~60岁男性的胫前区,亦可累及大腿、躯干及上肢;皮损为细小铁锈色苔藓样丘疹,伴紫癜性损害,可融合成境界不清的斑片或斑块,有不同程度瘙痒;病程常持续数月至数年。

  • 第2题:

    名词解释题
    简述血管瘤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鲜红斑痣: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出生时即可存在,好发于颜面、颈部,也可发生于其他任何部位;皮损为斑疹或斑片,不高出皮面,颜色淡红或暗红,形状不规则,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发生于面部者可随年龄增长而颜色变深,亦可高出皮面,或其上发生结节状皮损。可伴发其他血管畸形,如软脑膜蛛网膜血管瘤、结膜、虹膜或脉络膜血管瘤等,后者可导致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2)草莓状血管瘤:又称毛细血管瘤,出生时即可存在,但常在出生后2~3个月内发生;好发于颜面、肩部、头部和颈部;皮损呈鲜红色分叶状肿瘤,质地柔软,高出皮表,境界清楚,单一或数个,通常1至数厘米,偶见整个肢体受累者;广泛皮损的深部,常可伴发海绵状血管瘤;皮损可逐渐增大,约1年后逐渐开始退化,70%~90%患者在5~7岁时可自行完全消退。(3)海绵状血管瘤:出生时即存在或出生后数周发生;好发于头、颈部,亦可累及口腔或咽部黏膜等其他部位;皮损为单个或数个大而不规则的结节状或分叶状皮损,浅表皮损颜色鲜红或深红,表面不规则,深在皮损颜色呈紫色,界限不清,表面光滑,柔软而有弹性,可压缩,状似海绵;皮损在1年内逐渐增大,亦可逐渐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简述原发性皮肤T淋巴细胞瘤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红斑期:皮损无特异性,类似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湿疹、慢性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副银屑病等,多伴有剧烈顽固性瘙痒。
    (2)斑块期:可由红斑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在正常皮肤上发生。皮损呈形态不规则、界限清楚、略高起的浸润性斑块,颜色暗红至紫色,可自行消退,亦可融合形成大的斑块,边缘呈环状、弓形或匍行性,颜面受累时褶皱加深形成"狮面"。
    (3)肿瘤期:皮损呈褐红色隆起性结节,大小、形状各异,易早期破溃,形成深在性卵圆形溃疡,基底被覆坏死性灰白色物质,溃疡边缘卷曲;继发感染可伴疼痛及恶臭。患者常在数年内死亡。偶亦见开始即表现为肿瘤而未经红斑期或斑块期皮损者,称暴发型皮肤T细胞淋巴瘤,预后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血管瘤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鲜红斑痣: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出生时即可存在,好发于颜面、颈部,也可发生于其他任何部位;皮损为斑疹或斑片,不高出皮面,颜色淡红或暗红,形状不规则,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发生于面部者可随年龄增长而颜色变深,亦可高出皮面,或其上发生结节状皮损。可伴发其他血管畸形,如软脑膜蛛网膜血管瘤、结膜、虹膜或脉络膜血管瘤等,后者可导致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
    (2)草莓状血管瘤:又称毛细血管瘤,出生时即可存在,但常在出生后2~3个月内发生;好发于颜面、肩部、头部和颈部;皮损呈鲜红色分叶状肿瘤,质地柔软,高出皮表,境界清楚,单一或数个,通常1至数厘米,偶见整个肢体受累者;广泛皮损的深部,常可伴发海绵状血管瘤;皮损可逐渐增大,约1年后逐渐开始退化,70%~90%患者在5~7岁时可自行完全消退。
    (3)海绵状血管瘤:出生时即存在或出生后数周发生;好发于头、颈部,亦可累及口腔或咽部黏膜等其他部位;皮损为单个或数个大而不规则的结节状或分叶状皮损,浅表皮损颜色鲜红或深红,表面不规则,深在皮损颜色呈紫色,界限不清,表面光滑,柔软而有弹性,可压缩,状似海绵;皮损在1年内逐渐增大,亦可逐渐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简述头癣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1)黄癣:典型皮损为黄豆大小淡黄色痂皮,周边翘起,中央紧附着头皮形如碟状(黄癣痂),除去痂皮其下为潮红糜烂面,可融合成大片;病发干燥无光泽,变脆易折断,毛囊破坏,形成永久性秃发和遗留萎缩性瘢痕。(2)白癣: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鳞屑斑;病发于高出头皮2~4mm处折断,残根部包绕灰白色套状鳞屑(菌鞘);不破坏毛囊,故不形成永久性脱发和瘢痕;一般无炎症反应,至青春期可自愈。(3)黑点癣:皮损为鳞屑性灰白色斑;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毛囊口处断发呈黑点状;属发内型感染,愈后留有局灶性脱发和点状瘢痕。(4)脓癣:是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引发的头皮强烈感染性变态反应。皮损为隆起的炎性肿块,质地软,表面有蜂窝状排脓小孔,可挤出脓液;破坏毛囊,愈后常引起永久性脱发和瘢痕。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有三型(1)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常对称发生于成年男性的胫前区;皮损初起为群集性针尖大红色瘀点,后密集成片并逐渐向外扩展,中心部转变为棕褐色,但新瘀点不断发生,散在于陈旧皮损内或其边缘,呈辣椒粉样斑点,皮损数目不等;常无自觉症状,有时可轻度瘙痒;病程慢性,持续数年后可自行缓解。(2)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常对称发生于女性胫前区;皮损初起为紫红色环状斑疹,直径1~3cm,边缘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出现点状、针尖大红色瘀点,后皮损中央部逐渐消退,周边扩大呈环状、半环状或同心圆样外观,颜色可呈棕褐、紫褐或黄褐色;皮损可自然消退,但其边缘可再发新疹,反复迁延数年。(3)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常对称发生于40~60岁男性的胫前区,亦可累及大腿、躯干及上肢;皮损为细小铁锈色苔藓样丘疹,伴紫癜性损害,可融合成境界不清的斑片或斑块,有不同程度瘙痒;病程常持续数月至数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简述原发性皮肤T淋巴细胞瘤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红斑期:皮损无特异性,类似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湿疹、慢性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副银屑病等,多伴有剧烈顽固性瘙痒。(2)斑块期:可由红斑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在正常皮肤上发生。皮损呈形态不规则、界限清楚、略高起的浸润性斑块,颜色暗红至紫色,可自行消退,亦可融合形成大的斑块,边缘呈环状、弓形或匍行性,颜面受累时褶皱加深形成"狮面"。(3)肿瘤期:皮损呈褐红色隆起性结节,大小、形状各异,易早期破溃,形成深在性卵圆形溃疡,基底被覆坏死性灰白色物质,溃疡边缘卷曲;继发感染可伴疼痛及恶臭。患者常在数年内死亡。偶亦见开始即表现为肿瘤而未经红斑期或斑块期皮损者,称暴发型皮肤T细胞淋巴瘤,预后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简述原发性单纯疱疹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一般潜伏期为2~12天,平均6天,常见临床类型:(1)隐性或亚临床感染:90%感染者缺乏临床表现,其中40%~50%血清中可检出相应抗体。(2)疱疹性龈口炎:较常见于1~5岁儿童,表现为口腔、牙龈、舌、硬腭、软腭、咽等部位的群集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浅表溃疡,可伴发热、咽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3)新生儿单纯疱疹:一般出生后5~7天发病,表现为皮肤、口腔黏膜、眼结膜出现水疱、糜烂,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呼吸困难、黄疸、肝脾肿大、意识障碍等,病情凶险,预后极差。(4)疱疹性湿疹:多发生于患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表现为躯干上部、颈部和头部原皮炎或湿疹处红肿并出现散在密集水疱或脓疱,融合成片,水疱中央有脐凹,严重者1周内泛发全身,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5)接种性单纯疱疹:皮损为限于接触部位的群集性水疱,位置较深的疼痛性水疱,称疱疹性瘭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