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10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已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的生产等工作。 1.测区概况 测区为一个华北地区的地级市,总面积约3500km2全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24 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m。

题目

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10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已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的生产等工作。


1.测区概况


测区为一个华北地区的地级市,总面积约3500km2全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24 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m。


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35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2.主要技术依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数字正射影像图(DOM)》(CH/T 1015.3—2007);


(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1009—2001);


(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CH/T 1015. 1—2007);


(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平面系统采用1 9 80西安坐标系;


(7)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20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仪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3500km2,测区共布设1 7条航线,每条航线44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7 4 8张,航片的航向重叠6 5%,旁向重叠3 5%,东西向飞行。


4.其他资料情况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数字地面高程模型采集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


1.用框图表示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工作流程。


2.试述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


3.数字正射影像图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相似考题

2. 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10 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已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的生产等工作。 测区为一个华北地区的地级市,总面积约3 500 km2。全测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24 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 m。 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350 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主要技术依据如下: 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 000 1:50 000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CH/T 1015. 3—2007); 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 000 1:50 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1009—2001); 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 000 1:50 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 DLG)》(CH/T 1015. 1—2007); 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 17941—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18316—2008); 6.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7.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10 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23 cm*23 cm,航摄仪焦距为152 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 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3 500 km2,测区共布设17条航线,每条航线44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748张,航片的航向重叠65%,旁向重叠35%,东西向飞行。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数字地面高程模型采集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 (1)用框图表示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工作流程。 (2)试述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 (3)试述数字正射影像图质量检查的内容。

更多“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10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已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的生产等工作。 ”相关问题
  • 第1题:


    数字地面模型


    1)工程概况


    为满足××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2000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DEM)。项目前期分别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主作和测区的空三加密任务。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测区1:2000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DEM)的生产工作。


    2)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中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200km 2 。测区内以丘陵为主,最低海拔高度为40m,最高海拔高度为120m。


    3)主要技术依据


    (1)《1:5 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2)《1:5 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3)《1:5 00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CB/T 15967—2008);


    (4)《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 17278—2009);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


    (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GB/T 13923—2006);


    (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4)航摄资料


    采用传统的胶片航空摄影方式,摄影比例尺为1:8000,航摄仪型号为RC-3 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3200km 2 ,设计航高为1216m,设计航向重叠度为6 5%,设计旁向重叠度为35%。摄影基线B=644m,航线间隔D=1196m。测区共布设34条航线,每条航线1 2 5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2 5 0张。


    5)控制点资料


    在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工作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利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进行了全测区的空三加密工作,空三成果已通过质量检查和验收。


    6)例题


    (1)画出数字地面模型(DEM)的生产流程图。


    (2)数字地面模型(DEM)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3)数字地面模型生产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答案:
    解析:

    数字地面模型


    (1)画出数字地面模型( DEM)的生产流程图。


    数字地面模型(DEM)的生产流程图见图8-3。


    (2)数字地面模型(DEM)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包括空间参考系检查、高程精度检查、逻辑一致性检查、附件质量检查。


    (3)数字地面模型生产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包括DEM数据文件、原始特征点、线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DEM数据文件接合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 第2题:

    根据华北某城市基础测绘的需求,当地测绘部门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该地区1:2 000数字高程模型(DEM)。
    1.测区概况
    测区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质地比较适中,耕地面积较大,土壤类型较多,境内河流较多,水利条件优越。
    2.航摄资料
    本项目采用DMC数码航摄仪,相机主距为120 mm,像幅为92.16 mm×165.888 mm。已完成整个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图像质量和飞行质量已经通过质检部门验收。
    3.其他资抖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质检部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后续工序使用。
    4.主要技术依据
    (1)GB/T 7931-2008《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2)GB/T 7930-2008《1:500 1: 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3)GB/T 15967-2008《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4)CH/T 3007.1-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
    (5)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6)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7)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 8)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9)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问题】
    1.简述DEM生产定向建模时的主要环节。
    2.如何进行DEM数据镶嵌与裁切?
    3.如何进行DEM数据接边?


    答案:
    解析:
    1.
    DEM生产定向建模时的主要环节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2.
    若测区范围内所有单模型DEM数据的接边较差都符合规定要求,则可以进行DEM镶嵌;镶嵌时,对参与接边的所有同名格网点的高程取其平均值,作为各自格网点的高程值,同时形成各条边的接边精度报告。
    DEM镶嵌完成后,按照相关规定或技术要求规定的起止格网点坐标进行矩形裁切时,根据具体技术要求可以外扩一排或多排DEM格网。

    3.
    选取相邻模型所生成的DEM数据,检查接边重叠带内同名(相同平面坐标)格网点的高程;若出现高程较差大于2倍DEM高程中误差的格网点,则视为为限,将其认定为粗差点,并重建立体模型,对出现粗差点的DEM数据进行接边修测后重新接边。按以上方法依次完成测区内所有单模型DEM数据之间的接边。

  • 第3题:

    根据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对本市建成区测绘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根据前期已完成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拟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立体测图。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市建成区南北方向长20km.东西方向长25km,面积约为50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为主。平均海拔20m。
    2主要技术依据
    (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 1:1000 l: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而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 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3000,航摄仪器型号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 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500km2,测区共布设4 5条航线,每条航线104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680张。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响质量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有航空摄影成果资料已完成提交。
    4.其他资料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出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
    (l)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
    (2)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点均得到共用;
    (3)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监部门已经同意将该成果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工序使用。
    斛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本情况: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下一工序使用。
    1小题>
    试述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立体测图的工作流程。
    2小题>
    像对定向包括哪些内容试述其技术要求。
    3小题>
    采用“先内业测图,后外业测绘”的技术路线,其外业调绘与补测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小题>
    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作业准备、像对定向、外业调绘与补测、数据采集、图形编辑、质量检查、数据整理与提交等技术环节。
    主要考查的是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立体测图的工作流程。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立体测图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作业准备、像对定向、外业调绘与补测、数据采集、图形编辑、质量检查、数据整理与提交等技术环节。
    2小题>
    像对定向包括:像片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三项内容。
    像片内定向像片框标坐标量测误差不应大于0. 02mm。
    相对定向的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不应大于0.008mm。
    绝对定向的定向点平面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一般为0.0002M图m(M图为成图比例尺分母),最大不应大于0.0003M图m;山地和高山地一般为0.0003M图m,最大不应大于0.0004M图m;绝对定向的定向点高程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全野外布点不应大于0. 2m,其余不应超过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 75倍。
    主要考查的是像对定向的内容。像对定向包括像片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三项内容。像对定向的技术要求:像片内定向像片框标坐标量测误差不应大于0. 02mm。相对定向的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不应大于0.008mm。绝对定向的定向点平面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一般为0.0002M图m(M图为成图比例尺分母),最大不应大于0.0003M图m;山地和高山地一般为0.0003M图m,最大不应大于0.0004M图m;绝对定向的定向点高程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全野外布点不应大于0. 2m,其余不应超过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 75倍。
    3小题>
    采用“先内业测图,后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其外业调绘内容如下:
    (1)水系应调绘名称,水涯线位置;
    (2)居民地及设施应调绘房屋建筑材料、位置等;
    (3)交通道路应调绘道路等级、道路名称;
    (4)地理名称应对居民地、城镇街巷、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农(林)场、大型文化体育建筑、名胜古迹、山岭、沟谷、河流、湖泊、海港等名称,调查核实;
    (5)境界应实地调绘。
    补测的内容:
    (1)对航测内业无法量测到的地物进行实地补测;
    (2)对航空摄影后出现的新增地物进行实地补测;
    (3)对于平坦地区进行全野外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测绘;
    (4)对于个别影像模糊的地物、被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航摄时的水淹、云影地段、新增地物应补测。
    主要考查的是“先内业测图,后外业调绘”的外业调绘与补测的内容。外业调绘的内容包括:(1)水系应调绘名称,水涯线位置;(2)居民地及设施应调绘房屋建筑材料、位置等;(3)交通道路应调绘道路等级、道路名称;(4)地理名称应对居民地、城镇街巷、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农(林)场、大型文化体育建筑、名胜古迹、山岭、沟谷、河流、湖泊、海港等名称,调查核实;(5)境界应实地调绘。补测的内容包括:(1)对航测内业无法量测到的地物进行实地补测;(2)对航空摄影后出现的新增地物进行实地补测;(3)对于平坦地区进行全野外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测绘;(4)对于个别影像模糊的地物、被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航摄时的水淹、云影地段、新增地物应补测。

  • 第4题:

    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10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已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的生产等工作。


    1.测区概况


    测区为一个华北地区的地级市,总面积约3500km2全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24 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m。


    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35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2.主要技术依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数字正射影像图(DOM)》(CH/T 1015.3—2007);


    (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1009—2001);


    (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CH/T 1015. 1—2007);


    (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平面系统采用1 9 80西安坐标系;


    (7)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20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仪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3500km2,测区共布设1 7条航线,每条航线44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7 4 8张,航片的航向重叠6 5%,旁向重叠3 5%,东西向飞行。


    4.其他资料情况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数字地面高程模型采集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


    1.用框图表示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工作流程。


    2.试述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


    3.数字正射影像图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1.用框图表示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工作流程:



    2.数据采集基本原则如下:


    (1)保证处理范围包含本次数据整理范围,避免出现丢漏、有缝隙等现象;


    (2)影像接边处理应遵循统一原则,保证地物对象不被图廓线打断,无错位;


    (3)特征点、线必须完整采集,特征线不与接边线相交;


    (4)保证地面模型精度。


    3.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精度、影像质量、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的检查5个方面。




    答案:
    解析:

  • 第5题:

    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2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已于××年××月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并完成了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现阶段的工作是完成全部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的任务。
    l.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 500km2。全测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24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m.
    2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8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18cm×l8cm,航摄仪焦距为l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 02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3500km2,测区共布设60条航线,每条航线84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5040张,航片的航向重叠65%,旁向重叠35%,东西向飞行。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1小题>
    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加密点的选点有何要求?像点坐标量测包括哪些内容?
    2小题>
    计算航带模型连接平面位置较差限差和高程较差限差。
    3小题>
    空中三角测量的质量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解析:
    1小题>
    内业加密点选点的要求:
    (1)每个像对不应少于6个内业加密点。
    (2)在像片允许的情况下,确保标准点位l、2、3、4、5、6都要有加密点。
    (3)加密点距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5cm。
    (4)相邻像对、相邻航带和相邻区域网间的同名公共点均要转刺;当航向和旁向重叠过大时,隔像对、隔航带的同名公共点也要转刺。
    像点坐标量测主要包括:加密点像点坐标量测、野外像片控制点像点坐标量测、相邻航带间所有同名公共点转标量测、相邻区域网中相邻航带间所有同名公共点转标量测。
    主要考查的是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加密点的选点要求和像点坐标量测内容。内业加密点的选点:每个像对不少于6个内业加密点。在像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确保标准点位l、2、3、4、5、6都要有加密点。加密点距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 5cm。相邻像对、相邻航带和相邻区域网间的同名公共点均要转刺;当航向和旁向重叠过大时,隔像对、隔航带的同名公共点也要转刺。像点坐标量测共包括加密点像点坐标量测、野外像片控制点像点坐标量测、相邻航带间所有同名公共点转标量测、相邻区域网中相邻航带间所有同名公共点转标量测四项内容。
    2小题>
    计算航带模型连接平面位置较差限差和高程
    较差限差(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主要考查的是航带模型连接平
    面位置较差限差和高程较差限差计算。同一航带
    模型连接较差△S、△Z,是衡量加密点选点和像点
    坐标量测精度的指标,也是衡量相对定向精度的指
    标之一。

    △Z≦0.04×M像×f×0.001÷b;其中:M像为像片比例尺分母;f为航摄仪焦距,单位为毫米(mm);b为像片基线长度,单
    位为毫米(mm)。△S为平面位置较差限差,单位为米
    (m);△Z为高程较差限差,单位为米(m)。按下式计算:
    △S≤0.006×8000×0.001≈0.48(m);△Z≤0.04×8000×152×0.001÷180×(1-65%)≈0.772(m)。

  • 第6题: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


    1)工程概况


    为满足××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DLG)、数字地面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项目前期已于××××年××月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和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工作,现阶段的工作是完成测区的空三加密任务。


    2)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中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200km2 测区内以丘陵为主,最低海拔高度为40m,最高海拔高度为120m。


    3)主要技术依据


    (1)《1:5 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 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 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平面系统采用1 980西安坐标系;


    (7)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航摄资料


    采用传统的胶片航空摄影方式,摄影比例尺为1:8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3200km 2,设计航高为1216m,设计航向重叠度为6 5%,设计旁向重叠度为35%。摄影基线B=644m,航线间隔D=1196m。测区共布设34条航线,每条航线1 2 5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2 5 0张。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响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有航空摄影成果资料已完成提交。


    5)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情况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丘陵地区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


    (1)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8个平高点。


    (2)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点均得到共用。


    (3)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检部门已经同意将该成果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工序使用。


    6)问题


    (1)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需要哪些起算数据?


    (2)画出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的主要工作流程图。


    (3)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加密点的选刺点要求有哪些?


    (4)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的质量检查内容有哪些?


    (5)数字空中三角测量提交的成果主要有哪些?




    答案:
    解析: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


    (1)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需要哪些起算数据?


    起算数据包括航空像片原始扫描数据、航摄仪鉴定成果数据、区域网外业控制点成果表、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刺点片等。


    (2)画出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的主要工作流程图。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流程见图8-1 。


    (3)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加密点的选刺点要求有哪些?


    ①每个像对不少于6个内业加密点;


    ②在像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确保标准点位1、2、3、4、5、6都要有加密点;


    ③加密点距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 5cm;


    ④相邻像对、相邻航带、相邻区域网间的同名公共点均要转刺,当航向重叠和旁向重叠过


    大时,隔像对、隔航带的同名点也要转刺。


    (4)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的质量检查内容有哪些?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的质量检查内容包括:


    ①外业控制点和检查点成果使用正确性检查;


    ②航摄仪鉴定参数与航摄参数检查;


    ③各项平差计算的精度检查;


    ④提交成果的完整性检查。


    (5)数字空中三角测量提交的成果主要有哪些?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提交的成果主要有:


    ①观测与平差计算成果数据文件:起算数据文件、像点坐标观测文件、整体平差后的像点大地坐标文件、区域内影像的外方位元素文件。


    ②精度评定文件:整体平差报告文件。


    ③辅助成果:视用户的要求而定,一般包含测区区域网分区图、区域网略图、技术总结报告。


  • 第7题:

    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2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已于××年××月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并完成了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现阶段的工作是完成全部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的任务。
    1.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500km2。全测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24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m。 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35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2.主要技术依据
    (1)《1:500 1 2 1000 l: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 2 500 1:1000 l: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 23236-2009):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8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18cm×18cm,航摄仪焦距为15 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3500km2,测区共布设60条航线,每条航线84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5040张,航片的航向重叠65%,旁向重叠35%,东西向飞行。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4.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情况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
    (1)平坦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
    (2)丘陵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8个平高点;
    (3)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控制点均得到共用;
    (4)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检部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工序使用。
    1小题>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需要哪些资料
    2小题>
    试述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相对定向的精度指标。
    3小题>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平差计算包括哪些内容其精度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解析:
    1.
    空中三角测量需准备的资料包括:像片索引图、航空像片原始扫描数据、航摄仪检定表(航摄仪技术参考资料)、飞行记录资料、测区内现有小比例尺地形图、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点位略图、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成果表、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刺点片等。
    答案解析:
    主要考查的是空中三角测量资料。需准备的资料包括:像片索引图,航空像片原始扫描数据、航摄仪检定表(航摄仪技术参考资料)、飞行记录资料、测区内现有小比例尺地形图、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点位略图、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成果表、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刺点片等。其中涉及的航摄仪技术参数主要包括:(1)航摄仪检定坐标系;(2)航摄仪框标编号和框标坐标;(3)航摄仪检定焦距;(4)航摄仪镜头自准轴主点坐标;(5)航摄仪镜头对称畸变差测定值。
    2.
    空中三角测量的相对定向环节主要完成单模型的相对定向和单一航带模型连接等工作,同时也是检验选点和像点坐标量测的成果是否满足规定和精度要求的主要环节,其精度指标如下:
    (1)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q。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q是衡量相对定向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通常称之为相对定向残余上下视差△q。
    (2)同一航带模型连接较差△S、△Z。平面位置较差限差△S、高程较差限差△Z,是衡量加密点选点和像点坐标量测精度的指标,也是衡量相对定向精度的指标之一。
    答案解析:
    主要考查的是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相对定向的精度指标。空中三角测量是立体摄影测量中,根据少量的野外控制点,在室内进行控制点加密,求得加密点的高程和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其精度指标如下。(1)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q。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q是衡量相对定向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通常称之为相对定向残余上下视差△q。(2)同一航带模型连接较差△S、△Z。平面位置较差限差AS、高程较差限差△Z,是衡量加密点选点和像点坐标量测精度的指标,也是衡量相对定向精度的指标之一。
    3.
    空中三角测量的平差计算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内定向、连接点选取及编辑、控制点的转刺、光束法平差解算等内容。 主要精度指标包括:定向误差、控制点残差、基本定向点残差、检查点残差、公共点较差。
    答案解析:
    主要考查的是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平差计算内容及其精度指标。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平差计算的主要工作包括内定向、连接点选取及编辑、控制点的转刺、光束法平差解算等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五项精度指标:定向误差、控制点残差、基本定向点残差、检查点残差、公共点较差。

  • 第8题:


    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


    1)工程概况


    为满足××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利用卫星影像数据生产该地区的1:5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前期已经完成了该地区SPOT 5、ALOS卫星遥感全色波段影像(地面分辨率2. 5m)及多光谱影像(地面分辨率10m),作为制作1:5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的基础影像。


    2)主要技术依据


    (1)《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数字正射影像数据规定》(2版,国家测绘局,200 7年);


    (2)《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航空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卫星影像正射数据生产技术规定》(2版,国家测绘局,200 7年);


    (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 13989—2012);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数字正射影像图(DOM)》(CH/T 1015. 3—200 7);


    (5)《1: 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2340—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3)控制点资料


    外业控制成果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 9 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 9 85国家高程基准。该成果作为卫星影像纠正的基础控制资料。


    4)1:5万DEM数据


    整个测区有相关单位提供的DEM数据。该数据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 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格网间隔为25m,精度为7m。


    5)1:5万DRG数据


    整个测区有相关单位提供的DRG数据,格式为GEOTIF 。该数据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 9 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6)问题


    (1)卫星遥感影像与常规航空影像有哪些不同?


    (2)画出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的生产流程图。


    (3)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答案:
    解析:

    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


    (1)卫星遥感影像与常规航空影像有哪些不同?


    ①卫星影像一般是基于推扫成像,垂直轨道方向是中心投影,沿轨道方向不满足中心投影的成像原理,而航片则满足中心投影;


    ②卫星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可以提供严格成像模型或RPC参数,航空影像通常提供满足共线方程的严格成像模型;


    ③卫星影像的信息一般通过多光谱和全色分离获取,全色影像分辨率高,多光谱影像分辨


    率相对较低,需要通过融合处理获取彩色高分辨率的影像。


    (2)画出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流程图。


    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流程图见图8-5。


    (3)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0M)生产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生产应提交的资料有DOM数据文件、DOM定位文件、DOM数据文件接合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 第9题:


    为了满足××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2 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和1:2 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已于××年××月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并完成了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现阶段的工作是完成全部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的任务。 测区为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 500 km2。全测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24 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 m。


    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350 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主要技术依据如下:


    1.《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 GB/T 23236—2009);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8 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18 cm*18 cm,航摄仪焦距为152 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 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3 500 km2,测区共布设60条航线,每条航线84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5 040张,航片的航向重叠65%,旁向重叠35%,东西向飞行。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平坦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丘陵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8个平高点;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控制点均得到共用;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检部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工序使用。


    问题


    (1)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加密点的选刺有何要求?像点坐标量测包括哪些内容?


    (2)计算航带模型连接平面位置较差限差和高程较差限差。


    (3)空中三角测量的质量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解析:

    (1)(参见8.2考点2)


    加密点选刺的要求如下:


    ①每个像对不应少于6个内业加密点;


    ②加密点应选刺在下图所示的标准点位1、3、5、2、4、6附近,1、2点选在距离像主点1 cm范围内的明显点上;


    ③像幅为18 cm *18 cm,加密点距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5 cm;



    ④相邻像对、相邻航带和相邻区域网间的同名公共点均要转刺;当航向和旁向重叠过大时,隔像对、隔航带的同名公共点也要转刺;


    ⑤自由图边的加密点应选在图廓线以外;


    ⑥可根据质量检查的需要适当选取检查点。


    像点坐标量测加密点像点坐标量测、野外像片控制点像点坐标量测、相邻航带间所有同名公共点转标量测、相邻区域网中相邻航带间所有同名公共点转标量测4项内容。


    (2)同一航带模型连接较差△S、△Z,是衡量加密点选点和像点坐标量测精度的指标,也是衡量相对定向精度的指标之一。其中△S为平面位置较差限差,单位为m;△Z为高程较差限差,单位为m。


    △S≤0. 006*M*0. 001


    △Z≤0.04 *(M *f*0.001)/b


    式中:M为像片比例尺分母;f为航摄仪焦距(mm);b为像片基线长度( mm)。


    b=L(1 -P)


    式中:L为像幅在航向方向的长度mm;P为像片航向重叠度。


    △S≤0. 006 *8 000 *0. 001 =0. 048 m


    △Z≤0.04*(8000*0.152*0.001)/[18*(1-65%)]≈0.008m


    (3)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质量检查包括以下内容(参见考点4)。


    ①外业控制点和检查点成果使用正确性捡查。


    检查区域网基本定向点的平面和高程坐标值是否正确,多余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坐标值是否正确,是否有被遗漏未用的外业像片控制点。


    ②航摄仪检定参数与航摄参数检查。


    检查航摄仪参数使用的是否正确,如像片坐标系使用是否正确、框标坐标值输入是否正确、航摄仪焦距使用是否正确、航摄仪镜头自准轴主点坐标输入是否正确、航摄仪镜头对称畸变差测定值输入是否正确、各航带航空摄影飞行方向标志输入是否正确等。


    ③各项平差计算的精度检查。


    各项平差计算的精度检查主要包括对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和区域网接边等精度进行检查。


    ④提交成果完整性检查。


    用户或下工序需要的成果是否齐全、完整。


  • 第10题:

    某测绘单位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1:2000数字线划图(DLG)。


    测区情况:测区总面积约300km2,为城乡结合地区,测区最低点高程为29m,最高点高程为61m,测区内分布有河流、湖泊、水库、公路、铁路、乡村道路、乡镇及农村居民地、工矿设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高压线等要素,南面有一块约2km2的林区。项目已于6个月前完成全测区范围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航摄仪焦距为120mm,摄影比例尺为1:8000。在航空摄影完成后,该测区新开工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些住宅小区。已完成测区内像控点布设与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等工作,成果经检查合格,供DLG生产使用。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高程注记点采用全野外采集,其他要素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采集,并进行外业调绘、补测、数据整理和成图等工作。


    【问题】


    1.计算本测区的摄影基准面、相对航高、绝对航高。


    2.简述本项目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时在林区的选点要求。


    3.列出DLG生产的作业流程。


    4.简述本项目外业补测的工作内容。




    答案:
    解析:

    1.本测区的摄影基准面=(最高点高程+最低点高程)/2=45(m);


    相对航高H=航摄仪焦距*摄影比例尺分母=0.12*8000=960(m);


    绝对航高=相对航高+摄影基准面高程=1005 (m)。


    2.林区的点位应尽量选在林间空地的明显点上,如选不出时,可选在相邻航线和左右立体像对都清晰的树顶上。


    3.数字线划图(DLG)的生产主要包括资料准备、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五个环节。具体如下:


    (1)资料准备。主要包括外业采集的数据、航空像片、地形图资料、技术设计书等及其他需要的专业技术资料。


    (2)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依据设计和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DLG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


    (3)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接边。图形编辑主要是针对地形地物要素进行的,图形编辑工作在相关规范中都有不同的规定,其中影像数据、外业调绘与补测的成果、最新交通数据、境界数据以及搜集的地名等资料是图形编辑的主要依据。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编辑主要是协调各要素间相互关系。图幅间的接边既要保证线状要素合理、完整、无缝连接,又要保证要素属性接边。


    (4)质量检查。包括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属性精度、完整性、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七个方面。


    (5)成果整理与提交。按照技术设计要求对数字线划图成果进行整理和提交。


    4.由题意知,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除了高程注记点外其他要素全部内业采集,而航空摄影完成后,测区新开工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些住宅小区,它们的要素无法利用DOM影像内业获取,因此外业补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采集线状要素高速公路和面状要素居民地——住宅小区,完善DLG数据。此外,对于内业中隐蔽地区地物和影像不清晰的地物需要补测。


  • 第11题:


    立体测图


    1)工程概况


    为满足××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DLG)。项目前期分别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主作和测区的空三加密任务。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测区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DLG)的测绘工作。


    2)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中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200km 2 。测区内以丘陵为主,最低海拔高度为40m,最高海拔高度为120m。


    3)主要技术依据


    (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2)《1:5 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


    (3)《1:5 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CB/T 15967—2008);


    (4)《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 17278—2009);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


    (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GB/T 13923—2006);


    (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4)航摄资料


    采用传统的胶片航空摄影方式,摄影比例尺尺为1:8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3200km 2 ,设计航高为1216m,设计航向重叠度为6 5%,设计旁向重叠度为35%。摄影基线B=644m,航线间隔D=1196m。测区共布设3 4条航线,每条航线1 2 5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2 5 0张。


    5)控制点资料


    在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工作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利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进行了全测区的空三加密工作,空三成果已通过质量检查和验收。


    6)问题


    (1)立体测图内业包括哪几个主要步骤?


    (2)画出立体测图的生产流程图。


    (3)立体测图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答案:
    解析:

    立体测图


    (1)立体测图内业包括哪几个主要步骤?


    立体测图内业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和地物地貌的测绘四个主要步骤。


    (2)画出立体测图的生产流程图。


    立体测图的生产流程图见图8-2。


    (3)立体测图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立体测图应提交的资料包括地形图接合表,地形图数据文件,回放地形图,元数据文件、图历簿,检查验收报告和技术总结。



  • 第12题:

    问答题
    某测绘单位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生产莱测区0. 2m底面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和1:2000数字线划图,测区为丘陵地区,经济发达,变通便捷,道路纵横交错,测区中心有一个大型城市,城区以高层建筑物为主,房屋密集。 项目前期已完成全测区的彩色数码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布设与测量、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相关成果检查验收合格,可提供本项目作业使用。 航空摄影使用框幅式数码航影仪,平均摄影比例尺为1:14000,平均航向重叠65%.平均旁向重叠35%,所用数码航影仪主要参数如下: 主距ƒ:101. 4mm 像素大小:0. 009mm 影像大小:7500×11500像素(航向×旁向) 项目成果采用1:2000地形图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生产采用数字微分纠正,以人机交互方式采集镶嵌线,镶嵌处应保持地物特征完整、影像清晰、色调均匀。数字线划图精度按规范要求为: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1. 2m,等高线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7m,注记点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 5m。 提示:立体采集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分别按下列公式估算。 【问题】 1.列出本项目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主要作业步骤。 2.简述正射影像镶嵌线采集中遇到建筑物、独立树、露天停车场等地物时的作业方法。 3.项目技术设计要求高程注记点和地物应分步采集,通过精度估算,说明分步采集的理由。 4.列出本项目提交成果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为满足经济建设对基础测绘资料的需求,完善基础地理信息库,某市准备生产该地区1:10000比例尺的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现已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城市,总面积约4500km2。测区为平地和丘陵两种地形,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均低点为20m,最高海拔230m。
    2.主要技术依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DEM》>(CH/T 1015. 2-2007);
    (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 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
    (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CH/T 1015. 1-2007);
    (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7)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1:10000,航摄像机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仪焦距15 2mm,影像扫描分辨率0.02mm,像片类型为彩色片。
    (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本情况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1小题>
    DEM数据采集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2小题>
    试述DEM的质量检查。。
    3小题>
    DEM数据生产应提交哪些成果?


    答案:
    解析:
    1小题>
    DEM数据采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航空摄影测量方法;(2)利用空间传感器方法;(3)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
    主要考查的是DEM数据采集的方法。DEM数据采集的方法主要有:(1)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这是DEM数据采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2)利用空间传感器方法。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机(星)载雷达或机栽激光测距仪等进行数据采集。(3)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这是利用数字化仪对已有地图上的信息(如等高线、地性线等)进行扫描数字化的方法。
    2小题>
    DEM质量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高程精度、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检查。具体如下: (1)空间参考系检查。涉及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三个方面。大地基准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是否符合要求。高程基准主要检查高程基准是否符合要求。地图投影主要检查地图投影各参数是否正确使用,DEM分幅和内图廓信息是否正确和完整。 (2)高程精度检查。主要包括格网点高程中误差检查和相邻DEM数据文件的同名格网高程值接边检查等内容。 (3)逻辑一致性检查。主要包括数据的组织存储、数据格式、数据文件完整和数据文件命名。(4)附件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元数据、质量检查记录、质量验收报告和技术总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主要DEM的质量检查。DEM数据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高程精度、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检查。具体如下:(1)空间参考系检查。涉及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三个方面。大地基准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是否符合要求。高程基准主要检查高程基准是否符合要求。地图投影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所采用的地图投影参数是否符合要求,DEM分幅和内图廓信息是否正确。(2)高程精度检查。主要包括格网点高程中误差检查和相邻DEM数据文件的同名格网高程值接边检查等内容。(3)逻辑一致性检查。主要包括数据的组织存储、数据格式、数据文件完整和数据文件命名四项内容。(4)附件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元数据、质量检查记录、质量验收报告和技术总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3小题>
    DEM数据生产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 DEM数据文件;
    (2)原始特征点、线数据文件;
    (3)元数据文件;
    (4)DEM数据文件接合表;
    (5)质量检查记录;
    (6)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7)技术总结报告。
    主要考查的是DEM数据生产提交成果。DEM数据生产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DEM数据文件;原始特征点、线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DEM数据文件接合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 第14题:

    为满足经济建设对基础测绘资料的需求,完善基础地理信息库,某市准备生产该地区1:10000比例尺的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现已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城市,总面积约4500km2。测区为平地和丘陵两种地形,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均低点为20m,最高海拔230m。


    2.主要技术依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DEM》(CH/T 1015. 2—2007);


    (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


    (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CH/T 1015. 1—2007);


    (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7T 17941—2 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7T 18316—2008);


    (6)平面系统采用1 9 8 0西安坐标系;


    (7)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1:10000,航摄像机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仪焦距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0.02mm,像片类型为彩色片。航摄总面积为4500km2,测区共布设3 4条航线,每条航线1 1 2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3 8 0 8张,东西向飞行,航片的航向重叠6 5%,旁向重叠35%。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


    要求。


    4.其他资料情况


    (1)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成果情况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分别按平地和按陵地区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①平坦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②丘陵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8个平高点;③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检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图工序使用。


    (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本情况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


    1.DEM数据采集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2.试述DEM的质量检查。


    3.DEM数据生产应提交哪些成果?




    答案:
    解析:

    1.DEM数据采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航空摄影测量方法;(2)利用空间传感器方法;(3)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


    2.DEM质量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高程精度、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检查。具体如下:


    (1)空间参考系检查。涉及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三个方面。大地基准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是否符合要求。高程基准主要检查高程基准是否符合要求。地图投影主要检查地图投影各参数是否正确使用,DEM分幅和内图廓信息是否正确和完整。


    (2)高程精度检查。主要包括格网点高程中误差检查和相邻DEM数据文件的同名格网高程值接边检查等内容。


    (3)逻辑一致性检查。主要包括数据的组织存储、数据格式、数据文件完整和数据文件命名。(4)附件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元数据、质量检查记录、质量验收报告和技术总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3.DEM数据生产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DEM数据文件;


    (2)原始特征点、线数据文件;


    (3)元数据文件;


    (4)DEM数据文件接合表;


    (5)质量检查记录;


    (6)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7)技术总结报告。


  • 第15题:

    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2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已于××年××月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并完成了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现阶段的工作是完成全部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的任务。


    1.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500km2。全测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 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24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m。


    2.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8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18cm*18cm,航摄仪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3500km2,测区共布设6 0条航线,每条航线8 4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5 04 0张,航片的航向重叠6 5%,旁向重叠3 5%,东西向飞行。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


    要求。


    【问题】


    1.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加密点的选点有何要求?像点坐标量测包括哪些内容?


    2.计算航带模型连接平面位置较差限差和高程较差限差。


    3.空中三角测量的质量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解析:

    1,内业加密点选点的要求:


    (1)每个像对不应少于6个内业加密点。


    (2)在像片允许的情况下,确保标准点位1、2、3、4、5、6都要有加密点。


    (3)加密点距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5cm。


    (4)相邻像对、相邻航带和相邻区域网间的同名公共点均要转刺;当航向和旁向重叠过大时,隔像对、隔航带的同名公共点也要转刺。像点坐标量测主要包括:加密点像点坐标量测、野外像片控制点像点坐标量测、相邻航带间所有同名公共点转标量测、相邻区域网中相邻航带间所有同名公共点转标量测。


    2.计算航带模型连接平面位置较差限差和高程


    较差限差(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ΔS≤0. 06*M*0.001;


    ΔZ≤0.04*[(M*f*0.001)/b]


    其中:M为像片比例尺分母;f为航摄仪焦距,


    单位为毫米( mm);b为像片基线长度,公式为b=


    L(1-p),单位为毫米(mm)。


    ΔS≤0.06*8000*0.001≈0.48(m);


    ΔZ≤0.04*[(8000*152*0.001)/(180*(1-65%))]≈0.772(m)


    3.空中三角测量的质量检查内容有:


    (1)外业控制点和检查点成果使用正确性检查’


    (2)航摄仪检定参数与航摄参数检查;


    (3)各项平差计算的精度检查;


    (4)提交成果完整性检查。


  • 第16题:


    根据某地区城市规划工作的要求,计划采用卫星生产6 000 km2的1:10 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为做好准备工作,采购了IKONOS卫星影像,共包括4个波段,其中全色为1m分辨率,多光谱为4m分辨率,原始影像数据为20景,约20 GB。


    问题


    (1)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有哪些工作环节?


    (2)简述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的基本要求。


    (3)简述色彩调整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参见8.6考点1)


    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的生产主要包括资料准备、色彩调整、控制点采集、影像纠正、影像融合、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9个主要环节。


    (2)(参见8.6考点2)


    ①对卫星分辨率的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对卫星影像的分辨率要求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规范,由于卫星影像的应用范围和常规的航空影像有所不同,其精度指标要求也没有航空影像严格。


    ②指标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图基本技术指标要求见下表。



    其中正射影像的地面分辨率在一般情况下应不超过0. 0001M(M为成图比例尺分母)。


    ③精度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图平面精度要求见下表。



    其中地物影像相对邻近外业控制点中误差的2倍为地物点最大限差。


    ④DEM精度。


    要求用于数字正射影像几何纠正的DEM宜采用满足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规范中精度要求。无符合精度要求的DEM产品时,也可选用精度放宽1倍的DEM进行影像纠正。


    ⑤影像色彩基本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图应反差适中,符合地形、地貌的反差特征,色调与色彩均匀、无噪声,经过镶嵌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其镶嵌边处不应有明显的灰度(或色彩)改变。


    ⑥影像数据文件格式的基本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文件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应具有坐标信息,所以要求存储数字正射影像文件应选用带有坐标信息的影像格式存储,如GeoTIFF、TIFF+ TFw等影像数据格式。


    (3)(参见8.6考点3)


    影像色彩调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影像调色,主要包括影像匀光处理和影像匀色处理两项内容。


    ①影像匀光处理。影像匀光处理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张卫星影像各自的光照均匀。影像匀光一般是采用编辑调整影像局部的亮度来实现的。


    ②影像匀包处理。影像匀色处理的目的就是要使整个测区内的所有影像色调一致、色彩均匀。影像匀色一般是采用编辑调整影像整体的亮度、反差和色彩均衡来实现的。


  • 第17题:


    数字正射影像图


    1)工程概况


    为满足××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1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项目前期分别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主作、测区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工作和1:1万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生产。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测区1:1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工作。


    2)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中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200km2 。测区内以丘陵为主,最低海拔高度为40m,最高海拔高度为120m。


    3)主要技术依据


    (1)《1: 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 9 77—2012)5


    (2)《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3990—2012);


    (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CB/T 20257.2—2006);


    (4)《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9009. 3—2010);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4)航摄资料


    采用传统的胶片航空摄影方式,摄影比例尺为1:2万,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3200km2,设计航高为3040m,设计航向重叠度为6 5%,设计旁向重叠度为35%。摄影基线B=1610m,航线间隔D=2990m。测区共布设1 4条航线,每条航线5 0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700张。


    5)控制点资料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数字地面高程模型采集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6)问题


    (1)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需要哪些已知数据?


    (2)画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流程图。


    (3)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4)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答案:
    解析:

    数字正射影像图


    (1)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需要哪些已知数据?


    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数据包括航摄资料及扫描数据、外业控制点数据资料及刺点片、内业空三加密数据资料和加密点转刺图片、DEM数据资料等。


    (2)画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流程图。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流程图见图8-4 。


    (3)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质量检查内容包括空间参考系检查、精度检查、影像质量检查、逻辑一致性检查、附件质量检查。


    (4)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包括DOM数据文件、DOM定位文件、DOM数据文件接合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 第18题:

    根据某地区城市规划工作的要求,计划采用卫星生产6 000 km2的1:1万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为做好准备工作,采购了IKONOS卫星影像,共包括4个波段,其中全色为1 m分辨率,多光谱为4m分辨率,原始影像数据为20景,约20GB。
    1小题>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有哪些工作环节
    2小题>
    简述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的基本要求。
    3小题>
    简述色彩调整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小题>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主要包括:资料准备、色彩调整、控制点采集、影像纠正、影像融合、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9个主要环节。

    2小题> 1)对卫星分辨率的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对卫星影像的分辨率要求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规范,由于卫星影像的应用范围和常规的航空影像有所不同,其精度指标要求也没有航空影像严格。
    2)指标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图基本技术指标要求见下表。



    其中,正射影像的地面分辨率在一般情况下应不大于0.000 1M图(M图为成图比例尺分母)。
    3)精度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图平面精度要求见下表。



    其中,地物影像相对邻近外业控制点中误差的2倍为地物点最大限差。
    4)DEM精度要求
    用于数字正射影像几何纠正的DEM宜采用满足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规范中精度要求的DEM产品。无符合精度要求的DEM产品时,也可选用精度放宽1倍的DEM进行影像纠正。
    5)影像色彩基本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图应反差适中,符合地形、地貌的反差特征,色调与色彩均匀、无噪声,经过镶嵌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其镶嵌边处不应有明显的灰度(或色彩)改变。
    6)影像数据文件格式的基本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文件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应具有坐标信息,所以要求存储数字正射影像文件应选用带有坐标信息的影像格式存储,如GeoTIFF、TIFF+TFw等影像数据格式。

    3小题>
    影像色彩调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影像调色,主要包括影像匀光处理和影像匀色处理两项内容。
    1)影像匀光处理
    影像匀光处理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张卫星影像各自的光照均匀。影像匀光一般是采用编辑调整影像局部的亮度来实现的。
    2)影像匀色处理
    影像匀色处理的目的就是要使整个测区内的所有影像色调一致、色彩均匀。影像匀色一般是采用编辑调整影像整体的亮度、反差和色彩均衡来实现的。

  • 第19题:

    根据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对本市建成区测绘1 :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根据前期已完成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拟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立体测图。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市建成区南北方向长20km,东西方向长25km,面积约为50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为主。平均海拔20m。


    2.主要技术依据


    (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用1 9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一,航摄比例尺为1:300,航摄仪器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 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500km2,测区共布设4 5条航线,每条航线104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 6 80张。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响质量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有航空摄影成果资料已完成提交。


    4.其他资料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出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


    (1)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


    (2)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点均得到共用;


    (3)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监部门已经同意将该成果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工序使用。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本情况: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


    1.试述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立体测图的工作流程。


    2.像对定向包括哪些内容?试述其技术要求。


    3.采用“先内业测图,后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其外业调绘与补测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作业准备、像对定向、外业调绘与补测、数据采集、图形编辑、质量检查、数据整理与提交等技术环节。


    2.像对定向包括:像片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三项内容。像片内定向像片框标坐标量测误差不应大于0. 02mm。相对定向的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不应大于0. 008mm。绝对定向的定向点平面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一般为0. 0002Mm(M为成图比例尺分母),最大不应大于0.0003Mm;山地和高山地一般为0.0003Mm,最大不应大于0.0004Mm;绝对定向的定向点高程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全野外布点不应大于0. 2m,其余不应超过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 75倍。


    3.采用“先内业测图,后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其外业调绘内容如下:


    (1)水系应调绘名称,水涯线位置;


    (2)居民地及设施应调绘房屋建筑材料、位置等;


    (3)交通道路应调绘道路等级、道路名称;


    (4)地理名称应对居民地、城镇街巷、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农(林)场、大型文化体育建筑、名胜古迹、山岭、沟谷、河流、湖泊、海港等名称,调查核实;


    (5)境界应实地调绘。


    补测的内容:


    (1)对航测内业无法量测到的地物进行实地补测;


    (2)对航空摄影后出现的新增地物进行实地补测;


    (3)对于平坦地区进行全野外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测绘;


    (4)对于个别影像模糊的地物、被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航摄时的水淹、云影地段、新增地物应补测。


  • 第20题:


    为满足经济建设对基础测绘资料的需求,完善基础地理信息库,××市准备生产该地区1:10 000比例尺的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现已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


    测区位于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城市,总面积约4 500 km2。测区为平地和丘陵两种地形,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均低点为20 m,最高海拔230 m。


    主要技术依据如下:


    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 000 1:50 000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 DEM)》(CH/T 1015. 2—2007);


    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 000 1:50 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


    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 000 1:50 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 DLG)》(CH/T 1015. 1—2007);


    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 17941—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18316—2008);


    6.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7.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航空摄影来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1:10 000,航摄像机型号为RC—30,像幅为23 cm*23 cm,航摄仪焦距152 mm,影像扫描分辨率0.02 mm,像片类型为彩色片。


    航摄总面积为4 500 km2,测区共布设34条航线,每条航线112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3 808张,东西向飞行,航片的航向重叠65%,旁向重叠35%。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分别按平地和按丘陵地区布设方案实施。平坦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丘陵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8个平高点;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检部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工序使用。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


    (1)定向建模的技术和精度要求是什么?


    (2)本案例中高程的估算精度是多少?


    (3)试述DEM的质量检查。


    (4) DEM数据生产应提交哪些成果?




    答案:
    解析:

    (1)(参见8.4考点2)


    DEM生产的定向建模的要求应参照相同比例尺解析测图定向的技术和精度要求执行。


    ①对于内定向,框标坐标量测误差不应超过±0.01 mm。


    ②对于相对定向,标准点位残余上下视差不应超过0. 005 mm,个别不得超过0.008 mm。


    ③对于绝对定向平面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一般不应超过0. 000 2Mm(M为成图比


    例尺分母),个别不得超过0. 000 3Mm;山地、高山地一般不应超过0.000 3Mm,个别不得超过0. 000 4Mm。对于高程定向误差,平地不应超过0.3 m,丘陵、山地、高山地不应超过相应地形类别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 75倍。


    (2)航空摄影测量内业高程测量可以达到的量测精度的估算公式为



    (3)(参见8.4考点5)


    DEM数据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逻辑一致性、时间准确性、栅格质量、元数据质量、附件质量7个方面。


    ①空间参考系检查。


    空间参考系检查主要涉及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3个方面。大地基准检查的主要内容是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是否符合要求。高程基准检查的主要内容是采用的高程基准是否符合要求。地图投影主要检查地图投影参数是否正确使用,DFM分幅和内图廓信息是否正确和完整。


    ②位置精度检查。


    位置精度检查包括平面位置中误差检查、格网点高程中误差检查和相邻DEM数据文件的同名格网高程值接边检查等内容。


    ③逻辑一致性检查。


    逻辑一致性检查主要包括数据的组织存储、数据格式、数据文件完整和数据文件命名。


    ④时间准确性检查。


    检查原始资料的现势性和成果数据的现势性。


    ⑤栅格质量检查。


    检查格网参数的正确性。


    ⑥元数据质量检查。


    元数据质量检查包括检查元数据的完整性和元数据的准确性两项内容。


    ⑦附件质量检查。


    附件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图历簿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各种附属文档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 DEM数据生产应提交成果如下(参见8.4考点6)。


    ①DEM数据文件。


    ②原始特征点、线数据文件。


    ③元数据文件。


    ④DEM数据文件接合表。


    ⑤质量检查记录。


    ⑥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⑦技术总结报告。


  • 第21题:

    某测绘单位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0. 2m底面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和1:2000数字线划图,测区为丘陵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捷,道路纵横交错,测区中心有一个大型城市,城区以高层建筑物为主,房屋密集。


    项目前期已完成全测区的彩色数码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布设与测量、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相关成果检查验收合格,可提供本项目作业使用。


    航空摄影使用框幅式数码航影仪,平均摄影比例尺为1:14000,平均航向重叠6 5%,平均旁向重叠3 5%,所用数码航影仪主要参数如下:


    主距f:101. 4mm


    像素大小:0.009mm


    影像大小:7 5 00*1 1 5 00像素(航向*旁向)


    项目成果采用1:2000地形图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生产采用数字微分纠正,以人机交互方式采集镶嵌线,镶嵌处应保持地物特征完整、影像清晰、色调均匀。数字线划图精度按规范要求为: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1. 2m,等高线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7m,注记点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 5m。


    提示:立体采集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分别按下列公式估算。



    其中:H——平均相对航高;


    b——平均像片基线长;


    mx——像点坐标量测中误差。


    【问题】


    1.列出本项目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主要作业步骤。


    2.简述正射影像镶嵌线采集中遇到建筑物、独立树、露天停车场等地物时的作业方法。


    3.项目技术设计要求高程注记点和地物应分步采集,通过精度估算,说明分步采集的理由。


    4.列出本项目提交成果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主要作业步骤包括资料准备、色彩调整、DEM采集、影像纠正、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八大步骤。


    2.根据现行规范要求,采集镶嵌线时,镶嵌处应保持地物特征完整,影像清晰,色调均匀。正射影像镶嵌线采集中遇到建筑物、独立树时,因为此类地物存在投影差,在相邻相片上投影差都向外位移,因此,镶嵌线应该避免切割此类地物,以保证此类地物的完整性,否则会出现地物接边的错位,实际作业时,应从这些地物的旁边选择镶嵌线。


    3.根据题意有:



    又因为mxy=±1.2m,b=7500*0.009*(1-0. 65=0.023625 (m),f=101.4mm=0. 1014m,将相关参数代入式④可得:


    可见,用地物点平面位置测量的精度测量注记点高程时,其中误差为±7.28m,不能满足注记点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 5m的要求,所以项目技术设计要求高程注记点和地物应分步采集,这就是分步采集的理由之所在。


    4.本项目提交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线划图测绘的成果。需要提交的成果包括两大部分:(1)DOM部分,DOM数据文件、DOM定位文件、DOM数据文件接合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2) DLG部分,DLG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DLG数据文件接合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 第22题:

    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2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已于××年××月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并完成了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现阶段的工作是完成全部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的任务。


    1.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500km2。全测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 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 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24 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m。


    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35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2.主要技术依据


    (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 23236—2009);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2 00 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用1 9 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8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18cm*18cm,航摄仪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3500km2,测区共布设6 0条航线,每条航线8 4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5 0 4 0张,航片的航向重叠6 5%,旁向重叠3 5%,东西向飞行。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4.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情况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


    (1)平坦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


    (2)丘陵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8个平高点;


    (3)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控制点均得到共用;


    (4)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检部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工序使用。


    【问题】


    1.解析空中三角测量需要哪些资料?


    2.试述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相对定向的精度指标。


    3.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平差计算包括哪些内容?其精度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解析:

    1.空中三角测量需准备的资料包括:像片索引图、航空像片原始扫描数据、航摄仪检定表(航摄仪技术参考资料)、飞行记录资料、测区内现有小比例尺地形图、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点位略图、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成果表、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刺点片等。


    2.空中三角测量的相对定向环节主要完成单模型的相对定向和单一航带模型连接等工作,同时也是检验选点和像点坐标量测的成果是否满足规定和精度要求的主要环节,其精度指标如下:


    (1)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Δq。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Δq是衡量相对定向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通常称之为相对定向残余上下视差△q。


    (2)同一航带模型连接较差ΔS、ΔZ。平面位置较差限差ΔS、高程较差限差ΔZ.是衡量加密点选点和像点坐标量测精度的指标,也是衡量相对定向精度的指标之一。


    3.空中三角测量的平差计算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内定向、连接点选取及编辑、控制点的转刺、光束法平差解算等内容。主要精度指标包括:定向误差、控制点残差、基本定向点残差、检查点残差、公共点较差。


  • 第23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测区854幅1:1万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任务包括像片控制测量和DOM生产。
    1.测区概况
    全测区以山脉山地、高山地为主,个别为丘陵,地势呈中间高、南北低,平均海拔约为2 000 m,最高海拔为3 767m,最低处约500 m。
    2.主要技术依据
    (1)GB/T 13977-1992《1:5 000 1:1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2)GB/T 13990-1992《1:5 000 1:1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3)GB/T 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 : 5 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
    (4)CH/T 3007.2-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2部分1:5 000 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
    (5)CH/T 9009.3-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 1:25000 1:50000 1: 100 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6)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7)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8)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3.航摄资料
    采用惯性测量装置/差分全球定位系统(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方法航摄,为黑白胶片影像,摄区代号0625,航摄比例尺为1:32 000~1:35 000,相机型号为RC-30,焦距为153.536 mm,航向重叠范围57%~67%,旁向重叠范围25%~35%。
    4.控制点资料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 85国家高程基准,收集到该区范围GPS B级、C级控制点71个。其中,B级点22个,C级49个,除4个C级点无水准高程外,其余高程值均为等级水准联测的1985国家高程,分布均匀,点距约25 km,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问题】
    1.正射纠正常采用何种方法?
    2.利用航空影像制作DOM要注意哪些环节?
    3.DOM制作要提交哪些成果?


    答案:
    解析:
    1.
    正射纠正常采用的方法有正解法(直接法)或反解法(间接法),一般采用反解法(间接法)进行纠正。

    2.
    利用航空影像制作DOM要注意资料准备,技术路线设定、定向建模、DEM获取、影像纠正、色彩调整、影像镶嵌、裁切,质量检查及成果提交等技术环节。

    3.
    DOM制作要提交的成果包括DOM数据文件、DOM定位文件、DOM数据文件接台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