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

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本文题目是《 》,选自《 》。(2分)


相似考题

1.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9.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1题。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B.秦王不悦(高兴)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派 )( 使者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更多“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相关问题
  • 第1题: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文后的问题。(15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秦王怫然怒

    (2)长跪而谢之


    正确答案:
    (1)盛怒的样子 
    (2)道歉

  • 第2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以头抢地耳(撞)

    B.亦免冠徒跣(白白地)

    C.徒以有先生也(只)

    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正确答案:B

  • 第3题:

    阅读文章第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实际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请

    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1.(3分)秦王易地并非真心,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并以“寡人”自称(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可见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悦,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 第4题: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正确答案:
    (1)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而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如:(1)句中,“以……为”是“把……当做(看做)”的意思,“错”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措”,“采取”的意思。(2)句申,“而”表示转折,“以”是“凭、靠”的意思,“徒”是“只不过,只是”,后面的“以”是“因为”的意思。然后将大体意思翻译正确即可。

  • 第5题:

    教学《马说》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也!”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


    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

    答案:B
    解析:
    题干句中“其”为副词,表揣测,意为“恐怕、大概”。A项,“其”为代词,意为“其中的”;B项,“其”为副词,表推测,意为“大概”;C项,“其”为副词,表反问,意为“难道、怎么”;D项,“其”为副词,表强调,意为“一定”。

  • 第6题:

    《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中怎样通过人物语言来体现了《战国策》长于说事的特点的?


    正确答案: 唐雎与秦王的对白,很鲜明地体现了《战国策》长于说事的特点,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秦王面对否定“易地”的使者唐雎怒气冲天,炫耀自白“天子之怒”,唐雎顺势就“怒”字生发开来,引出“三怒”:“天子之怒”无非造成“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惨祸;“庸夫之怒”只是无所作为;“布衣之怒”却能使百姓免于战争灾难。并突出强调“刺”字,专诸刺王、聂政刺相、要离刺王子,使上苍日月星辰异变,映衬自己欲刺秦王,此处借天人感应作浪漫主义的铺排和夸张,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唐雎奋起痛驳,直至“挺剑而起”,秦王终于“色挠,长跪。”人物形象极为生动。文章开篇秦王作为强国之王不可一世之态跃然纸上,最后,他神色沮丧,长跪而谢。凶残而又怯懦怕死,外强中干的性格暴露无遗。与唐雎的义胆忠肝,宁死不屈,正气凌然,自成鲜明对比。

  • 第7题:

    翻译: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正确答案: 鲁僖公四年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了,于是就接着攻打楚国。楚国国君派遣使者来跟诸侯国军队说:“您居住在北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是互不相干的。没有料到你们进入我国的领地,什么原因呢?”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先君太公说:‘天下诸侯,你可以征伐他们,来辅佐周王朝。’赐给我先君权力范围:东边到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们的贡品包茅没有贡上来,周王朝的祭祀用品供给不上,没有用来滤酒的东西,我来责问这件事;周昭王南巡没有回来,我来查问这件事情。”楚国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这是我们国君的罪过。我们怎么敢不进贡呢?周昭王没有回来,您还是到水边去问吧!”齐国军队继续进军,驻扎在陉地。

  • 第8题:

    概括《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的主题。


    正确答案: 《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通过唐且在秦廷上以口若悬河的辩才、舍生忘死的正气勇慑秦王的义举,颂扬了战国时期策士的侠义勇武精神。

  • 第9题:

    问答题
    《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中怎样通过人物语言来体现了《战国策》长于说事的特点的?

    正确答案: 唐雎与秦王的对白,很鲜明地体现了《战国策》长于说事的特点,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秦王面对否定“易地”的使者唐雎怒气冲天,炫耀自白“天子之怒”,唐雎顺势就“怒”字生发开来,引出“三怒”:“天子之怒”无非造成“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惨祸;“庸夫之怒”只是无所作为;“布衣之怒”却能使百姓免于战争灾难。并突出强调“刺”字,专诸刺王、聂政刺相、要离刺王子,使上苍日月星辰异变,映衬自己欲刺秦王,此处借天人感应作浪漫主义的铺排和夸张,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唐雎奋起痛驳,直至“挺剑而起”,秦王终于“色挠,长跪。”人物形象极为生动。文章开篇秦王作为强国之王不可一世之态跃然纸上,最后,他神色沮丧,长跪而谢。凶残而又怯懦怕死,外强中干的性格暴露无遗。与唐雎的义胆忠肝,宁死不屈,正气凌然,自成鲜明对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關於虛詞的用法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連詞,可譯作“用”

    B

    安陵君其許寡人!其:語氣詞,表示委婉語氣

    C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與:語氣詞,表示疑問

    D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爾:語氣詞,可譯作“罷了”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是怎样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

    正确答案: 当唐且来到威严的秦廷后,秦王先发制人,将秦国仗势欺人的行为,反说成弱国瞧不起强国,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唐且的回答威严中透着果断:祖先之地,别说五百里,就是一千里也不能抉!言辞柔中带刚,表现了纵横家难以压倒的气势。因此,激起无言以对的秦王的恼怒。秦王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唐且则从容镇静地以“士之怒”应对:“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从而突出了士的侠义勇武,威风震慑了秦王。
    最后仍以对话结尾。在神情沮丧、长跪恭维的秦王面前,树立着一个高大、威严的士的形象。
    本文通过充满机锋,富有动作性的对话,塑造了生动鲜明的策士形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句中,“其”用作语气词的是()
    A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C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D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E

    安陵君其许寡人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君臣吏民能面刺寡之之过者

    D.以大易小 扶苏以数谏故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原文】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分)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只要译准两个“使”,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 第15题: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19-22题。(12分)

    唐雎不辱使命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仓鹰击于殿上( ) ②天下缟素( )

    ③长跪而谢之( ) ④寡人谕矣( )


    正确答案:
    ①通“苍”  ②穿丧服  ③道歉    ④明白

  • 第16题:

    教学《马说》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邪”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向子,下列合适的是( )。


    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古代汉语基础。“其真不知马邪”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

    A项:“其”是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其”是语气副词,表示推测。与题干相符,当选。

    C项:“其”表示反问语气。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其”表示祈使语气,表示一定。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7题:

    初中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山东济南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唐雎不辱使命》
    2.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完《唐雎不辱使命》,请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下列文言虚词(也、哉、乎、矣)表示什么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字?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3.基本要求:
    (1)要读句子,并且注意读音和停顿;
    (2)结合语境,明确答案;
    (3)要有板书。
    答辩题目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以“而”为例,讲解词义及一两个出处。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呢(《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
    过渡:那接下来我们看看课后习题,来掌握本节课的几个重点的文言文虚词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后习题的八个句子,指名学生阅读,适当点拨指导读音及断句。
    2.学生翻译这几个文言文语句。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4)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泯然众人矣。——完全成为普通人了。
    同学们已经能够将句子翻译完美了,接下来我们看看一句的虚词表示的是什么语气和意思吧。
    (三)抓住重点,体会语气
    小组讨论8分钟,先朗读,再翻译,按照翻译再体会情感,读出句子所要表达的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要求学生按照这种语气来朗读。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你今天都掌握了哪些文言虚词呀?试着再来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课后寻找这些文言虚词的其他意思和出处,下堂课来交流。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也——呢?
    哉——呢?、啊!
    乎——吗?、啊!
    矣——了。
    【答辩题目解析】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以“而”为例,讲解词义及一两个出处。
    【参考答案】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 第18题:

    下列句子中關於虛詞的用法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連詞,可譯作“用”
    • B、安陵君其許寡人!其:語氣詞,表示委婉語氣
    • C、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與:語氣詞,表示疑問
    • D、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爾:語氣詞,可譯作“罷了”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简述《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是怎样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


    正确答案: 当唐且来到威严的秦廷后,秦王先发制人,将秦国仗势欺人的行为,反说成弱国瞧不起强国,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唐且的回答威严中透着果断:祖先之地,别说五百里,就是一千里也不能抉!言辞柔中带刚,表现了纵横家难以压倒的气势。因此,激起无言以对的秦王的恼怒。秦王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唐且则从容镇静地以“士之怒”应对:“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从而突出了士的侠义勇武,威风震慑了秦王。
    最后仍以对话结尾。在神情沮丧、长跪恭维的秦王面前,树立着一个高大、威严的士的形象。
    本文通过充满机锋,富有动作性的对话,塑造了生动鲜明的策士形象。

  • 第20题:

    下列句中,“其”用作语气词的是()

    • A、《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 B、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 C、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 D、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E、安陵君其许寡人

    正确答案:A,B,C,E

  • 第21题:

    单选题
    教师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讲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以”的用法。以下句子中“以”的用法和意义适合用于本课举例的一项是()。
    A

    此独以跛之故(刘安《塞翁失马》)

    B

    徐喷以烟(沈复《童趣》)

    C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刘向《唐雎不辱使命》)

    D

    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概括《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的主题。

    正确答案: 《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通过唐且在秦廷上以口若悬河的辩才、舍生忘死的正气勇慑秦王的义举,颂扬了战国时期策士的侠义勇武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教师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讲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以”的用法,以下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适合用于本课举例的是()。
    A

    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

    B

    徐喷以烟(《童趣》)

    C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