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1865年发表了 《植物杂交试验 》论文,提出了遗传因子概念,并得出了哪两条遗传规律A.分离规律B.自由组合规律C.连锁遗传规律D.不完全显性遗传规律

题目

孟德尔1865年发表了 《植物杂交试验 》论文,提出了遗传因子概念,并得出了哪两条遗传规律

A.分离规律

B.自由组合规律

C.连锁遗传规律

D.不完全显性遗传规律


相似考题
更多“孟德尔1865年发表了 《植物杂交试验 》论文,提出了遗传因子概念,并得出了哪两条遗传规律”相关问题
  • 第1题:

    20世纪80年代,()首次公开发表了论文《计算机机病毒:原理和实验》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正确答案:弗雷德·科恩;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它通过修改其程序再把自身拷贝嵌入而实现对其它程序的传染

  • 第2题:

    1866年在《植物杂交试验》中揭示遗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科学家是()


    正确答案:孟德尔

  • 第3题: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假说的是()

    • A、F1代全部高茎均为杂合子,P的两个亲本均为纯合子
    • B、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 C、F2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 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正确答案:C

  • 第4题: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创造了基因一词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并且还提出了基因型和()概念。


    正确答案:表型

  • 第5题:

    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器官的()和()等学说;达尔文发表了著名的(),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于1892年提出了(),认为生物体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孟德尔于1866年发表了(),认为性状的遗传是由控制的,并提出了()和();()以果蝇为材料,确定了(),创立了()。()和()提出了著名的(),揭开了分子遗传学的序幕。()和以及是形成物种的三大因素。


    正确答案:Lamarck;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物种起源;生物进化理论;种质学说;体质;种质;《植物杂交试验》;遗传因子;遗传因子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基因的连锁程度;基因学说;沃特森;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式;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 第6题:

    1909年贝特生发表了“纯系学说”,第一次提出了基因一词,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概念。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孟德尔在1866年发表的“植物杂交试验”论文中,提出了分离,独立分配及性状连锁三个遗传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孟德尔学说的意义在于他第一次明确提出()。

    • A、遗传因子
    • B、基因
    • C、克隆
    • D、杂交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判断题
    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就是今天所说的“基因”概念的雏形。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20世纪80年代,()首次公开发表了论文《计算机机病毒:原理和实验》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正确答案: 弗雷德·科恩,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它通过修改其程序再把自身拷贝嵌入而实现对其它程序的传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简述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分离假说。

    正确答案: 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由相对因子控制。控制因子是一代一代地连续传递的。
    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双,在配子中成单。
    ③杂种F1形成配子时,成对因子两两分离,形成两种不同类型配子。
    ④杂交受精时,来自父母本双方带来的遗传因子,虽结合在一起,但它仍不发生融合或掺与,各自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了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下列对于孟德尔选用豌豆进行试验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
    A

    豌豆是自花授粉植物

    B

    豌豆豆荚成熟后籽粒自动从豆荚里脱落

    C

    各种豌豆品系具有可以区分的稳定的性状

    D

    豌豆易于与其他植物嫁接,具有普适性


    正确答案: D,B
    解析:

  • 第13题:

    试简述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分离假说。


    正确答案: 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由相对因子控制。控制因子是一代一代地连续传递的。
    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双,在配子中成单。
    ③杂种F1形成配子时,成对因子两两分离,形成两种不同类型配子。
    ④杂交受精时,来自父母本双方带来的遗传因子,虽结合在一起,但它仍不发生融合或掺与,各自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 第14题:

    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现象提出了超越当时时代的假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遗传因子存在于细胞核中; ③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④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⑤每对遗传因子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⑥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A、①③④⑥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⑤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假说的是()

    •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 B、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 C、F2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 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 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继孟德尔提出的两条遗传规律之后,()成为了第三条遗传规律。


    正确答案:连锁遗传

  • 第18题:

    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认为;()

    • A、亲代所观察到的性状与子代所观察到相同性状无任何关联
    • B、性状的遗传是通过遗传因子的物质进行传递的
    • C、遗传因子的组成是DNA
    • D、遗传因子的遗传仅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 E、A和C都正确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为什么孟德尔和摩尔根等科学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却不可能认识遗传因子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正确答案:孟德尔和摩尔根使用的实验材料是豌豆和果蝇,它们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当时人们不知道遗传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而且其研究技术不可能直接从豌豆和果蝇等复杂的生物中获得线索,因此没有人能够想到遗传因子是由DNA组成的。

  • 第20题:

    第一个明确提出遗传因子概念的人是()

    • A、胡克
    • B、施旺
    • C、摩尔根
    • D、孟德尔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问答题
    为什么孟德尔和摩尔根等科学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却不可能认识遗传因子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正确答案: 孟德尔和摩尔根使用的实验材料是豌豆和果蝇,它们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当时人们不知道遗传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而且其研究技术不可能直接从豌豆和果蝇等复杂的生物中获得线索,因此没有人能够想到遗传因子是由DNA组成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创造了基因一词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并且还提出了基因型和()概念。

    正确答案: 表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孟德尔学说的意义在于他第一次明确提出()。
    A

    遗传因子

    B

    基因

    C

    克隆

    D

    杂交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第一个明确提出遗传因子概念的人是()
    A

    胡克

    B

    施旺

    C

    摩尔根

    D

    孟德尔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