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实验的研究结果是()。 A.物质环境的改善一定能够导致员工生产绩效的提高 B.当降低生产车间的照明度时,参加实验的所有员工都降低了生产效率 C.人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D.生产效率受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影响

题目
霍桑实验的研究结果是()。

A.物质环境的改善一定能够导致员工生产绩效的提高
B.当降低生产车间的照明度时,参加实验的所有员工都降低了生产效率
C.人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D.生产效率受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考题
更多“霍桑实验的研究结果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霍桑实验说明了什么?试对霍桑实验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霍桑实验表明: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和工作中发展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说来霍桑实验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人是社会人。影响人际活动积极性的因素,除客观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明显。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取决于人际活动的积极性。
    (3)工人生产量的多少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
    (4)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群体,它与正式群体是相互依存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我们认为霍桑实验有其缺陷:
    (1)霍桑实验中梅奥等人对实验的理论假设不全面、不完整,在实验方法上缺乏客观性和一致性;
    (2)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解释没有科学的公正感,在实验过程中有政治和阶级的偏见。
    (3)从政治立场上看,霍桑实验的设计者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
    但是,霍桑实验开辟了人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人的研究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这是无可置疑的。尤其是对人际交往活动的积极性的研究,可以说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奠基石。从客观效果上看,这一研究成果的推广,确实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对促生产力的发展也有所裨益。

  • 第2题:

    著名的霍桑实验是由教育家霍桑主持实验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下列研究中属于实验室试验的有()

    • A、齐默巴多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
    • B、霍桑实验
    • C、“啤酒偷窃案”实验
    • D、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
    • E、戈夫曼的精神病院研究

    正确答案:A,D

  • 第4题:

    霍桑实验与霍桑效应


    正确答案: 霍桑实验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在将近8年的时间内,前后共进行过两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是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赞助下进行的;第二个回合是从1927年至1932年,由梅奥主持进行。整个实验前后经过了四个阶段。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霍桑效应是指人类被试参加实验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的,因而实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被试对实验的态度。

  • 第5题:

    霍桑实验包含哪几个子实验?该实验得到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正确答案: 霍桑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
    该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员工的行为与情绪相连;群体因素能显著影响个人的行为;群体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工人的产出;与群体标准、群体情感和安全感相比,钱是决定产出的次要因素。

  • 第6题:

    梅奥在西电公司进行的霍桑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研究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M.ayol领导了1924-1932年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的试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
    (1)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8-1928.4)
    (3)大规模访谈(1928-1931)
    (4)接线板接线工作试验(1931-1932)
    梅奥他们发现他在实验中所采用的激励计划不如组群压力、组群接纳和组群保障对工人产量的影响力突出。而组群中存在的社会规则和标准是工人工作行为的关键决定因素。梅奥等人的结论是工人的行为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而组群影响力通过影响工人的感情而显著的作用于工人的行为,组群标准也成为了单个工人的产量标准。而这样一种现象又导致了管理中的“家长制”现象。
    M.ayo的《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一书就是霍桑试验的总结成果,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
    (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梅奥之后研究组织中“人”的问题成为管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他之后更多的学者采用更系统的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各种角度对人际关系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建立了关于人的行为及其调空的一般理论。

  • 第7题:

    霍桑实验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备实验,谈话研究,和()。


    正确答案:观察实验法

  • 第8题:

    单选题
    属于较少控制的现场实验是()
    A

    霍桑实验

    B

    “啤酒偷窃案”实验

    C

    监狱行为模式研究

    D

    权威服从研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下列研究中属于实验室试验的有()
    A

    齐默巴多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

    B

    霍桑实验

    C

    “啤酒偷窃案”实验

    D

    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

    E

    戈夫曼的精神病院研究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较为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是()
    A

    齐默巴多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

    B

    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

    C

    霍桑实验

    D

    啤酒偷窃案实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霍桑实验包括以下哪些事件()。
    A

    谈话研究

    B

    工厂照明实验

    C

    观察实验

    D

    铁锹实验

    E

    继电器装配实验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霍桑实验的主要研究发现。

    正确答案:
    霍桑实验的主要发现如下:
    (1)经济激励并非唯一的激励动因,非经济的社会因素也是激励动因。
    (2)工人是以非正式团体成员的身份,而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对待管理的。
    (3)与个人的生理机能相比,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准则对生产的影响更大。
    (4)专业化不一定导致最有效的生产组织。
    (5)工人们常常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以免受专断管理之害。
    (6)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7)较小的控制幅度不是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
    (8)非正式的领导常常与正式的管理人员同等重要。
    (9)人不是机器中被动的齿轮,而是能动的生物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霍桑实验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 A、实验室研究
    • B、访谈研究
    • C、文献研究
    • D、观察研究

    正确答案:A,B,D

  • 第14题:

    较为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是()

    • A、齐默巴多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
    • B、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
    • C、霍桑实验
    • D、啤酒偷窃案实验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属于较少控制的现场实验是()

    • A、霍桑实验
    • B、“啤酒偷窃案”实验
    • C、监狱行为模式研究
    • D、权威服从研究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霍桑实验包括以下哪些事件()。

    • A、谈话研究
    • B、工厂照明实验
    • C、观察实验
    • D、铁锹实验
    • E、继电器装配实验

    正确答案:A,B,C,E

  • 第17题:

    以下关于霍桑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著名教授霍桑做的一次实验
    • B、美国著名教授在霍桑实验室做的一次实验
    • C、美国著名教授在霍桑工厂做的一次实验
    • D、美国著名教授在霍桑镇做的一次实验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霍桑实验研究表明:影响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霍桑实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正确答案: 霍桑实验的结论是:群体的社会准则或标准是决定工人个人行为的关键要素.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霍桑实验包含哪几个子实验?该实验得到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正确答案: 霍桑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
    该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员工的行为与情绪相连;群体因素能显著影响个人的行为;群体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工人的产出;与群体标准、群体情感和安全感相比,钱是决定产出的次要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霍桑实验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备实验,谈话研究,和()。

    正确答案: 观察实验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霍桑实验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A

    实验室研究

    B

    访谈研究

    C

    文献研究

    D

    观察研究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霍桑实验采用了哪几种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
    霍桑实验采用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中的观察法、调查法、定性与定量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观察是构成组织行为学的三大要素(观察、个体、群体)之一,对他人行为的了解是通过观察获得的。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类,可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2)调查法。调查法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包括人)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的方法,对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则可以通过调查、访问、谈话、问卷等方法来收集有关材料。调查法包括谈话法和问卷法等。常用的问卷量表有是非法、选择法和等级排列法。
    (3)定性与定量法。定性是对人与事的特质进行鉴别和确定。在传统的人事考核中,定性一般都建立在领导人的经验和印象的基础上,这固然也能发现人才,但难免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定量是通过一定的数据来反映人或事的特质,但定量也有它的局限性,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能够发挥测量之长和评定之优。
    (4)实验法。实验法有两种类型: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意设定的实验室内进行的,通常借助于各种仪器设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反复实验而取得精确的数据;自然实验法,又称现场实验法,是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适当地控制与实际生产活动有关的因素,以促成被试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
    研究者在打算考察照明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找出一种理想的照明度时,采用的是观察法和定性与定量法。梅奥每天与女工们非正式地交谈属于调查法。继电器绕线机组的工作室实验属于实验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
    A

    “搬运生铁块试验”

    B

    照明实验

    C

    霍桑实验

    D

    福利实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