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18岁,发热待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全身消瘦。疑诊败血症,需留取血培养标本,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用无菌培养瓶B、采集量为5~10mlC、将血液注入培养瓶后轻轻摇动D、胶塞经火焰消毒后塞好E、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可在输液针头处取血不符合标本采集原则的是A、严格查对医嘱B、严格执行无菌技术C、采集方法、时间、量要准确D、培养标本宜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E、采集的标本要定期送检需留取血标本做常规生化检查,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嘱病人空腹B、用干燥试管采集C、评估病人,做好其思想工作,消除顾虑D、

题目

患者,男性,18岁,发热待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全身消瘦。疑诊败血症,需留取血培养标本,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用无菌培养瓶

B、采集量为5~10ml

C、将血液注入培养瓶后轻轻摇动

D、胶塞经火焰消毒后塞好

E、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可在输液针头处取血

不符合标本采集原则的是A、严格查对医嘱

B、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C、采集方法、时间、量要准确

D、培养标本宜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

E、采集的标本要定期送检

需留取血标本做常规生化检查,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嘱病人空腹

B、用干燥试管采集

C、评估病人,做好其思想工作,消除顾虑

D、严格查对医嘱

E、为了尽快得到化验结果,可随时抽取

在静脉穿刺时,操作错误的是A、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B、选择粗、直、有弹性的血管穿刺

C、止血带扎在穿刺点6cm以上

D、消毒皮肤可选用5%的碘伏

E、穿刺时针梗与皮肤呈30°~40°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男性,18岁,发热待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全身消瘦。疑诊败血症,需留取血培养标本,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几日来大便次数增加,每日10次左右,便中带血及黏液,呈果酱样,疑阿米巴痢疾,需取便标本,留取的标本应置于

    A、无菌蜡纸盒

    B、培养管

    C、加盖的便盆

    D、加温的容器

    E、普通便盆


    参考答案:D

  • 第2题:

    对败血症病人如何正确获取血培养标本?


    答案:
    解析:
    血培养标本应在抗菌药物应用前及寒战、高热时采集,并宜多次反复送验。每次采血量新生儿和婴儿为5mL,年长儿和成人为10mL。有条件者宜同时做厌氧菌和真菌培养。已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宜于培养基中加入硫酸镁、β-内酰胺酶、对氨苯甲酸等以破坏某些抗菌药物,或用血块培养法以提高阳性率。

  • 第3题:

    患者,男性,18岁,发热待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全身消瘦。

    疑诊败血症,需留取血培养标本,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用无菌培养瓶
    B.采集量为5~10ml
    C.将血液注入培养瓶后轻轻摇动
    D.胶塞经火焰消毒后塞好
    E.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可在输液针头处取血

    答案:E
    解析:

    1.留取血培养标本应准确反映血液的情况,如果在输液针头处采集,受输液液体的影响,会大大降低检出率。
    2.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防止因放置过久影响结果。
    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酶、酯类、电解质等,受饮食影响较大,因此宜选择空腹时采集。
    4.周围静脉穿刺时针梗与皮肤呈15°~30°。

  • 第4题:


    患者,男,56岁。发热1周,体温在39.0~40.0℃,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体质消瘦,食欲差。

    入院时属于发热过程的
    A.体温上升期
    B.高热持续期
    C.退热期
    D.体温下降期
    E.低热期

    答案:B
    解析:

    高热持续期患者皮肤潮红而灼热,口唇干裂,呼吸和脉搏加快。
    高热持续期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 第5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18岁。发热待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楚,精神委靡,全身消瘦。

    疑诊败血症,需留取血培养标本,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用无菌培养瓶
    B:采集量为5~10ml
    C:将血液注入培养瓶后轻轻摇动
    D:胶塞经火焰消毒后塞好
    E: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可在输液针头处取血

    答案:E
    解析:

  • 第6题:

    患者,男性,18岁,发热待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全身消瘦。

    需留取血标本做常规生化检查,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嘱病人空腹
    B.用干燥试管采集
    C.评估病人,做好其思想工作,消除顾虑
    D.严格查对医嘱
    E.为了尽快得到化验结果,可随时抽取

    答案:E
    解析:

    1.留取血培养标本应准确反映血液的情况,如果在输液针头处采集,受输液液体的影响,会大大降低检出率。
    2.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防止因放置过久影响结果。
    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酶、酯类、电解质等,受饮食影响较大,因此宜选择空腹时采集。
    4.周围静脉穿刺时针梗与皮肤呈15°~30°。

  • 第7题:

    患者,男性,18岁,发热待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楚,精神委靡,全身消瘦。

    需留取血标本做常规生化检查,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嘱病人空腹
    B.用干燥试管采集
    C.评估病人,做好其思想工作,消除顾虑
    D.严格查对医嘱
    E.为了尽快得到化验结果,可随时抽取

    答案:E
    解析:
    1.留取血培养标本应准确反映血液的情况,如果在输液针头处采集,受输液液体的影响,会大大降低检出率。 2.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防止因放置过久影响结果。 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酶、酯类、电解质等,受饮食影响较大,因此宜选择空腹时采集。 4.周围静脉穿刺时针梗与皮肤呈15°~30°。

  • 第8题:

    患者,男性,18岁,发热待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全身消瘦。

    不符合标本采集原则的是
    A.严格查对医嘱
    B.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C.采集方法、时间、量要准确
    D.培养标本宜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
    E.采集的标本要定期送检

    答案:E
    解析:

    1.留取血培养标本应准确反映血液的情况,如果在输液针头处采集,受输液液体的影响,会大大降低检出率。
    2.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防止因放置过久影响结果。
    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酶、酯类、电解质等,受饮食影响较大,因此宜选择空腹时采集。
    4.周围静脉穿刺时针梗与皮肤呈15°~30°。

  • 第9题:

    患者,男性,60岁,要留取痰液查癌细胞,护士应留取以下哪种标本()。

    • A、痰常规标本
    • B、12h痰标本
    • C、24h痰标本
    • D、痰培养标本
    • E、咽拭子培养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患者,男,56岁。发热1周,体温在39.0~40.0℃,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体质消瘦,食欲差。入院时属于发热过程的()

    • A、体温上升期
    • B、高热持续期
    • C、退热期
    • D、体温下降期
    • E、低热期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问答题
    患者,50岁。近两个月来出现发热,体温38.5℃左右,厌食,消瘦,体重已下降4kg。为明确诊断,需查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血培养。请问:(1)如何正确地留取血标本?(2)如何防止标本溶血?

    正确答案: (1)采集方法:①应事先通知患者需空腹采血。②准备三个标本容器,即血培养瓶、抗凝试管和干燥试管。③按静脉穿刺法采血至所需量;④取血后先注入血培养瓶:注入密封瓶时,除去铝盖中部,常规消毒,更换针头将取出的血液注入培养瓶内,轻轻摇匀:其次注入抗凝管: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立即轻轻摇动;最后注入干燥试管:勿震荡,勿将泡沫注入。
    (2)预防措施:①抽血时需用干燥注射器、针头和干燥试管;②止血带不要束缚太紧,针刺时不能使局部组织损失过多,不能用手挤压局部组织迫使血液抽出;③采血后立即取下针头,将血液顺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切莫将泡沫注入;④避免震荡,以防红细胞破裂而造成溶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患者,几日来大便次数增加,每日10次左右,便中带血及黏液,呈果酱样,疑阿米巴痢疾,需取便标本,留取的标本应置于()
    A

    无菌蜡纸盒

    B

    培养管

    C

    加盖的便盆

    D

    加温的容器

    E

    普通便盆


    正确答案: C
    解析: 阿米巴痢疾的大便腥臭,多呈暗红色似果酱状,有脓血及黏液。取标本时应取脓血粪便相邻处,避免接触消毒剂和污染尿液,并注意一定要保温(36~37℃),因在低温下,阿米巴原虫失去活力,不易查出。便前可将便器先用温水冲洗,便后立即取样,其量略多于普通便标本,以广口瓶为宜,送检查时可用棉垫包住盛标本的瓶(或盒)以便保温。故选D。解题关键:低温下不易查出阿米巴原虫,应用加温容器。 【考点】:阿米巴痢疾大便标本留取

  • 第13题:

    患者,女性,45岁,患泌尿系感染,医嘱做尿培养,患者神志清楚,护士可采用留取尿标本的方法是

    A.随机留尿100ml

    B.留取中段尿

    C.留取终段尿

    D.收集24小时尿液

    E.留晨首次尿液100ml


    正确答案:B
    此题考查女患者导尿术。如需留尿培养标本,用无菌标本瓶或试管接取中段尿5ml,妥善放置。导尿毕,用纱布包裹导尿管,轻轻拔出,脱去手套,撤去洞巾,清理用物。

  • 第14题:

    患者,几日来大便次数增加,每日10次左右,便中带血及黏液,呈果酱样,疑阿米巴痢疾,需取便标本,留取的标本应置于

    A.无菌蜡纸盒
    B.培养管
    C.加盖的便盆
    D.加温的容器
    E.普通便盆

    答案:D
    解析:
    阿米巴痢疾的大便腥臭,多呈暗红色似果酱状,有脓血及黏液。取标本时应取脓血粪便相邻处,避免接触消毒剂和污染尿液,并注意一定要保温(36~37℃),因在低温下,阿米巴原虫失去活力,不易查出。便前可将便器先用温水冲洗,便后立即取样,其量略多于普通便标本,以广口瓶为宜,送检查时可用棉垫包住盛标本的瓶(或盒)以便保温。故选D。解题关键:低温下不易查出阿米巴原虫,应用加温容器。

  • 第15题:

    患者,男性,18岁,发热待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楚,精神委靡,全身消瘦。

    不符合标本采集原则的是
    A.严格查对医嘱
    B.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C.采集方法、时间、量要准确
    D.培养标本宜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
    E.采集的标本要定期送检

    答案:E
    解析:
    1.留取血培养标本应准确反映血液的情况,如果在输液针头处采集,受输液液体的影响,会大大降低检出率。 2.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防止因放置过久影响结果。 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酶、酯类、电解质等,受饮食影响较大,因此宜选择空腹时采集。 4.周围静脉穿刺时针梗与皮肤呈15°~30°。

  • 第16题:

    患者,男性,18岁,发热待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楚,精神委靡,全身消瘦。

    在静脉穿刺时,操作错误的是
    A.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B.选择粗、直、有弹性的血管穿刺
    C.止血带扎在穿刺点6cm以上
    D.消毒皮肤可选用5%的碘伏
    E.穿刺时针梗与皮肤呈30°~40°

    答案:E
    解析:
    1.留取血培养标本应准确反映血液的情况,如果在输液针头处采集,受输液液体的影响,会大大降低检出率。 2.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防止因放置过久影响结果。 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酶、酯类、电解质等,受饮食影响较大,因此宜选择空腹时采集。 4.周围静脉穿刺时针梗与皮肤呈15°~30°。

  • 第17题:

    患者,男性,40岁。近期出现尿色黄,尿液浑浊,医嘱予尿培养检查,患者神志清醒,配合程度好。护士留取尿标本的方法是

    A:留取中段尿
    B:导尿术
    C:留取末段尿
    D:用无菌培养瓶留取15ml
    E:留取始段尿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患者,男性,18岁,发热待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全身消瘦。

    在静脉穿刺时,操作错误的是
    A.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B.选择粗、直、有弹性的血管穿刺
    C.止血带扎在穿刺点6cm以上
    D.消毒皮肤可选用5%的碘伏
    E.穿刺时针梗与皮肤呈30°~40°

    答案:E
    解析:

    1.留取血培养标本应准确反映血液的情况,如果在输液针头处采集,受输液液体的影响,会大大降低检出率。
    2.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防止因放置过久影响结果。
    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酶、酯类、电解质等,受饮食影响较大,因此宜选择空腹时采集。
    4.周围静脉穿刺时针梗与皮肤呈15°~30°。

  • 第19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18岁。发热待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楚,精神委靡,全身消瘦。

    在静脉穿刺时,操作错误的是
    A: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B:选择粗、直、有弹性的血管穿刺
    C:止血带扎在穿刺点6cm以上
    D:消毒皮肤可选用5%的碘伏
    E:穿刺时针柄与皮肤成30°~40°

    答案:E
    解析:

  • 第20题:

    患者,男性,12岁,发热、头痛2天入院。T39.5℃,BP100/70mmHg,呼吸规整,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全身散在淤点,颈抵抗(+),克氏征(+),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该病人取血标本做血培养检查时,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恰当的是()

    • A、标本应立即送检
    • B、最好床旁培养
    • C、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 D、多次送检
    • E、标本无法及时送检时可放入冰箱中保存

    正确答案:E

  • 第21题:

    患者男性,12岁,因发热、头痛入院治疗,疑诊为乙型脑炎,需做脑脊液检查,请你施行腰椎穿刺术。(在医学模拟人上操作)


    正确答案: 评分要点(1)患者准备(2分)①穿刺前先测量血压。(1分)②模拟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考生对面一手挽住模拟人头部,另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1分)(2)选择穿刺点(1分)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在皮肤上作一标记,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3)常规消毒(1分)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厘米。(4)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6分)①穿手术衣双手提起衣领两端,抖开全衣,两手臂同时伸入袖筒;提出腰带双手交叉向对侧后,让他人系结。(3分)②戴无菌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其余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两手分别把反折部翻至手术衣袖口上。(3分)(5)穿刺方法(5分)①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做局部麻醉。(1分)②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考生口述: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防止脑脊液流出过快造成脑疝)。(2分)③口述并模拟操作测压与抽放液,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做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2分)(6)术后处理(1分)完成采集脑脊液后将针芯插入,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再次测血压,去枕平仰卧4~6h。(7)提问患者存在哪些情况时应禁忌穿刺?(2分)答: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禁忌穿刺。

  • 第22题:

    单选题
    需留取血培养标本的是(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解析:
    静脉血标本采集包括:①全血标本,用作血沉、血常规和测定血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如血糖、尿素氮、肌酐)等;②血清标本,用于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和肝功能等;③血培养标本,用于查找血液中的致病菌。

  • 第23题:

    问答题
    患者男性,12岁,因发热、头痛入院治疗,疑诊为乙型脑炎,需做脑脊液检查,请你施行腰椎穿刺术。

    正确答案: (1)患者准备(2分)①穿刺前先测量血压。(1分)②模拟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考生对面一手挽住模拟人头部,另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1分)
    (2)选择穿刺点(1分)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在皮肤上作一标记,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1分)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
    (4)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6分)①穿手术衣双手提起衣领两端,抖开全衣,两手臂同时伸入袖筒;提出腰带双手交叉向对侧后,让他人系结。(3分)②戴无菌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其余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两手分别把反折部翻至手术衣袖口上。(3分)
    (5)穿刺方法(5分)①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做局部麻醉。(1分)②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考生口述: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防止脑脊液流出过快造成脑疝)。(2分)③口述并模拟操作测压与抽放液,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做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2分)
    (6)术后处理(1分)完成采集脑脊液后将针芯插入,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再次测血压,去枕平仰卧4~6h。
    (7)提问患者存在哪些情况时应禁忌穿刺?(2分)答: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禁忌穿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