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问题
  • 第1题:

    最后一节诗与第一节略有重复,其中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正确答案:
    一再重复,主要表现诗人对故地康桥的那种眷恋的珍视。

  • 第2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这首诗的层次及各层的含义是什么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4)找出诗中的典型事物和典型场景,并分析其表现作用。


    答案:
    解析:
    (1)这首诗共十二句,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一个层次。前四句描写南宋朝廷以和戎为国策,醉生梦死,武备松弛,根本不想收复中原。中间四句抒写战士们报国无门、空老沙场的悲哀。后四句抒写沦陷区的广大人民热切地盼望收复失地,但一直遥遥无期的悲愤。 (2)这首诗以守边将士的身份和口吻,揭露和谴责南宋统治阶级对金人屈膝投降的政策,写出了守边战士不战而老、沦陷区人民盼望收复失地而不得的悲痛心情,充分地抒发了作者爱国愤世的思想。
    (3)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结构上以“月夜”贯穿全诗,写月夜下达官贵人、守边战士和沦陷区的遗民的不同表现,从而表达了不同主体对待收复中原态度的差异。这首诗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中将朝廷对收复的态度与战士、遗民对收复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出朝廷和戎政策的荒谬,表现出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整首诗声情苍凉激越,风格悲壮沉郁。
    (4)此诗非常善于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典型事物,如马肥死、弓断弦、征人骨、遗民泪等,这些细节描写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如朱门歌舞、戍楼望月等,作者意在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自己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

  • 第3题:

    3、选出对这首诗的题旨分析不当的一项

    A.国殇,泛指为国牺牲的人。这是一首赞颂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歌

    B.国殇,为国而死的人。这是一首祭奠神灵的歌辞

    C.这首诗通过祭奠阵亡将士,歌颂了在卫国战争中英雄们崇高的品质与宁死不屈的坚强斗志

    D.这首诗用祭者的语气,沉痛地描述了楚秦战争的历史真实情况,表现了屈原的思想感情同人民血肉紧密相连


    国殇,为国而死的人。这是一首祭奠神灵的歌辞

  • 第4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正确答案:

    9.(5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答出思乡之情,给2分;答出以景寓情,给1分;具体答出景于情的关系,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 第5题:

    【单选题】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