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土力学的发展概况?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题目
简述土力学的发展概况?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土力学的发展概况?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隋唐五代时期工商业发展概况。


    参考答案:

    (1)手工业
    1)手工业的发展
    ①矿冶业的发展:隋唐五代时期的矿冶业相当发达,矿产品有金、银、铜、铁、锡、铅、钒、水银及朱砂等。矿冶处极多,民间亦可私采,产量较高。
    ②铸造业的进步:铸造业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合铸金银技术、蜡模铸造技术、胆水炼铜技术及灌钢技术的发明与使用大大提高了金属铸造的水平。铸钱业的规模较大。有简单的机械车床,有切屑、抛光、焊接、铆、镀、刻凿等工艺。
    ③纺织印染业的发展:纺织业在隋唐五代时期获得了巨大成就。官营作坊就有布、绢、丝、纱、绫、罗、锦、绮、绸、褐等多种产品,至于民间的作坊产品更为丰富。在纺织业的影响下,印染业也有得到了相应发展分工精细、印染方法先进。
    ④制瓷业的发展:隋唐五代制瓷业发展显著,技术更为娴熟,唐代瓷器在隋代的基础上产品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如刑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到唐末五代赵瓷发展成秘色彩。唐代的三彩瓷器是一种享有盛誉的艺术品。
    ⑤造船业的发展:隋唐五代时期造船业规模很大。唐代,从广州到印度南端这条航线上的船只,多由中国制造,扬州市当时官船的制造中心之一。
    ⑥制盐、制茶、造纸、文具业的进步:制盐业的发展,河东的池盐、浙西德海盐产量高质量好,营销全国各地,是唐政府后期财政的重要来源;制茶业在唐后期迅速发展,到五代出现许多著名产品;造纸业和文具业也得到了显著地发展。
    2)手工业的组织形式:
    ①官营手工业:隋唐五代时期的官营手工业有了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系统。尤其是唐代,中央的少府监、将作监、督水监等掌管手工业的专门机构分工精细而复杂。各作坊的工匠中的短番匠主要来自州县应征的,巧儿和明资匠主要来自和雇。但政府往往不按规定付酬,含有强制成分。
    ②私营手工业(行会的建立):隋唐五代时期的私营手工业虽然发展速度较慢、经营规模较小,但进步还是相当明显。私营手工业一般都以大都市最为集中。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发展,行会制度也应运而生。大体上每一行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公推“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则是该行业的代表,负责处理行中事务,尤其是与其它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行会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各行业协调内部利益冲突,保障本行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国家对手工业者控制的加强。
    (2)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①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农副业、手工业):农业经济的繁荣和搜工业生产的进步促进了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
    ②商品交换活动的活跃:商品交流较为活跃,商业活动保持着一定的规模。
    ③出现了一批富商豪贾;形成了许多商帮:商业活动的兴盛造就了一大批“国中巨豪”,积累了巨额的商业资本。由于经营行业的不同,形成了许多商帮,十分活跃,是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一大特点。
    ④城市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史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隋唐五代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长江流域及沿海,如长安、洛阳等大都市、扬州、杭州、泉州等总舵城市也是较为发达。到唐代后期出现“扬一益二”状况,扬州、益州其经济地位实际上已超过了长安和洛阳。


  • 第2题:

    简述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概况。


    答案:
    解析:
    教育心理学从最初附属于普通心理学或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 第3题:

    1、简述建国前后各阶段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以及发展前景(不少于400字)


    第一阶段从1882年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共经历了67年。这个阶段的电力企业有外商资本,有官僚资本,也有私人资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与世界各国相同。 第二阶段从1949年建国开始到1998年到国家电力公司成立,撤消电力部为止,历时49年。其特点是国家统一所有,统一管理,自上而下垂直垄断经营,实行计划建设,计划发电,计划供电和计划用电的计划经济体制。 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中国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到90年代中期,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现代电力市场的运作可以说从1998年电力部撤消,政企分开,这算是中国电力市场发展进入第三阶段。

  • 第4题: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的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茨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3)成熟与完善阶段:60年代到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80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至此,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大的分支,研究成果无数.对实践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 第5题:

    简述国际电视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国际电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开始通过卫星向邻国电缆电视系统播送新闻,标志着国际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到20世纪末,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开办官方、半官方的国际电视台,商业性的国际电视台更有上百个之多。
    同国际广播相比,国际电视的发展进程有两个明显特点:
    ①民办先行,官办后上。国际电视是民办的商业台首先兴起,至今它们仍是这一领域的主力,政府掌管的国际电视机构是以后才出现的。
    ②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并举。与国际广播以新闻时事为主的做法不同,国际电视的新闻节目固然影响巨大,娱乐节目更是丰富多彩,文化传播的比重比国际广播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