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4分)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中,抽象思维是不可缺少的,但它是与形象思维共同起作用的。抽象思维的结果要通过形象思维的具体运作得以实现,二者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6分)
更多“什么是抽象思维?它在艺术创作中是怎样起作用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新青年》是怎样的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1、《新青年》分为三人阶段来分析它:
    (1、1915年-1918年是急进的民主主义刊物。
    2、1918年-1921年是社会主义刊物。
    3、从1921年-1926年是党中央理论机关刊物。)
    2、它的宣传内容是:
    (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3、《新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早期地宣传提倡了科学民主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前期的亲文化运动的堡垒,是急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战斗堡垒,它所全力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斗争,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扫清道路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在五四运动中的宣传又为五四运动指出了方向。

  • 第2题:

    想象性是()的根本特征.

    • A、形象思维
    • B、抽象思维
    • C、艺术创作
    • D、解读过程

    正确答案:A

  • 第3题:

    简述什么叫双眼视差?怎样解释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
    人有两只眼睛,它们之间大约相隔65mm。当我们观看一个物体,两眼视轴辐合在这个物体上时,物体的映象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点上。这时如果将两眼网膜重叠起来,他们的视像应该重合在一起,即看到单一、清晰的物体。
    双眼视差对知觉深度和距离有重要的意义。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双眼深度线索随距离增加而变化,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起作用了。

  • 第4题: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每周评论》是怎样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正确答案: 《每周评论》是报导和评论事实的刊物,它的宣传内容:
    1、大力宣传十月革命。
    2、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揭露和攻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报导了劳工生活,使人们了解工人阶级生活状况。
    5、《每周评论》在宣传过程中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和《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报刊之一,在五四运动的思想准备方面起了极大作用。

  • 第6题:

    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 A、概括思维
    • B、灵感思维
    • C、形象思维
    • D、抽象思维

    正确答案:C

  • 第7题:

    点火系中容电器是怎样起作用的?


    正确答案: 容电器的作用是吸收点火线圈在断电触点分开时,因自感作用而产生的自感电流,使自感电动势迅速减弱和消失,以使次级线圈中高压电动势迅速增强,同时也避免因自感电流在触点间形成的火花放电而烧蚀触点。当触点重新闭合时,容电器放电,使初级线圈的电流增大,从而增强了高压电动势。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艺术的创作方法?艺术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艺术的创作方法 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基本原则,也是艺术表现中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
    艺术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创作方法 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某种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而表现手法是塑造艺术形像的具体方法。仅仅是艺术表现中的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段,两者的联系是艺术创作方法往往更多的使用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想象性是()的根本特征.
    A

    形象思维

    B

    抽象思维

    C

    艺术创作

    D

    解读过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A

    概括思维

    B

    灵感思维

    C

    形象思维

    D

    抽象思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劳动法的原则?它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正确答案: 劳动法的原则是社会劳动关系的反映,是和劳动关系的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相适应的。它反映社会劳动关系质的稳定性。作为确立劳动法规范的准则,劳动法原则在劳动法规的系统内发挥指导和凝聚的作用。作为处理劳动问题的依据,劳动法原则在不同时期的劳动法规之间,发挥稳定和连续的作用。作为部门法的标志,劳动法原则在不同的部门法之间,发挥比较和区别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包装?它在储存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正确答案: 包装是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包装在储存中的作用:
    1)方便计数
    2)方便交接验收
    3)缩短接收、发放时间、提高速度及效率
    4)便于商品堆、码、叠放
    5)节省仓库空间,进而节省仓容
    6)良好的包装可以抵御储存环境对商品的侵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琥珀酸是怎样产生的?它在白酒中的作用如何?


    正确答案:琥珀酸的产生是在白酒发酵中由醋酸产生的,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糖与谷氨酸共同存在时也可产生琥珀酸,适量琥珀酸可调剂白酒香味。

  • 第14题:

    什么是包装?它在储存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正确答案: 包装是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包装在储存中的作用:
    1)方便计数
    2)方便交接验收
    3)缩短接收、发放时间、提高速度及效率
    4)便于商品堆、码、叠放
    5)节省仓库空间,进而节省仓容
    6)良好的包装可以抵御储存环境对商品的侵害

  • 第15题:

    什么是劳动法的原则?它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正确答案: 劳动法的原则是社会劳动关系的反映,是和劳动关系的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相适应的。它反映社会劳动关系质的稳定性。作为确立劳动法规范的准则,劳动法原则在劳动法规的系统内发挥指导和凝聚的作用。作为处理劳动问题的依据,劳动法原则在不同时期的劳动法规之间,发挥稳定和连续的作用。作为部门法的标志,劳动法原则在不同的部门法之间,发挥比较和区别作用。

  • 第16题:

    为什么说“所以”在上古是个凝固的仂语形式?它在句子的仂语化中起了什么作用?它是在什么时代和怎样发展成为连词的?


    正确答案: (1)“所以”这个仂语在古代汉语中是最常见的凝固形式之一,因为我们必须承认“所”字带有代词性,“五谷,所以养人也”;“五谷是拿来养育人民的东西”;“拿来”是译“以”字;“……的东西”是译“所”字
    (2)在上古,“所以”有使谓语结构和句子结构变为仂语结构的功能:
    ①谓语形式转变为仂语结构:“五谷,所以养人也”,“所以”在这里把谓语形式“养人”转成了名词性仂语“所以养人”,其后还可以加上“者”字,“养之者”。
    ②句子结构转换成仂语结构:“吾所以说吾君者”,将“所以”去掉,剩下的是句子形式,但是加上“所以”是仂语结构。当“所以”插入句子时,还可以加上“之”字,“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
    ③“所以”的意义:
    A.表示凭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
    B.表示原因:“是非之彰,道之所以亏也”,“所以然”就是“它成为这样的原因”
    C.“所以”不是现代汉语的“因此”,正相反,它有时候被用来因其下文,用来追究原因,”“所以”所构成的名词性仂语成为说明和解释的对象: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3)发展成连词:
    ①上古汉语的“所以”既然能表示原因,就有可能转变为“故(因此)”的意思,“所以”能变为因果连词,是由于它有可能放在句首,“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
    ②到中古时期,“所以”逐渐过渡到因果连词,过渡的特征有两个:
    A.“所以”放在句首:“所以忍悲挥戈,收泪告绝。”
    B.句末没有“也”字:“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③到了唐代,“所以”就完全变为连词,它的特征是“所以”后面可以有主语。
    “坐看清流沙,所以子奉使。”在上古汉语里,“所以”本来应该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现在既然被主语间隔,它就不再具有原来的职能了。

  • 第17题:

    艺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活动是()。

    • A、抽象思维
    • B、形象思维
    • C、逆向思维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什么是艺术的创作方法?艺术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艺术的创作方法 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基本原则,也是艺术表现中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
    艺术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创作方法 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某种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而表现手法是塑造艺术形像的具体方法。仅仅是艺术表现中的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段,两者的联系是艺术创作方法往往更多的使用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叫双眼视差?怎样解释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
    人有两只眼睛,它们之间大约相隔65mm。当我们观看一个物体,两眼视轴辐合在这个物体上时,物体的映象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点上。这时如果将两眼网膜重叠起来,他们的视像应该重合在一起,即看到单一、清晰的物体。
    双眼视差对知觉深度和距离有重要的意义。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双眼深度线索随距离增加而变化,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起作用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是水平营销?它在服务营销战略中有怎样的应用?

    正确答案: 水平营销是通过产品做适当改动来产生新用途,新情境,新目标,市场以开创新类别,从而组织市场。
    战略中的应用:水平营销向企业展示了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企业只有尽快地掌握和开展水平营销,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当中狂领风骚,并找到立足之地。水平营销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市场层面、服务层面和营销组合层面上的创新战略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每周评论》是怎样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正确答案: 《每周评论》是报导和评论事实的刊物,它的宣传内容:
    1、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反映了世界革命交潮。
    2、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揭露和攻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报导了劳工生活,使人们了解工人阶级生活状况。
    《每周评论》在宣传过程中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和《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报刊之一,在五四运动的思想准备方面起了极大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新青年》是怎样的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新青年》分为三人阶段来分析它:
    (1、1915年-1918年是急进的民主主义刊物。
    2、1918年-1921年是社会主义刊物。
    3、从1921年-1926年是党中央理论机关刊物。)
    2、它的宣传内容是:
    (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3、《新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早期地宣传提倡了科学民主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前期的亲文化运动的堡垒,是急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战斗堡垒,它所全力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斗争,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扫清道路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在五四运动中的宣传又为五四运动指出了方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以下关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抽象思维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B

    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形象思维也常有抽象思维的伴随

    C

    在绘画造型艺术中,可以完全脱离抽象思维

    D

    形象思维在艺术活动中必须服从于抽象思维的规律

    E

    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基本的和主要的思维方式


    正确答案: E,D
    解析:
    A项,抽象思维就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抽象思维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侧重于理论研究与逻辑推理。B项,如同科学研究中抽象思维常有形象思维伴随一样,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形象思维也常有抽象思维的伴随。在艺术构思与创造的过程中,诸如作品体裁的选择、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设计、表现手法的选择,等等,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抽象思维活动。C项,在绘画这样的造型艺术中,也不能完全脱离抽象思维。文学作品需要通过语言来描述形象,更需要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王安石把“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贾岛把“僧推月下门”改为“僧敲月下门”,一字之动,反映出作家在艺术创作中对每个字含义的反复推敲。D项,抽象思维在艺术活动中必须服从于形象思维的规律,有机融合在形象思维之中,如钱钟书先生所讲“理之在诗,如水中盐……无痕有味”。事实上,在艺术活动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也正是这样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共同发挥作用的。E项,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主要的思维方式。同时,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远远不是那么简单。艺术创作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同时也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