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6分)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文中作者说“死亦我所恶”,而乙文中死囚犯却“________________”,这可用甲文中所阐述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诠释。(2分)


    正确答案:
    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答“卒自归无后者”也可) 舍生而取义者也(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概括答成“舍生取义”也可)

  • 第2题:

    在齐桓公即位前后,齐国与鲁国爆发了两次战争,分别是哪两次?


    参考答案:两次战争是乾时之战和长勺之战。

  • 第3题:

    甲、乙两人以匀速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5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的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离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千米


    B 设甲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乙车速度为y千米/小时,AB两地的距离为2s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

  • 第4题:

    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

    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正确答案:
    17、(7分)
    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终结点。

  • 第5题:

    文章在第④段和第⑦段两次写了作者的“笑”,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正确答案:
    (1)一是表明了作者对孩子们天真、有趣的喜爱;二是表明了作者对学生们不关心生活,只知读些无用书的无奈。(每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一是为孩子易骗而笑;二是为他们表现出来的童真而笑;三是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的同情。(每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