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 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④二氧化碳气体可作制冷剂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⑥二氧化碳既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C.③⑤⑥ D.②③⑤

题目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 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④二氧化碳气体可作制冷剂

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⑥二氧化碳既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 ”相关问题
  • 第1题: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

    A.红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蓝色——无色


    正确答案:C
    C

  • 第2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第3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老师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设计片段:
    【设计一】将二氧化碳通x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加热时,溶液又变回紫色。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解释: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了碳酸,酸性物质会使石蕊变红。加热后碳酸分解,因此石蕊又变回紫色。由此,进一步介绍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二】将碳酸饮料振荡,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提问:为什么碳酸饮料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hA.水中会产生碳酸吗?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提问: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生成了碳酸吗?是否因为二氧化碳本身就具有酸性?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石蕊试纸条不变色。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石蕊试纸条变红。由此推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一步介绍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
    (1)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片段,说明两个设计的特点。
    (2)设计二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
    (2)根据上述教学设计片段,归纳总结“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内容的基本教学策略。


    答案:
    解析:
    【知识点】化学教学理念、化学教学策略——二氧化碳的性质
    (1)设计一和设计二都引出并讲解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也都进行了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的实验。
    设计二与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的事实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实验成为教师引导下有探究意义的、有目的的实验。而设计一中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的实验是由教师完成.学生观察,师生共同解释的实验。
    设计二重视每一个推断的证据意识。由于有其他的推断可能.后续又设计了二氧化碳与干燥石蕊试纸的实验,进一步排除其他可能的推断.推理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事实。而设计--N直接用反应解释了实验现象.并没有进行多种可能的探究。
    设计二除了完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学习.还设计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景.并且让学生体验了探究推理的过程.目标更为丰富宽泛。
    (2)注重过程性目标的体验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注重实验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对物质的感性认识的积累,让学生从化学视角熟悉身边的物质,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多研究、多思考,积累有关物质的知识。
    (3)①依据内容特点规划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②贴近生活生产实际.初步形成科学物质观的意识。
    ③设计生动的化学实验和富有启迪性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
    ④注重反思实践,不断开拓更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 第4题: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___________,不同变化是____________,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试纸由紫色变红色(答出“变红”即可,只答“变色”不给分)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若答“下面试纸变红,上面试纸不变红”不给分,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合理答案均给分。顺序错误不给分)

  • 第5题:

    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