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段可以看出,“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童年》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5分)

题目

从选段可以看出,“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童年》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5分)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先答总体的:残暴、慈爱。

二、对“残暴”具体化:教育不得法(待人)。注意,要联系原著(或上文段)情节。

三、对“慈爱”具体化:教我读书、上文有“轻轻靠着”等。

 

更多“从选段可以看出,“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童年》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美国人称得上爱书,但是他们的藏书观却跟我们大相径庭
    B. 大约6岁左右的那一年,外祖父从天而降,于是凭空多出一个爱我的外祖父,宛如神迹
    C. 我外祖父也在大西北度过了诗意的30年光阴
    D. 当然,这部小说已经尽力呈现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挟持之下如飘蓬般转徙

    答案:A
    解析:
    B.成分赘余,大约和左右。C搭配不当,30年光阴。D成分残缺,缺失宾语,呈现小人物转徙的命运。本题答案选A

  • 第2题: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竞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简答题]
    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问题2][简答题]
    如指导高学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请确定教学目标。


    [问题3][简答题]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答案:
    解析:
    1.
    中心思想:本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分外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全文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读探究,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感。

    3.导入环节:
    教师: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句有哪些?
    学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学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教师:从这些赞美梅花的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从这描写梅花的诗句中我感受到了梅花与白雪有着相伴相生的情缘。
    学生:这些咏梅的诗句令我仿佛看到作者在大雪纷飞中赏梅。
    学生:我感到作者隐隐约约闻到了淡淡的梅花香。
    教师:雪中赏梅,这可真是人生中审美之极致啊!从这些诗句中,让我觉得梅花是圣洁的花,她具有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不肯低头折节的高尚品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 第3题:

    《送一个人上路》以()的视角叙述故事。

    A童年的“我”

    B祖父

    C韩老七

    D长大后的“我”


    A

  • 第4题:

    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我”怎样的感情


    答案:
    解析:
    (1)晚年的父亲心境十分颓唐,但十分体谅儿子,仍是个慈父形象。 (2)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尤其是为人之父以后,作者对父亲角色有了情感的体验。作者日渐成熟,更能体会家道不幸给父亲晚年带来的压抑感。再次回忆父亲的背影,作者抒发的是对多年不相见的父亲的思念之情。?

  • 第5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知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鸣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毗溅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2)如指导高学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确定教学目标。
    (3)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人环节以及揭示何谓梅花之魂的部分。.


    答案:
    解析:
    (1)中心思想:本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读探究,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培养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怀。
    (3)导入环节:
    同学们,我们每年都在经历季节的变换,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也曾写下词盛赞它。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及写梅花的诗词)。看到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时,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今天我们就跟着作家一起回忆一下她
    的外祖父与梅花的故事。
    揭示梅花之魂的环节:
    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A.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B.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C.仔细想一想,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何谓梅花魂?
    D.全班交流: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带。
    拓展交流:说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文天祥、苏武等)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读出梅花坚贞不屈的傲骨;读出远在他乡的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