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诗歌中,交替使用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手法的是( )A.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B.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白居易<杜陵叟》

题目

下列诗歌中,交替使用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手法的是( )

A.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B.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白居易<杜陵叟》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诗歌中,交替使用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手法的是( )A.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B.李白《行 ”相关问题
  • 第1题:

    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


    A.曹操《观沧海》
    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C.杜牧《泊秦淮》
    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古代文学常识。

    A项:《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符合题干要求,当选。

    B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杜牧《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2题: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是()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B

  • 第3题: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化用了典故的两句诗是: , 。


    离别

  • 第4题:

    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 )

    A.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B.李白《行路难》(其一)
    C.陆游《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D.杜甫《蜀相》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下列哪首诗采用了“印象联缀”的结构方法()

    A《泊秦淮》

    B《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C《雁门太守行》

    D《乌衣巷》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