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起伏大、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气象灾害影响广、程度重。其中,江淮、江南降水异常,江西、浙江等地3月初就出现了罕见早汛。3月下旬到4月,湘江、漓江、赣江出现了超警戒水位,部分地区发生洪涝。5月5日以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遭遇暴雨“倾城”。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解释说:“北方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加强了这些地区的气流上升运动。由于这些地区中低层水汽含量非常丰富,在空气上升运动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进而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起伏大、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气象灾害影响广、程度重。其中,江淮、江南降水异常,江西、浙江等地3月初就出现了罕见早汛。3月下旬到4月,湘江、漓江、赣江出现了超警戒水位,部分地区发生洪涝。5月5日以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遭遇暴雨“倾城”。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解释说:“北方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加强了这些地区的气流上升运动。由于这些地区中低层水汽含量非常丰富,在空气上升运动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进而形成较强降水。”

我国是多暴雨的国家,除了西北个别省、区之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我国属于季风气候,从晚春到盛夏,北方冷空气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彤成一场场暴雨。暴雨形成的过程相当复杂。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持久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积雨云体积通常相当庞大,它们排列起来,可形成100~200千米宽的雨带。大气的运动和流水一样,常产生波动或涡旋。当两股来自不同方向或不同温度、湿度的气流相遇时,就会产生波动或涡旋。大的这几千千米,小的只有几千米。在这些地区,波动常伴随气流运行出现上升运动,并使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同一地区集中,形成暴雨中心。此时,低层空气暖而湿,上层空气冷而干,致使大气层结构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这有利于大气中能量释放,促使积雨云充分发展。

另外,地形对暴雨的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响。例如,由于山脉的存在,迎风坡迫使气流上升,从而垂直运动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就大大减小,有的背风坡的雨量仅是迎风坡的1/10。山谷的狭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强。比如,河南有一次特大暴雨,其中心林庄,正处在南、北、西三面环山,向东逐渐形成喇叭口的地形之中,由于这样的地形,气流上升速度增大,雨量骤增。

14.下面对暴雨形成的主要条件的归纳,恰当的是哪一项?(2分)

A.不同温度、湿度的气流相遇导致大气在运动中产生波动或者涡旋。

B.充足的水汽、强烈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C.气温起伏大、降水分布非常的不均匀,气象灾害影响广、程度重。

D.积雨云体积的大小,山脉坡向与坡度陡缓,气流上升运动的大小。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起伏大、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气象灾害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三大气象要素为:

    A.气温、气压和空气湿度

    B.气温、风和云

    C.风、云和降水


    正确答案:A

  • 第2题:

    下列有关气象及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啸和地震都不属于气象灾害

    B.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内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含)的降雨称为“暴雨”

    C.干旱、暴雨洪涝以及热带气旋导致的台风是我国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

    D.我国华南和长江中下游的气象灾害种类相同


    正确答案:ABC
    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冰雹、霜冻、大雾等造成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衍生出其他的一些灾害。由气象因素引起的形成了灾害的才叫气象灾害,地震、海啸不属于气象灾害。故A、B和C项正确。我国西南和华南的气象灾害种类有暴雨、干旱、低温冻害、冰雹、台风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七月有梅雨,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伏旱、台风等,故D错误。本题选ABC。

  • 第3题:

    下图是“沿49。N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题。



    图中④地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查看材料

    A.暴风雪
    B.飓风
    C.沙尘暴
    D.酸雨

    答案:A
    解析:
    ④地受北冰洋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容易受暴风雪灾害的影响。

  • 第4题:

    下图是“沿490N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图中④地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查看材料

    A.暴风雪
    B.飓风
    C.沙尘暴
    D.酸雨

    答案:A
    解析:
    ④地受北冰洋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容易受暴风雪灾害的影响。

  • 第5题:

    下图为某年1月1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当月20~23日降水量预报图。据此完成题。



    形成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从20日到23日雨雪过程的天气系统是()。查看材料

    A.冷锋
    B.暖锋
    C.反气旋
    D.江淮静止锋

    答案:A
    解析:
    1月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南下,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此时的天气系统为冷锋,故选A项。

  • 第6题: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

    • A、较严重
    • B、最严重
    • C、不太严重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我国各地气温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地形共同影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梅雨”多发生在夏季,淮河是为我国最北冬季不结冰的大河,()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大气降水为水资源唯一的补给源,()为主要自然灾害。


    正确答案:霜冻;旱涝

  • 第9题:

    多选题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有()。
    A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C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D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正确答案: 年平均气温: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受地貌影响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向南的转向;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我国与世界同纬度平均气温相比,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气温年较差(),说明我国气候具有()的待征。

    正确答案: 大,大陆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中指出,下面哪些是气象灾害的特点()
    A

    种类多

    B

    强度大

    C

    分布地域广

    D

    发生频率高

    E

    造成损失重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在年均气温多少度以上地区

    A.10℃

    B.12℃

    C.14℃

    D.16℃

    E.18℃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图3示意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读图3,完成26-28题。



    该地6月份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别是(??)

    A.28℃、150mm
    B.30℃、290mm
    C.31℃、385mm
    D.32℃、400mm

    答案:B
    解析:
    点拨:本题考查对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的解读。应试解难:由图可知,6月份对应的纵轴(气温/℃)为30℃;对应的横轴(降水量/mm),远远大于150mm,小于且接近300mm。因此,答案选B。

  • 第15题:

    下图是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简要说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该图的教学步骤和运用该图进行教学的意义。(14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步骤:
    指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说出气温、降水、地势分布的规律和特征;
    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变化规律,分析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规律。
    (2)教学意义: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地图进行记忆,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为接下来学习秦岭—淮河线打下重要基础。

  • 第16题:

    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
    (3)分析该气象灾害形成的条件。


    答案:
    解析:
    (1)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风沙天气)。
    (3)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 第17题:

    三大气象要素为:()

    • A、气温.气压和空气湿度
    • B、气温.风和云
    • C、风.云和降水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


    正确答案: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 第19题: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中指出,下面哪些是气象灾害的特点()

    • A、种类多
    • B、强度大
    • C、分布地域广
    • D、发生频率高
    • E、造成损失重

    正确答案:A,C,D,E

  • 第20题:

    单选题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
    A

    较严重

    B

    最严重

    C

    不太严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

    正确答案: 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我国各地气温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地形共同影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由于地表面有海陆差异、地形起伏等,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A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B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C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均匀

    D

    空气不易产生对流运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