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5人,期末数学测试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1.5分,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3.4分,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题目

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5人,期末数学测试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1.5分,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3.4分,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相似考题
更多“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5人,期末数学测试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1.5分,二班学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某市中心小学,六年级共有三个班级,一班与二班的学生人数比是5 : 4,二班与三班的学生人数比是3 : 2,4班比二班的学生人数少8人,则三个班级的学生总人数是 ( )人。



    A. 50
    B. 60
    C. 70
    D. 80

    答案:C
    解析:
    设一班、二班、三班的学生数分别为x,y,Z。由题意可得x:y=5 : 4,y :z= 3 : 2,:y-z=8,解方程可得:x=30,y= 24,z=16,x+y+z= 30+24+16 = 70,正确答案为C。

  • 第2题:

    期末考试中,一班学生成绩很好,二班学生成绩很差,我们追溯出一班教师要比二班教师好。这种实验设计是( )

    A.相关研究设计
    B.单组后测设计
    C.准则组设计
    D.相等样本设计

    答案:C
    解析:
    准则组设计的概念。 A、C属于事后回溯设计,B、D属于准实验设计。由题意可知,此题的实验类型属于事后回溯设计。相关研究设计:指在一个被试组内收集两个集合的数据,其中一个数据集合是观察到的结果,另一个则是被迫溯的数据集合。而准则组设计与相关研究设计的区别在于:有另一些被试作为非准则组,他们不具有要观察的结果特征的状态。准则组设计有两组被试,题干中二班(非准则组)不具有一班(准则组)好成绩的特点,题干中二班不具有好成绩就符合此特点。还有同学可根据被试数目来判断,准则组设计有两组被试,与题干相符,故选择C。

  • 第3题:

    有两个班的小学生要到少年宫参加活动,但只有一辆车接送,第一班的学生坐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第二班学生开始步行;车到途中某处,让第一班的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刻返回接第二班学生上车,并直接开往少年宫,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载学生时车速每小时40千米,空车每小时50千米。问:要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少年宫,第一班学生步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学生上下车时间不计)()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两个班的同学都是一段路步行一段路乘车,而乘车的速度比步行快,中间又没有停留,因此要同时到达少年宫,两个班的同学步行的路程一定要一样长。

    如图所示,A是学校,B是少年宫,C是第一班学生下车的地点,D是第二班学生上车的地点。由题意得,AD=BC,学生步行的时间与车从A开到C再回到D的时间相等。设AD=BC=x,CD=y,则有

  • 第4题:

    实验中学初中部三年级有四个班,本学期末要评选三好学生,名额分配关系如下: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评选出32名三好学生,三年级二班、三班、四班评选出28名三好学生.并且三年级一班和四班的三好学生总数是三年级二班和三班三好学生总数的2倍,请你计算一下,本学期末三年级评选的三好学生总数是(  )人。

    A.50
    B.40
    C.42
    D.45

    答案:D
    解析:
    设一、二、三、四班三好学生人数依次为A、B、C、D。所以A+B+C=32,B+C+D=28,A+D=2(B+C)。前两个方程相加得A+2(B+C)+D=60,所以B+C=15。全年级三好生人数为A+B+C+D=3(B+C)=45人。

  • 第5题:

    一班20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70分,二班30名学生相同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0分。这两个班50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  )

    A.70
    B.74
    C.75
    D.76

    答案:D
    解析:
    计算这两个班50名学生测验的平均成绩需要首先计算两个班的总分即70×20+80×30=3800,则两班50名学生的平均分则为7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